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在自然界中,岩体被各种构造切割成不连续的裂隙体。因切割程度的不同,形成由松散体—弱面体—连续体组成的一个岩体序列。这一岩体序列几乎是到处都在变化,比迄今为止人类所熟知的任何工程材料都复杂。
目前,国内外有许多工程岩体分级方法。针对不同目的,选择不同分级因素,从而产生了许多工程岩体分级方法[1] 。Deer于1964年提出按岩石质量指标分类方法,即RQD分类法。它是根据钻探时的岩芯完好程度来判断岩体的质量,对岩体进行分类[2] ,但是该方法没有反映出节理的影响。国标《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则按岩体的基本质量指标BQ值进行岩体分级。巴顿[3] 等人于1974年提出了巴顿岩体质量(Q)分类法,并于2002年重新修正。目前也有学者利用模糊AHP方法来分析稳定性[4] ,然而模糊AHP法计算流程比较复杂,并未得到推广。南非的比尼亚夫斯基(Bieniawski)提出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方法,即RMR法,RMR值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5种指标组成,此方法不仅使用较简单,而且对大多数岩体评价都适用,玲珑金矿、阿舍勒铜矿均采用过此种方法进行岩体稳定性分级[5] ,为支护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科学的依据,降低了支护成本。
2. 岩体稳定性分级
鉴于RMR岩体稳定性分级方法的上述优点,本文将采用RMR法对塔尔德布拉克左岸金矿的主要矿岩体的稳定性进行分级,然后提出相应的支护方案。
2.1. RMR分类法简介
RMR分类方法由Bieniawski于1973年提出,后经多次修改,目前的版本共考虑6个方面因素的影响。采用以下5个岩体特征参数值:岩块强度(R1)、RQD值(R2)、节理间距(R3)、节理条件(R4)、地下水条件(R5),然后结合不连续结构面方向修正系数(R6)。综合计算出RMR值。岩体特征参数评分标准见文献[6] ,分级标准见表1。
2.2. 矿床地质及矿岩物理力学性质
塔尔德布拉克左岸金矿为吉尔吉斯共和国第三大金矿,黄金储量排在库姆托尔金矿和杰鲁伊金矿之后,金金属量77吨左右。矿区交通较便利,中低山地貌,海拔高度1600~2300米。气候属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较大。
左岸金矿位于天山金矿带、Aktyuz-Boordu成矿区Boordu-塔尔德布拉克矿田的东部,塔尔德布拉克左岸矿床位于元古代地基构造岩块范围内,面积大约2 km × 0.5 km。岩块由片麻岩、混合绿泥片岩、绿泥绢云母片岩和角闪岩组成。矿床内发育有两个次火山侵入体:成矿前泥盆–石炭纪侵入体和成矿后下第三纪侵入体,成矿前次火山体的岩石大量发育,成矿后第三纪岩浆岩以大量粗玄岩脉的形式存在,并在有机扩展。金矿矿化作用发生在层纹状黄铁细晶岩和石英–电气石混合交代岩上。矿床主要褶皱构造——西北轴向大背斜。结构中心堆积着各种片麻岩,位于塔尔迪布拉克山谷右侧。褶皱翼的缓倾层角度为30˚~40˚。矿床产层部分通向西结构翼。从构造地质学而言,厚度分层。构造部分的内部结构复杂,有大量褶皱。矿体构造断裂破坏程度强烈,内部断裂破坏系统数量众多,方向各异,倾斜度大。其特点是,无论在其走向上,还是在其倾斜方向上,矿带厚度变化急剧。
通过对32个有代表性的试样类型进行试验,确定了矿山岩石和矿石的物理力学性能。石英–电气石交代岩强度最大,而石英–绢云母岩强度最小。石英–碳酸质岩、闪长二长岩、花岗混合岩、混合岩、绿闪岩等,强度介于二者之间。矿石和围岩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详见表2。
2.3. RMR法矿岩稳定性评价
塔尔德布拉克左岸金矿属于在建矿山,就矿山技术条件而言,属于中等复杂程度,为了获得基本巷道和准备坑道的支护参数,需要对这些巷道的稳定性进行分区分级。根据RMR分类法,得到具有代表性的各区段岩石稳定性评估结果,见表3。
结合质量分级指标以及钻井剖面图和钻孔平面图,按稳定性对运输斜坡道所在区域和相邻地段的岩体进行分区结果显示,岩体按其稳定性分配如下:稳定性为1级的占1%,2级占7%,3级占64%,4级占28%。
3. 支护方案选择
巷道开挖后,开挖部分岩体所承担的荷载转移到周围岩体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原始应力场重新分布;同时由于开挖空间的存在,为周围岩体提供了垮落的可能。在地下采矿的巷道中,几乎都采取了相应的支护手段,以确保安全生产 [7] [8] 。巷道的稳定状况取决于以下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巷道布置深度;矿石和围岩的强度和结构特点;矿体厚度及其倾角;底部采空跨距;至回采空间的距离;采用的采矿方法;巷道与回采工作面、留矿柱、构造断层的位置关系与方位;采空区固体充填物的强度特性;爆破工程的影响程度等。
目前国内外学者研究较多的是软岩的支护问题,多采用U型钢、钢拱架和锚网喷等支护方式 [9] 。比尼亚夫斯基(Bieniawski)提出岩体地质力学分类方法,考虑了岩石力学性质、原岩完整性、节理和层理的状态,以及地下水等因素,并在大量工程实践中得到完善,本文将以此作为支护方法的选择依据 [10] ,对运输斜坡道所在区域和相邻地段巷道支护参数进行介绍。

Table 1. Evaluation of rock masses stability and application
表1. 岩体级别及岩体质量评价

Table 2. Physical-mechanical parameters for country rock and ore
表2. 矿岩物理力学参数
备注:分子表示性能指数范围,分母表示平均值。
3.1. 支护选型
运输斜坡道所在区域和相邻地段巷道的支护,主要根据岩石稳定性等级、采矿深度、巷道使用期限等因素进选择支护类型,见表4,其巷道断面形状为三心拱结构,巷道净宽3130 mm,墙高2657 mm,拱高1043 mm,巷道穿过的1~4级稳定性的岩体。
3.2. 支护参数
运输斜坡道所在区域和相邻地段的巷道穿过的1~4级稳定性的岩体,根据根据稳定性等级的不同采取支护方式。
一级稳定性岩体,一般无需支护;
二级稳定性岩体,巷道支护采用厚度50~100 mm喷混凝土支护,喷射砼标号C20;
三级稳定性岩体,巷道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长度2.2 m,间排距为0.8 × 0.8 m,拱顶架设金属网,拱顶喷射50~80 mm混凝土,帮壁30 mm,喷射砼标号C20;
四级稳定性岩体,巷道支护采用锚网喷支护,锚杆长度3 m,间排距为0.7 × 0.7 m,拱顶架设金属网,拱顶喷射50~80 mm混凝土,帮壁100 mm,喷射砼标号C20,必要时架设金属支架。
3.3. 应用效果分析
塔尔德布拉克左岸金矿矿岩破碎,巷道支护成本高,通过RMR法稳定性分级对巷道的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从现场应用看,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降低了支护成本。因此,RMR法稳定性分级在左岸金矿的应用是成功的,其支护参数在同类矿山中具有参考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稳定性分级并未考虑地应力的影响,当进入深部采矿以后,运用RMR法稳定性分级时应考虑地应力对分级结果的修正。

Table 3. RMR values and stability evaluation for cored rocks at different depths from various boreholes
表3. 各区段岩体稳定性评估结果

Table 4. Selection of support type based on rock masses stability evaluation
表4. 根据岩体稳定性选择支护的类型
4. 结语
1) 根据岩体稳定性对运输斜坡道所在区域和相邻地段的岩体进行了分类,不同稳定性岩体所占比例为:稳定性为1级的占1%,2级占7%,3级占64%,4级占28%。
2) 根据巷道所处岩体稳定性等级提出了巷道支护方法:一级岩体,一般无需支护;二级岩体,巷道支护采用喷混凝土支护;三、四级岩体,巷道支护宜采用锚网喷支护,四级岩体巷道支护必要时需要拱形金属支架支护。
3) 利用RMR法稳定性分级对巷道的不同地段采用不同的支护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在同类矿山中具有参考意义。
NOTES
*王刚,1972年3月,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紫金矿业奥同克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电话:13565181766,邮编:83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