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话语权问题,明确提出“要注意加强话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中国话语权,对我军来说,就是增强国际军事话语权,在事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上争取主动,赢得主动。为此,就要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军事话语体系 [1]。
国防部网站是一国军方的喉舌,是宣传军队形象的前言阵地。中国国防部网站英文版是中国军方对外传播中国国防政策的重要渠道,主要发布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权威信息,讲述中国军队故事,旨在加强对外军事交流建设,展示中国军队良好形象,让中国和中国军队获得国际社会认同,以增强我军国际军事话语权 [2]。
中国国防部英文网站主要面对的是外国读者,尤其是欧美读者。这些受众从西方文化的视角去解读打上中华文化烙印的中国军人外宣文本可能会得出不同结论,甚至产生误解。因此,在外宣中国军人形象时要考虑西方人的解读视角,用西方人更能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军人故事,这就需要学习和借鉴西方媒体塑造军人形象所采用的话语体系和话语策略。
军人形象是军队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公众对于军人个体的整体感知。军人形象由军人的民族性、国家性、历史性、文化性、知识性和思想性综合构成,既包括军人的外在形象气质,也包括军人的内在精神面貌如品德素质、知识涵养、专业技能、沟通技能和生活品味。军人作为中国军队的构成主体,成功塑造其外宣形象将有利于树立正面、积极的我军整体国际形象。因此本文从军人形象入手,以中美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栏目为研究对象,探讨二者在主题内容、叙述视角、尤其是话语策略方面的特点,以期为讲好中国军人故事提供有益借鉴。
2. 中、美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栏目主题内容分析与对比
中国国防部网站英文版从2016年11月5日开设“News: feature”(“新闻特写”栏目) [3],旨在及时地向世界讲述中国军队故事,从栏目创立至今(2020年9月10日)共发表特写104篇,其中有53篇聚焦军人形象。这些军人特写从集体和个人的不同角度全方位、多维度地展现了新时代中国军人的精神面貌,主要涵盖以下七大主题:维和任务、国际交流(包括军事演习、军事竞赛、军事互访)、军旅生涯(包括岗位职责、从军动机和职业规划)、退伍老兵、抗(抢)险救灾(包括抗击洪水、泥石流、火灾和抗击新冠)军人团队和英雄模范(见表1)。

Table 1. Topic and perspective of the Feature column of the website of Chinese ministry of national (2016.11.5~2020.09.10)
表1. 中国国防部网站英文版“军人特写”栏目的主题和视角(2016.11.5~2020.09.10)
美国国防部网站作为美国最高军事机构国防部的官方网站,是进入美军信息网络、获取相关信息的门户和导航站。该网站既提供有关美国防务政策、组织机构、职能机构、作战行动的最新官方信息,也是美军对内、对外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网站的“Face of Defense”(“军人特写”栏目) [4] 创立于2015年9月22日,至今(2020年10月1日)已发表特写723篇。由于美国国防部网站于2018年10月1日改版,改版后“军人特写”栏目的内容、版面和刊登频率都有所调整,因此本文选择了改版后的30篇和改版前的30篇进行统计,并与中国的53篇军人特写进行比较。这60篇军人特写涉及以下七大主题:军旅生涯、兴趣爱好、家庭、救援、友情、动物和国际交流(见表2)。

Table 2. Topic and perspective of the column: Face of Defense of the Website of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2015.09.22~2018.08.17)
表2. 美国国防部“军人特写”栏目的主题和视角(2015.09.22~2018.08.17)
对比中、美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栏目发现,二者围绕军旅生涯讲述军人故事的篇数都很多。但是中国国防部军人特写更多地聚焦于维和任务和国际交流,以树立中国军人良好国际形象。文章写作视角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且二者比例相当。而美国国防部军人特写还涉及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和动物关系,且文章均采用个人视角,凸显了个性化和人情味,并且描述女性军人的比例很大。改版后的美国国防部网站上的军人特写将军人的兴趣爱好、与家人、朋友的关系融入了军旅生涯的介绍之中。
3. 评价理论
“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 [5]。”。评价系统(见图1)包括三大主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态度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文本/过程及现象做出的判断和欣赏。因此该系统又分为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判断系统和鉴赏系统。情感系统是对人的情感的表达。情感包括幸福、安全、满意和渴望四个方面。判断系统是对人的性格和行为的评判。判断包括社会评判和社会约束两个方面。社会评判与行为规范、做事才干和坚忍不拔有关。社会约束与真实可靠、行为是否正当有关。鉴赏属于美学范畴,是对事物价值的评价。鉴赏包括反应、构成和价值三个方面。Halliday [6] 认为反应就是情感反应,分为影响和质量两个方面。构成包括平衡和细节。态度系统的情感、判断和鉴赏都既有正面也有负面的评价。
介入是语言使用者调节其对所说或所写内容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介入可以由自言和借言实现。自言意味着活动由单人发声,排除对话性,体现语言使用者的主观性。而借言涉及投射、情态、让步等手段。投射包括引述和转述,通过引用或者转述他人话语来投射观点,体现语言使用者的客观性。级差系统是对态度介入程度的分级资源,包括语势和聚焦两个子系统。评价系统反映在语言上主要由性质形容词、副词(情态状语)、心理过程及行为过程的中心词和模糊词语等来体现 [7]。
本文主要从评价理论态度、介入和级差视角比较中、美两篇军人特写的话语策略,重点分析了两篇军人特写的态度评价,探讨了语言使用者是如何通过语言表达对军人的态度,特别是对军人情感、判断和鉴赏的评价,从而塑造了何种军人形象,又是通过何种方式劝说和 影响读者接受其所塑造的军人形象的。
4. 中、美国防部网站上军人特写典型语料的分析与对比
中、美国防部军人特写报道的主题中占比最大的是军旅生涯,因此本文选取了两篇有关军旅生涯的人物特写。一篇选自美国防部网站“Face of Defense”栏目2020.05.01刊载的特写Piloting the Hawg [8],该篇讲述了美空军国民警卫队上尉驾驶A-10攻击机的岗位任职经历。另一篇选自中国国防部网站英文版“News: Feature”栏目2019.12.11刊载的特写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 [9],该篇讲述了中国一级军士长担任跳伞教练的岗位任职经历。
4.1. 中国军人特写语篇的态度评价分析
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是一篇关于中国伞兵教练——一级军士长Wang Guolin的特写。全篇共计738个词,37个小句。按照态度系统的子系统情感,判断和鉴赏对篇章中相应的显性和隐形评价标记进行标注、包括对评价者和被评价者的总结和归纳如下表(见表3),表中负面的情感词后面附加了“-”这一符号。

Table 3. Affect appraisal of 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
表3. 篇章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中的情感评价
分析显示,针对Wang Guolin的特写前景化了判断(21.62%:出现判断的小句数占该篇章总小句数的比例)和鉴赏(21.62%:出现鉴赏的小句数占该篇章总小句数的比例)。所有评价词中,具有负面意义的评价一共有11处,占所有评价词的57.89%。给出评判方都是文章作者,被评判的对象主要是Wang Guolin、跳伞任务、环境和要求。
在情感层面(见表3),这篇特写的情感评价很少,一共只有三处,具有情感铭刻意义的名词“anxiety and nervousness”和情态评价状语unfortunately,凸显了跳伞任务的艰险和挑战。隐喻“the adrenaline soars”刻画出Wang Guolin对跳伞岗位的热爱。并且这些情感的抒发都是由第三人称引出,给出评判者都是文章作者,而不是特写对象Wang Guolin。非显性的评价方式一方面激发了读者的情感认同,一方面隐藏了评价来自作者的事实,自然化了所塑造的形象 [10]。
在判断层面(见表4),评价词主要集中在能力和坚忍不拔两方面。否定意义的评价词“lost”(a little),“no longer as young as before”,“no one had the courage”,“nothing can disturb his focus”突出了Wang Guolin克服年龄大,受跳伞意外困扰的不利因素,树立了他不言败、不放弃的形象。正面的判断词:“take the lead”,“parachuting backbone”,“is like a warrior without hesitation”和“set a record of”则运用了语法隐喻的方法,激发读者认同Wang Guolin跳伞时的勇敢和技术精湛。
在鉴赏层面(见表5),评价词主要集中在细节、品质和赋值三方面。大量负面的词汇如“minimum (height)”,“unfinished (parachuting mission)”,“the most difficult (parachute operation)”,“a hidden scar”,“barren (field)”,“irreversible (damage)”,聚焦跳伞任务、跳伞环境和要求,凸显了跳伞任务的艰巨,映衬出Wang Guolin不畏艰险,对自我严格要求的敬业精神。

Table 4. Judgment appraisal of 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
表4. 篇章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中的判断评价

Table 5. Appreciation appraisal of 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
表5. 篇章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中的鉴赏评价
4.2. 美国军人特写语篇的态度分析
Piloting the Hawg这篇关于美军A-10攻击机飞行员、空军国民警卫队上尉Shufeldt的特写总共1530个词,76个小句。分析显示针对Shufeldt的特写前景化了情感(21.05%)和鉴赏(35.53%)。在所有评价词中,具有负面意义的评价词仅有6处,占所有评价词的13.33%。而正面的评价词中,有很多高情态的情感动词。给出评判方大都是特写军人Shufeldt,而作者给出的评价仅有五处,被评判的对象则集中于Shulfeldt驾驶A-10的经历以及A-10的优越性能。
在情感层面(见表6),评价词在幸福、满意、安全、渴望四个方面均有涉及。表示幸福感的评价词“love”, “exhilaration”,“excited and happy”,“like”,“enjoy”等大部分是高情态,表达了Shulfeldt对岗位的热爱。表示满意的评价词“honored”,“lucky”以及表示渴望的评价词“wantto continue to serve the U.S. Air Force”凸显了Shulfeldt职业生涯的成就感和期许。表示安全的评价词“humbled”,“take … seriously”,“my mind was blown”均是对驾驶A-10感受的评价,这些词表面上是负面评价词,但在整篇文章积极语义韵的渲染下,映衬出A-10的性能卓越和驾驶者的骄傲和自豪感。

Table 6. Affect appraisal of Piloting the Hawg
表6. 篇章Piloting the Hawg中的情感评价
在判断层面(见表7),本篇特写仅仅只有两处,聚焦做事才干,均出现在小句“I think the best A-10 pilots are the ones who can quickly think on their feet and react to what is happening on a mission”中,这两处评判并没有涉及现实中的人,而是Shufeldt对心目中优秀飞行员形象的勾勒,体现出他对自我专业素质的高要求。

Table 7. Judgement appraisal of Piloting the Hawg
表7. 篇章Piloting the Hawg中的情感评判评价
在鉴赏层面(见表8),本篇特写中的评价词丰富,主要集中在反应,构成和赋值三个方面。被评价的对象涉及驾驶任务、A-10武器系统和驾驶训练。对于驾驶任务的鉴赏,使用了高情态反应和赋值评价词:“rewarding”,“awesome”,“memorable”,“unmatched”,“unique and primary”。这些词均直接转述自Shufeldt的话,虽然不是作者的直接观点,但是渲染出驾驶A-10的岗位给人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的语义韵,塑造了Shulfeldt热爱军职岗位的形象。对于A-10武器系统的鉴赏,集中于构成与赋值:“reliable and dominant”,“durable and reliable”,“accurate”,“continuously adapted to new technology”,体现了A-10性能稳定、可靠、精准和不断升级。对于驾驶训练的鉴赏,集中于构成:“big-picture”,“standard”,“training pipeline”,刻画出飞机驾驶训练的专业化、标准化。构成评价词中出现了两个负面含义的词:“unexpected (contingency)”,“shake like crazy”,受整篇特写正面评价语义韵的渲染,衬托出驾驶过程中小意外和飞机剧烈抖动带给Shufeldt的刺激和兴奋。篇章对驾驶任务、A-10武器系统和驾驶训练的鉴赏评价勾画出Shufeldt驾驶A-10的安全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Table 8. Appreciation appraisal of Piloting the Hawg
表8. 篇章Piloting the Hawg中的鉴赏评价
4.3. 中、美军人特写语篇态度评价的对比
对比中、美军人特写的态度评价,发现有以下特点见图2:

Figure 2. Comparison of attitude appraisal between the military feature report of Chinese mini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and 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图2. 中、美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态度评价对比
1) 中国军人特写更多使用判断评价,较少使用情感评价;美国军人特写较多使用情感评价,较少使用判断评价。二者的判断评价都只涉及社会评判,不涉及社会约束。
2) 中国军人特写多使用阐述者声音,美国军人特写多使用报道者声音。中国军人特写篇章中作者给出的显性判断多,且没有或者少有社会约束判断,属于阐述者声音,报道更加主观化和权威化,和读者协商的余地较小。美国军人特写篇章中没有显性判断,或者显性判断都出现在归属小句中,属于记录者声音,报道更加客观化,留给读者更多的协商余地 [5]。
3) 中国军人特写篇章中评价发出者都是文章作者,而美国军人特写篇章中评价发出者则大部分是特写军人自身。
4) 美国军人特写篇章中评价词使用比例更高,且正面意义评价词,特别是高情态评价词占比较大,渲染出军人热爱本职岗位的评价韵。中国军人特写负面意义评价词使用相对较高,刻画出岗位职责的艰辛,渲染出中国军人不怕苦、不怕累、勇于牺牲的精神。
5) 美国军人特写多用显性评价方式,直抒胸臆。中国军人特写则大量运用隐喻评价方式,自然地塑造出人物形象,隐去作者声音。
4.4. 中、美军人语篇的介入极差分析
在介入方面,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这篇中国军人特写主要采用自言的方式,从篇章作者的视角刻画Wang Guolin的军人形象,仅有两处借言直接引述了Wang Guolin的话语。Piloting the Hawg这篇美国军人特写主要采用借言的方式,通过访谈形式,通篇直接引用Shulfledt的话语。
这种介入方式在中、美军人特写中是否具有普遍性值得研究。利用AntCont软件对自建语料库(中国国防部军人特写53篇,美国国防部特写60篇)进行词条搜索(wordlist)发现,中国国防部军人特写(共计27,887词)中,“he”和“she”出现的次数为355次(出现比例为1.2%),第一人称“I”出现了298次(1.7%),“said”出现了152次(0.5%)。而美国国防部特写语料库(共计38,663词)中第一人称“I”出现次数为898词(2.3%),“he”和“she”出现361次(0.9%),“said”出现273次(0.7%)。通过对比发现,美国军人特写第一人称“I”及“said”的使用比例明显大于中国军人特写,而第三人称“he”和“she”的使用比例却明显低于中国军人特写。这一结果从量上证明了中国军人特写多自言。这种介入方式降低甚至排除了语言使用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性,体现了篇章作者的主观性和权威性。而美国军人特写则多借言,通过直接或者间接引用特写对象的话语来投射作者的观点,体现了作者的客观性和与读者的协商性。
在极差方面,两篇特写都大量使用了强化语势的方法。语篇2166 parachute jumps of a senior master sergeant更多强调的是数量,如以“more than 4000 meters”突出跳伞任务的艰巨和以“2166 parachute jumps”凸显中国军人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语篇Piloting the Hawg不仅强调数量和时间,如“lot of buttons”突出了武器装备的精密,“100% focused”强调精力集中,“excited and happy everyday”凸显军人的幸福感,还以强化程度的方式,如“really enjoy”,“craziest memory”等来突出特写人物对军职岗位的热爱。
5. 结论
中国国防部英文网站军人特写栏目的潜在读者是外国人,特别是母语是英语的西方人士,其目的是向世界展现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包括军人个体的精神面貌、岗位素质、知识涵养和生活品味。而美国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栏目主要面对国内官兵、官兵家属和民众,旨在树立军人在民众心中的正面形象,鼓励更多民众加入美军。中、美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由于两国的社会、语言、文化、潜在读者及宣传目的的不同,在主题、视角和评价手段上都有所不同。中国国防部英文网站的军人特写既从个人也从集体视角讲述军人故事,塑造了爱岗敬业、不畏艰险、不怕牺牲、无私奉献、职业素质高的军人形象。美国国防部网站军人特写从个人视角出发,塑造了军人热爱岗位、专业素质高、对职业生涯充满自豪感和满足感的形象,凸显了人情味和个性化。
作为面向世界、特别是面向西方读者的中国军人外宣可以借鉴以下策略:报道主题多样化,塑造人物立体化。不仅报道军人的岗位职责,还描述军人的兴趣爱好、家庭生活和友情关系,使中国军人形象塑造更加丰满、更具温情。调整评价策略,适当减少判断评价,弱化阐述者声音,以降低军人形象塑造的主观性和说教性,留给读者更多协商余地。增加情感评价,特别是正情感评价,以塑造幸福、乐观和有职业成就感的军人形象。更多借言特写对象的声音,使军人形象塑造更具贴近性和亲和力。
基金项目
陆军工程大学基础学科培育基金,项目名称:话语分析视角下军人形象外宣策略研究——以中美国防部网站军人报道栏目对比为例。项目号:KYJBJQZL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