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柳州常驻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17.19%,65岁及以上人口占12.44%,人口老龄化增速比较快,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养老服务需求,柳州市民政局和柳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印发了《柳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加快健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在“十四五”期间,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慢慢步入中高龄,人口老龄化规模越来越大,失能、失智老年人也在不断增多,生活照料、长期照护等养老服务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和考验。同时,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对健康的关注和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积极探索构建社区互助养老服务模式成为丰富养老服务和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新出路。
2019年3月,广西自治区文明办、民政厅在全区开展了“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柳州市鱼峰区龙擎苑社区、柳南区福鑫社区和柳北区雅莲社区成为第一批自治区试点社区,积极探索“低龄存时间,高龄换服务”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为巩固试点建设中探索的经验与成果,进一步深化拓展工作,2020年3月柳州市精神文明办、民政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服务联合会等部门联合印发《柳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的方案》,并在柳州市其他12个社区进行为期一年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城中区东台社区作为自治区试点社区也在其中。2022年7月,在《柳州市“十四五”养老服务体系规划》中,以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平台,打造包含“时间银行”互助养老、长者食堂等为老服务功能的养老服务综合体,来提升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能力。试点社区通过整合多方资源,传递着“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的互助理念,积极动员社区的健康低龄老人自愿为高龄、失能、失智等老人服务,并以“存储时间”的形式,低龄志愿者可以优先换取、享受往后需要的养老志愿服务,在积极探索构建社区互助养老模式实践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东台社区目前常住人口约9000人,而60岁及以上人口约有1600人,占比约达17.78%,处于轻度老龄化状态。本文通过观察法和深度访谈了解东台社区“时间银行”项目开展现状,并从服务对象与社区的视角出发,总结该互助养老服务导入社区的成效,同时对项目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促进柳州市“时间银行”这一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进路。
2. 文献综述与研究方法
2.1. 文献综述
2.1.1. 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概念界定的研究
“时间银行”的雏形源于旭子水岛的一项互助养老实验性实践,核心理念主要是倡导老年人之间友好互助 [1] 。到19世纪80年代,耶鲁大学的Edgar Cahn教授正式提出“时间银行”的概念,给时间赋予存储和支取功能并以货币的形式流通在志愿活动中,主要为互助养老服务提供有效补充的支持 [1] 。王泽淮对“时间银行”概念界定主要分为广义和狭义两方面,即广义上“时间银行”指志愿服务提供者是不限范围、不限条件的所有愿意奉献爱心热衷帮助的人,服务内容覆盖面广,狭义上是指志愿服务提供者是指身体健康且年轻的老年志愿者,服务内容单一,只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 。而Amanatidou、Gritzas、Kavoulakos指出“时间银行”养老模式的核心价值在于“广义互惠”,不同角色的参与成员可以通过提供技能和要求服务的方式来担任共同生产者的角色 [3] 。
2.1.2. 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运作模式的研究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得十分成熟,特别是在制度保障、资金支持和运作体系方面上。一是在制度保障方面上,Collom E.认为,政府要在“时间银行”项目运作与管理上有效发挥主导作用,从立法层面强化模式保障,自上而下对时间银行项目过程进行严格要求 [4] ;二是在资金支持方面上,Cahn E.S.、Gray C.表示,发达国家的资金保障来源是多元化的,一是政府直接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二是企业、慈善机构等组织以推行有利的税政措施方式提供间接资金支持 [5] ;三是在运作机制方面上,Seyfang指出,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不论是志愿者还是受益人在履行服务和接受服务过程中要明确各自承担责任、权利与义务,接受“时间银行”组织的相关规范 [6] 。
“时间银行”是舶来品,在我国本土化、专业化的推行过程中,运作并不顺利,遭遇到了许许多多的困境和难题。张晨寒认为,“时间银行”发展存在的困境有以下方面,一是缺乏法律保障,二是资金来源不稳定,三是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四是网络信息系统不完善,五是服务兑换制度不健全,六是社会认知程度不高 [7] 。夏辛萍认为,良好的政策环境、完善的制度保障、统一的信息平台和全面的评价体系的缺乏是阻碍我国“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8] ;杨庆凰指出,当前“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主要存在两方面不足,一是受地域局限及试点社区分布零散,二是没有可持续发展的支持体系 [9] 。
2.1.3. 研究述评
通过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简单回顾可以发现,学者们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的研究颇为全面。欧美等发达国家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发展的较为成熟,国外学者对“时间银行”的研究,有着清晰细致的概念界定、成功的案例运作、较多的经验总结等,这些能够为我国“时间银行”应用提供理论指导和资料参考。国内学者着重介绍了我国“时间银行”模式的概念和运作过程遭遇的困境与难题,大多数学者在探讨该模式过程中初步形成了一些共识,极力地推动了“时间银行”的发展。总的来说,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我国探索构建社区互助型养老服务模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内容,为往后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柳州市“时间银行”试点社区存在分布零散的特点,空间上存在断裂状态,社区间的联动较少,大多数试点社区是靠自己“摸着石头过河”式探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为柳州市“时间银行”社区试点阶段,这为实证研究提供一定的资料来源。由此,本文尝试通过对“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模式在柳州市试点社区实践情况的实证分析,对项目执行中所遇到的困境和难题进行分析与探讨,为促进柳州市“时间银行”这一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实践进路。
2.2. 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主要是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使用的资料来源于两个渠道:第一,2023年3月,笔者对东台社区进行为期两周亲身走访,观察该社区地理位置、资源配置、运动设施等情况,并利用走访过程中与社区居民的接触机会,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初步掌握了东台社区的权力分布、居民生活方式等情况。在走访过程中,成功与社区中的社会组织“我们的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接触,初步了解该社区的“时间银行”项目大致情况,并取得了“时间银行”直接负责组织——东台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联系方式。第二,2023年6月,笔者与东台社区“时间银行”直接负责人进行为期1天的面对面沟通,比较全面地、准确地掌握了“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工作过程,以此契机,成功与多名参与“时间银行”的服务对象、志愿者、组织者等接触、面对面访谈,获得一手信息。
3. 柳州市东台社区“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试点工作开展情况
3.1. 开始阶段
2020年3月,柳州市东台社区被列为“时间银行”自治区试点社区,并参与市委文明办、市民政局组织的“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工作部署会,经过两个月的养老志愿服务筹备工作的部署,其对本社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和所需要的养老志愿服务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该部署会为东台社区招募、组建志愿者队伍工作进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社区里80岁及以上(含90岁)老年人约有300人,对养老服务需求还是蛮多样的,但归纳总结来说,主要还是家政类服务比较多,像给家里清洁、打扫下卫生啊,帮代买菜这些,现在社区志愿者主要是50~60岁的退休党员志愿者和退休居民志愿者,精力和经费也有限,现在主要还是为社区内空巢独居、高龄有精神需求的老人提供精神抚慰与维护、陪伴陪聊服务。”(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东台社区“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运营模式以项目为导向,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由相关资质的社会组织承接服务并对项目具体内容负责,社区主要协助开展养老志愿服务。“现在和我们社区合作的社会组织是雨花敬老服务中心,这个社会组织也是第一次接触时间银行项目,开始对我们提出的预期目标也蛮认同的,政府申请下来的经费能给到社会组织有一万多元,因为社区这边对这个‘时间银行’也是在摸索当中,基本也按政府文件执行。”(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在当时,“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公众知晓度还不太高,推广向社区居民宣传变得异常重要,一是能够精准采集、识别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二是能够形成群众效应,营造热心互助邻里氛围。“我们会在党群服务中心内设置‘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的宣传室,平时我们也会在楼道处张贴通知,在社区公共宣传栏张贴大幅宣传信息。有些年纪大的、行动不便的老人还是不知道,现在社区是网格化管理,7个大网格,每个网格有2~3个网格员,必要时也会进行网格宣传。”(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
3.2. 项目执行
2020年5月,东台社区作为新增试点社区正式挂牌完毕并开展项目。东台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项目执行,主要由社会组织具体负责与开展志愿养老服务,社区主要担任协助者角色和对社会组织进行过程、成效评估,协助内容有提供下户服务对象名单、招募社区志愿者等。“服务对象主要聚集在老旧小区,如东台路1号2号翠园小区、粮食局、日报社、柳高宿舍,服务内容除了精神慰藉外,还会提供测量血压等日常健康维护。因为经费有限,只覆盖到15户,这些服务对象名单都是由社区这边提供的,因为我们平时也走访居民家,对老年人的需求比较了解。”(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下户的志愿者是社区招募的,志愿者还是起到一个协助的作用,每一户服务对象除了两名志愿者外,还有一名专业社工,具体服务的执行还是以社会组织派出的专业社工为主。每到服务的一个月期限,社区这边都会进行一次评估,这为了防止服务对象突然终止服务的状况,到半年期会进行一次总的反馈,来评估社会组织服务的成效,主要是以服务对象的感受为主,效果不好的话就会终止与该组织的合作。”(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
东台社区对“时间货币”的存储和支取管理主要是通过时间存折这一线下形式来记录志愿服务时长,“桂志愿”这一线上程序管理方式并未有效使用,会存在着记录错误、丢失的风险。在兑换服务方面,志愿者主要以实物或服务的形式来兑换满足各类服务供给者的兑换需求。“当时记录志愿者服务时长主要是用纸质版存折,虽然说‘桂志愿’这个程序就出现了,但这系统不太成熟,老是要卡着不动或不断更新,社区工作者都操作不熟练,更别说那些老年志愿者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使用网络平台存储时间,一些老年人怕做这种事被儿女知道后,遭受到儿女反对。现在的年轻人防备心很强,可以说是‘房子越建越漂亮,人的心越来越远’”(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现在基本上用时间存折记录服务时长的参与者基本上都兑换完成了,要么兑换实物,像洗洁精、牙膏之类的生活用品,要么可以优先得到社区有益活动的参与权,有需求社区会第一时间帮忙解决困难。”(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东台社区重视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定期为新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岗前培训、专业培训,积极提升志愿者素质和能力,同时建立“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规则和嘉许激励制度,提升志愿者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荣誉感。“老年人的荣誉感、满足感和尊重感不容小觑,社区会定期以每个月、每个季度对表现优秀突出的个人和群体进行荣誉表彰,虽然只是一个纸质的小奖状,她们每次获评都很开心。”(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
在时间银行志愿养老服务过程中,社区会主动联系社区管辖内各政府单位,寻求政府部门人员的帮助,减轻社区人手不够的服务压力。“与我们社区合作的政府单位有龙城中学、城中政府办和艺术剧院,他们部门也是有工作任务要求的,大概一个月会有3-5天这样。这些工作人员会下沉到社区,与我们共同参与社区服务如环境脏乱差治理,同时还会一起参与时间银行项目中的精神抚慰、陪伴陪聊等工作。”(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
3.3. 结束阶段
2021年3月,东台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试点工作完成,总体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距离建立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的接力式养老志愿服务模式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提供给社区服务对象的服务内容还是比较单一。“社会组织还是不能很好理解时间银行项目的低龄服务高龄模式,不知道怎么样保持项目的持续性和延展性。选定15户服务对象中,有11、12户是坚持下来的,但后面也对这些服务内容不怎么感冒了,效果一般。这也可能与社区的服务定位有关系,服务对象可能更需要物资生活的需求,像家政类和代办服务,但是这类服务所涉及范围广,成本高又不好进行管理。”(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4. 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进一步摸索
东台社区“时间银行”试点工作结束后,服务成效并没有达到社区预期目标,社区老人养老需求得不到完全满足,也未能够形成“低龄扶高龄,一代帮一代”接力式养老模式,可以说适应东台社区的“时间银行”养老志愿服务模式还在探索,仍有一段很长的道路要走。“这次试点工作没有达到我们想要的结果,其中影响的因素很多,像经费限制、社会组织不够专业,再加上社区经验也不够等等,这些都会有很大关系。其实我们觉得最关键的是,没有触发低龄服务高龄的链式,比如代买菜,社区居民你带我,我带你,让大家加入到社区这个群体里面。目前社区对这个“时间银行”还是挺看好的,确实社区老人也很需要这个。”(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2021年6月,东台社区与雨花敬老服务中心合作,共同开展“爱心午餐”项目,是继“时间银行”试点工作后,社区因地制宜开展养老志愿服务的进一步探索。“爱心午餐”主要是为68岁及以上空巢、独居、特殊老年人提供免费中午简餐(如图1),菜式主要以贴合老年人偏好为主,相比于上次项目,涉及服务对象群体更多,覆盖范围更广,活动持续时间更久。“当时‘爱心午餐’是先在翠园小区进行试点的,因为翠园小区空巢独居老人、退休老人比较多,开始试点了30户,大概四个月后,社区全面铺开,当时日最高服务人数可达100多人,因为这活动是365天不打烊的,基本上天天都有人来吃。”(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

Figure 1. One of the recipes: colored glutinous rice, vegetarian meatballs
图1. 菜谱之一:彩色糯米、素菜丸子
东台社区“爱心午餐”运营模式不是以项目为导向,社区与社会组织之间并不是上下级关系,而是合作“伙伴”关系,社区不会对雨花敬老服务中心志愿服务过程进行任何评估,会为社会组织提供场地、服务对象信息、志愿者等支持,充当着服务协助者的角色。“2021年时间银行是没有政府财政支持的,所以社区这边也拿不出经费给雨花敬老服务中心,‘爱心午餐’服务过程中所产生任何费用,像食材、人力,还有配送,因为他们做菜的地点离社区有五、六公里距离的,这些成本都是雨花这边自己承担的,所以社区这边也尽可能帮助到他们,我们提供了一个大概三、四十平方大小的场地充当食堂,老人一般都在那打饭、吃饭,还有志愿者等支持,尽可能减少他们的负担。”(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Figure 2. Xu Ma, Xie sister to help play rice
图2. 徐妈、谢姐协助打饭
爱心午餐志愿服务是免费为社区老人提供午餐服务的,普适性和公益性较强。但社区宣传工作展开并不顺利,宣传工作存在着不足,没有充分考虑到视力不好的老人看不清标语、宣传信息等方面影响。宣传最初是以在社区宣传栏张贴宣传资料为主,后主要靠社区老人口口相传。“爱心午餐志愿服务一经推出,就很受社区老人欢迎,毕竟这让很多‘中午独居’老人免去做饭的困扰,志愿服务推广开始是提供的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名单给雨花,先为这些老人服务,后面这些老人一传十,十传百,社区的老人基本上都知晓了。”(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志愿者队伍的管理制度和志愿服务时间的存兑机制照搬“时间银行”,但在“爱心午餐”志愿服务执行过程中,“时间货币”存兑有些流于形式,在时间存折上没有实时、准确地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长;在时间兑换上,更多地注重以服务方式进行兑换,人情味重。“最开始是社区提供志愿者,后面邻居自发志愿帮助。87岁的徐妈即是爱心午餐的‘常客’,也是踊跃积极的志愿者,以徐妈为首的十人小团队是非常支持爱心午餐服务的,经常志愿帮打饭(如图2),协助社会组织跟踪老人名单,给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饭,邻里互助等等。她们年龄比较大了,社区没给她们登记服务时间,但基本上社区有什么好的活动,都会优先考虑她们,她们的社区需求基本会第一时间满足的。”(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东台社区爱心午餐志愿服务并没有拘泥于“提供午餐”这一形式,社区和社会组织会以社区老人共聚午餐的食堂为平台,在社区老人之间开展“敬老、爱老、乐老”活动,拓展多样化的养老志愿服务形式,尽可能满足老人归属与爱和尊重的需要,同时,这十分有利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促进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区氛围。“平时很多高龄老人会到社区提供的‘食堂’一起吃饭,到大家差不多吃完饭时候,雨花工作人员会组织大家一起唱红歌,指导老人跳健身操呀,社区也会给那些同月出生的老人庆祝生日(如图3),氛围还是很融洽的。”(受访者A,卢姐,项目负责人)
相比于上一个养老志愿服务的无疾而终,“爱心午餐”让东台社区望到未来适合自己的社区互助养老志愿服务模式。“爱心午餐”很好满足了社区老人午饭吃食的生理需求,同时让高龄老人居家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但其还是存在内容单一等不足。“记得社区有位老人在家开火不记得关,锅头烧糊,差点失火。老人们不用在家自己做饭,不需要用水、用火、用电,保证了居家安全,中午很多老人子女都不在家,老人成‘独居’状态。爱心午餐也让子女没有顾虑,安心上班,这也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受访者C,徐妈,87岁,服务对象/志愿者)“有很多老人对此活动表示异议,说这是回族餐无荤,面多,没好吃,都是素食,菜式单一,去吃了几天就没再去了。”(受访者D,谢姐,84岁,服务对象/志愿者)

Figure 3. Community workers spend birthdays with the elderly
图3. 社区工作人员与老人共度生日
然而“爱心午餐”在2023年2月,由于服务人群的减少、社会组织独自承担成本的不堪重负等因素,戛然而止。东台社区“时间银行”互助养老志愿服务的探索还在继续,但初步试点工作和“爱心午餐”的摸索为其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持续性强、互助性高的养老志愿服务模式成为东台社区下一步目标。“我们知道雨花支持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了,毕竟一直都不收费,所以我就组织我身边的人,每个月给他们送面、米、油那些物料,能出力就出力,不能出力就出钱,我就捐了50元,其他像1元、5元,也是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受访者C,徐妈,87岁,服务对象/志愿者)“我建议社区建一个老年食堂,在文慧路敬老院有个老人食堂,中餐10块(三菜一汤),我当时就交了100元,吃了十天,主要是没了爱心午餐,就会在家蒸馒头、煮面条吃。”(受访者D,谢姐,84岁,服务对象/志愿者)“爱心午餐就这样结束还是挺可惜的,以徐妈为首的社区老人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感谢社区的贺卡(如图4),但主要还是经费问题,为了控制成本,我们把开始的参与条件从68岁及以上空巢、独居、特殊老年人提高到76岁及以上,把控得越来越严格,这使得服务对象越来越少,后面雨花觉得我们社区并没有那么贫困,就搬到柳北区办那里,给更需要的老年人服务。”(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2022年11月,社区获批经费一万多,今年经费就可以投入使用了,继爱心午餐后,现在时间银行的服务形式还在探索中,项目还在拓展,关爱老年人服务方案还在酝酿,目前活动还不成熟,社区计划引入各类主体,利用、整合像商会、人大各种资源。虽然现在还没有明确的服务方案,但是现在后续项目有了一个发展方向:类似爱心午餐覆盖范围广、持续性强,继续扩大低龄群体,扩展志愿者群体。”(受访者B,黄主任,项目负责人)

Figure 4. Community elders homemade greeting cards to express gratitude to the community
图4. 社区老人自制贺卡对社区表示感恩
5. 实践进路
5.1. 强化制度保障
无论何种“标准”的制定都需要经过专家小组的讨论,并由权威部门经过鉴定后发布,当专业服务提上“标准”的日程时,也就意味着它所在服务领域的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因此,为了让“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模式持续有效地运行,制定服务相关标准,强化制度保障势在必行。一方面,政府必须发挥自上而下的主导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措施和法律法规,规范化社区“时间银行”服务流程,包括在职责分工、存兑标准、激励机制、项目评估等各项内容均有明确的指导,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各个街道办、社区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制定具备本地特色的运作细则。同时,要充分发挥政府监管和管理功能,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纠纷和矛盾,这不仅能够有效维护“时间银行”的公信力和声誉,还能维护其正常有序的运作。
5.2. 增加资金来源
“时间银行”是非盈利性活动,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支持,一旦政府经费提供不及时,这会使得社区不敢给予社会组织经费承诺,严重造成工作流程的脱节,进而影响项目的质量、创新与发展。而资金持续稳定地供给有利于“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持续有效的运营,拓展资金来源变得十分重要。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社会活动获得资金支持,如义卖、公益演出等,同时大力鼓励非营利组织和民间企业加入互助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另一方面,向政府征求专项经费支持的同时,充分利用好社会慈善功能,一是社会公众慈善捐赠,二是民政部公益金投入养老服务项目,如2020年柳州市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养老项目14个,金额达300万元。
5.3. 建立可持续运作体系
“时间银行”的可持续运作体系是一个由规章制度、团队管理、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等要素组成的体系。首先,时间银行应在发展初期就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营造出健康、公正、透明的运作环境,防止运作过程中出现问题、信任破裂等不良情况。其次,时间银行应重视团队管理和人才培育,建立知识库和培训体系,并且保证志愿者和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业务素质。再者,“时间银行”应加强社会参与,积极与社会各界合作,扩大社区网络,为义工和服务提供更多的资源和信息。最后,“时间银行”应强调自主发展和自我完善,遵循社区发展的原则,不断探索新的服务领域和创新服务模式,推动“时间银行”可持续发展。
6.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东台社区“时间银行”项目开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在推进“时间银行”试点工作中,成效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存在着服务供需匹配不高、居民参与意愿不强、服务内容提供单一等问题,为促进柳州市“时间银行”这一社区互助养老服务进一步发展提供强化制度保障、增加资金来源和建立可持续运作体系的实践进路。他们不相信长夜将至,因为火把就在他们手中,这需要社区及时总结实践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摸索、走出一条“时间银行”互助养老服务的常态化、长效化的崭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