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平湖地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方法的现状调研
1.1. 平湖市地方文化融入教学现状
近几年来,浙江省教育厅响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开发本土课程资源。平湖市也把各学科的课程资源当作重点来抓。在以中小学为主的美术教学活动中,平湖市的中小学各具特色,有的学校借鉴平湖历史情况,有的学校结合当地手工艺传承,郊区的学校则以农作物作为素材,开发学生的思维创作能力。总之,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情况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进,但其中仍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
首先,美术课程在部分学校仍不被重视,部分学校还没有很好的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这样的情况并不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其次,平湖地区部分学校对中小学美术教科书的使用仍存在“循环教材”,即“课前到手,同桌公用”的情况。这种情况相对而言会从政策上削弱美术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
最后,目前的考试制度很大程度上局限了美术教学活动的创新,因此,无论在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还是在美术教学活动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方法上都需要长足的探索和努力。
1.2. 平湖地区地方文化融入教学活动调查研究
平湖市下辖地区包括当湖街道,钟埭街道,曹桥街道等。在本次调查中既要反映出在城市学校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情况,也要要兼顾农村学校。因此,调查选取了市区和郊区初中、小学各二所学校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调查学校的学生在教学设施和教学质量上有一定的差异,调查采取访谈交流的调查方式。
调查目的:以对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状况来交谈,了解学生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态度,以及将其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看法。
调查意义:以访谈法了解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程度,以便在在此基础上作出深入研究,更好地贯彻国家新课程改革的精神。
调查对象:本次调查对象为市区和郊区初中、小学各二所学校的学生。
调查方法:访谈法。
调查内容与思路:围绕学生对美术课的态度、学生对平湖地区地方文化的态度、学生对地方文化的了解程度、学生对当地名人的了解程度、学生对民间风俗的了解程度等十个方面进行调查。本次访谈,学生年龄阶段都属于7至15岁之间,以交流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状况、想法,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获得第一手资料。
调查结果分析:在对小学和初中二个阶段部分学生的抽样访谈调查中,根据所得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归纳出,大多数学生对美术课具有较高的支持和喜爱。但因近年来,应试教育对中小学生施加的压力,使得学生普遍认为美术是副科,它的作用仅仅是用来缓解其他如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的压力,放松身心。而美术课不用考试,且课堂轻松、没有课外作业的负担,又使得大部分中小学生都喜欢美术课。这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方法探索提供了动力。
在关于平湖地区中小学美术现状的交流访谈中则得出,在对于美术活动种类的看法中,设计和手工制作以及到户外参观调查这几种教学活动方式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这一点,可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
平湖历史悠久,早在六千年前已有先民在此劳动声息。而在平湖市中小学生对地方历史文化古迹的交流结果则表明,只有少部分的学生知道很多历史古迹,并知道相关的历史故事。大多数学生只是知道一部分的历史古迹以及一点相关知识。最后,在关于平湖市中小学生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态度调研中,大部分同学都希望通过美术课了解地方历史文化知识。只有少部分学生表示无所谓。这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提供了可行性。
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从调查问卷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学生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态度是积极的。然而,很多学生仍旧对当地的历史文化了解甚少,这就需要学校以及美术教师注重这方而的教学引导。
首先,从课堂上加强地方文化教学,使得学生对当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的地方文化资源有—个较为淸楚的认识。再以此为基础,深入生活现场,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以及身边事物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活动并不是不可行的难题。
其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学习。让学生的眼界更为宽广,从课堂的局限性走出,真正认识到自己家乡的本土文化。
最后,对于循环教材的使用情况,教材美术老师应在上课前发放,并告知下节课的内让学生做好学习准备,以便学生在课余时间对上课内容有所了解,并能在上课时快速进入课堂气氛中。
2. 平湖地区地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范例
2.1. 以“金色平湖”为课程的相关资源阐述
“金平湖”之称起源于清代,是对平湖的农业自然条件和富庶程度的赞美,如今,这一美称在长三角乃至海内外,正越来越广泛地获得认同。以“金色平湖”为课程主题的地方文化资源中,可分为以下三点进行举例阐述。
莫氏庄园,“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历三载春秋,耗资十万两白银,方告竣工。是当地豪绅莫放梅祖三代居住的大型宅院。其完整的建筑,典型的风格,丰富的实物,堪称江南独步,为世人所瞩目。1989年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莫氏庄园也是嘉兴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嘉兴市旅游定点单位。 [2] ”
李叔同,谱名文涛,幼名成蹊,字息霜,别号漱筒。原籍浙江平湖。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他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并先后培养出了名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一些文化名人。他苦心向佛,精研律学,弘扬佛法,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赵朴初先生评价大师的一生为:“无尽奇珍供世眼,一轮圆月耀天心” [3] 。
平湖市李叔同纪念馆位于东湖景区的大瀛洲内,已成为平湖市一个新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内陈列着李叔同各个进期的生活照片和历史资料,并分别从绘画、音乐、话剧、诗词、书法篆刻、佛学成就和社会影响等方面展示了李叔同卓越的艺术成就和精益求精的艺术探索精神,形象地展示了李叔同从绚丽归于平淡的人生轨迹,展现出李叔同从世俗到佛门的心路历程。
平湖西瓜已有八百年的栽种历史,在西瓜上雕出各种精美的图画,内置蜡烛或电灯的“西瓜灯”艺术,乃平湖人之独创。1985年7月,平湖举办了建国以来首届西瓜灯会。1991年以后,每年举办盛大的西瓜灯艺术节,中央、上海、浙江和日本有关媒体作了报道。近年来,平湖的瓜事越来越兴旺,平湖的西瓜灯艺术,已从民间的自娱自乐发展到政府有组织的西瓜灯艺术节,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西瓜民俗文化。
2.2. 教学案例与教学成果分析
2.2.1. 教学案例
单元课题:“金色平湖”
教学对象:六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6课吋
单元式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地方文化特色,并掌握风景绘画的特点;让学生掌握标志设计的特点以及李叔同纪念馆元素的提炼;
课时安排:
感受平湖地方文化(1课时)
分组讨论,选定方案(2课吋)
实地考查,收集资料(2课时)
教学成果展示(1课时)
2.2.2. 教学活动评价
整个教学活动中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学过程中的随机评价、成长档案评价、成果展示评价。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还可采用教师学生互评的方法。评价的指标朝向综合化方向展开。
2.2.3. 教学成果分析
通过对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方法探索性教学实践,把地方文化资源融入美术教学活动的设计,让学生从历史文化遗产中获得丰富的精神财富,引发学生审美视觉的觉醒和探究知识的欲求。在实际教学中,重视视学生作为审美认知的主体,关注学生个体审美实践过程的体验实现,并且,通过对平湖地区地方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实现了在获得美术及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同时获得更高情感价值的现代教育目标。但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局限性:
首先,教学实验结果具有滞后性。中小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次教学实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并不显著。知识技能的获得是快捷的,而教学中对学生情感和能力的培养则是缓慢的,在短时问内未能产生显著的变化。
其次,教学实验的结果有时难以测量。教学实验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情感变化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测量工具不能精确各种教学情境下的复杂行为,会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产生影响。
3. 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方法的探索
3.1. 地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探索原则
3.1.1. 整体性和多样性原则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需要考虑整体性的原则,所谓的整体性的原则就是有计划的将地方文化资源合理的分配到美术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在此过程中需要遵循的有三点:第一,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需要站在整个美术学科的基础上;第二,在分配地方文化资源的时候需考虑各种资源自身的特点,务必使之能够得到合理的分配;第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需考虑多样性的原则。根据不同地方文化资源所呈现出的不同特点,首先,可通过讲述的方式和在为学生展示的多媒体课件中插入一些意义的和学生感兴趣的图片、视频、音乐资源,这些资源对于引导学生理解某些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第二,通过直观的方式加入一些实物资源的呈现,比如出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特点的图片,帮助学生理解;第三,通过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开展一些研究型的学习,让学生在实地考察的过程中对地方文化有一定深度的了解。
3.1.2. 主体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在教学环节中,首先,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其次,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作为宗旨,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而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实践过程中,如何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可从以下几点考虑:第一,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将各种各样的教学内容带到课堂中,使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并感受到学习的兴趣。第二,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理念。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在此基础上,找寻适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使学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第三,作业的开放性。传统的作业形式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并且抑制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在教学结束后,教师布置作业的方式可以灵活多变、新颖创新为主。
3.1.3. 传承性和发扬性的原则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要遵循传承性、发扬性的原则。地方文化这些具有本地特色的文化是艺术教学的一部分,甚至是应是学校教学的一部分,这对于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是一个良好并且有效的途径,且对于传承历史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需充分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特点,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能力、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歩的培养学生的热爱生活的能力,以及热爱家乡传统文化的情怀。
3.2. 地方文化美术教学活动探索方法
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方法有资源收集法、课外实践法、主题活动法。
3.2.1. 资源收集法
首先,校内资源的收集是最简单的方式,主要可以利用学校的图书馆、展览厅等资源,以这些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其次,学校应该与社会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拓宽学生的视野。最后,充分收集具有乡土风情、民俗文化和地方特色的美术地方文化资源。
3.2.2. 课外实践法
具体可以参考的方法有:在进行地方文化教学时,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法,特别是对一些难以短时间就理解的知识而言,在课堂学习上,教师可以进行特别的引导,让学生注意观察发现,使学生记住其特点,随后带领学生或是学生自己利用课后和周末的时间搜罗资料,进行观察了解。
3.2.3. 主题活动法
这个方法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在每个单元的课程学习结束后,有意的去引导学生收集一些有创意的作业在学校的展览厅或者宣传栏展出,利用这种方法激励一些学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开展主题班会活动;此外,学校还可以每个月举行一些与地方文化有关的专题活动,然后邀请一些对此有兴趣的家长陪同学生前来,让家长、学校、学生能够形成互动。
3.3. 地方文化美术教学方法探索步骤
受我国地势的影响,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极度不平衡,呈现出东部发展较快,西部发展较慢的现象。这些不平衡现象在教育上表现的也很明显。因此,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应该充分考虑本土地方文化的特色、学校的特色和学生个体发展的特点,才能因地制宜。基于这一点,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时,可围绕以下几个歩骤:
3.3.1. 美术教学活动的整理
不同的地域其资源自然也不尽相同,因此,学校在关于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何种地方文化资源的选择和应用上也有所不同,鉴于此,若要实施或者制定出美术教学活动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机制,必须要对当地地方文化资源进行分析整理,且分析整理的内容要包括地方文资源的大致分布状况和当前美术教学活动现状。
3.3.2. 地方文化资源的分析
地方文化资源分析过程,是指在对资源进行整理基础上,利用已经收集到的信息将学校的内部环境特点和它所处的当地的大的外部环境结合起来,进行系统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潜在的危险等情况的分析,然后在针对这些资料进行综合评估,进而在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归纳符合当地实际发展的应对的策略。
3.3.3. 美术教学活动的确立
美术教学活动的确立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在针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基础上进行详细的分析后,才能找寻出具有学习价值的地方文化资源,并将之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
3.3.4. 美术教学活动的实施
教学活动的实施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同于以上三个步骤,以上的步骤仅仅是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前提歩骤,为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基础性的准备。
而教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大致可分为教学设计阶段、教学活动开展实施阶段、教学活动的评价阶段以及教学活动的反思阶段。
教学活动设计阶段:其中,教学设计阶段是保证教学活动能够实施的前提,在这个前提中教师需发挥自身的能力来安排好一系列的前提活动。同时,找寻与其他学科的连接点,让学生能够做到融会贯通。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该考虑到的是,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能更好更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教学活动实施阶段: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保证教学活动运行的重要环节,同样它也是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实验阶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学生的一举一动,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以便对教学活动总可能会出现的一些情况做出及时的调整,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
教学活动评价阶段:教学活动评价是保障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顺利进行的不可或缺的因素,也是依据教学目标对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的价值和效果做出判断的重要依据。因此,融入地方文化的美术教学活动需要一个与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完全不同的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方式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手段。
教学活动反思阶段:教学反思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作为思考的对象,对自己教学实践过程中的行为进行再认识和再思考的过程,并以此来总结经验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活动反思并不是在课程实施之后进行的,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在这三个阶段中,教学前的反思是一种调整型的预测性反思,是教师凭借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即将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的前提性分析。
4. 结语
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的课题。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浙江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方法探索为个案,分别对地方文化资源内涵、实践调研、美术课程范例、探索模式做了逐层界定与归纳。
本文对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方法探索做了问卷凋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肯定了取得的成绩,并指出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以历史人文为核心的地方文化资源开发的建议。根据前面的理论研究,笔者以单元课题《金色平湖》进行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融入地方文化资源的实践探索。以此来分析此项教学探索的成效性,发现研究的不足并加以指出。
平湖地区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方法的探索可以有效的解决在统一的美术课程中不能完全适应地方需求的问题。此项探索性研究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让学生熟悉和了解本土地方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让美术教学活动与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学生的个体素质,丰富知识,拓展视野。
本文以实际教学案例为牵引,丰富教学组织形式的思路和方法。并借助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这一有效途径,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同时,也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但因为自身水平有限和相关资料的缺乏,本文仍旧存在一些欠缺之处:
首先,以平湖地区为例,在中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的方法探索时对地方文化资源只是简单的罗列,在对平湖地方文化资源的收集与整理这方面还有待发现和探索。
其次,如何把挖掘出来的地方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其价值并很好的在教学活动中去展现,由于时间限制,研究的深度不够,还有待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