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教材不仅是学生主要的学习工具和资源,也是语言和文化的浓缩。根据新课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培养文化意识的要求,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设计对于高中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在中国,近年来学者们对英语教科书的研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兴趣。然而,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英语教材上,目前对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表征研究较少,更不用说对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表征进行比较研究。为了弥合这些差距,我们有必要探索高中英语教材中文化内容的表现,特别是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其作为我国使用较为广泛的教材,对其文化内容的表现进行评价有助于学校和老师更好地使用于教学实践。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内容分析来检验文化内容的表征。首先,以Cortazzi和Jin和张革承的文化分类方法为基础,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了说明 [1] [2] 。其次,探讨了教材的优缺点,丰富了高中英语新教材评价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英语教科书中文化内容的理解,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教材提供了参考。最后,本研究旨在使教科书使用者有意识地关注英语教科书中的文化内容,并为教材编写者和未来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2. 文献综述
2.1. 文化分类的定义
Cortazzi和Jin (1999)将英语教材的文化划分为相对应的区域,即本国文化,目的语文化,世界文化 [1] 。“目的语文化”是指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的文化,“世界文化”是指除目的语文化和本国文化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除了Cortazzi和Jin的分类模型,国内学者张革承(2007)增加了“对比文化”,即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比较 [1] [2] 。在文化分类方面,本研究将基于Cortazzi和Jin和张革承的文化分类方法,将文化内容分为四类文化,分别为本国文化(中国文化)、目的语文化(英语国家的文化)、世界文化(除了中国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之外的其他国家的文化)和对比文化(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对比),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的文化内容进行分析 [1] [2] 。
2.2. 国外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现状
英语教材评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当时的评价主要涉及听说法、传统语法和翻译法。从那时起,评估主要涉及对教学课程和教科书的评估。国内外对英语教材的评价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在1984年,Cunningsworth出版了《Evaluating and Selecting EFL Teaching Materials》这一具有前沿性的著作,详细介绍了评价方法、类型、评价准则、评价内容等,提出了教材评价的一些重要原则 [3] 。一本好教科书评价有标准程序和一套共同标准,适用于不同的教材,这使得评估过程更加客观可靠。Hutchinson和Waters (1987)认为,系统、科学的教科书评价可以节省大量的成本和能源,他们提出了一种对比方法,该方法直接将主观需求分析与对象相匹配,然而,他们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专业英语教材分析、评价和组织的基本原则 [4] 。Grant (1987)将教科书评价分为初步评价、详细评价和使用中评价 [5] 。
2.3. 国内英语教材评价研究现状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对英语教材分析的研究还很少,他们主要是引进国外专家学者的观点,然后根据我国教育体系的发展做出适当的调整。
中国学者王蔷(2006)在英语教学法方面专门介绍了Tomlinson (1998)关于教材的评价标准 [6] [7] 。程晓堂教授(2002)在《英语教材分析与设计》一书中提出,教材评价应结合外部因素和内部评价,并列举了三种评价量表对教学的选择 [8] 。Grant (1987)认为教材有三个基本目的,一是选择教材;二是测试教材的使用效果;第三个是作为教材编写与设计的依据 [5] 。基于新课标,黄胜(2019)从内部分析和外部评估两个角度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进行了综合评估,并有所创新,但是他用新的课程标准来评估旧版本的教材,这是不合理的 [9] 。根据李民、余中秋(2020)的研究,对国内外出版的英语教科书中语用知识的类型、频率和方式进行了考察 [10] 。
综上所述,我国英语教材的评价标准主要是定性研究,缺乏定量研究;国内学者提出的评价方法对教材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与国外评价方法一样,缺乏实践经验和技巧的引入;我国对英语教材的实际评价研究比较丰富。然而,目前对英语教材的评价还存在一些不足,如评价方法单一、数据收集不足、评价不完整等。因此,本研究将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的文化内容和编写特点进行评价,丰富了高中英语新教材评价的研究。通过研究,本文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使用教材提供了参考,并为教材编写者提供了一些建议。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本研究以Cortazzi和Jin的文化分类理论和张革承的文化分类方法为指导,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进行文化内容分析,探讨以下问题 [1] [2] :
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中包含了哪些文化内容?
2)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在文化内容的编排上有何特点?
3) 本研究能为一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哪些建议?
3.2.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取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选修课程用书 英语》(简称NSEFC),其中的1~5册必修教材。每本教材由7个模块组成,模块1~6是新知识单元,模块7是总结复习单元。每个模块的结构由10个部分组成,分别为introduction,reading and vocabulary,listening and vocabulary,writing,function and everyday English,grammar,pronunciation,culture corner,task。本研究的研究材料是每本教材前6个模块的reading and vocabulary以及culture corner部分的阅读材料的文化内容。本文将对共计60份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容进行研究。
3.3. 研究工具
3.3.1. 文本分析
本研究主要分两步:第一步,结合相关研究和理论,运用文献分析法制定适合本研究的评价框架。本研究对国内外教材编写和评价的相关理论和资料进行梳理分析,了解教材和教材评价的概念,教材文化内容分析和评价的方法,课程标准等对教材的编写要求,从而为论文的撰写打下理论基础,得出适合本研究的教材评价框架。第二步,本研究以Cortazzi和Jin的文化分类理论和程晓堂的教科书评价理论为指导,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进行文化内容分析,探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中包含的文化内容、编排特点 [1] 。
3.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依据Cortazzi和Jin和张革承的文化分类方法,将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阅读材料部分的文化内容分为4类,并统计数量,计算出文化类型的频率 [1] [2] 。
4. 文化内容统计与分析
依据Cortazzi和Jin和张革承的文化分类方法,将文化内容分为本国文化、目的语文化、世界文化和对比文化,对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文化内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1] [2] 。

Table 1.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cultural types of NSEFC 1~5
表1. NSEFC 1~5文化类型频率分布
在NSEFC 1~5中,共有60篇文本。经过反复的文本分析,本研究发现60篇文本中有4篇没有阐明明显的国家或地区,因此没有收纳于上表中。首先,两篇名为“The City of the Future”和“Famous Last Words”的文本在NSEFC 4的模块1中。这两篇文章描述了未来人们居住的城市会是什么样子,以及人们对未来世界的预测。这些文本中没有明显的国家或地区,因此没有在上表中列出。第二,NSEFC 1的模块5中有一个名为“Different metals”的文本,重点是解释不同的金属,如钢铁。最后一个是NSEFC 2模块2中的“No Drugs”,说明了毒品的危害。在60篇文章中,有56篇文章最终被成功分类。根据上表中的信息,很容易得到NSEFC 1~5中这四种文本类型的具体数量和其所占的百分比。总共有56篇课文。目的语文化占30.30%,占绝大多数,中国文化32.10%,对比文化占21.40%,世界文化占16.20%。
从数据来看,汉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的比例几乎相同,这意味着这两种文化在教科书中分布均匀。对比文化的百分比与汉语和目的语文化的百分比没有显著差异,表明NSEFC 1~5编者考虑到对比文化对语言学习的重要性。与其他三种文化相比,世界文化在NSEFC 1~5中占的篇幅较少,可能是因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的九个文化目标没有列出对世界文化的具体要求。因此,NSEFC 1~5的文化内容在选择时更加强调其他三种文化。
5. 讨论
根据各种统计结果和数据分析,可以明确回答前文提出的三个研究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中包含了哪些文化内容?第二,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在文化内容的编排上有何特点;第三,本研究能为一线教师和教材编写者提供哪些建议。
5.1.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容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中涉及了大量有关本土文化、目的语文化、世界文化和共同文化的内容,这说明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地域文化的设置较为丰富。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的编制上,教材编写者充分考虑了国际文化在教材文化设置中的比重,并对此进行了有效的设置,能够使学生从中获得大量的文化知识,汲取到世界各国的文化精华,从而具有多元文化意识和世界意识,形成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11] 。但从表格中同样可以明显看出,目的语文化中涉及的英美文化最多,而非常少关注对比文化。
5.2.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教材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内容编排特点
对于第一个关于文化类型总体分布的研究问题,内容分析显示,文化类型和文化主题的总体分布是多样化的。所有四种类型的文化都嵌入了教科书,尽管程度不同。就中国文化而言,不同的题材代表着不同的文化内容。中国的传统习俗和节日、悠久的艺术历史和迷人的地方都用英语展示出来,表达了由于英语作为国际语言的地位不断变化而向世界传播优秀中国文化的愿望。目的语文化,尤其是美国和英国的文化,比其他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占主导地位。需要加入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圈内国家的文化。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流,应该突出国际文化内容以及其他类型的文化。
5.3. 教材编写和使用建议
5.3.1. 对教材编写者的建议
本研究发现,人教版教材缺乏对比文化的相关阅读素材。人教版教材中对比文化在阅读材料中的分布频率仅为13%,探讨了世界范围内的节日庆祝和庆典活动,而这些远远达不到新课标的要求 [12] 。因此,应增加对比文化的内容,如中英两国生活方式的异同,行为举止的异同中国和英语国家。双语文化都应该体现在英语教科书中。因此,教科书应该呈现更多的跨文化内容,帮助学习者发展跨文化交际技能。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使学生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比文化在文化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从而对本土文化有更深的理解,因而教材中应该涉及更多的对比文化的阅读材料 [13] 。
5.3.2. 对一线教师的建议
(1) 提高文化意识
英语课堂是学生学习外语最重要、最便捷的渠道。当前,教师应改变这种应试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为核心目标,而不是把文化知识学习作为一门隐性课程,这是被语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目标所掩盖。
(2) 提升文化素养
对英语教师来说,要求教师熟悉他们母亲的文化语言,英语国家的文化,以及中西文化的差异。只有教师具备了更全面、完整的文化知识体系,才能够更好地向学生传授跨文化知识和意识,实现教学目标。
5.4. 局限性
首先,NSEFC 1~5的每个模块有10个部分。文化内容主要涉及阅读和文化角部分,也是文化教学的重点,因此本文只统计了这两部分的文化主题数量,这意味着NSEFC在教科书中的深度还有待提高;其次,本文的研究分析框架是根据先前理论进行的,因此缺乏创新之处,有进步的空间;最后,本研究只针对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必修部分进行文化内容研究,对选修部分缺乏分析,后续研究会力争完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