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学生社团活动是学生的第二课堂,不仅能够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也能弘扬和传承学校特色文化。本课题主要以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和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为调查对象,让我们能够更加了解两校学生社团的发展现状,对比两校学生社团的差异,借鉴对方的优点,优化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的组织和发展,进一步完善学生社团活动,让同学们在学习之余能够体验到时间合理、组织完善的社团活动。
2. 学生社团的概念
学生社团是指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章程自愿建立的自主管理、自主活动的学生组织。学生社团可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合作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和管理能力等 [1]。在日本,学生社团被称为为“部活動(ぶかつどう)”,在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指较为专业的社团或运动队。
3.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2020~2022年两年间上海体育学院与鹿屋体育大学的在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知网,以学生社团、高校社团、社团发展现状为关键词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日本体育类院校学生社团与中国体育类院校学生社团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理,为本文提供理论参考。
3.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目的共设计一套问卷,使用中文和日语两种不同的语言向上海体育学院学生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发放。
3.2.3. 数理统计法
使用Excel对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比,得出更有效,更有可信度的结论,对比两校社团发展现状的差异。
3.2.4. 访谈法
作为对问卷调查法的补充,通过分别对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5个社团的社长进行访谈,了解社团活动开展的时间、频率,了解社团发展现状、遇到的困难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采取了线上访谈的方式。
4. 结果与分析
4.1. 问卷调查内容
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学生基本信息,社团参与情况、学生社团管理现状等多个方面。由于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问卷采取线上发放的方式。共发放212份,其中中文问卷101份,日语问卷111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4.2.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
4.2.1.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类型
上海体育学院共有57个学生社团,其中志愿公益类 7个,学术科技类3个,文化体育类 42个,思想政治类 3个,创新创业类2个(张斌,王中华,2012) [2]。
4.2.2.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现状
社团活动开展的必要条件是社团成员的参与。在对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活动参与情况的调查中,在101名学生中有78.22%的学生现在参与了社团活动,21.78%的学生现在没有参与社团活动。在参与了社团的学生中,一个社团的学生有27名,占总百分比的34.18%,参加了一到三个(包括三个)社团的学生有45名,占总百分比的56.96%,参加了三个社团以上的有8名,占8.86%。社团种类的多样性和活动的丰富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同学们全面发展素质教育。
4.2.3.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参与情况
在参加社团的动的调查中有81.01%的同学加入社团是出于个人的兴趣爱好;想丰富课余生活占比74.68%;增加经验,为以后的就业做准备占比55.7%;扩大人脉,锻炼自己的沟通交流能力占54.43%;因为身边的朋友都参加了占16.46%。说明绝大多数参与社团的同学都源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希望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也有部分同学希望可以通过参与社团来锻炼自己或者增加一些经验,为未来就业做准备(图1)。

Figure 1. Motivation for participating in clubs
图1. 参加社团的动机
在大学生参与学生社团必要性调查中,有21.78%的学生表示自己现在没有参与社团活动,在这些学生中,因为学业繁忙的占59.09%,有40.91%的学生表示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和活动,54.55%的学生表示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参加社团。有48.51%的学生表示非常有必要参与社团,41.58%的学生表示一般,5.94%表示没必要(表1)。

Table 1. Necessity of participating in associations
表1. 参加社团的必要性
4.2.4.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管理现状
社团的管理是决定社团发展的重要因素,从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看出,基本所有社团都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但是大部分都不太完善。调查中有46.84%的学生表示他们参加的社团平时会有考核,有53.16%的学生表示没有考核。
社团活动的开展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在调查中得知,上海体育学院大部分社团活动开展的经费都来源于社员支付的社费,也有部分社团由团委拨款举办活动。
4.2.5.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难点
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可以得知现在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难点主要在于场地和时间。在对上海体育学院的6个学生社团的社长进行访谈后得知,由于学校场馆的修葺或时间的冲突,导致不能开展社团的实践活动,尤其对于体育活动类社团来说,这是最大的困难。在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对于参与社团的学生来说,活动时间和上课时间的冲突、多个社团的活动时间的冲突是他们遇到的困难。
其次,对于体育类社团来说,社内成员两极分化很严重,一类是对项目充满热情,积极参与活动的社员,一类是认为基础训练枯燥,参加了几次就不参加的社员,同时因为很多社员都是学科生,也有部分术科生,导致社团活动时无法均衡活动的强度,对后续难度训练的提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4.3. 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
4.3.1. 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类型
鹿屋体育大学共有23个学生社团,均为体育活动类。
4.3.2. 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开展现状
鹿屋体育大学是日本唯一一所国立体育大学,全校人数仅700人左右,校内23个学生社团均为体育活动类,开展的所有社团活动基本都是符合社团项目的体育训练活动,也会有一些和高中或者其他高校社团的联动。每个社团的活动开展都非常频繁并且有规律,所有的社团都有每周三次以上的社团活动,均为项目的专业训练。在调查的111人中,有99人现在参与了社团活动,占10.81%;有36.36%的学生表明社团活动是有老师进行指导的。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除了平时负责的指导老师,也会聘请其他的老师来进行指导。
由访谈得知,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开展活动的经费均来自于社团成员缴纳的社费,在参加比赛或参加校外老师的培训课时,会有另外的收费。
4.3.3. 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参与情况
在对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得知,有38.38%的学生是从小学开始参加社团的,有28.28%是从初中开始参加社团活动的,有20.2%的学生是从高中开始参加社团的,在大学加入的社团都是以前参加的社团的延续。参加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9.19%现在参加了社团,并且所有的学生都只参加了一个社团。在问卷调查中得知,有56.57%的学生是处于个人的兴趣爱好参与的社团,45.45%的学生想要丰富自己的课余生活,还有40.4%的学生想要增加就职经验,这一类学生大部分都是想在毕业后成为该项目的教练,还有33.33%的人是因为身边的人都参加了。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10.81%的学生表示现在没有参与社团活动,在这些学生中,不参与社团活动的主要原因是学业繁忙没有时间和社费太贵。但是参加了社团活动的学生都表示自己很重视社团活动,他们会严格按照规定按时参加,认真参与社团活动。笔者在鹿屋体育大学篮球部活动的时候,也深刻感受到日本的同学对社团活动的重视。
4.3.4. 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现状
根据调查得出,鹿屋体育大学所有的学生社团都有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参加社团的学生必须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进行活动(表2)。54.55%的学生表示参加的社团平时会有考核,45.45%的学生表示平时没有考核。

Table 2. Whether the school society you participated in has corresponding rules and regulations
表2. 你参加的学校社团是否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
根据笔者在鹿屋体育大学篮球部活动的经历,部活动条例涵盖管理、运营、和基本规则几个方面,条例非常完善,并且每一次活动都会严格执行,例如每次活动开始前会在黑板上写好这一次活动的具体内容。
4.3.5. 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的难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得知,对于社团的负责人来说,如何调节社团内成员意见的统一、调节社团活动的气氛,让大家更积极,更主动地参与社团活动是现阶段主要的难点。对于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来说,更明确的社团经费使用明细和活动前留出足够的通知时间还有商量时间是他们遇到的困难。其次,由于日本的历史发展和社会变迁,阶级意识一直是日本人很注重的礼仪,从而导致在学生社团里也必须严格遵守前后辈礼仪,队内欺凌也时有发生,这也是现在社团发展中的一大难点。
4.4.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 发展现状对比
4.4.1.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类型差异
虽然两所院校均为公立的体育类高校,但从社团类型上看,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类型较为单一,只有体育运动类社团,而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类型涵盖了志愿公益类、学术科技类、文化体育类、思想政治类和创新创业类五大类别,相比之下上海体育学院的社团种类更丰富。
4.4.2.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开展现状差异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的社团活动都非常丰富,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活动类型较多,除了体育运动训练的社团常规活动之外,其他非体育运动类社团会有各自的特色活动,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则由于社团类型单一,所有的社团活动都是围绕着当前的训练项目开展。
4.4.3.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参与情况差异
日本学生在中学时参加社团的比例明显更高,日本学生相比中国学生来说他们会更了解大学社团(李飞,2017) [3]。根据调查的情况来看,两所体育类院校在社团活动参与情况上有很大的差异。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可以自己任意选择多个自己喜欢或感兴趣的社团参加,并且社团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基本就是想去则去,不想去就不去,社团不会强求你参加活动,很多社团的活动举办频率相对来说也并不是很频繁,但是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则只参加一个社团,并且每次活动所有人除非特殊情况都要到位,所有社团都保持每周三次以上的活动频率。
4.4.4.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管理现状差异
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大部分有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但是基本都不太完善,并且实行得并不到位,从而导致了社团活动出勤率不高等问题。鹿屋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则均有非常完善的社团管理制度,并且每个社团都会严格执行。两所体育类院校的学生社团经费来源也不同,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大部分的活动经费都是来源于收取的社费,也有部分是团委拨款或者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如星希望等公益活动类社团),而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活动经费来源单一,均来自社员缴纳的社费。
4.4.5. 上海体育学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发展的难点差异
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难点是协调社团的活动时间,尽可能地让所有社员都能在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参加社团活动,而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发展的主要难点在于社团活动时间过长和协调社团成员的意见统一。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学生社团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弘扬学校传统特色文化的重要的第二课堂。通过对上海体育学院学生社团和鹿屋体育大学学生社团的社团类型、活动开展现状、参与现状、管理现状和目前遇到的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得出两所院校在社团管理和活动参与度上差异较大,社团发展的困难上,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大多是社团管理不严格,活动时间不合理和场地产生的问题,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的问题则是社团成员之间沟通不到位,社费定价不合理。
5.2. 建议
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可以学习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增加社团的多样性,通过社团会议听取社员的意见和建议。两所院校可以互相借鉴学习,根据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让学校社团发挥应有的作用,更加完善。上海体育学院的学生社团可以借鉴参考鹿屋体育大学的学生社团,制定更完善的社团管理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和增加社团活动的出勤率;通过公示各大社团活动时间来缓解个人参与多个社团活动时时间冲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