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以有氧运动参与度为中介分析
The Impact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College Students’ Sleep Quality —A Mediated Analysis of Aerobic Exercise Participation
摘要: 本研究旨在引入中介变量——有氧运动参与度的提升评估心理资本对睡眠质量影响有效性。方法:发放调查问卷,纳入60名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临床医学系学生,运用心理资本量表(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和体育锻炼量等级表(PARS-3)评估心理资本和运动量。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包括希望、韧性、乐观和自我效能)得分高的大学生其睡眠质量显著提高,表现为正相关(β = 3.569, p = 0.000),心理资本对直接改善睡眠时间无益(β = −2.356, p = 0.000),而是通过提升有氧运动参与度(β = 8.155, p = 0.000),进而对睡眠产生积极影响。同时,在有氧运动与睡眠质量的关联中起到中介作用,即高运动量的个体在进行心理资本建设后,其睡眠质量提升更为明显。本研究为高校开展体育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将有氧运动作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并结合心理资本的培养,以期达到更佳的身心健康效果。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troduce the mediating variable, the improvement of aerobic exercise participation,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on sleep quality. Methods: A questionnaire was distributed to 60 students from the Department of Clinical Medicine, Kangda College of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assessed by using the Psychological Capital Scale (including four dimensions of self-efficacy, hope, optimism and resilience) and the Physical Activity Scale (PARS-3). SPSS16.0 software was used for data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construction and mediation effect test. Result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high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cluding hope, resilience, optimism and self-efficacy)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hich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β = 3.569, p = 0.000), and psychological capital did not directly improve sleep time (β = −2.356, p = 0.000), but had a positive effect on sleep by increasing aerobic exercise participation (β = 8.155, p = 0.000). At the same time, it plays a mediating role i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erobic exercise and sleep quality, that is, the sleep quality of individuals with high physical activity is more obvious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This study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health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uggests that aerobic exercise should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effec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sleep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bined with the cultivation of psychological capital, in order to achieve bette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effects.
文章引用:黄钧豪, 翟子晗, 贾鑫宇, 朱梓萌, 胡煜康. 心理资本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以有氧运动参与度为中介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11): 483-488.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111039

1. 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而失眠症是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失眠症以睡眠质量减少为主要症状表现,严重者可出现恐惧、紧张、易怒、抑郁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如何缓解大学生失眠症焦虑情绪并改善其躯体症状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被视为促进个人成长和心理健康提升的核心心理要素。心理资本通常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组成部分:(1) 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2) 希望:个体对实现目标的强烈愿望以及为达成目标所采取行动的能力;(3) 乐观:个体对当前和未来成功持有积极的预期和归因;(4) 韧性:个体在面对逆境、压力和挑战时能够迅速恢复和适应的能力;心理资本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个体和组织识别和发展那些能够促进积极变化和应对挑战的心理品质[1]。这一概念鼓励人们不仅仅关注解决问题和克服障碍,还要促进积极心态的建设和维持,以此来实现更高水平的个人成就[2]

有氧运动利用身体运动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功,它通过有系统、有计划的身体动作、姿势或身体活动表现,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手段,进而恢复或提高身体功能。相关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对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均存在积极影响,可在短时间内缓解紧张和压力情绪。近年来,有氧运动已经被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障碍。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焦虑症患者的躯体症状。然而目前国内对于运动疗法在焦虑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及效果等方面尚未有系统深入的研究。

本研究建立以心理资本为自变量,睡眠时间为因变量,有氧运动量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旨在研究运动疗法对缓解失眠症的作用。

2. 方法

2.1. 问卷调查的执行与样本特征

为了确保调查样本的代表性和数据的准确性,本研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排除留级和休学的学生,以保证参与调查学生群体的年龄相对一致。在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临床医学系部2021至2024级的在校本科生中,发放了600份纸质问卷。经过数据清洗与核实,回收并确认了60份有效问卷。

2.2. 运动量表

采用桥本公雄[3]编制的体育锻炼量等级表(PARS-3),评估个体体育锻炼水平。等级表通过考虑锻炼的强度、时间和频率三个维度来计算运动量。被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每个维度进行评分,将这些评分按照特定的公式计算出一个总分,这个总分反映了个体的体育锻炼量。计算公式为:锻炼强度 × (锻炼时间 − 1) × 锻炼频率 = 体育活动量。得分范围在0~100分之间,得分越高,表示个体的体育锻炼量越大。

2.3. 心理资本量表

采用张阔等人[4]修订的心理资本问卷(PCQ),包括自我效能、希望、乐观和韧性四个维度的26道题目,参与者根据自己的情况对每个题目进行评分,从1到7分,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的程度,进而相加得出心理资本总分。

2.4. 结构方程模型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是一种统计分析技术,它结合了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用于分析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SEM可以处理潜变量(无法直接观测的变量)和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变量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使用AMOS插件,根据理论框架设计初始理论模型,包括潜变量和可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并根据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以改善模型与数据的匹配度。

2.5. 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分析是心理学和社会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于探讨自变量(独立变量)通过中介变量对因变量(依赖变量)产生影响的机制。首先进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分析,以获取总路径c。其次,进行自变量对中介变量的回归分析,以评估路径a。进行自变量和中介变量对因变量的回归分析,同时控制中介变量,以评估直接效应(路径c)和中介效应(a*b)。使用Bootstrap方法来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以获取准确的置信区间。

3. 结果与分析

3.1. 相关性分析

表1,从相关分析的结果可知:大学生的运动量、心理资本和睡眠时间之间存在相关。运动量与睡眠时间呈正相关(r = 0.751, p = 0.000);运动量与心理资本存在显著正相关(r = 0.938, p = 0.000);心理资本和睡眠时间存在正相关(r = 0.697, p = 0.000)。

Table 1.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1. Pearson相关系数表

心理资本

运动量

自我效能

希望

乐观

韧性

睡眠时间

心理资本

1

(0.000***)

运动量

0.938

(0.000***)

1

(0.000***)

自我效能

0.67

(0.000***)

0.664

(0.000***)

1

(0.000***)

希望

0.524

(0.000***)

0.454

(0.000***)

0.115

(0.384)

1

(0.000***)

乐观

0.595

(0.000***)

0.581

(0.000***)

0.186

(0.156)

−0.146

(0.266)

1

(0.000***)

韧性

1

(0.000***)

0.938

(0.000***)

0.67

(0.000***)

0.524

(0.000***)

0.595

(0.000***)

1

(0.000***)

睡眠时间

0.697

(0.000***)

0.751

(0.000***)

0.523

(0.000***)

0.304

(0.018**)

0.45

(0.000***)

0.697

(0.000***)

1

(0.000***)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3.2. 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模型拟合指标

分别将心理资本和运动量作为潜变量,睡眠质量作为显变量进行结构方程模型拟合,p = 0.000,如表2。卡方值(χ2)与自由度(df)的比值小于3,表明模型与数据之间的适配度较好;拟合优度指数(GFI)值大于0.9,表明模型能够较好地解释观测数据中的方差和协方差,这一指标是衡量模型整体拟合效果的重要标准之一;标准化均方根残差(RMSEA)为0.3,远小于0.1的临界值,表明此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误差较小,预测精度高;相对拟合指数方面,CFI、NFI、NNFI均大于0.9,接近或超过理想值,进一步确认了模型与数据之间的良好适配;尽管p值大于0.05 (NaN可能表示数据缺失或未进行)但在结构方程模型拟合下,卡方检验的p值作为首要,低p值仅反映样本量过大或模型过于复杂,而非不佳;RMR (Root Mean Square Residual)为0.033,远低于0.05的阈值,这进一步证明了模型很小,模型能够精确地再现观测数据(如表3)。

Table 2. Model regression coefficients

2. 模型回归系数表

Factor (潜变量)

分析项(显变量)

非标准化系数

标准化系数

标准误

Z

p

心理资本

睡眠质量

36.052

11.966

4.59

7.854

0.000***

运动量

睡眠质量

−44.695

−10.763

6.242

−7.161

0.000***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Table 3. Model fitting metrics

3. 模型拟合指标表

χ2

df

p

卡方自由度比

GFI

RMSEA

RMR

CFI

NFI

NNFI

-

-

>0.05

<3

>0.9

<0.10

<0.05

>0.9

>0.9

>0.9

0

−3

NaN

0

1

None

0.033

0.994

1

1.006

3.3. 中介效应分析

中介效应分析共涉及3类模型,分别如下:模型1,自变量X与因变量Y进行回归模型:睡眠时间(min) = −3.206 + 3.569*心理资本;模型2,自变量X与中介变量M进行回归模型构建(如果多个中介变量则多个模型):运动量 = −45.77 + 0.727*心理资本;模型3,自变量X和中介变量M一起与因变量Y进行回归模型构建:睡眠时间(min) = 370.056 − 2.356*心理资本+ 8.155*运动量。

进一步的Bootstrap95%置信区间检验表明,无论是心理资本对睡眠时间的直接效应,还是通过有氧运动的间接效应,其置信区间上下限均未包含0 (p = 0.000) (见表4),这强有力地证明了:在个体心理资本发展良好的情况下,有氧运动显著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具体而言,直接效应(β = 2.356)和中介效应(β = −5.925)分别占总效应(β = 3.569)的166.01%和−66.01%。同时,韧性度在作为自变量时,有氧运动量为完全中介,由此推测韧性在心理资本建设中韧性度在提高睡眠时间起到了重要作用。

Table 4. Summary results of the mediating effect test

4. 中介效应检验汇总结果表

c总效应

a

a (p值)

b

b (p值)

a*b中介效应值

a*b (Boot SE)

a*b (z值)

a*b (P值)

a*b (95%BootCI)

c'直接效应

c' (p值)

检验 结论

心理资本 = > 运动量 = > 睡眠时间(min)

3.569

0.727

0.000***

8.155

0.000***

5.925

0.473

12.519

0.000***

4.949~ 6.818

−2.356

0.000***

部分中介作用

自我效能 = >运动量 = > 睡眠时间(min)

12.153

0.624

0.251

8.02

0.000***

5.002

5.546

0.902

0.371

−5.946~ 16.578

7.152

0.028**

中介作用不显著

希望 = > 运动量 = > 睡眠时间(min)

−6.977

−0.257

0.700

8.02

0.000***

−2.06

6.885

−0.299

0.766

−15.879 ~12.222

−4.917

0.208

中介作用不显著

乐观 = > 运动量 = > 睡眠时间(min)

−0.298

1.751

0.009***

8.02

0.000***

14.045

4.845

2.899

0.005***

2.415~ 21.836

−14.343

0.001***

遮掩作用

韧性 = > 运动量 = > 睡眠时间(min)

8.552

0.762

0.002***

8.02

0.000***

6.11

1.775

3.443

0.001***

2.397~ 9.452

2.442

0.103

完全中介

注:******分别代表1%、5%、10%的显著性水平。

4. 讨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性地分析心理资本建设对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结合有氧运动量的中介作用,为理解大学生睡眠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研究结果表明,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升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定期参与有氧运动的大学生群体,其睡眠质量显著提升。这一发现与先前的研究相吻合[5],即有氧运动能够通过增加身体疲劳度、促进深度睡眠阶段的延长,从而优化睡眠结构。此外,运动还能提高睡眠效率,减少入睡所需时间,这为快节奏学习生活中的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睡眠质量保障。心理资本,包括希望、乐观、韧性与自我效能感,被本研究视为影响睡眠质量的直接因素。数据揭示,心理资本较高的学生即便面对高强度的学业,也能维持较好的睡眠质量。这一发现强调了心理资本在有氧运动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作用,意味着心理资本不仅直接促进睡眠质量,还能增强有氧运动对睡眠的积极影响。

深入分析发现,有氧运动、心理资本与睡眠质量三者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一方面,心理资本能直接改善睡眠,同时通过增加个体对有氧运动参与度间接提升睡眠质量;另一方面,有氧运动的提升又反哺于心理资本的持续性,形成良性循环。这表明,有氧运动与心理资本的结合,是提升大学生睡眠质量的有效策略[6]

本研究为高校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角,即通过推广有氧运动和培养心理资本,可以系统性地提升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对缓解学业压力、提升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7]。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对心理资本和睡眠质量的特定影响,以及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更有效地推广这一策略,以期达到更广泛、更深入的健康促进效果。

基于上述发现,本研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高校应鼓励大学生参与有氧运动,将其纳入体育教育和健康管理计划中,以促进睡眠质量的提升;(2) 在推广有氧运动的同时,应注重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培养,如通过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开展团队建设活动等,以增强其应对压力的能力,间接促进睡眠质量的改善;(3)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索不同类型的有氧运动对睡眠质量的影响,以及心理资本各维度(希望、韧性、乐观、自我效能)在其中的具体作用机制,以提供更加精准的干预策略。综上所述,有氧运动结合心理资本的提升,为改善大学生睡眠质量提供了一条可行且有效的路径,对提升大学生整体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福琳, 曹昆霞, 王倩, 刘俊玲, 朱莹莹. 睡眠卫生习惯与大学生失眠的关系: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心理学进展, 2024, 14(8): 292-303.
https://doi.org/10.12677/ap.2024.148547
[2] 唐士通, 白宝玉, 尹子文. 积极心理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 体育锻炼对心理资本的影响分析[J]. 社会科学前沿, 2024, 13(9): 8-15.
https://doi.org/10.12677/ass.2024.139776
[3] 仇悦. 内隐锻炼态度在主观锻炼体验与锻炼行为中的作用: 基于评价性条件反射[D]: [硕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 2018.
[4] 刘建磊, 崔雅玲, 田佳玉, 等. 医学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领悟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J]. 卫生职业教育, 2023, 41(24): 128-132.
[5] 赫忠慧, 亓昕, 何淑嫦, 等. 有氧运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影响的研究[C]//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 2017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生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北京: 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 2017: 3.
[6] 陈琼, 姜国华, 田雅军, 等. 大学生压力知觉对焦虑的影响: 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OL].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1-8.
https://doi.org/10.16781/j.CN31-2187/R.20230319, 2024-10-05.
[7] 庞亚玲, 麻超, 雷亮, 等. 大学生压力知觉对睡眠质量的影响: 有调节的中介模型[J]. 中国特殊教育, 2021(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