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下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功能和工作能力 [1] 。这些患者静脉血流减慢、血管壁损伤最终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发生增加 [2] [3] 。根据不完全数据,中国下肢骨折的患者DVT的发生率约为3.6%,其中大多数DVT累及下肢,上肢罕见 [4] 。目前,手术治疗是常用的治疗方法。然而,患者仍然容易发生各种术后并发症,其中最常见和最典型的并发症是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 [5] 。如果不能及时预防或治疗LDVT,可能会导致血栓脱离到肺血管内,导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的生命 [6] 。
因此,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预防LDVT的形成,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下肢骨折后肺栓塞的风险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康复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服务 [7] 。推拿有助于消除静脉淤血,促进血液循环,并采取合理的康复措施,有效预防下肢骨折患者的LDVT [8] 。康复护理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已被广泛研究,但尚未见文献报道 [9] [10]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康复护理对下肢骨折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并分析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分析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六临床医学院创伤骨一科住院并手术治疗的100例下肢骨折的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年龄为45.6 ± 3.9岁,男女比例为27/23,其中粗隆间骨折患者19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3例、胫骨平台骨折8例、胫腓骨干骨折10例;对照组年龄为47.1 ± 4.3岁,男女比例为26/24,其中粗隆间骨折患者2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12例、胫骨平台骨折9例、胫腓骨干骨折10例。
纳入标准为:1) 年龄在18~65岁之间的患者;2) 经X线片、CT扫描和其他影像检查确诊为下肢骨折的患者;3) 仅有肢体骨折且无其他复杂损伤的患者;4) 符合手术指征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5) 在实验前2个月内未使用抗凝药物的患者;6) 知道本护理研究内容并同意参与并积极配合的患者。
排除标准:1) 有其他部位骨折的患者;2) 有血栓病史的患者;3) 有血液或凝血障碍的患者;4) 同时参与不同研究项目的患者;5) 拒绝与护理人员合作的患者。因此,共有100名患者入组研究。
2.2. 护理方法
1) 对照组患者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疾病教育和手术内容教育。术后定期换药,预防感染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围手术期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建立护理团队和实施标准化护理培训 [11] [12] 。对每个护理团队的基层护理人员进行标准化护理专门培训,重点讲解发生LDVT的具体原因。心理因素:患者术前经历的各种负面情绪,如焦虑、紧张和恐惧,会导致循环系统血液粘度增加,导致血液凝块形成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延长:下肢骨折患者术后不久失去活动能力。虽然他们可以在随后的恢复阶段限制腿部活动,但由于疼痛等原因,他们仍可能无法正常活动。这显著减少了下肢的血液循环,很容易引发血液凝结。位置不当:一些术后患者可能会因为疼痛而改变静息姿势或长时间保持不变姿势,这很容易导致LDVT。生活习惯:吸烟或饮酒的患者可能会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不良影响,并降低静脉血流速度。慢性病:如果患者在手术前有其他疾病,如肥胖、高血压或糖尿病,他们的血液粘度比其他人群高,这显著增加了LDVT的可能性。护理人员需要接受相关措施的培训,以评估患者的临床情况,以了解术后DVT的风险
2) 术前规范化护理方法。术前准备护理: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完成各种检查,如有必要,可使用手推车或轮椅方便患者的活动。检查结束后,应检查皮肤温度、痛觉和运动功能,并详细说明这些检查和评估的临床意义,以增加患者的配合。术前心理护理:对患者术前心理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患者及其家属对下肢骨折手术的了解程度。应缓解焦虑、恐惧和其他心理问题,并积极介绍普通外科手术过程。手术步骤可以用模拟手术台的床模型逐步解释,并应引入外科医生处理的患者病历,以显著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3) 术后规范化护理方法。定位护理:如无异常情况,可将术后患者转回普通病房康复。患肢悬吊控制仰角15˚~30˚,保持髋关节功能位,便于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减轻术后早期肢体肿胀和疼痛。应定期测量病人的体温和血压。如果患者体温持续高于38℃或血压迅速下降,应立即通知主治医生采取适当措施。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应在患肢与床面之间放置气垫,以减少压疮的发生。应指导患者饭前漱口,早上醒来后、午睡后、睡前有效咳嗽,有效预防呼吸道感染和吸入性肺炎。尿袋应定期排空,并应监测尿管放置位置,以避免压迫、弯曲或其他问题。尿道口应每天用一次性碘拭子清洁,尿袋应放在伤口以下,以低位引流为佳。
4) 康复训练: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开始患肢的康复训练。应在术后第二天开始被动锻炼,包括屈曲、外展和除骨折关节外的所有关节的其他运动。对于健康、较小的关节,可以进行旋转运动。手术后五天,鼓励患者进行辅助床边锻炼,必要时使用拐杖、椅子和其他工具,运动强度适中。如果患肢出现疼痛,应立即停止运动,待疼痛消退后恢复活动。上述练习应该持续进行,直到血栓消失。应在3个月后安排复查。
2.3. 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评定患者护理效果(分为三类,显效、有效和无效)、LDVT的发生率、生活质量(使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这包括社交功能、情绪、生理和心理功能,共36道题。每个问题的满分是10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3] )、凝血指标(比较入院时和术后3个月血液流变学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采用SPSS26.0软件。分类数据以数字或百分比(n/%)表示,并使用χ2检验进行分析。连续数据用均值 ± 标准差(SD)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P < 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3. 结果
3.1. 基线资料比较

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baseline data
表1. 基线资料的对比
术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及骨折位置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间可进行比较,详情见表1。
3.2. 护理有效率

Table 2. The comparison of nursing efficiency (%)
表2. 护理有效率的对比(%)
护理有效率的比较:通过对比患者的护理有效率可知,试验组显效率、有效率以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Table 3. Comparison of hemorrheolog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液流变学比较
血压流变学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血液流变学的差异无统计学有(P > 0.05),两组间可进行比较;在干预后,试验组的血浆粘度、全血粘度(低切)、全血粘度(高切)和红细胞聚集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3。
3.4. 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延迟愈合、疼痛、肿胀、感染的发生率

Table 4. To compare the incidence of DVT, pain, swelling, delayed healing and infection in the two groups (%)
表4. 比较两组深静脉血栓、疼痛、肿胀、延迟愈合及感染的发生率(%)
并发症的对比:试验组在康复治疗后的DVT、疼痛、肿胀、延迟愈合及总有效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4。
3.5. SF-36评分分析表适用于下肢骨折患者
注:*与对照组比较,P < 0.05。
生活质量的对比(SF-36):试验组与对照组在干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治疗后,然而,试验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更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5。
3.6.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Table 6. Comparison of patient satisfacti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表6. 两组患者满意度的比较(%)
满意度的比较:试验组的总满意率为98.0%,对照组的总满意率为70%,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详情见表6。
4. 讨论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深静脉内血液不正常的凝结,使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 [7] [14] 。导致深静脉血栓的三个主要因素是静脉壁损伤、血液流动迟缓和血液高凝 [15] 。并发症多、预后差,血栓脱落可能导致肺栓塞,甚至造成死亡;于慢性期形成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7] [16] 。Sharpe等人报道,下肢骨折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3%,但通过适当的抗凝治疗和高质量的护理措施,这一发生率可降至2.2% [17] 。在本研究中,对照组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16%,低于20.3%,研究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0%,接近报道的2.2%。提示护理模式对LDVT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强调了采取合理有效的术后护理措施的重要性。
随后,本研究的血液流变学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高切粘度等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以研究组下降最为明显。因此,康复护理将显著改善下肢骨折患者术后血液流变学,降低高凝状态,最终预防LDVT的发生。有证据表明 [16] ,术后早期按摩和双下肢功能锻炼可以降低高凝状态,降低DVT发生的风险。干预后两组SF-36评分均有改善,其中研究组改善更显著。说明康复护理比常规护理更能提高骨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这一结果似乎与Amarilla-Donoso等 [18] 人报道的结果相似,即骨折手术后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了患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最后,我们发现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表明患者对康复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更高。本试验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有效率、血液流变学、并发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结局指标,分析对下肢骨折患者实施护理康复的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及理论支撑。
围手术期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因此,它的临床应用和有用性是值得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