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挑战开始涌现,其中,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转型道路上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政府补助作为政府参与市场活动的一种直接手段,其在宏观调控、调整社会资源配置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全体企业而言,政府补助对其绩效影响如何仍是未知。此外,并非所有企业都能获得政府补助,即使企业能获得补助,但每个企业因其所处行业,企业性质,发展阶段等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同时,并非所有企业都能有效利用补助资金,不同企业由于治理结构等因素差异,其政府补助的实施效果也会存在差别。因此,有必要对这些企业进行研究,以分析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是否有影响,若有影响具体表现是什么。本文在此背景下开展研究。
2. 文献综述
20世纪60年代,Tullock (1967) [1] 第一次提出了政府补助的寻租理论,直到1974年,克鲁格通过探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中的政府行为,指出在国际贸易行为中,政府会通过一系列政策扶持那些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和外部性的产业,至此形成了政府补助理论的雏形。此后,国内外研究者在政府补助领域的研究可以概括为政府补助的动机研究、政府补助的影响因素、政府补助绩效这三个方面。
2.1. 政府补助的动机
众多学者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不同企业发现,由于国有企业的决策方向更趋同于政府意志,承担着巨大“政策性负担”,从而削弱了国有企业的组织效率和竞争能力,政府更倾向对国有企业提供补助(林毅夫等(1994) [2] ;唐清泉和罗党论(2007) [3] )。政府出于提高企业社会效益的目的,会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企业补助及相关优惠政策,如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升级交通设施、改善消费结构等(Jenkins等(2006) [4] ;Iravani和Kelari (2012) [5] )。然而,Bergstom (2000) [6] 则认为,不能将增加就业岗位、就业人数视为衡量政府补助效应的唯一标准,他的调查证明政府补助增加并不能带动就业提升,相反,政府补助可能会产生消极作用。对此,我国部分学者的研究也支持该论断。鄢波等(2014) [7] 认为,作为财务困境企业的“扶持之手”,政府补助能够帮助特别警示的企业规避退市风险。
2.2. 政府补助的影响因素
学者们通过大量研究发现政府补助的范围和数额大小与企业所处行业相关,政府补助会偏向于特定行业,如社会服务业、水电煤气行业及高科技行业等(吕久琴(2010) [8] ;臧志彭(2014) [9] );企业管理特征也是影响政府补助的重要因素,实证结果显示,规模更大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更多的创新补助(刘亚莉等(2010) [10] ),外资企业在争夺政府补助的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Fernandez等(1996) [11] )。此外,企业与政府之间关系的密切程度也是影响政府补助金额的重要因素,这体现在政治关联度越强的企业越有可能获得政府补助,有一个较好的政治背景、更高的政治关联度,获得政府补助也更简单(Shleifer等(1998) [12] ;Claessens (2009) [13] ;郭剑花和杜兴强(2011) [14] ;张天舒等(2014) [15] )。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政府补助也与企业R & D投入经费相关,政府可能会给予拥有较高水平研发实力的创新型企业更多的补助(Gretz等(2012) [16] )。
2.3. 政府补助绩效
对于政府补助绩效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三种,一是:企业的经营绩效与政府的投资补助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影响关系,但与企业的现金流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说明政府补助对于提升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Tzelepis和Skura (2004) [17] ),但长期来看,政府补助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有负效应(冷建飞和王凯(2007) [18] ;周霞和高诚(2012) [19] )。二是:政府补助对企业财务绩效有显著积极的影响,相较其他企业而言,获得政府补助的企业绩效变现更为优秀(Duch-Brown等(2009) [20] ;Hemert等(2013) [21] ;王一卉(2013) [22] ;陆国庆等(2014) [23] )。三是: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逯东等(2012) [24] ;Takeda (2014) [25] ;杨晔等(2015) [26] )。
目前,国内外学者在政府补助动机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上已达成了初步的结论,政府出于宏观调控目的而提供补助,而企业的产权性质、所属行业及企业规模是影响政府补助的主要因素;然而,对政府补助绩效的研究,其结果仍然存在较大分歧,一方面,政府通过政府补助的手段向企业提供帮助,提升企业其财务绩效,此时政府补助通常是有效的。但另一方面,政府与企业之间往往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企业利用其自身的市场地位进行寻租活动,在这种情况下,政府补助是无益于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的。
在研究内容上,当前的研究只单一的探究政府补助与特定行业企业绩效的关系,未从整体得出横向比较。本文旨在通过对全部A股(非ST)公司进行研究,分析不同企业在享受政府补助时绩效影响情况,同时不仅仅局限于当前,还研究其滞后一期的情况。
3. 研究假设
企业经营绩效好坏直接影响着未来的经济前景和发展空间。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因素,除了企业自身条件(发展能力等),外在方面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较大的影响,例如政府补助。孙维章和干胜道(2014) [27] 通过对IT行业中政府补助对研发与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政府补助改善了公司绩效,但对当期绩效促进效果不显著,其业绩改善效果具有滞后性特征。然而,刘萍和胡欣荷(2015) [28] 通过研究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得出:政府补助对新能源上市公司的当期绩效有显著影响,且呈正相关关系,表明政府补助在短期内对企业起到了一定扶持作用,但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看,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的提升却产生了负效应,这说明新能源上市公司想要通过政府补助方式提高公司绩效是不可能的。显然,这两个观点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基于以上分析,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1:政府补助与企业当期经济绩效有关。
假设2:政府补助与企业滞后一期的经济绩效有关。
4. 实证模型
4.1. 变量设定
自变量:政府补助。在实际工作中,政府补助的形式主要有财政贴息、财政拨款、无偿划拨非货币资产和税收返还等。根据《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规定,企业无论取得何种形式的政府补助,在会计处理上应当划分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本研究所采用的政府补助数据是从国泰安数据库(CSMAR)财务报表附注中损益项目中的“政府补助”一栏得来。
因变量:经济绩效。经济绩效主要是指经济与资源分配以及资源利用的效率。企业的经济绩效主要表现为当期的和长期的盈利能力。由于企业政府补助增加了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加了当期的营业外收入,因此,政府补助能影响企业当期的盈利能力,本文以营业收入作为当期盈利能力的替代变量。
控制变量:企业规模、资产负债率。本文把以下影响企业经济绩效的企业特征变量作为控制变量;基于规模经济考量,公司规模不同,对上市公司的经营绩效可能会有显著的影响,因此把公司规模(Size)作为其中的控制变量,采用企业总资产取对数作为替代指标。此外,由于公司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经济绩效有影响,因此,把公司资本结构(LEV)也作为其中的控制变量(表1)。
4.2. 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本文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CSMAR)。选取2014~2015年收到政府补助的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ST、*ST、金融企业以及数据不全的公司,最终形成2364个样本。
4.3.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
考虑到统计资料有限,样本选取时间跨度较短,不适合进行面板数据分析,也无法适应时间序列回归以反映其趋势变化,故直接采用多元回归方法进行分析,将年度设置为虚拟变量,以控制不同年份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根据研究假设以及对以上变量的界定,为了检验政府补助对企业经济绩效的影响,本文构建出以下分析模型:
4.4. 描述性统计
由表2可知,2014年营业收入最小值为1004.83万元,最大值282,591,400万元,年平均值为943,805.22万元;与此相比,2015年营业收入平均值有所下滑,为918,704万元。但从政府补助角度来讲,2015年政府补助大于2014年政府补助。究其原因,有可能是近几年经济发展不景气,许多企业收入下滑,甚至亏损,需要政府补助来维持企业日常运营。因此,2015年企业的平均营业收入较2014年要低,但政府补助金额却有所上升。
由表3可知,2014年政府补助和2015年政府补助相关系数高达0.844,属于高度相关;同时,2014年的政府补助和2015年营业收入相关系数为0.552,而2015年政府补助与2015年营业收入的相关系数为0.501,较2014年低。这暗示了前一期政府补助对当期营业收入的影响更大。此外,我们也可以看出

Table 1. Definition of each variable
表1. 各变量定义

Table 2. Describes the statistics (N = 2364)
表2. 描述统计量(N = 2364)
注:**代表在0.05水平下显著。
2015年公司规模对2015年营业收入的影响更大,这也说明了公司绩效受企业规模驱动更显著,公司规模越大,企业绩效往往表现更好。
4.5. 实证结果
由表4可知,F值在1%水平下能通过显著性检验,模型1整体拟合效果好。2014年政府补助、2015年政府补助和2015年企业规模对2015年营业收入的影响显著,但2015年资产负债率对2015年营业收入没有影响。此外,通过观察标准系数可以看出,企业规模对营业收入的影响最大,其次是2014年政府补助对2015年营业收入的影响较大,之后是2015年政府补助,这说明当前政府补助对当期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资产负债率基本上对营业收入无影响。
另外,考虑到2014年政府补助与2015年政府补助高度相关,而2014年政府补助对2015年营业收入的影响更大,在模型2中本文剔除了2015年政府补助这一变量。同时,由于2015年资产负债率对2015年营业收入基本无影响,在模型2中也将其剔除。最后,构造出模型2,自变量为2014年政府补助,控制变量为2015年企业规模,因变量为2015年营业收入。相关统计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我们可以看出模型2总体拟合效果较好,同时各变量的解释力度也较强,均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由此,我们得出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是受企业规模驱动,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绩效表现越好;另外,营业收入与前一期政府补助相关。这也证明了政府补助对企业滞后一期的经济绩效有显著影响,接受假设2。
5. 结论和对策
5.1. 研究结论
本文以全部A股上市非ST公司为样本,选取了2014~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除了直接检验
政府补助与公司经营绩效的相关性外,还从资产负债率、公司规模角度研究了政府补助对公司经营绩效的作用效果。
1) 当期政府补助对当期企业绩效影响结果不如滞后一期的企业绩效影响效果显著。这说明政府补助改善了上市公司业绩,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特征。
2) 公司规模对企业绩效影响更为显著,说明企业规模越大,企业绩效越好,说明存在规模效应。
3) 此外,企业资本结构对公司绩效基本无影响。这说明,企业通过改变资本结构来改善企业绩效的办法不可行。
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政府补助在改善公司绩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作用具有一定滞后性。
5.2. 研究对策
政府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充当好“守夜人”。政府补助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一时的资金问题,但作用有限。另外,政府也应看到,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具有滞后效应,因此在短期内如果未见成效实属正常,政府不应操之过急。应该在之后绩效反馈及政策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一因素,以免在后续工作中出现偏差。
企业应该正确认识政府补助对本企业经营绩效的作用,既不可有短视行为,认为政府补助对企业绩效改进毫无用处,也不可过分依赖补助来改善企业绩效,而应该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模式,抓住拉动企业业绩增长的引擎,发展自身。同时,运用好政府补助,提高其利用效率,让政府补助发挥其应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