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高水平发展——以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例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rives High-Level Development of China’s Export Trade—Taking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s as an Example
摘要: 新质生产力以其科技驱动、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和融合发展等特点,对我国科技产业创新、技术人才培养、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对全球竞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释放出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引领作用。当前,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背景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然而,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传统生产和贸易模式难以满足发展需求,农产品出口面临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足、质量安全隐患以及贸易壁垒等问题。新质生产力拥有创新性突出、绿色可持续性显著、智能化程度高的特征。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带来新契机。本文将探讨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面临的问题,从而实现农产品出口贸易高水平发展。借助新质生产力,通过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利用数字化技术打造品牌、升级农业生产技术保障质量安全、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应对贸易壁垒等举措,能够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实现高水平发展,促进我国农业领域可持续发展。
Abstract: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riven b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d by innovation, green, low-carbon and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innovation in China’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y, training technical personnel,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responding to global competition. The no. 1 document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2025 proposes: to lead the agglomeration of advanced production factors with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o develop new quality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Release the leading role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 trade has a broad market space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 However, 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the traditional production and trade mode is difficult to meet the development needs, and the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s faced with problems such as low added value, insufficient brand influence, potential quality and safety risks and trade barriers. New qualit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standing innovation, significant green sustainability and high degree of intelligenc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agricultural field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This paper will discuss how to use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China’s agricultural export, so as to achieve the high-level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xport trade. With the help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deep process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 use of digital technology to build brand, upgrad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echnology to ensure quality and safet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tandard system to trade barriers, can enhanc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trade to achieve high level,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in China.
文章引用:程鹏, 杨颜菘. 新质生产力推动我国出口贸易高水平发展——以我国农产品出口为例[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4): 3026-3034.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41220

1. 引言

在当今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深入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国际贸易格局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也随之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机遇与挑战。随着全球市场的进一步融合,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为我国农产品拓展国际市场空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更多的海外市场需求被逐步挖掘,新兴市场的潜力也在不断释放[1]。与此同时,国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与日俱增,众多国家纷纷加大对农业产业的投入,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竞争力,这使得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先进生产力形态,其核心强调创新驱动、科技引领、绿色发展等先进理念。创新驱动意味着通过不断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研发和应用新的农业技术、品种和生产工艺,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科技引领要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准化和现代化;绿色发展理念侧重于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对绿色、安全农产品需求的产品。新质生产力的这些理念和特点,为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向,有望成为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实现高水平发展的关键力量[2]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在规模上取得了显著的增长,出口额持续攀升,出口产品种类也日益丰富。然而,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例如,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较为突出,我国农产品出口仍以初级产品为主,在农产品的深加工、精细化加工方面相对薄弱,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主要依赖于成本优势,而非产品本身的高附加值。品牌影响力不足也是制约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与国际知名农产品品牌相比,我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较低,缺乏品牌溢价能力,在高端市场难以占据一席之地。另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也时有发生,部分农产品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也容易引发贸易摩擦,对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稳定发展造成威胁。

如何通过培育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现出口贸易的高水平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农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为具体研究对象,剖析新质生产力在提升农产品质量、优化出口结构、拓展国际市场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机制,通过具体的数据和丰富的案例进行论证分析,旨在为相关政策的制定者和农业生产经营者提供具有实际参考价值的建议和指导,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在新质生产力的引领下实现可持续的高水平发展[3]

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点

2.1. 新质生产力内涵

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在数字时代的创新发展。在过去,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要素共同构成。在当今信息技术革命的背景下,生产力要素已经发生深刻变革。见图1,在新质生产力中,劳动者从体力型向知识型转变,知识素养和创新能力在现在工作中已经越来越重要。劳动工具也由机械化向智能化演进,例如当前的deep seek大语言人工智能模型在深圳市福田区掀起AI政务革命一举覆盖包括公文处理、民生服务、应急管理、招商引资等240个高频业务场景,极大的提高了政务处理效率。另外,劳动对象也从自然资源向合成材料、数字资源拓展,现在3D打印技术已经实现了材料的分子级重塑[4]

从农业领域来看,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的农业从业者具有更高的农业知识水平,他们需要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并将其运用到从农产品的生产到销售直至售后服务的全过程,提高农产品的产业化水平和产品的附加值从而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而智能农机设备,农产品育种技术、无人机播种技术、温度监控技术等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工具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资料利用率,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精确化和可持续性。在技术革命浪潮下,农业劳动对象正经历结构性变革,这种变革体现在两个方面[5]。一方面表现为传统农业资源的智能化重构,通过技术赋能创造新型产业形态:智能温室系统实现光温水肥的精准调控,数字育种平台运用基因组编辑技术培育抗逆作物品种,这些技术驱动型产业形态的兴起,使农业生产突破自然条件限制,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降低污染排放强度。另一方面体现为非物质生产要素的价值挖掘,数据资产成为现代农业的核心资源。通过物联网设备采集的土壤墒情、作物生长等实时数据,结合人工智能算法构建决策模型,实现种植方案的动态优化。这些无形生产要素的深度应用,重构了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推动形成低能耗、低污染的绿色生产模式[6]

这种生产力要素的革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劳动者知识结构的智能化升级、劳动工具的数字化重构、劳动对象的创新发展,共同构成新质生产力的三维支撑体系。在农业领域,这种变革不仅重塑了传统生产要素的价值创造方式,更构建起科技驱动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这种双重维度的创新实践,既为数字时代生产力理论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又为全球农业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

Figure 1. Logic diagram of the three elements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riving high-level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1. 新质生产力三要素推动农业高水平发展逻辑图

2.2. 新质生产力特点

新质生产力具有突出的创新型,新质生产力在农业领域的创新体现在多个方面。在育种技术上,突破传统育种的局限,运用基因编辑、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前沿生物技术,能够精准改良农作物和畜禽品种的性状,培育出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且具有特殊功能(如富含特定营养成分)的新品种。例如,我国科学家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的低镉水稻,有效解决了部分地区水稻镉超标问题,保障了粮食安全。在生产技术方面,智能农业装备不断涌现,如植保无人机可实现精准施药,相比传统人工喷洒,效率大幅提高且农药使用量更精准可控;农业机器人能承担除草、采摘等繁重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质生产力具有显著的可持续性,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健康食品需求的增加,农业新质生产力强调绿色可持续发展。在生产过程中,推广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像“猪–沼–果”“稻鱼共生”等,实现了种养殖之间的物质循环利用,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的使用,转而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病虫害的方法,生产出绿色、有机农产品,既满足了市场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又保护了土壤、水源等农业生态环境,维护了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保障农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7]

新质生产力高度智能化,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使农业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对农业生产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土壤肥力等)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智能温室大棚能够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自动调节温度、湿度、通风等条件,为作物生长创造最佳环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对农业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作物生长状况等,为农业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例如,通过分析大量历史气象数据和作物生长数据,预测不同地区不同作物的最佳播种时间和施肥方案,提高生产的精准性和科学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3.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与问题

3.1.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现状

3.1.1. 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体趋势

据海关统计,在2024年的1月至12月,我国农产品的进出口总额高达3181.6亿美元,较上一年度下降了4.3%。具体来看,出口额为1030.05亿美元,实现了4.1%的增长;而进口额为2151.5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7.9%,贸易逆差缩小至1121.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16.7%。2024年12月份,当月的农产品进出口总额为287.3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6%。其中,出口额为105.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2.1%;进口额为181.9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2.1%。这导致了当月的贸易逆差为76.5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32.3%。见图2,202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全年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12月份出口增长显著。然而,从总体来看,我国农产品进口额远大于出口额,进出口贸易逆差情况未得到根本改善,侧面也反映出我国农产品在出口方面遭遇挑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

Figure 2. Monthly export value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year-on-year growth in China for 2024

2. 2024年各月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及同比

3.1.2. 我国农产品出口主要市场情况

根据农业农村部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农产品出口至前十大市场的总额占到了农产品出口总值的60.2%。美国位居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的首位,累计出口额达到109.7亿美元,同比上年增长了21.2%,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1.9%。紧随其后的是日本,累计出口额为9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占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的10.3%。在这些主要出口市场中,俄罗斯的出口额增幅最高,同比上年增长了23.8%。2024年1~11月,对一带一路国家出口农产品43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对RCEP国家出口农产品37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7%;对东盟国家出口农产品204.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3.6%;见图3,从出口市场情况来看,我国对美国和俄罗斯农产品出口增幅较大,但是对于东南亚、南美等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开拓程度不高,农产品出口到国际市场的分布不均,对单一市场的依赖程度较高。

3.1.3. 我国农产品出口种类情况

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2024年1月至12月我国农产品出口水海产品20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占农产品出口额19.6%。蔬菜、食用菌及制品累计出口额167.45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0.5%,占农产品出口总额16.3%。水果及制品累计出口额85.6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9%,占农产品出口总额8.3%。见图4,我国农产品出口集中在初级农产品和半加工农产品,高级制成品的出口占比不高。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

Figure 3. The export value of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 export market and the year-on-year increase

3. 我国农产品出口市场出口额及同比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网站。

Figure 4. Proportion of export value of major categories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China

4. 我国主要大类农产品出口额占比

3.2. 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问题

3.2.1. 产品附加值低

在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中,初级产品占据了较大的比重,这使得产品附加值普遍处于较低水平。由于长期以来的产业发展模式和资源配置特点,大多数农产品在出口前仅仅经历了较为基础、简单的加工和包装流程。例如,在水果出口方面,很多只是进行了简单的清洗、分拣和装箱,而缺乏像制作成果汁、果脯、果粉等深加工环节,无法充分挖掘水果的潜在价值[8]。在粮食作物领域,也多以原粮形式出口,很少进行精细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食品,如特色面食、营养强化米等。

3.2.2. 品牌影响力不足

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的进程相对国际市场的发展需求较为滞后,导致国际知名品牌数量稀少。在国际农产品市场竞争中,品牌影响力是获取市场份额和利润的关键因素之一。然而,我国大多数农产品企业在品牌培育方面投入不足,缺乏长期的品牌战略规划和有效的市场推广手段。许多农产品企业仍然停留在以低价竞争为主的传统模式,过度依赖价格优势来吸引客户,而忽视了品牌内涵的塑造和品牌价值的提升[9]。这种经营模式使得产品难以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独特的品牌形象,缺乏品牌溢价能力。例如,在肉类产品出口方面,我国虽然是肉类生产和出口大国,但国际市场上知名的肉类品牌却寥寥无几,消费者对我国肉类产品的认知往往停留在价格层面,而非品牌层面,这使得我国肉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难以获得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利润空间。

3.2.3. 质量安全隐患

随着全球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国际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日益严格。然而,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却逐渐凸显,成为影响农产品出口的重要障碍[10]。部分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由于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以及受到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例如,在蔬菜出口中,一些国家对蔬菜中的农药残留标准制定得极为严格,而我国部分蔬菜产区由于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限制,难以完全达到这些标准,导致蔬菜出口受阻。在水产品领域,由于部分水域受到污染,水产品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问题时有发生,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形象,也使得我国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幅下降,面临着被其他国家产品替代的风险。

3.2.4. 贸易壁垒问题

近年来,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一些国家和地区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纷纷设置了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是其中最为常见的两种类型。技术壁垒主要表现为进口国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卫生等方面制定严格的技术标准和法规,要求出口国的农产品必须符合这些标准才能进入其市场。例如,欧盟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限量标准不断更新和细化,我国许多农产品由于难以达到这些标准而被拒之门外[11]。绿色壁垒则是以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为借口,制定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标准和认证要求。比如,一些国家要求进口农产品必须获得特定的有机认证或环境标志认证,而我国农产品企业在获取这些认证方面面临着成本高、程序复杂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和成本,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了较大的阻碍,限制了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拓展空间[12]

4. 利用新质生产力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举措

4.1. 提升产品附加值

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利用生物技术、食品工程技术等先进手段,深度挖掘农产品潜在价值[13]。例如,水果加工方面,在山东、陕西等苹果主产区,引入先进的膜分离浓缩技术与无菌冷灌装技术,建立现代化果汁生产线。由当地政府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出资建设,为中小果农提供代加工服务,加工费给予补贴。同时,推广真空冷冻干燥技术,建设水果脆片加工厂,以烟台的红富士苹果、新疆的吐鲁番葡萄干为原料,开发特色水果脆片。对于粮食作物,利用先进的加工设备和工艺,引入先进的营养强化设备与色选分级技术,开发营养强化米。由政府引导成立产业联盟,统一采购设备,为成员企业提供技术培训与生产指导。利用先进生产技术和高科技农业人才对农业生产资料全面加工,可以推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高和产业链的延长。

4.2. 增强品牌影响力

利用新质生产力中的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制定科学的品牌战略规划[14]。例如,通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了解国际市场上不同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偏好和需求,打造具有针对性的品牌形象。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多样化的品牌推广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例如,利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通过展示农产品的种植、养殖过程和加工工艺,传播品牌故事,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同。

4.3. 保障质量安全

依靠新质生产力中的精准农业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15]。例如,利用传感器、无人机等设备,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利用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对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追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查可控。例如,消费者通过扫描产品二维码,即可获取农产品的产地、种植养殖过程、检测报告等信息,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16]。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4.4. 应对贸易壁垒

运用新质生产力中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突破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农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建立贸易壁垒预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收集国际市场上的贸易壁垒信息,包括技术标准、法规政策、认证要求等[17]。信息收集网络由政府相关部门牵头,联合行业协会、驻外机构共同建设与维护。成立贸易壁垒预警专家团队,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评估,预测贸易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并提出应对建议[18]。专家团队由农业、贸易、法律等领域的专业人员组成。及时向农产品出口企业发布贸易壁垒预警信息,通过短信、邮件、行业网站等多种渠道,确保企业能够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对受到贸易壁垒影响的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技术人员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调整生产工艺、改进产品质量,以符合进口国的要求。

5. 总结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加速的大环境下,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既迎来了全球市场融合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也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传统生产与贸易模式滞后等诸多挑战。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虽有所增长,贸易逆差也有所缩小,但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产品附加值低、品牌影响力不足、质量安全存在隐患以及贸易壁垒阻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高水平发展[19]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升级与结构优化、绿色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内涵,具有创新性突出、绿色可持续性显著、智能化程度高的特点,为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20]。在提升产品附加值方面,借助新质生产力推动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利用生物技术、食品工程技术等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有效改变了初级产品出口占比过大的局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和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市场需求,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平台推广品牌,加强品牌保护,我国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得到增强,品牌溢价能力得以提升[21]。依靠新质生产力升级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加强监管,保障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增强了消费者信心。此外,运用新质生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推动我国标准与国际接轨,加大环保型技术和产品研发投入,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有效应对了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为农产品出口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22]

综上所述,新质生产力在解决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问题、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推动出口贸易高水平发展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和积极作用。未来,应进一步培育和应用新质生产力,持续推动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在国际市场中稳健前行,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谢玉萍. 新发展格局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路径研究[J]. 智慧农业导刊, 2025, 5(2): 76-79.
[2] Zheng, M., Yan, S. and Xu, S. (2025) Digital Economy, Industry-Academia-Research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Sustainability, 17, Article No. 318.
https://doi.org/10.3390/su17010318
[3] 余卫, 赵皖渝, 赵彤彤.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机理与提升路径研究[J/OL].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023.C.20241226.1054.004.html, 2025-02-14.
[4] 李萌. 新质生产力导向下数据资产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解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25(1): 29-32.
[5] 李道君, 龚卿. 数字经济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J]. 对外经贸, 2024(12): 87-92.
[6] 李梓元, 高拴平, 郭丹丹, 等. 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与产业链供应链韧性[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12): 65-70.
[7] Cai, Q., Jiang, F. and Lei, P. (2025) Corrigendum to “Evaluat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s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Carbon Emission Trade Exchange on Enterpris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95 (2024) 103431].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Economics & Finance, 97, Article ID: 103811.
https://doi.org/10.1016/j.iref.2024.103811
[8] Dogan, B., Nketiah, E., Ghosh, S. and Nassani, A.A. (2025) The Impact of the Green Technology on the Renewable Energy Innovation: Fresh Pieces of Evidence under the Role of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Digital Economy.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210, Article ID: 115193.
https://doi.org/10.1016/j.rser.2024.115193
[9] Zhang, K. (2025) The Driving Effe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Interregional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Carbon Reduc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Sustainable Futures, 9, Article ID: 100416.
https://doi.org/10.1016/j.sftr.2024.100416
[10] Lin, H. and Peng, P. (2025) Impacts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uman Capital and Digital Economy on Rural Develop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73, Article ID: 106654.
https://doi.org/10.1016/j.frl.2024.106654
[11] Li, X., You, J. and Qing, Y. (2025) Digital Economy,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rporate Green Development. Finance Research Letters, 73, Article ID: 106468.
https://doi.org/10.1016/j.frl.2024.106468
[12] 张译壬. 新质生产力助推贸易强国建设: 核心逻辑、现实困境与破解路径[J]. 对外经贸实务, 2024, 42(9): 78-83.
[13] 朱斌, 郑晓婷, 陈惠玲, 等. 高标准助推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发展[J]. 中国标准化, 2024(24): 61-64.
[14] 吴萱. 数字丝绸之路与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国际贸易协同发展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24(23): 21-23.
[15] 燕文文. 电子商务新质生产力在跨境电商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商业, 2024(23): 64-67.
[16] 潘辉, 唐敬尧. 加快形成行业数字新质生产力创新动能[J]. 中国招标, 2024(12): 40-48.
[17] 覃岚. 从生产工具到新质生产力引擎: 数智化平台的挑战与重塑[J]. 编辑之友, 2024(12): 12-20.
[18] Zhu, G. (2024) An Analysis of the Cultivation of Professional Qualities of “New Farmers” Driven by New-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6, 57-61.
https://doi.org/10.53469/jrve.2024.6(11).12
[19] 贲志红, 李强. 新质生产力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国际贸易中的作用[J]. 陕西农业科学, 2024, 70(9): 76-79.
[20] 曹孟熙. 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跨境电商发展增"数"提"质"的策略研究[J]. 商展经济, 2024(17): 69-72.
[21] 韩文龙, 唐湘. 论高水平开放与新质生产力的辩证关系[J]. 开放导报, 2024(5): 7-17.
[22] Wang, Y. (2024) The Theoretical Logic and Promotion Path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Empowering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cienc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1, No.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