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根据我国电子商务司2023年工作总结报告看,电子商务在恢复和扩大消费、促进数实融合、深化国际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 ,电子商务能够使扩大消费新动能更加强劲;服务消费新热点更加多元;数实融合新模式更加丰富;国际合作新空间更加广阔。农村经济社会在引入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后整体上得到较快的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兴起给农村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不但在全国农村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发挥巨大作用,成为农村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平台;还成为推进农村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成效最直接体现于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2] ,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农村居民就业和创业。然而,在农村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农村电子商务参与主体的人均收入并未到达预期水平,增收效应不明显,电子商务的发展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因此,对近些年农村电子商务有关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梳理清楚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以及研究趋势极其重要,通过对现有文献的阅读发现:研究目前大多集中围绕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发展水平测量展开,相应缺乏对现有大量研究的可视化、量化分析。基于此,本文借助CiteSpace软件对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现状及热点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一定程度加快农村全面乡村振兴步伐,为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2. 数据和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确保数据的有效性和分析结果的可信性,本文选取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作为数据来源,通过高级检索方式,以主题为“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检索条件,将期刊来源设置为“CSSCI”“北大核心”,时间范围设置为“2014~2024年”进行检索,初步检索共得到391篇农村电子商务相关文献。为进一步增强分析结果效力,经人工剔除如会议摘要、书评、记录、新闻报道等一些无关文献后,最终得到有效文献365篇,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并保存,借助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处理,随即开展可视化研究。
2.2. 研究方法
本文基于CiteSpace6.3.1软件,针对从中国知网2014~2024年提取的365篇文献进行数据分析和绘制科学图谱,并且借助对数据可视化分析结果得到的年度发文趋势、研究合作网络、关键词词频统计、关键词聚类分析、突发词检验以及新兴关键词等相关图谱,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现状和研究热点进行探析,丰富相关研究成果。
3. 研究概况
3.1. 年度发文趋势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在本世纪初开始备受关注,初步发表一些关于农村电子商务可行性分析、应用及影响分析,后伴随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尤其是在2015~2020这5年间得到飞快发展,相应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研究方向渐渐转向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探究、发展水平提升等方面。
从可视化分析结果来看,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领域的论文发表情况如图1所示。图1结果显示,自2014年起,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2015~2016年间发文量直线上升,在2021、2022年度发文量有所下降,但2023年又恢复到发文量较多的趋势。

Figure 1. Trend chart of rural e-commerce postings (2014~2024)
图1. 农村电子商务发文趋势图(2014~2024)
3.2. 研究合作网络
将CiteSpace中的分析节点设置为“作者”和“机构”,时间设置为2014~2024年,并选择1年作为时间切片,运行软件之后对图片进行相应的调整,得到所需农村电子商务研究近10年的作者合作网络(图2)和机构合作网络(图3)。
依据图2可以得知,共生成243个节点,75条连线,作者合作网络图中节点意味作者发文量的多少,若节点越大,则代表其发文量越多;节点间的联系表示作者间的合作关系,若连线越粗,则代表其关系越紧密。根据结果,我国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发文最多的是郭红东教授(5篇),唐文文(教授)、曾亿武(教授)和段禄峰(教授) (4篇)次之。为了使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参考中国知网相应文献的引用率,发现郭红东教授和曾亿武教授在该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此外,合作网络图中大部分学者之间都是独立的节点存在且比较分散,仅有小部分节点间存在相互联系,说明在农村电子商务领域学者间还尚未形成有效的、大规模的合作与联系。

Figure 2. Author collaboration network diagram
图2. 作者合作网络图

Figure 3.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network diagram
图3. 机构合作网络图
依据图3可以得知,共得到发文机构数226个,机构间存在合作关系的有57对。此处使用一级单位即大学名称来进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结果显示:浙江大学(5篇)是对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发文最多的机构,且发文质量较高,其次较多的机构是西安邮电大学(4篇)和南开大学(4篇)。基于此,之所以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研究成果质量比较高,在于上述高校学科综合实力较强同时学科发展比较全面,拥有许多成熟的机构和团队,能够充分的调动学校的相关资源开展针对性研究,从而使得该领域的研究极为丰富。但从机构彼此间的合作关系紧密度看,各研究机构对该领域的研究仍然处于分散转态,相互间的联系合作较为缺乏。
4. 研究热点与前沿趋势
4.1. 研究热点分析
4.1.1. 关键词词频统计
通过CiteSpace的分析结果可知,共发现关键词243个,其中存在共词关系共有397对,网络密度为0.0135。共词频次最高的前30个关键词如表1所示,从中可以看出:第一,电子商务、农村电商、乡村振兴、农村、农村物流、产业集群、农村经济、精准扶贫均是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关键词,上述关键词要么是农村电子商务领域的研究对象,要么是研究的场域亦或是作用对象。而其余关键词如:农民增收、三农问题、共同富裕的出现也对应了将持续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提高农村地区发展水平;互联网+、大数据、数字乡村等关键词则再次表明了农村电子商务的未来发展势必要持续呈现“电子商务+”的特点。从对具体文献资料的梳理来看,产业集群、农民增收、共同富裕、农村地区公平是该领域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研究对象。

Table 1. Top 30 keywords in terms of frequency
表1. 出现频次前30名关键词
4.1.2. 关键词聚类分析

Figure 4. Keyword co-occurrence network
图4. 关键词共现网络

Figure 5. Timeline of keyword clustering
图5. 关键词聚类时间线
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关键词共现分析网络(图4)的模块值为0.5932,大于0.3,表示该结果分析具有清晰的结构以及较高效的聚类,具备较好的可信度。从关键词聚类网络可以看出关键词间的关联程度,若彼此聚类间的连线越粗,则表示相关性越强。而关键词聚类时间线(图5)的平均轮廓值为0.9043,大于0.5,表明该结果分析同样具有清晰的结构,可信度高;关键词聚类时间线能够将关键词聚类汇聚在时间线上,从而便于直观地观察各个聚类所处的时间段以及跨度,反映出不同时间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的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趋势变化。依据图5,可以看出该领域共呈现出9个聚类,分别是#0电子商务、#1农村物流、#2农村经济、#3农村、#4乡村振兴、#5数字乡村、#6淘宝村、#7对策、#8精准扶贫、#9互联网+。聚类的编号越小,则表示包含的关键词越多,参考上述聚类情况、关键词词频、时间线分布情况和具体文献研究,将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归类为以下三类研究热点。
热点一:农村电子商务的功能和价值。我国农村地区发展不一,不同区域间差异较大,总体而言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地区的贫富差异较大。农村电子商务借助互联网+和大数据平台的发展逐渐深入农村地区,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电子商务的发展对农村家庭收入有着明显的作用,不仅提高了农民的收入、缩小农民间的收入差距以及与城镇间的差距;还可以从三个不同途径促进农村劳动力实现本地就业 [3] 。尤其是在我国农村地区致力于脱贫攻坚阶段,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受信息鸿沟和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农村电子商务的促进作用并不是均衡的 [4] ,加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程度,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地区更易于从电子商务的发展中获得政策便利。
热点二: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和机制。电子商务在我国城市地区飞快发展的同时,农村区域的电子商务发展却陷入困境,因此探究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及其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淘宝村是电子商务在农村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共生理念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有效解释了淘宝村的发展 [5] ,农村电子商务组织扮演者政府有限理性的角色,既避免同质产业集群的恶性竞争,又强化了集群的外部经济能力 [6] ,从而促进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实践发展。针对这一热点的研究大部分借助实证分析开展,少部分通过典型的案例研究呈现不同区域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和机理。
热点三: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农村电子商务路径和影响因素。精准扶贫语境下的农村电子商务致力于农村经济的整体性提升,产业集群如物流产业、新 农业等得到赋能,逐渐缩小和城镇发展的差距,基于案例研究和实证分析提出致力精准脱贫的路径:完备农村网络通信基础设施、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人才 [7] 。全面乡村振兴的提出要求农村电子商务提高自身发展水平,更好的协调农村区域平衡。
4.2. 前沿趋势分析
4.2.1. 关键词突发性检验
关键词突发性检验能够体现其突发强度,也就是关键词突然成为研究热点的时间。将γ值设置为0.5对该领域关键词进行突发性检测,共得到12个突发关键词,如图6所示,突发关键词检验中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的突发性强度最高。从突发性检测的关键词来看,农村电子商务近些年呈现出以下特点:特点一,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轨迹切合经济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主题,领域研究的实际效能不断增强;特点二,农村电子商务从自身研究发展到逐步交叉和融合其他领域、方向主题。
4.2.2. 前沿趋势
基于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关键词聚类图谱以及文献浏览阅读,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研究呈现出两种前沿趋势。
趋势一:发展新型农村电子商务。一方面数字与乡村的交融,影响着作为现代经济背景下新业态的电子商务 [8] ,传统农村电子商务不再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态势,需要对其电子商务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进行优化升级,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影响力如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加快农村电子商务转型,加快电子商务信息处理速度,增强信息共享频率。另一方面,全面乡村振兴也需要新型农村电子商务围绕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弱化贫富分割,创新多元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提高发展水平。
趋势二: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我国农村情况比较复杂,区域发展较为分散,电子商务资源要素分布不均,部分基础较好的地区更易掌握大部分资源要素,从而影响整体区域性协调发展。有学者提出政府引导,电商支持,农户上手的“三位一体”电子商务体系 [9] ;从电子商务基础设施,信息处理共享、流通环节、售后环节出发,构建紧密相连的电子商务体系,面对市场下行和消费上行态势 [10] ,形成电商发展主体网络。通过“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实现产业升级,并借助产业集聚效应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推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深度融合形成 [11] ,从而突破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困境,促进农村整体性协调发展。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本文借助CiteSpace6.3.1软件生成的可视化图谱分析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研究现状,从作者、机构图谱看该领域的研究相互间合作较少,需要加强彼此合作;关键词词频和聚类的分析结果显示农村经济、乡村振兴、电子商务、农民增收等成为该领域研究热词,总结了三个研究热点:农村电子商务的功能和价值、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和机制、从精准扶贫到乡村振兴的农村电子商务路径和影响因素;由关键词突发性检验和具体文献阅读发现该领域当前两个前沿研究趋势:发展新型农村电子商务、构建农村电子商务体系。
5.2. 展望
总体而言,从广度来看本文的研究在资料数据上还不够丰富、缺乏国外相关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文献,从内容深度看,研究略显粗浅,尚未涉及更深层面的研究探讨。后续研究将继续丰富研究方法,从横向和纵向层次增强研究的说服力,为该领域研究提供借鉴参考。电子商务作为优化农村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方式,在世界格局复杂化、我国区域相对不平衡发展的现实情况下需要完善自身发展、寻求多元化发展模式、探究深层次发展路径。农村电子商务将不断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加快全面乡村振兴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