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血鹦鹉,因其体色鲜红,嘴型与鹦鹉嘴型类似而得名,俗称“财神鱼”,寓意财富和健康,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是主要的热带淡水观赏鱼类 [1]。血鹦鹉由两种慈鲷科鱼类杂交而成 [2] ,体型宽厚,体长一般在15 cm左右,最长可达30 cm [3]。作为热带观赏鱼中最大的交易品种,为保持其资源量,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探索更加科学和高效的养殖方法,对血鹦鹉生理特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4]。
鱼类的消化过程就是通过分泌消化酶将食物消化分解,再运输到组织器官内,以此来获得用于生长繁殖的能量。对消化酶的研究是鱼类消化生理和营养生理上一项重要的内容,这关乎到鱼类养殖业的发展 [5] [6]。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因素较多,其中温度和pH是影响鱼类消化酶活力的两个重要因素。温度对鱼类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能够从对北极红点鲑 [7]、翘嘴红鮊 [8]、对斜带髭鲷 [9]、澳洲宝石鱼 [10]、洞庭鲇鱼 [11]、半滑舌鳎 [12]、黑鲷 [13] 等品种研究的研究中发现;pH对鱼类消化酶活力的影响能够在对蓝点马鲛鱼仔鱼 [14]、大黄鱼 [15] 和黄金鲈 [16]、黑鲷、团头鲂 [17]、澳洲宝石鱼、半滑舌鳎等研究中发现。多项试验已证明,温度和pH对鱼类消化酶活力影响显著,而在鱼类不同器官中同一消化酶的活力差异显著。如翘嘴红鲌肝脏和肠道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淀粉酶为30℃ [8]。斜带髭鲷肝胰脏和肠道蛋白酶最适温度为40℃,淀粉酶为30℃和40℃ [9]。澳洲宝石鲈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最适温和pH分别为50℃、30℃,7.5、6.2,肝脏蛋白酶、淀粉酶最适温度和pH分别为50℃、30℃,7.5、6.2 [10]。
目前,国内外对于血鹦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养殖繁育 [18] [19] ,营养饲料 [20] [21] ,体色改良 [22] ,疾病预防等方面,而关于血鹦鹉消化酶活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较少。本实验通过研究不同温度和pH条件对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消化酶活力的影响,揭示血鹦鹉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特征,为血鹦鹉以及其它热带观赏鱼高效饲料的开发实验依据,为血鹦鹉的健康养殖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鱼来源
实验所用的血鹦鹉鱼为同一批次取自天津嘉禾田园观赏鱼养殖厂。
2.2. 养殖方法
本实验在天津农学院循环水养殖实验室进行,取初始体长体长14.5 ± 0.5 cm,体重500.0 ± 20.0 g血鹦鹉,于110 cm × 45 cm × 38 cm玻璃水槽中,8尾为一组,共3组,共计24尾。养殖水体温度控制在25℃。溶氧大于5 mg/L,光照采用自然光照。投喂商品饲料,约为体重1%,每天两次(上午8:30;下午17:00),投喂半小时后吸出残饵。试验周期45天。养殖结束后空腹24 h取样。
2.3. 样品采集及酶液制备
实验前暂停进食24 h,取出血鹦鹉的肠道和肝胰腺组织,去除多余组织并分别称重,预冷重蒸水(0℃~4℃)按质量体积比1:10加入后匀浆,于4℃离心15 min (4000 r/min),取其上清液作为酶液,在0℃~4℃下保存。
2.4. 温度和pH条件建立
2.4.1. 温度的设定
反应温度的控制用恒温水浴锅来进行。以5℃为一个梯度,在0℃~60℃共设13个梯度来测定蛋白酶和淀粉酶活力;纤维素酶活力测定在0℃~55℃以5℃为一个梯度,设置12个梯度,在此基础上增加设置60℃、70℃、80℃,共计15个梯度。控制pH值为7.0,重复三遍测定。
2.4.2. pH值的设定
在pH 1.0~13.0范围内共设置13个梯度来测定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活力;蛋白酶的测定在此基础上,增加设置pH值为0.5,共14个梯度。在37℃条件下,测定各pH值下的消化酶活力,重复三遍。
2.5. 蛋白酶活力测定
向离心管中加入2 mL 0.5%干酪素溶液,0.1 mL 0.04 M EDTA-2Na,0.8 mL 0.1 M设定pH的缓冲液和0.6 mL酶液,混匀(总体积为3.5 mL);在设定温度水浴30 min,用1 mL 30%三氯乙酸终止反应;离心15 min (4000 r/min),取1 mL上清液加入5 mL 0.55 M碳酸钠溶液,1 mL福林试剂,37℃水浴显色15 min;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680 nm下测定。
当温度为变量时,缓冲液pH为7.0,按顺序于不同温度(0℃~60℃)下水浴。当pH为变量时,按标号顺序分别加入不同pH (0.5, 1.0~13.0)的缓冲液,在37℃下水浴。
2.6. 淀粉酶活力测定
将离心管标号并加入1 mL 1%淀粉溶液,1 mL 0.1 M设定pH缓冲液,0.5 mL待测酶液摇匀,于设定温度下水浴8 min,再加2 mL DNS指示剂,加盖沸水浴15 min停止反应;快速冷却后加4.5 mL蒸馏水,用分光光度计在波长550 nm比色测定。
当温度为变量,缓冲液pH为7.0,按顺序置于不同温度(0℃~60℃)下水浴。当pH为变量时,按标号顺序分别加入不同pH (1.0~13.0)的缓冲液,在37℃下水浴。
2.7. 纤维素酶活力测定
将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0.1 M设定pH的缓冲液以及待测酶液各1 mL加入离心管中并标号,混匀后在设定温度下进行30 min的水浴糖化;再加入2 mL DNS显色剂,沸水浴15 min显色;冷却后加4 mL蒸馏水,摇匀后在波长550 nm下测定其吸光度。
当温度为变量时,加入pH为7.0的缓冲液,按顺序将15个离心管置于不同温度(0℃~80℃)下水浴。当pH为变量时,按标号顺序将13个离心管分别加入不同pH值(1.0~13.0)的缓冲液,置于37℃下水浴。
2.8. 数据计算与分析
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采用Excel 2019及SPSS25.0进行。数据用平均值 ± 标准误(means ± S.E.)表示,用Excel 2019进行数据绘图。使用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对实验结果进行显著性检验,以P < 0.05标志差异显著水平。
3. 结果与分析
3.1. 蛋白酶活性
3.1.1. 不同温度对血鹦鹉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如表1所示,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超过一定温度后开始下降,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55℃时,血鹦鹉肠道蛋白酶活力最大,高于其他温度下的蛋白酶活力(P < 0.05)。肝胰腺蛋白酶活力在45℃时最高,在40℃与45℃之间的活力差异显著(P < 0.05),45℃与50℃的活力差异也显著(P < 0.05)。由此可见,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是55℃,45℃。

Table 1.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specific protease activity in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of blood parrot
表1. 不同温度下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的活力
注:表中所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 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
3.1.2. 不同pH值对血鹦鹉蛋白酶活力的影响
由表2可以看出,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活力随pH值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血鹦鹉肠道蛋白酶活力在pH为8.0时最高,并且在pH为7.0和8.0之间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P < 0.05),在pH为8.0和9.0之间差异也显著(P < 0.05)。血鹦鹉肝胰腺蛋白酶活力在pH为10.0时最高,活性显著高于其他pH (P < 0.05)。因此,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的最适pH分别为8.0,10.0。

Table 2. Effects of different pH on specific protease activity in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of blood parrot
表2. 不同pH下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蛋白酶的活力
注:表中所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 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
3.2. 淀粉酶活性
3.2.1. 不同温度对血鹦鹉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如表3所示,血鹦鹉肠道淀粉酶的活力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肝胰腺淀粉酶活力随温度升高变化较为平稳,但总体上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血鹦鹉肠道淀粉酶活力在35℃时最大,显著高于其他温度(P < 0.05)。血鹦鹉肝胰腺淀粉酶活力在25℃时最大,在20℃与25℃之间的活力差异显著(P < 0.05),25℃与30℃的活力差异也显著(P < 0.05)。因此,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淀粉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35℃,25℃。
3.2.2. 不同pH值对血鹦鹉淀粉酶活力的影响
如表4所示,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淀粉酶活力随着pH的增加表现出明显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可以看出,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淀粉酶活力均在pH为7.0时最大,并且在pH为6.0和7.0之间蛋白酶活力差异显著(P < 0.05),在pH为7.0和8.0之间差异也显著(P < 0.05)。因此,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淀粉酶的最适pH均为7.0。

Table 3.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specific amylase activity in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of blood parrot
表3. 不同温度下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淀粉酶的活力
注:表中所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 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

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pH onspecific amylase activity in intestine and hepatopancreas of blood parrot
表4. 不同pH下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淀粉酶的活力
注:表中所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 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

Table 5. Effects of different temperatures on intestinal cellulase specific activity of blood parrot
表5. 不同温度下血鹦鹉肠道纤维素酶的活力
注:表中所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 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

Table 6. Effects of different pH values on hepatopancreas cellulase specific activity of blood parrot
表6. 不同pH下血鹦鹉肝胰腺纤维素酶的活力
注:表中所标字母不同表示差异显著(P < 0.05),字母相同表示差异不显著(P > 0.05)。
3.3. 纤维素酶活性
3.3.1. 不同温度对血鹦鹉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如表5所示,随着温度的升高,血鹦鹉肠道纤维素酶活力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血鹦鹉肠道纤维素酶活力在45℃时最大,在40℃与45℃之间的活力差异显著(P < 0.05),45℃与50℃的活力差异也显著(P < 0.05)。由此可见,血鹦鹉肠道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5℃。
3.3.2. 不同pH值对血鹦鹉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
由表6可知,随着pH的升高,血鹦鹉肝胰腺纤维素酶活力先升高后下降。血鹦鹉肝胰腺纤维素酶活力在pH为5.0时,血鹦鹉肝胰腺纤维素酶活力最大,并且在pH为4.0和5.0之间差异显著(P < 0.05),在pH为5.0和6.0之间差异也显著(P < 0.05)。由此可见,血鹦鹉肝胰腺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5.0。
4. 讨论
4.1. 温度与血鹦鹉消化酶活力的关系
温度是影响消化酶活力的众多因素之一。血鹦鹉不同消化酶的活性受不同温度的影响不同,其最适温度也不同。实验发现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这三种消化酶活力随温度的升高先上升后下降。齐红莉等 [9] 报道,由于温度的升高,斜带髭鲷消化酶活力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韩庆等 [11] 对洞庭鲇鱼的研究以及姜永华对中国龙虾 [23] 的研究中均发现这一现象。在一定范围内,随水温上升提高投饵量,使鱼类生长速度加快,从而降低成本。本实验表明,血鹦鹉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55℃,肝胰腺为45℃;淀粉酶分别在35℃、25℃时活性最高;肠道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为45℃。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血鹦鹉消化酶最适反应温度蛋白酶大于淀粉酶和纤维素酶。陈进树 [24] 在神仙鱼的研究中也发现,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0℃,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45℃,蛋白酶的最适温度高于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沈文英等 [10] 在对澳洲宝石鱼的研究中报道了其蛋白酶最适温度为50℃,淀粉酶为30℃。李代金等 [25] 表明这一现象同样出现在加州鲈鱼中。与试验结果不同,丁贤等 [26] 对异育银鲫消化酶活力的研究发现,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高于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最适温度。异育银鲫和血鹦鹉均属于杂食性淡水鱼类,可能由于两者的生活习性不同,导致消化酶最适环境条件存在差异,具体的原因需要更深一步研究。
4.2. pH与血鹦鹉消化酶活力的关系
随着pH条件的变化,血鹦鹉消化酶活力也受到不同的影响,不同消化酶的最适pH也不同。血鹦鹉肠道和肝胰腺中蛋白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的活力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但当pH升到一定值后,消化酶活力逐渐下降。同类型的报道在蓝点马鲛鱼仔鱼 [14]、黄金鲈 [16]、驼背鲈 [27] 等鱼类中也有出现。本研究表明,血鹦鹉肠道蛋白酶最适pH为8.0,肝胰腺为10.0,淀粉酶为7.0,肝胰腺纤维素酶为5.0。由此可见,血鹦鹉在pH为中性或弱碱性时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最高,而在pH为酸性时纤维素酶活性最高。与实验结果相似,姜永华等 [28] 对中国龙虾的研究发现,其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pH为中性或弱碱性,纤维素酶的最适pH为酸性。梅景良等 [13] 对黑鲷的研究以及刘江华 [27] 等对驼背鲈的研究均有相似的报道。M. Pavasovic等 [29] 在pH为7.0时观察到锯缘青蟹蛋白酶和淀粉酶的最适活性。张弢等 [30] 研究发现公子小丑鱼在pH为6.0时肝脏淀粉酶显示最高活性,其最适pH为酸性;而其余各部位消化酶的最适pH为7.0~8.0。但李俊辉等 [31] 发现,马氏珠母贝在pH为5.0时,其肝胰脏淀粉酶和纤维素酶显示最大活性。导致鱼类各消化酶的最适pH的差异,可能是生活环境或食性的不同造成的。
4.3. 不同消化器官消化酶活力的差异
血鹦鹉不同消化器官中的消化酶活力各不同,并且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对温度和pH的敏感程度也有所差异。血鹦鹉蛋白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肠道大于肝胰腺,而肠道淀粉酶对温度的敏感程度小于肝胰腺。在最适温度下,血鹦鹉肠道蛋白酶的活力高于肝胰腺蛋白酶的活力,肠道淀粉酶的活力低于肝胰腺淀粉酶的活力。与本实验结果相似,范镇明等 [32] ,杨婳等 [16] 分别报道,河鲈和黄金鲈在各自最适温度下,其肠道蛋白酶活力高于肝胰脏,而淀粉酶相反。梅景良等 [13] 对黑鲷以及韩庆等 [11] 对洞庭鲇鱼的研究中也有相似的发现。另有研究表明,草鱼胰脏蛋白酶活性微弱,而肠道蛋白酶活力高 [33]。
血鹦鹉肠道蛋白酶对pH的敏感程度小于肝胰腺,而淀粉酶对pH的敏感程度肠道大于肝胰腺。血鹦鹉肠道蛋白酶在最适pH下的活力小于肝胰腺,而肝胰腺淀粉酶的活力小于肠道。这与姜永华等在对中国龙虾的实验结果相符。同样地,刘江华等 [27] 在对驼背鲈的研究中发现,在最适pH下,其肠道淀粉酶的活力大于肝胰腺。但在王琨等 [34] 对鳗鱼研究中得出其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大小分别为肠道 > 肝胰脏、肝胰腺 > 肠道,这与本实验的结论并不一致。由此可见,不同消化器官中消化酶活性存在差异,可能由于器官的功能特性不同,但仍需要更深一步的研究。
5. 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温度和pH对血鹦鹉肝胰脏、肠道有显著影响。
1) 血鹦鹉肝脏蛋白酶、淀粉酶最适温度为45℃和25℃。肠道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最适温度为55℃、35℃和45℃。肝脏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最适pH分别为10.0、7.0和5.0,肠道蛋白酶、淀粉酶最适温度分别为8.0和7.0。
2) 在各自最适温度下,血鹦鹉蛋白酶活力大小为肠道 > 肝胰腺,淀粉酶活力大小为肝胰腺 > 肠道;在各自最适pH下,血鹦鹉蛋白酶活力大小为肝胰腺 > 肠道,淀粉酶活力大小为肠道 > 肝胰腺。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蓝色粮仓科技创新”重点专项(2020YFD0900705)及天津市淡水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ITTFRS2021000-001)。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