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是高中阶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础文化课程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强调“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2019年6月,教育部《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着重提到了要深化考试命题改革,优化试题内容,创新试题形式,科学设置试题难度,提高命题质量,突出立德树人导向 [2]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该体系明确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 [3] ,并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回答了在高考领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由此可见,英语高考作为高中三年英语教育教学的检验性与选拔性考试,具有高考评价目标与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内在统一性 [4] ,其育人价值的发挥关系着立德树人的真正落实 [5] 。
近年来,浙江和北京两地高考英语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试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这些素材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德育的可靠素材。然而,通常情况下,教师在解析高考真题时,关注点依旧停留在知识点的甄别、语篇句法词法的运用、文章逻辑的罗列与试题设置的精巧上,却往往忽视了高考真题在育人方面的引领导向和潜移默化作用 [6] 。本文以2013~2022年浙江省和北京市高考英语试题为研究对象,对试题中包含的育人元素和育人主题进行分析,以期为两地高中英语的教学和备考指明方向,助力“立德树人”和“学科育人”的任务落地。
2. 育人元素解读
育人元素需要符合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世界优秀文化、时代精神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 [7] 。“育人”概念是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拓宽全球视野的内容 [8] 。文旭 [9] 认为“思想政治观念”可以通过选择符合学生兴趣的服装、食品、住房、交通、社会礼仪、娱乐、娱乐、体育等话题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高考中的阅读材料就包含了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话语融合了中西文化,使学生加深对自身文化的认识和认同,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育人元素”概念是指有利于培养个人道德、民族感情和全球视野的内容。
3. 理论基础
美国学者罗恩·米勒在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提出了全人教育的概念。他认为“全人教育”包括六个基本品质:智力、情感、生理、社会、美学和心理 [10] 。教育应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全、情感的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人文主义的代表Rogers [11] 认为,教育促进了人们的潜力的充分发展,包括智力、情感、精神、价值观和人际交流。他主张充分挖掘个人潜力,实现人们的整体发展,提倡跨学科的互动和知识交流。同时,他认为“道德”始终是全人教育的最高和终极目标。日本著名教育家Kuniyoshi Ohara [12] 曾指出,理想的教育状态是实现“全人”的发展,即:真理(知识)、善(道德)、美(艺术)、圣人(宗教)、健康(身体)、富有(生命)。
中国学者对“全人教育”也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全人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9] 。在外语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师可以结合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相关价值。全人教育是以学生为导向的教育,强调学生人格的发展,实现价值的培养和精神的塑造 [13] 。
专家们对“全人教育”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但他们对其目的的理解却惊人地一致。在他们看来,全人教育使人们能够过上更好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全人教育是一种注重智力培养和学生的道德、心理学、美学、劳动和人格培养的综合性教育。
“全人教育”的理念提倡教学与人教育的有机结合。“全人教育”和“育人”在教育目的上是一致的。因此,该理论为中学实施“育人”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 研究过程
近年来,浙江和北京两地高考英语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试题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丰富的育人元素,这些素材为高中英语教师提供了德育的可靠素材。
4.1. 理论框架
本文的分析框架依据2016年9月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框架》。这个框架一般回答了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的基本问题 [14]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构的中心是“全面发展”,可分为三个概念:文化基础、自我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三个概念可分为六种素质: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习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十八个要点包括: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
综上所述,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必须具备并能够满足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性格和关键能力。该框架体系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实施“育人”的根本任务 [15] 。
4.2. 分析过程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网络搜索浏览并收集浙江省和北京市2013~2022年高考英语试题20套试卷为此次研究的关键样本,并在“可可英语”、“21世纪教育”等网站下载听力音频以收集听力材料。其次,采用文本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通过整理、汇总所选研究样本中嵌入“育人元素”的考试素材所涉及的题材内容、题型分布及考查方式进行分类和统计。所收集的数据主要采用Excel进行分析和制作图表以及自制表格做人工归类统计,得出分析结果。
5. 高考英语试题中育人理念总体状况
5.1. 北京卷

Table 1. Gross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elements in Beijing NMET
表1. 北京卷育人理念总体分布
(统计说明:2019年高考部分题型改革,2013~2018年第一部分语言知识运用第一节题型为“单项填空”,2019~2022年改为以3篇独立的短文内容为题型的“语法填空”,共计10题,总分值15分不变,故单项填空或语法填空按照分值计算占比)。
5.1.1. 横向分析
由表1可知,2014年,育人元素分布在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情境作文中,而听力材料和单项填空都没有体现育人元素。2015~2019年,单项填空/语法填空的育人元素均集中分布在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领域,且数量增多(2015年3题,2016年6题,2017年5题,2018年9题,2019年10题)。2020年开始至2022年,育人元素稳定在10题,即短文材料均体现育人元素,但分布不均衡。就完型填空来说,除2013年育人元素体现在文化基础,2014年~2022年文本材料的育人元素选择均定位在社会参与领域。就阅读理解来说,除2013年,仅有2篇材料体现育人元素,2014年~2022年体现育人元素的文本材料均在3篇及3篇以上,且2017年以后,集中在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领域。就情景作文来说,除2021年无育人元素体现,历年均体现了育人元素,且集中在社会参与领域,占历年作文文本总数的55%。
5.1.2. 纵向分析
由表1可知,北京市英语高考试卷中育人元素分布在单项填空、语法填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情景作文各类题型中,但听力测试题中未有体现。各类题型育人元素分布不均衡,就文化基础来说,在历年的单项填空、语法填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中均有出现,但情景作文中未有体现。就自主发展来说,在历年单项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情景作文中均有涉及育人元素,但在历年的完型填空中没有体现育人元素。就社会参与来说,育人元素体现在历年的单项填空或语法填空中,2014年除外;体现在历年完型填空中,2013年除外;体现在历年阅读理解中,2013年和2014年除外;体现在历年情景作文中,2020年、2021年和2022年除外。
5.2. 浙江卷

Table 2. Gross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elements in Zhejiang NMET
表2. 浙江卷育人理念总体分布
(统计说明:2013~2016年为单项填空题,题量为20小题,每题0.5分,共计10分;2017~2022年改革为语法填空题,题型为一篇短文挖空阅读,共10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可见改革前后分值和题量均发生变化,故此统计看语篇类型数量占同类题型的总语篇数量的比例,对题量和分值不做对比)。
5.2.1. 横向分析
由表2可知,2016年和2019年,育人元素分布在听力、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中,而非选择题部分没有体现育人元素。2017年,育人元素分布在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部分,其他题型未考察育人。其他各年份,育人元素在各类题型均有考察。
5.2.2. 纵向分析
由表2可知,浙江省英语高考试卷中育人元素分布在听力测试、单项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完型填空和非选择题部分各类题型中,但在具体的育人理念中分布不同。就文化基础来说,听力测试、单项填空、语法填空、阅读理解和非选择题部分均有涉及相关育人元素的渗透,但完型填空中暂未考察,而在阅读理解中考察最多。就自主发展来说,在听力、单项填空或语法填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和非选择题部分中的历年平均考察占比为16%、23%、40%、38.5%和10%。就社会参与来说,育人元素在历年阅读理解中均有考察,2013年除外;而在其他题型中,各年分布不均衡。
6. 高考英语试题中国育人主题分布情况
6.1. 北京卷

Table 3. Gross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themes in Beijing NMET
表3. 北京卷育人主题总体分布
6.1.1. 横向分析
由表3可知,从时间上来看,历年渗透育人的文本数量虽然有所波动,但呈总体上升趋势,2013年仅为9篇,到2022年已经发展到18篇的考察量。
6.1.2. 纵向分析
从北京市英语试题文本材料提炼的育人元素来看,主要集中在健全人格和社会责任上,近十年真题均有考察,文本数量分别是20个和54个。其次是自我管理、勇于探究、技术应用和国家认同,文本数量高于10个,而其他育人元素则低于10个,且分布比较分散。人文底蕴包含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三个要点,但是近十年北京卷仅在2013年考察到,且数量较少,仅为1篇。此外,理性思维、劳动意识、问题解决、信息意识和国际理解考察也比较少,均为1篇。
6.2. 浙江卷

Table 4. Gross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themes in Zhejiang NMET
表4. 浙江卷育人主题总体分布
6.2.1. 横向分析
由表4可知,浙江省2017年6月份的高考真题卷涉及的育人元素最少,仅为4篇。2019年以后,高考真题卷育人元素分布篇数稳定在20篇以上。
6.2.2. 纵向分析
从浙江省英语试题文本材料提炼的育人元素来看,每年都有涉及社会责任的育人文本,其次是自我管理(2013年除外)和乐学善学(2014年除外),勤于反思最少,仅在2022年出现1次,其他育人元素有所考察,但分布不均衡。
7. 浙江和北京两地英语高考试题比较

Figure 1. Comparison on passage amount with education elements between two areas
图1. 两地高考卷中渗透育人元素的文本数量对比
由图1可知,在育人素材的总体数量上,2013~2017年北京卷育人元素较浙江卷较多,2018~2022年北京卷和浙江卷高考均增加了改革力度加大,精选素材,能力立意,突出思想性,总篇数均达到15篇以上,同时浙江卷育人元素较北京卷增多。整体来看,近年来两地试卷命题题材的选择均突出语料的思想性,发挥语言考试的教育功能,以正确引导考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强化高考的育人功能,助力德育成效。

Figure 2. Comparison on passage amount with education elements among different text types
图2. 两地高考卷中渗透育人元素的素材所在题型数量对比
由图2可知,北京卷在单项选择题和书面表达题上较浙江卷而言更注重育人题材的选择;而在听力理解上仅有一段听力材料渗透了育人元素,如2017年第8~9题的对话内容为电子废品的回收,呼吁大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浙江卷则非常重视听力理解的育人选材,除2017年外,近十年每年的听力理解中均会涉及育人元素的选材,共计31篇;此外,浙江卷较北京卷而言在语法填空的选材上更加注重育人元素的选材。值得说明的是,就阅读理解而言,北京卷近十年阅读理解部分(含七选五题型)共计50篇,而浙江卷在2017年改革之后至2022年,阅读理解第一部分的阅读仅为4篇,故浙江卷近十年阅读理解部分(含七选五题型)共计44篇,基于这样的基数可知,育人元素在阅读理解部分两地的题型数量占比分别为80.00%和84.09%,故浙江卷相对于北京卷在阅读理解部分更加注重育人元素的选材。

Figure 3. Comparison on passage amount with education themes
图3. 两地高考卷中渗透育人主题的文本数量对比
由图3可知,北京卷和浙江卷都最注重责任担当这一育人主题,而在人文底蕴方面渗透的育人主题数量不多,分别近为1篇和3篇。
8. 高考英语试题对高中英语教学的启示
8.1. 教学选材方面
高考英语真题在教学选材方面为英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权威范本。总体来说,浙江省和北京市2013~2022年高考英语试题均渗透了三大育人理念,即“文化基础”理念、“自我发展”理念、“社会参与”理念,而在责任担当这一育人主题下考察最多。其次,这些育人理念在试卷中呈现不均匀分布的状态,从考查题型来看,语法填空和阅读理解所占比例较高,输出型考查项目占比较低。
8.2. 教学方式方面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可以总结发现高考真题的两种育人方式,其一,两地高考注重以情境为载体,渗透育人功能。例如,2022年高考英语北京卷进一步加强了情境的真实性,以情境为载体,在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既有利于考生运用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等深入理解书面语篇传递信息、观点、情感和态度,又无形中渗透了德育思想。其二,两地高考注重锻炼高阶思辨,挖掘德育内涵。需要考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归纳概括、逻辑推理等高阶思维活动,在把握语篇的主题意义、内涵精髓和作者态度意图的考题中渗透思政德育元素。比如,2022年北京高考卷书面表达第一节第43题具有审辩性和开放性,考生需从少年的创业经历总结其优秀品质,并与自身相关联,通过思考和筛选,对主人公某一项优秀品质进行评价,展示考生看待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认知层次。此外,一些育人题材对教学也有很好的启示作用,比如,2018年6月浙江卷A篇阅读理解,文章是写于Charles Dickens诞辰200周年前夕,以半议半叙的方式介绍了Charles Dickens在英国小说方面的重要贡献及其对本国文化的深远影响。这样的人文题材有利于培养学生感知古今文学大师的智慧与精髓,感受伟人的魅力;实际教学中,可以引进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做对比,以增强文化自信。
8.3. 教学改进方面
通过研读真题发现,一些蕴含着育人元素的文本题材并未从育人导向出题。比如,2015年北京卷阅读理解C篇,文章解释了生活在海洋的透明生物的特点,透明原理,以及形成机制。对于科技类说明文章,可挖掘的思政元素有很多,比如培养学生崇尚真知的理性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批判精神和坚持不懈,勇于探究的探索精神,但从题目设置来看,题目设置比较简单,只需要细心的在原文中寻找,对比选项和原文,便能找到正确的答案,因此并未体现考察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继续引用试题素材,但是出题方向上可以加以改进后运用到教学中。
总之,深度挖掘高考真题中蕴含的育人内涵,不仅有助于反拨日常教育对育人素材的选择方向,也有助于高效提高英语教师自身德育能力。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高考真题素材,多思考多实践多迁移,在不断摸索中实现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育德渗透,实践好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相信通过深入挖掘高考真题中蕴含的育人思想,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目标。
基金项目
1) 绍兴市教科规划课题“中学英语测评多模态思政融入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践”(课题编号:SGJ2023066)。
2) 绍兴文理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职业导向,思政融入’英语测评多模态教学案例库建设及应用”(项目编号:YJ20221001)。
3) 绍兴文理学院2022年研究生校级科研课题“近十年中高考英语试题中‘德育元素’的比较研究——以上海、江苏、浙江、全国卷为例”(课题编号:Y202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