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侗族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贵州交界带,其纹样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文化习俗紧密相连,侗族纹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其特有的符号特征,对于侗族文化的传承、保护以及开发是我们应该予以重视的。侗族纹样虽然有着多年的历史,但对于其纹样的创新并不多见,通过查阅各类文献,发现大多对于侗族的研究为其历史文化,少部分为侗族服饰纹样的研究。传统文化如何与现代文化创意产品有机融合,从而创造出符号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已经成为设计学领域的重点关注,因此,运用形状文法将侗族纹样为文化符号与现代产品结合,产出具有侗族特色的创新设计方案,有助于推动侗族纹样的文化价值传播。
2. 侗族纹样的类型
侗族纹样有以下几种类型,分别是龙纹、鸟纹、鱼纹、太阳纹、井纹,形态各异,或抽象或具象(见表1)。龙纹在侗族中有着具象纹样与抽象纹样,龙身整体呈“S”状,首尾描绘清晰,给人一种弯曲流畅之感。而抽象龙纹则是以螺丝纹的形态出现,用卷曲的形态描绘龙身。侗族服饰中具象鸟纹的这些图案通常是由双鸟围绕着混沌花组成,图案中流畅的描绘了将双鸟的轮廓,尽显活泼可爱 [1] 。侗锦中常有抽象鸟纹的形式,线条弯曲呈角状,用简单的线条描绘出鸟的身躯。侗族鱼纹同样也有具象与抽象之分,具象鱼纹一般用于服饰、童帽中,用线条描绘出鱼的轮廓,有着活泼与流动之感。侗族童帽中的鱼纹为几何纹样,线条简单排列描绘出鱼骨状,形象简洁 [2] 。太阳纹的形式较多,有八芒纹、八角太阳纹等,纹样主要运用于背带及侗锦中,侗族崇拜太阳,祈祷太阳能够给侗族人民带来能量。侗族背带中的太阳纹呈放射状,意味太阳光芒放射的形态。侗族中的井纹是呈四条相交的直线,呈“井”字状,井纹崇拜的对象是水,侗族人民希望子孙延续能够如水源般源远流长 [3] 。
3. 侗族纹样的艺术特征
从纹样构成方面分析,侗族纹样分为单独纹样与连续纹样,其中适合纹样分为角隅纹样、边饰纹样、适合纹样,连续纹样分为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 [4] 。角隅纹样又称角花纹样,通常以装饰一角、对角、四角为主,图案面积较小,其装饰效果能使图案更加丰富且有层次感。图1侗族围腰所示,在背带四角的纹样为角隅纹样,四角的图案呈中心对称,以花草纹、鸟纹为主,色彩艳丽活泼。边饰纹样也称边缘纹样,通常在方形、圆形、菱形四周作为装饰图案出现,起到点缀的作用。图2侗族服饰袖口为边饰纹样,一般位于侗族服饰的袖口以及衣领处,用于装饰整体服饰。适合纹样是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又需要和特定事物相关联的纹样,通常是在方形或者圆形的区域进行填充固定某个纹样,根据现有轮廓设计并是纹样适应于某一特定轮廓,从而使得纹样看起来更加的饱满。如图3侗族背带所示,中心以适合纹样装饰,中心以太阳纹为主,向四周散发,构图饱满,视觉效果强烈。图4侗锦为二方连续纹样,纹样为井纹、鸟纹等,通过对纹样的组合排列,形成较为稳定的秩序感。四方连续则是通过纹样的上下左右排列组合,规则且有秩序,侗族纹样中以井纹为纹样要素的侗锦,构图呈现和谐统一。
从色彩配置方面分析,侗族纹样的色彩呈现为素色与彩色两种,素色常见于侗锦中的纹样,而彩色纹样则多见于服饰中的纹样载体 [5] 。以素色来说,一般为白色、黑色、蓝色三种,因侗锦的底部以蓝色染布为主,其中所取用的青蓝色和墨蓝色这些颜色相对容易进行浆染,浆染所使用的原料多来自山林中的树木根茎等。在肇兴侗寨的染布陈列馆中,大多是蓝色侗锦为主,因此,侗族染布也是其侗族地区较为具有特色的活动之一。侗族服饰中纹样多以彩色为主,常用于服饰袖口、衣襟、背带、肩袖等部位装饰,如图5
为侗族服饰袖口纹样呈现红、蓝、绿,色彩鲜明,饱和度较高,符号侗族当时的审美。图6为侗族服饰纹样位于服饰的衣襟,侗族纹样的色彩善于调和、追求统一性与和谐性,有着宽容、亲和的民族色彩 [6] 。
从民俗风情方面分析,侗族有着独特的民俗活动,如“祭萨仪式”、“侗族大歌”、“芦笙节”等,在不同的活动所穿的服饰也不同,即侗族纹样不同的应用场景。“祭萨仪式”是用来祭祀萨满,萨满传闻为侗族的保护神,侗族先民为求得风调雨顺、稻谷丰收,会在特定的日子祭拜萨满。萨满的原型为蜘蛛,因此便有蜘蛛纹形式的侗族纹样。“芦笙节”中男士所穿的芦笙衣飘带主要以鸟纹样为主,飘带根部用羽毛点缀,展现了侗族人民欢愉乐观的性格。“侗族大歌”中女性服饰的纹样处于袖口、衣襟、围腰的四角,纹样以花草纹、鸟纹、几何纹为主,色彩冷暖对比明显,具有装饰性与生动性,能够体现侗族人民对于服饰研究的重视。
4. 基于形状文法的侗族纹样的创新设计方法
首先通过对于侗族纹样符号特征分析,将龙纹、鸟纹、鱼纹、太阳纹、井纹作为目标纹样,对构成形式、艺术特点、内涵寓意进行分析,对纹样进行提取、概括、转换。第一阶段在规则性的基础上生成单体单元纹样,第二阶段是将单体单元纹样在衍生性规则的基础上进行演化。基于形状文法的设计方法对侗族纹样进行衍生设计,依据现代审美的文创载体,最终形成具有侗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7] 。
4.1. 侗族纹样的符号特征分析
在侗族纹样符号特征中,常以龙纹、鸟纹、鱼纹、太阳纹、井纹为装饰符号,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寓意:“稻谷丰收”、“崇拜保护”、“子孙繁盛”、“幸福美满”。鸟纹在侗族服饰中有着稻谷丰收的寓意,鱼纹多用于童帽中寓意着儿孙繁盛、健康成长,龙纹在侗族以团龙纹、曲体龙、螺丝纹的形式出现,有崇拜祖先的寓意,蜘蛛纹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是智慧和吉祥的寓意,太阳纹作为始祖母的化身,寓意着幸福生活的向往。井纹象征这源源不断的水源,寓意着美好生活的常存。
在侗族纹样色彩特征中,纹样色彩经过绘于物体上再绘于身上的过程,是该民族审美和兴趣的外化。侗族纹样的色彩主要是以黑、白、红、绿、黄、蓝等色彩为主,善于颜色调和,有着颜色的统一性与和谐性。侗族纹样善用运用高纯度红色、橙色搭配互补色绿色、蓝色,形成互补效果,强对比为主,调和色为辅,在黑色、青色为底色的侗布上显得更有装饰性。侗族纹样与民族性格息息相关,同样运用的颜色所呈现出的温柔含蓄的效果。黑白为主的纹样所呈现出古朴典雅的韵味,与其他颜色搭配和谐,具有宽容、亲和、明确的色彩情感。
4.2. 侗族纹样的设计元素提取
首先根据侗族纹样的类型以及文化内涵对其进行分组(见表2),在各类纹样中提取典型纹样作为基本纹样,依据形状文法的命名规则并对其进行编号,分别命名为龙纹(a1)、鸟纹(a2)、鱼纹(a3)、太阳纹(a4)、井纹(a5)。依据寓意将龙纹(a1)、鸟纹(a2)、鱼纹(a3)为崇拜祈祷可分为一组。再依据寓意进行分太阳纹、井纹寓意为幸福美满,因此可将太阳纹与井纹分为一组。由此可得两组寓意不同的图案,并依次对编号的基本纹样旋转、重复、镜像等手法。
本研究的色彩样本取自于5件侗族服饰的局部,运用计算机辅助工具取色,提取侗族纹样主要色值,在保留侗族纹样色彩审美的同时,在选取的色值中做了适当的转换与处理,一部分色值依旧保持鲜亮,另一部分色值则是适当降明度,但依旧在可识别范围内。笔者将原有色彩与创新色彩归纳,以便于后期纹样设计过程中色彩方案的选取。取色过程中得出侗族纹样的色彩以黄、绿、蓝、红为基色,分别以这些色彩的基础上使用着不同明度和对比度的色彩。这些配色通过搭配形成独特的视觉体验,风格或偏向端庄,或偏向活泼,能够适应侗族不同的活动场景。
形状文法最早由George Stiny与James Gips提出,是一种以“形状”的运算为主的计算机设计与分析方法 [8] 。通过复制、旋转、镜像等平面与空间排列形成一定规律性与连续性的新形状。形状文法四元组公式,即SG = (S, L, R, I),S为有限形状组,L为有限标记组,R为有限推理规则组,I为初始形状组 [9] 。假设初始图案为F,左侧(LFS)为初始形状,右侧(RFS)为初始现状衍生推演后的新图形。依据生成性规则的5个形状规则,可将规则定义为F1平移、F2垂直镜像、F3水平镜像、F4中心旋转、F4原点旋转,最终可得新图形(见图7)。依据衍生性规则,将初始图形F经过F1-F5推演过后的整体图形进行F6倾斜镜像、F7和F8水平镜像、F9和F10垂直镜像、F11旋转90˚的衍生性规则,可得最终的推演图形(见图8)。
本研究基于侗族纹样的创新推演设计分为两个步骤,一是将侗族纹样初始纹样执行生成性规则推演,生成侗族纹样的目标纹样;二是在步骤一的基础上将目标纹样执行衍生性规则演化生成侗族纹样创新图案 [10] 。从侗族纹样的提取中(见表3),可得初始纹样为龙纹(a1)、鸟纹(a2)、鱼纹(a3)、太阳纹(a4)、井纹(a5)。演化1图案中的初始纹样演化设计见表3.2,首先以a1、a2、a3、a4、a5为初始纹样,龙纹(a1)进行F3~F2步骤得龙纹推演图案1,鸟纹(a2)进行F3~F2鸟纹推演图案2,鱼纹(a3)进行F1步骤得鱼纹推演图案3,太阳纹(a4)进行F1~F11步骤得太阳纹推演图案4,井纹(a5)进行F1得井纹推演图案5。
基于以上纹样衍生,依据现代语境和审美层次需求将龙纹、鸟纹、鱼纹、太阳纹、井纹推演图案按照二方连续、四方连续等形式进行重新组织排列,生成侗族创新纹样线稿(见图9),再依据色彩提取的结果得出侗族创新纹样效果图(见图10),从而完成侗族创新文创设计。

Figure 9. Innovative pattern line draft
图9. 创新纹样线稿②
5. 侗族纹样的创新设计应用
文创产品概述
文创产品是通过文化资源整合,对文化内容进行创新转换,并借助设计手法产出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文创产品有着承载传统文化及思想精神的功能,以设计作为媒介来传达信息 [11] 。然而文创产品设计在遵循审美原则的基础上还需要追求其实用性,因此,设计师在对于文创产品创新的过程中要注重实用性的体现。
日常型文创设计产品是将典型元素提取,结合实用性使之赋予抱枕、日历、杯垫、包袋等产品中,不仅美观与艺术价值方面得到体现,从而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
侗族纹样的创新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
文创产品的本质是将文化与产品相结合,选取侗族纹样的典型代表龙纹、鸟纹、鱼纹、太阳纹、井纹等,通过形状文法的不同演绎规则搭配组合成创新性的侗族纹样,既保留了传统侗族纹样的典型特征与艺术形式,又实现民族装饰纹样的创新性改造,鱼纹在侗族纹样中寓意健康成长,多装饰于背带和童帽,龙纹在侗族纹样中有崇拜祖先之意,多用于侗族服饰中。针对抱枕选取侗族纹样的元素,即鱼纹、龙纹、井纹等具有美好寓意的纹样符号,通过对原有纹样进行推演与创新设计,图案通过旋转、重复等设计方式将纹样重新组合为设计图案,用侗族纹样的创新设计实践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
在创新图案的过程中基于变化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特征,使元素满足秩序感,并通过二方连续与四方连续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的应用,同样注重图案排列的恰当性与视觉的舒适性。抱枕、日历、杯垫和包袋作为美化家居环境并提高生活品质的日常类用品,将侗族纹样创新设计后应用在产品中,以日常生活产品为载体将侗族纹样直观展现,生成具有侗族特色的日常生活产品(见图11),满足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要素,给用户丰富的文化体验。文创设计需要与时俱进,以满足不同语境下的审美标准和情感需求 [12] 。民族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与发展,探寻适合的方法,将文化与传承、文化与创新相融合,推动其传承与创新发展。
6. 结语
侗族纹样本身而言,其所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传承价值。通过对侗族纹样的艺术形式、艺术符号及文化内涵的探寻,找到让其适应于现代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中的道路,才能对其赋予其新的生命力。运用形状文法对其纹样进行推演转译并生成新的创新设计纹样,运用到文创产品中,体现侗族纹样的创新与继承。通过对侗族纹样的创新设计,当传统民族纹样与现代审美相结合,并推广与流入市场时,便是对于民族纹样具有极大的传播价值。文章以此验证对侗族纹样创新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并输出设计结果为传承侗族纹样的方式提供了新思路。
注释
①图1~7来源:作者拍摄
②图8~11来源:作者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