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一词多义在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语言学家Hoey在2005年提出的词汇触发理论中就该语言现象进行了论述,认为多义词在各义项中的搭配、类联结、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各不相同 [1]。认知语言学研究表明,隐喻往往和词义演变有着紧密的联系,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借助认知手段(如隐喻、转喻),由一个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的过程 [2]。相似性是隐喻赖以生存的基础 [3],因此相似性在隐喻性词义的发展过程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那么这种相关性在语言使用中是否有所体现呢?隐喻性词义包括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用法,多义词在本意、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的触发特征是否存在相似之处?目前还没有相关研究探讨隐喻性词义的触发问题,本文拟通过对汉语动词多义词“燃烧”进行实证研究,旨在对Hoey的观点进行检验并尝试做出一些补充和完善,由此证明隐喻认知在词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 研究问题
本文以现代汉语中动词多义词“燃烧”为研究对象,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有两个语义解释:1) 物质在高温下同氧剧烈化合而发出热和光;2) 比喻某种感情或欲望强烈反应。研究旨在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1) “燃烧”在本意、规约隐喻、新奇隐喻用法中的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各有什么特征?
2) “燃烧”在本意、规约隐喻、新奇隐喻用法中的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有何异同?
3. 研究工具和方法
CCL语料库(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由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开发,中文文本未经分词处理,检索系统以汉字为基本单位。目前总字符数为783,463,175,包括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大部分。CCL语料库的特点在于:语料库容量大、语料种类丰富、语料内容新、检索界面简单 [4],该语料库多用于对现代汉语中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或与国外语料库做对比研究等。本文采用CCL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进行检索,并利用Antconc3.5.9软件对检索结果作进一步分析,具体研究步骤如下:
第一步 收集语料。笔者从CCL语料库随机抽取带有“燃烧”的句子样本1500个,其中太短或语义不完整的句子进行剔除替换,确保1500条语料的有效性。
第二步 词义识别并进行语料分类。对照词典中的定义,将“燃烧”在各句子样本中的词义进行识别标记,运用Steen提出的蓄意隐喻识别步骤(DMIP)将1500个样本分为三类:本意句,规约隐喻,新奇隐喻,各自对应语料1051、243、206条,见表1。

Table 1. Distribution of the samples of燃烧(ranshao) in non-metaphoric, conventional metaphor and deliberate metaphor
表1. “燃烧”在本意句、规约隐喻、新奇隐喻中样本分布统计表
第三步 基于Antconc检索工具及人工观察,具体分析“燃烧”在各类样本中搭配、类联结、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并进行数据统计。
第四步 比较“燃烧”在各类用法中的触发特征,归纳、总结差异,寻求相似之处。
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燃烧”的词汇搭配特征
Hoey把搭配(Collocation)提升为自然度构成的核心因素,认为搭配是“词语而非词目之间的一种心理联系,相互搭配的词语之间可以相隔4个单词以上” [1]。基于上述定义,本研究在Antconc索引行中考察“燃烧”左4到右4范围内的搭配词,并结合相互信息值(Mutual Information)来判断词语搭配强度。通常来说,MI值大于1.58的词被认为是中心词项的显著搭配 [5]。表1为“燃烧”按照MI值搭配强度由高到低的前20个显著搭配词。
可以看到,“燃烧”在各用法中的显著搭配词涉及不同的词性。为更直观地展现“燃烧”在各词性中的搭配情况,以便进行更加微观的考察,笔者将每种用法中显著搭配词按词性做进一步分类整理,结果如表2~5。

Table 2.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non-metaphoric, conventional metaphor and deliberate metaphor
表2. “燃烧”在本意句、规约隐喻、新奇隐喻三种用法中的显著搭配词

Table 3.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non-metaphoric use
表3. “燃烧”在本意句中的显著搭配词

Table 4.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conventional metaphor
表4. “燃烧”在规约隐喻中的显著搭配词

Table 5. Significant collocates of燃烧(ranshao) in deliberate metaphor
表5. “燃烧”在新奇隐喻中的显著搭配词
在本意用法的前20个显著搭配词中,名词有11个,主要指代煤炭、汽油、天然气等可燃性物质,占“燃烧”所有显著搭配词的55%。动词有6个,占比30%,包括起火、引起、起来、产生等。副词有3个,分别是熊熊、充分、完全,皆为程度副词,占比15%。
在规约隐喻中,显著搭配词的分布情况如表2。名词出现12次,占总数的60%,按照类别主要表示抽象的情感如激情、怒火、痛苦等,以及处所名词胸中、心中、心里和里。动词共现2次,为起、像,占10%;副词共现3次,占15%,包括熊熊、猛烈、热烈,为程度副词。此外,助词共现2次,为着、著,占比10%。
就新奇隐喻而言,20个显著搭配词中名词共现次数为9次(45%),具体包括蜡烛、脂肪、天空、生命、灵魂等;动词出现3个(15%),分别是照亮、起来、像;副词出现3个(15%),其中程度副词有2个,包括熊熊、地。除此之外,代词有4个(20%),其中人称代词3个,分别为别人,自己,它;助词有1个,占比5%。
总体来说,“燃烧”在本意句中触发3种词性,在规约隐喻中4种,新奇隐喻5种。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在搭配词的词性方面具有多样性,除名词、动词、副词外,还涉及代词和助词。整体而言,“燃烧”与名词搭配较多,比例高达45%以上,但在搭配词的选择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然而搭配词也有相同或一致的情况。在名词方面,新奇隐喻和本意句共有的搭配词为蜡烛;动词方面,三者共同的搭配词为起(来),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都包含像;副词方面,三种用法都触发熊熊这一程度副词;在助词上,着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共有的搭配。
4.2. “燃烧”的类联结形式
类联结指的是语法层面的搭配关系,代表的是词在词类或语法类别上的结合,是对搭配更高一级的抽象 [6]。笔者通过人工观察,对“燃烧”在三类用法中的常用类联结进行识别,将各种形式出现的频数进行统计,并分别计算所占的百分比(表6)。

Table 6. Colligational patterns of燃烧(ranshao) in three kinds of usage
表6. “燃烧”在三种用法中主要类联结情况
由表3可知,“燃烧”在本意句中触发的主要类联结形式为:1) N + 燃烧;2) 燃烧 + N;3) (N+) Adv + 燃烧;4) N + V + 燃烧;5) 燃烧(+的) + N;6) Adv + 燃烧(+的) + N;7) 燃烧 + Numeral,一共有7种类型。而在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的类联结形式主要有4类:1) N + 燃烧;2) 燃烧 + N;3) (N+) Adv + 燃烧;4) 燃烧(+的) + N。可以看出,“燃烧”在本意用法中倾向于和多种语法类别组合共现,表现出的类联结更为丰富多样,而在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类联结种类相对较少,表明在具体的运用中用法比较单一且固定。
更具体分析,就本意句而言,“燃烧”常常前置名词,构成主谓结构(41%);后接名词作直接宾语(29%);被副词修饰,强调“燃烧”时火势的凶猛(9%);与动词连用,组成汉语中的连动短语(6%);作前置定语(包括与结构助词“的”共同出现)修饰名词(10%);以及后跟数词,表示“燃烧”这一动作状态持续的时间(2%)。就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来说,两种用法中触发的类联结模式完全一致。中心词“燃烧”左侧搭配名词,表示动作的发出者(46%, 52%);后跟名词,表明动词支配的直接宾语(33%, 30%);被副词在程度上加以修饰(12%, 10%);位于名词前作定语,有时以“燃烧的 + N”的形式出现,用来说明名词的属性与特征(9%, 5%)。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燃烧”在三种用法中的类联结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层面触发的4种类联结形式完全重合,且都包含在本意句的类联结之中。在每种用法中,N + 燃烧和燃烧 + N都占了绝大多数,在所有类联结中占比达70%以上,这说明在各个意义层面,“燃烧”与名词搭配的情形非常普遍,用于表达主谓或动宾关系,与动词、副词、数词共现以及作定语的情况并不常见。
4.3. “燃烧”的语义关联特征
语义关联是搭配词之间的语义共性,在语义上具有相似性的词或词序列从属于同一个语义集。由于“燃烧”多与名词连用,又以名词置于句首最为显著,因此本研究聚焦“N + 燃烧”这一搭配行为进行统计分析。在各类用法中,N + 燃烧分别对应例句样本427、112、105个,其触发的语义关联及分析结果如下。
在本意句中,“燃烧”最常见的左搭配为表示可燃物质的名词,包括固、液、气等不同形态的可燃物,诸如煤炭、火柴、氧气、石油等,一共出现328次(77%)。其次为与火相关的名词,如篝火、烈火、野火、森林大火等各种形式的自然之火,出现83次(19%)。东西、物质两个名词也与“燃烧”共现,泛指各种具体、抽象的事物。与前两种类别相比,该搭配情况出现次数较少,总计16次(4%)。例句1~4为各语义类别的典型用例,均来自CCL语料库检索结果。
1) 这些物质在炼油厂、油毡厂、橡胶厂以及炼焦、烧煤、汽车废气、沥青、石油[燃烧]、香烟等烟气中,都可产生。
2) 日本出光兴产公司北海道炼油厂15日晚突然发生火灾,目前大火仍在[燃烧],但未造成人员伤亡。
3) 夜色来临,我们在帐篷之间的中心地带燃起了篝火,熊熊的篝火[燃烧]起来了,映红了一圈人们的笑脸,人们的脸上被镀上了一层金色,火焰似在一阵一阵地舔着人……
4) 由于温度不断升高,气体积聚,物体不仅会[燃烧],他们还会发出跳动的火苗,或使许多东西同时[燃烧]起来。
规约隐喻触发的搭配词中,位于中心词之前的主要有激情、愤怒、痛苦、热情、爱情、狂热、雄心壮志等抽象名词,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和情感。在112个样本中,从属于该语义集的搭配占据主导,出现达98次(88%)。另外14个名词又归为两类,一是表达人类欲望的抽象名词,如贪欲、情欲、野心,第二类是处所名词胸中、心中等,两类名词出现频数及比率分别为9次(8%)、5次(4%)。
1) 他的激情正在熄灭,或许,现在这激情是为其他的东西而[燃烧]吧?
2) “当然罗,你可开心啦,”克莱德回答说,妒忌和失望的烈火却在心中[燃烧]。
3) 进那个山洞,我的目光远远地投向法兰西的那些最富饶的省份,野心[燃烧]着我的心:那时候这就是我的热情……总之,那个山洞对我来说是宝贵……
4) 他向我嗫嚅地表白,说他是如何的在想我……还使我心动过好几次;但不久,我看到他那被情欲[燃烧]的眼睛,我就害怕了。
在新奇隐喻用法中,“燃烧”触发的名词搭配按照语义类别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关于人类精神及思想意识的概念,例如抽象名词灵魂、心灵等,与“燃烧”共现89次,占比85%;第二种名词一般是和人体细胞或组织有关的诸如脂肪、血液、蛋白质等,出现有16次,占比15%。
1) 他觉得它不但已渗透到他的骨髓里去了,而且一直渗透到他的灵魂深处,使他的灵魂也[燃烧]起来了。
2) ……活计是单调的,但旋律却是强有力的,它紧紧地抓住这些人,使他们的身体和心灵从最深层[燃烧]起来。千代子一想到没有一个人像自己那样热衷于感情问题,心情也就有点愧疚了。
3) 天空的火光就像是人的血在[燃烧],大家面对着这个景象,突然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在逐渐消失,好像有什么东西在蚕食它一样。
4) 一些日本妇女在饭菜中添加辣椒后,她们的能量代谢率提高,脂肪[燃烧]也快了。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燃烧”在各义项中触发的左搭配分别属于不同的语义域,搭配词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语义差别。在每个意义层面,名词又具有2至3种语义类别,各语义类别之间并无重合。
5. 结束语
本研究基于Hoey词汇触发理论关于一词多义的假说,以Antconc语料库为检索工具统计并分析了“燃烧”在不同意义层面搭配、类联结和语义关联三方面的触发特征及异同,结论如下:
在搭配方面,与本意句相比,“燃烧”在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中触发的搭配词呈现出词性方面的多样性,三者在具体搭配词的选择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然而搭配词也有重合之处,具体包括:“蜡烛”为新奇隐喻和本意句共有的名词搭配,“起(来)”为三者共同的动词搭配,三者都与程度副词“熊熊”共现,“着”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共有的助词搭配。
在类联结方面,本意句相较与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表现出的类联结更加丰富多样,但三种用法中的类联结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规约隐喻和新奇隐喻触发的4种类联结形式完全重合,且都包含在本意句的类联结之中。
在语义关联方面,“燃烧”在三种用法中触发的左搭配各自属于不同的语义域,各语义类别之间并无重合。
因此,本研究发现词汇在基本义和隐喻义中存在用法重叠的情况,而不是Hoey所认为的完全不同,这在一定程度上对Hoey的观点进行了补充。此外,研究结果再次证明了隐喻思维在词义变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拓宽了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