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副词是现代汉语实词中的一种重要词类,具有重要的语法和语义功能,在现代汉语中扮演着丰富句子含义、增强语言表达力、调节语气和表达说话者态度等重要角色。副词种类繁多、语义多样、用法灵活和语法位置相对其他词类具有不确定性,这使以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在学习副词时一直存在不少困难,产生了不少偏误。能否精准把握汉语副词的特点,正确理解并使用副词,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留学生汉语水平能否有突破性提升。
“从来”和“向来”都是汉语表达中常见的、使用频率高的副词。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从来”和“向来”的使用偏误作些分析,以期揭示在留学生汉语时间副词习得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笔者选取“从来”和“向来”为研究对象,一是目前少有学者研究二者极其偏误。通过中国知网检索发现,金前文(2014)发表了关于副词“从来”的研究文章[1],皇甫素飞,郭筱旭(2014)分析了过去类时间副词的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2],而目前鲜有对“从来”和“向来”两者的分析和研究。二是笔者在参加中外语言交流与合作中心的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项目的选拔考试时,考官问道:请回答“从来”和“向来”的区别。顿时不知该如何分析较好。归根到底,是对两者没有清晰的认知,所以,希望通过研究“从来”“向来”两者及学习者产生的偏误弥补自身的不足,也希望对国际中文教育专业及其他热爱本专业学习者的词汇学习有所裨益,促进国际中文教育的词汇教学。
2. “从来”与“向来”词义辨析
根据黄、廖版《现代汉语》(增订六版)近义词差异分析方法[3],本文将通过理性意义、色彩意义及词性等方面对二者进行辨析,见表1。
“从来”与“向来”均为副词,两者意义及用法都极其相似。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4],“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多用于否定式,多与否定副词“没有”、“没”和“不”共现[5],也可以用于肯定句,此时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含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意思,态度较为坚决。例①:他从来不愿意麻烦别人;② 他从来不迟到。
“向来”表示自古以来一直如此的状态或情况,强调长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侧重于一向如此,后边多跟肯定形式,也可跟否定形式,多与“不”共现。例③:中国向来注重家庭和睦。例④:对于灵魂的有无,我自己是向来毫不介意的。(鲁迅《祝福》)
3. 留学生使用“从来”与“向来”的偏误分析
鲁健骥(1994)在《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一文中将偏误分为四大类:遗漏、误加、误代和错序[6]。遗漏,顾名思义,即在句子当中漏了某个成分,由此造成偏误;误加即不需要使用某成分却又加上了该成分导致产生偏误,如“了”的过度泛化;误代即从两个、三个甚至多个形式相似,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当中选取的不合适的那一个,如“二”和“两”,“刚刚”和“刚才”等;错序是由于句中的某个或某几个成分放错了位置造成的偏误,如状语位置的使用不当,如“我们每天开始上课[八点]”。
Table 1. Analysis of the meaning of “cong lai” and “xiang lai”
表1. “从来”与“向来”词义辨析
|
从来 |
向来 |
理性义 |
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 |
表示过去一直如此的状态或情况,并有可能延续到将来 |
意义轻重 |
程度重 |
程度轻 |
时间范围 |
强调延续性,无特定时间点 |
强调历史上一直如此 |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否定句和疑问句中 |
通常用于肯定句中,也可用于否定句 |
语体色彩 |
口语/书面语 |
书面语 |
词性 |
时间副词 |
例句 |
他从来不迟到 |
他向来很诚实 |
3.1. 留学生使用“从来”的偏误分析
基于语料库,笔者提取了字符串为“从来”的语料,语料库中字符串为“从来”的语料共466条,错误语料20条。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从来”的偏误类型主要为误代(15条),有少部分误加(4条)。对“误代”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发现留学生多将“从来”与其他时间副词混用,如:一直、从前、以前。例如:
(1) 我父亲也是广告设计[L]师,{CJ-zhuy我}从小[B少]时候一直看广告设计[L]师是怎么样{CD的}工作{CQ的},我一直{CC从来}很想当广告设计[L]师。
(2) 因此我们的表哥、[BC,]表姐妹们一直{CC从来}怕他。
(3) 我非常喜欢跟我的同学、[BC,]中国人用汉语说话,我一直{CC从来}对京剧感兴趣。
(4) 我父母特别爱动物的人{CJs},[BC。]所以我家一直{CC从来}不断养动物。
上述4个例句应该用“一直”而误用了“从来”。从词义看,两者的意义侧重略有不同,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一直”其中一项意思是:表示动作始终不间断或状态始终不变,并且有可能持续到将来,具有持续性;而“从来”表示从过去到现在都如此,多用于过去,表示状态或动作持续到说话时或说话前某一点,侧重时间的起止。从语用方面看,“从来”多用于否定句,“一直”肯定句和否定句均可用。
例(1)是表示过去时的“从来”和表现在时的“一直”的混淆使用。两个时间副词语义冲突,不能同时出现,只能使用一个。例(2)“怕”的过程持续到现在,未来还可能持续下去,因此要选择没有时间限制的“一直”。例(3)中“感兴趣”是一个持续的阶段,所以应选择没有时间限制的“一直”。例(4)“从来”的持续性体现在从过去到现在说话这段时间,到说话时截止。例子中,“不断”表明这个行为还没有停止,现在还在继续,因此此例句中应该使用“一直”。再如:
(5) 以前{CC从来},人们不太重视食品,但是现在他们有生命{CJX}延长的梦想,所以越来越重视吃的东西。(BC,)
(6) 以前{CC从来},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
例句(5) (6)则是“以前”和“从来”的误用,本应用“以前”的却用了“从来”。“以前”可以单用,像正确例句那般:“以前,人们不太重视食品……”、“以前,我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表示现在之前的时期;也可以在其前面加上表示“时点”或“时段”的词语,比如2024年以前、4天以前,表示所说某时之前的时期。很显然,根据语境,这里用“以前”似乎更合适一些,表示现在之前的某些时候,并非表示“不太重视食品”和“遇到困难和挫折”的状态或动作延续到说话时那一刻。且“从来”含有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意思,态度较为坚决,而“不太重视食品”并没有表达绝对的态度,会重视食品,只不过重视程度轻。
此外,除了有词语“误代”,还有少量“误加”偏误出现。例如:
(7) 我{CD从来}一次也没见{CC看}过{CJ-zhuy父亲}由于{CC2由}身体不舒服或偷懒的理由{CD来}不去上班。
(8) 结果,她{CD从来}一直没有男朋有。{CD那所谓}
例(7)的“从来”和“一次也没”语义重复,都表示对过去到现在的某种情况的否定,从语义轻重上来说,“从来”和“一次也没”都表示较为坚决的态度,所以只需使用一个表示否定的时间词或短语即可。例(8)“一直”和“从来”在此处的用法极为相似,都表示否定,表示从过去到现在的状态,而此处用“一直”是受语境限制,由语境选择,即我们可以猜测出前面应是有某种情况铺垫才导致该结果,且“从来”和“一直”都在句中作状语,重复使用。
3.2. 留学生使用“向来”的偏误分析
同理,笔者提取了字符串为“向来”的语料,语料库中字符串为“向来”的语料共27条,错误语料有9条。通过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向来”的偏误类型主要为误加(5条)和误代(4条)。对“误加”进行分析得知,留学生多在“向来”前加“一”,例如:
(9) 到现在,我可以说{CD一}向来都以诚待人,对得起良心,虽然我有时会遭遇到别人的不诚实的对待。
(10) 这个私跟“三个和尚没水喝”中比较起来就没有那么明显,是含蓄的,美国{CD一}向来喜欢以“国际警察”的名誉{CC声誉}与借[B介]口穿[B川]行于[B予]各国间。
(11) 我{CD一}向来是赞成“女理内,男理外”的思想,但是,为了适当{CD世界}社会的风气,女人趋向到外面当职员,打工以及{CJ + dy各种}赚钱{CJ + zxy方式},来帮[F幫]助家庭。
(12) {CD一}向来,我喜欢中国文学,对于其他的中国文化我不屑[B肖]一顾[F顧],但当我遇到了从台湾来的李亨利教授之后,他把我带领到一条中国最艰[F艱]涩[F澀]而又孤单的道路上,那就是中国王术的研[C]究。
(13) 请你们放心好了,虽然你们{CD一}向来身体都很好,但我还是很希望你们保重身体。
通过分析上述5个例句不难发现,这些偏误有共同点——句式杂糅,汉语中没有“一向来”的表达,留学生想使用的是“一向”还是“向来”,难以判断,这还是归根于对近义词“一向”与“向来”的用法理解、掌握不到位。“一向”是对客观事实的客观描述,主观性弱;“向来”也可以描述客观事实,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例(9)、(10)、(11)、(12)都是表示说话者的主观描述或主观倾向,都带有表示主观色彩的词,所以都应该使用“向来”,而例(13)是一种客观描述,“你们身体都很好”是事实,并非说话者的主观判断,用“一向”。
例(14) 向来{CC2一向以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确实存在[BQ,] [D和]而且是较难解决的问题。{CD社会的日新月异,}
例(15) 向来{CC2一向以来},我是最喜[C]欢听故事或阅读书[C]本的。
例(16) 有谁问我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时,我向来{CC一向}{CQ的}回答就是我的母[C]亲。
例(17) 拿我的例子{CQ来说},[BC。]我的父亲从来没有跟别的人吵过架,向来{CC从来}是用别的、[BC,]平静的办法去处理这样的问题。
例(14)、(15)、(16)也是“一向”与“向来”的混用,其中例(14)是对父母与子女代沟问题的客观描述,但说话者自认为这问题较难解决,带有主观倾向,要选择“向来”。例(17),在本文第二部分辨析二者词义时提到,“从来”多用于否定句中,有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的意义。“从来”用于肯定句中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而例(17)中虽然也带有一定的主观情感,但更多是说话者对父亲长久以来用别的、平静的办法去处理问题的客观描述,所以应选择相对来说更客观的“向来”。
4. 偏误原因分析
引发偏误的原因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客观因素如语言点自身的难度,语言习得关键期[7]、教材与教师现存的不足;主观因素如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及学习策略的应用不当等都会对语言学习造成偏误。本文认为时间副词学习出现偏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4.1. 目的语知识负迁移
刘珣(2000)认为:学习者把他所学的有限的、不充分的目的语知识,用类推的方法不适当地套用在目的语新的语言现象上,造成了偏误,也称为目的语知识过度概况或过度泛化[8]。通过偏误例句分析可以发现,留学生出现偏误大多数都是对词的语义与语用掌握不到位,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比如知道“从来”有从过去延续到现在的意思,但不知道延续状态到说话时截止,通常与表示状态从过去延续到现在,并有可能持续到将来的“一直”混用,造成偏误;再如,留学生使用“一向来”的表达,这归根结底是由于目的语掌握不全面,不明白“一向”和“向来”的区别,所以造出了“一向来”这一杂糅的说法。
4.2. 类联结偏误
类联结是语法层面搭配关系的一种规则,一个词左右各与什么词搭配都受到类联结的约束和限制[9]。留学生若没有掌握词汇的用法,不知道该与什么词组合搭配,这个词的使用就容易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产生偏误。在上文分析“从来”的语料时,就有不少“从来”与“一直”同时使用来修饰动词:
① 我父亲也是广告设计[L]师,{CJ-zhuy我}从小[B少]时候一直看广告设计[L]师是怎么样{CD的}工作{CQ的},我一直{CC从来}很想当广告设计[L]师。
② 因此我们的表哥、[BC,]表姐妹们一直{CC从来}怕他。如下
③ 我非常喜欢跟我的同学、[BC,]中国人用汉语说话,我一直{CC从来}对京剧感兴趣。
此处都选择用“一直”是受前后词语语义的影响,如例[3]中“对……感兴趣”是一个持续性的阶段,应选择没有时间限制的“一直”。
4.3. 教师讲解不充分
对于留学生在使用时间副词,特别是词形相近,意义也相似的时间副词时所出现的本体知识缺乏的偏误极有可能是教师在课堂上教授该语言点时讲解得并不充分。一直以来,国际中文教师秉持着精讲多练的原则去讲授知识点,但怎样算精讲到位,老师“精”的程度如何,老师认为的“精”是否达到了学生可理解的程度,这都存在着一个界限,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可能会忽略对时间副词在本体知识上的全方位讲解。如“一直”除了有时间或状态的持续之义,还可以强调动作顺着一个方向不变,如:从这一直沿路走下去就到了;还可以强调所指范围,如:学校里从校长一直到学生都参加了。这里的一直包含了学校的校长、院长、系主任、老师以及学生。如果只有校长,老师和学生都不能用“一直”。
此外,时间副词较为抽象且复杂,比如“从来”,间隔多长时间或多少频率可以用“从来”,又如“一直”,我们所理解的一直是持续不间断的,但“这几年来,他一直都在写小说”这句话从句法与语用层面都正确,那这句话是说他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写小说吗,显然不是,这几年来中间是有间断的。这里的“一直”表示在一段时间里,相同的情况反复出现。
5. 教学建议
5.1. 针对目的语负迁移的建议
1) 重点培养目标语言的习得环境:
尽可能多地创造沉浸式的语言环境,让学生频繁地接触和使用目标语言。这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语言实践活动、多媒体资源等方式实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提供大量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运用目标语言,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反馈和纠正策略的建立:
设计有效的反馈机制,形成课堂内的纠正性反馈[10],及时发现学生在语言使用中的问题和错误,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我纠正,培养他们对自己语言使用的审视意识,并提供相关的自主学习资源和策略;教师可以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帮助学生克服目标语言负迁移带来的困难,逐步提高他们的语言准确性和流利度。
5.2. 针对类联结偏误的建议
建立常用的类联结,通常也称之为教授常用的固定搭配。教师可以通过分析目标语言点左右两边的高频搭配词,来总结出常用的类联接类型。如副词“从来”的类联接,就可以总结如下:
1) 从来 + 都
如:我从来都没欺骗过老师。
2) 从来 + 不
如:他很诚实,从来不乱拿东西。
3) 从来 + 没
如:我从来没吃过这道菜。
通过演绎法或归纳法将常用类联结教给留学生,并展示大量例句让学生充分理解。
5.3. 针对教师讲解不充分的建议
1) 化抽象为具体
不少时间副词表达词义都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自然会出现使用偏误。对于抽象的时间副词可以想方设法将其具象化,如“一直”。
用图1来表示“一直”持续不间断之义。
Figure 1. The continuous meaning of “yi zhi”
图1. “一直”持续不间断义
用图2来表示“一直”的相同情况反复出现的间断持续。
Figure 2. The discontinuous meaning of “yi zhi”
图2. “一直”间断持续义
2) 加强教师自身教学素养
持续专业发展:参加专业发展课程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教学方法和理论,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加强教师教学修养,加强对本体知识的学习与研究,特别是易产生偏误的语言点,力争做到深入浅出,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语言点教授给学生。针对不同水平的留学生,语言点讲到何种“精”度需要有个度,并可在此基础上做到“I + 1”;反思与评估: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估,询问学生有何教学要求或建议,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找出改进的空间;与同行交流:参与教师社群和专业组织或线上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会等会议或讲座,与同行分享经验、教材和教学方法,互相学习和启发。
6. 结语
本文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对留学生在使用汉语副词“从来”和“向来”时出现的偏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通过对比这两个副词的意义、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发现留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常混淆二者的使用语境,误将表示“一直如此,没有例外”的“从来”与强调“一贯如此,过去到现在都如此”的“向来”等同起来,忽视了它们在表达习惯及搭配上的细微差别。此外,学生在书面语体选择上也存在不当之处,未能准确把握这两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适用度。针对上述偏误,我们提出了相应的教学策略,希望本研究能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帮助留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从来”和“向来”的用法,进而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