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研究
Research on the Role of Rural E-Commerce in Promoting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Context of Digital Economy
DOI: 10.12677/ecl.2025.141037, PDF, HTML, XML,   
作者: 傅馨悦:武汉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数字经济农村电子商务共同富裕Digital Economy Rural E-Commerce Common Prosperity
摘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农村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新兴产业,为农民提供了一条低成本、高质量的增收渠道,并对缩小城乡差距、增加农民收入发挥着积极作用。文章分析了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Abstract: Common prosperity is the essential requiremen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nd rural e-commerce, as an emerging industry, provides farmers with a low-cost and high-quality income channel, and plays a positive role in narrowing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increasing farmers’ income.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mechanism through which rural e-commerce promotes common prosperity in the contex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dentifies the issue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China, and based on this, proposes pathways for developing rural e-commerce to facilitate the achievement of common prosperity.
文章引用:傅馨悦.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对共同富裕的推动作用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1): 288-29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1037

1. 引言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我国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电子商务领域的快速增长,特别是农村电子商务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根据《“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国家鼓励推广农村电商和直播带货等创新模式,并倡导互联网企业投身于农业和农村的数字化转型。此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也强调了推动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方面的全面振兴。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中,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增长对于减少城乡发展差距、提升农民收入具有显著影响[1]。通过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的流动,拓宽农民的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并推动乡村产业的多元发展,加速农业的现代化步伐。

2. 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

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和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其背后的作用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剖析。

2.1. 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打破地域限制,促进农民增收

传统农产品销售中,地域的局限性和销售渠道的有限性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迅速崛起,局面发生根本性改变。构建高效电子化交易体系,农产品跨越地理界限,直接触达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消费者,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这一销售模式的革新,有效解决农产品滞销的困境,显著提升销售效率,拓宽市场版图,为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收益增长。

2.2. 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形成完整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不仅局限销售层面的拓展,而是深刻引领着农村产业链的全面升级与革新。鉴于电商平台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包装设计及物流效率等方面提出的高标准与严要求,农村电商领域正积极投身于农产品的标准化进程与品牌化建设之中[2]。这一战略性的转型,不仅推动农业生产向更加现代化、精细化的方向迈进,还显著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保障与食用安全水平。与此同时,农村电商的迅猛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仓储、包装等相关服务行业的迅速崛起与扩张,构建一个高效协同的农村电商生态系统,极大地提升农产品的市场价值,促进农村经济结构的多元化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与增收机会。

2.3. 激发农村创新创业活力:打造青年创业平台,推动乡村振兴

电商在乡村的蓬勃发展,给广大乡村年轻人带来了一个广阔的创业空间,也给他们带来无穷的发展机会。通过电子商务的平台,把家乡的丰富高品质的农产品带到广大的市场中,在满足自身的人生价值的同时,也带动乡村的发展和繁荣。这种“万众创新”的热潮,更是激发广大乡村年轻人的创业热情。与此同时,在农村中兴起的电子商务也引起了很多来自都市的年轻人的注意,他们都回到了农村,将自己的思想和先进的技术方法带到了农村电商的领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促进农村电商迅速发展。城乡间人才的双向流动,充实乡村电商人才队伍,推动乡村经济结构多样化转变,加速城乡统筹发展,为建立更加和谐的乡村关系打下良好的基础[3]

2.4. 缩小城乡差距:促进资源均衡配置,实现共同发展

农村电子商务兴起逐步弥合城乡间的消费鸿沟与生活品质差异[4]。农村居民能轻松触及并享受与城市居民同样的商品与服务,增强农村居民生活福祉与消费层级。同时,加速信息资源在城乡间均衡分布,极大地便利农村居民对最新市场动态与技术资讯的获取,提升生产运营效率与市场竞争力。这一趋势促使农民群体逐步接纳并融入现代化的生活模式与思维模式之中,视野更加开阔,观念更加先进。思想观念转变打开城乡隔阂的枷锁,促进城乡间更为频繁的互动与融合,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3.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数字经济浪潮的推动下,农村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正逐步展现出其巨大的潜力和活力。然而,农村电子商务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一系列复杂而深刻的问题,不仅制约其快速健康发展,也影响农村经济的整体进步。

3.1.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覆盖不全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障碍。具体体现在网络覆盖的不全面性。受复杂地理环境与基础投资匮乏的双重制约,农村地区网络服务的速度与稳定性均显不足,这直接妨碍农村电商日常运营的顺畅进行,并束缚其潜在增长。农村电商的运作高度依赖于一个高效且稳定的网络环境,它贯穿于商品线上推广、物流快速配送以及在线交易支付等核心环节[5]。网络基础设施的匮乏,无疑削弱了这些环节的运作效率,同时也降低了用户的整体体验。进一步而言,薄弱的网络基础设施亦折射出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的相对低下。在数字经济时代,信息的有效获取、高效处理及广泛传播构成了至关重要的基石。然而,农村地区的信息化滞后导致了信息传递的梗阻,进而影响到农产品的顺畅销售与工业品的有效下沉,这不仅削弱了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效能,也限制了农村电商市场边界的拓展与交易规模的壮大。

3.2. 物流配送难题

物流配送作为农产品销售链中的关键环节,其效能与成本结构直接关联着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与消费者的购买动力。首要问题源于农村区域物流基础设施的滞后,特别是专业冷链设备的匮乏,这显著削弱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质量保持与安全保障,进而对消费者的购物满意度与体验构成负面影响。农村物流配送网络的欠发达状态亦不容忽视,这主要体现在部分农村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薄弱,以及交通工具与运输手段的不足[6]。这种网络不完善不仅限制了物流配送的时效性与覆盖广度,还直接导致农产品在送达消费者时的新鲜度与品质大打折扣,从而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鉴于农村物流服务体系的不完善,物流需求的满足往往依赖于增设物流节点、采用多元化运输手段等成本较高的解决策略。这些措施无疑加剧了物流成本的攀升,而这些额外成本最终将由消费者承担,进一步削弱农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优势与竞争力。

3.3. 人才短缺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其核心动力在于人才资源,然而,当前农村地区却普遍陷入了电商人才匮乏的困境。相较于城市,农村的教育资源配置显得尤为不足,这一差距不仅体现在基础教育质量的差异上,还深刻影响了农村青年在信息技术、创新思维等关键领域的专业培训机会。农村青年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专业技能与知识储备普遍偏低,难以匹配行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相较城市存在显著滞后,尤其是在物流体系、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7]。这些不利条件不仅制约电商人才在农村的生活质量,还加剧人才流失的现象。更为关键的是,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体系尚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即便拥有一定基础的潜力人才,也难以迅速掌握电商行业所需的全套技能,从而制约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

3.4. 农民对电商模式的信任度不高

教育水平是影响农民对电商模式接受度和信任度的重要因素[8]。普遍而言,农村教育基础薄弱,限制农村居民互联网操作的频次与熟练度,特别是在网络支付领域,面临显著挑战。同时,购物习惯根深蒂固,农民更倾向传统的直接交易与实体店购物,对即时沟通与商品实感体验持有强烈的依赖与习惯。电子商务的虚拟属性进一步加深农民的不信任感。再者,因缺乏对网络购物的基本认知,农民在电商平台销售商品时,对安全性心存疑虑。一旦发生支付欺诈等风险事件,不仅削弱其对电商的信任,还可能危及经济安全,进而抑制其采用电商的意愿。

4.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子商务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

4.1. 完善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农村发展的关键。为了解决交通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包括道路的改造和升级、交通网络的优化布局以及交通工具的合理配置,以减少物流运输时间并降低运营成本。在这些措施中,“村村通”工程的实施尤为重要,改善路网结构、提升交通运输时效、提升交通运输效能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此外,构建“冷链”物流体系,保证农产品在流通中的质量与安全,降低物流费用[9]。完善仓储设施,更新运输设施,建立多层次物流配送中心,提升乡村物流水平与效益。同时,促进农村电商发展中,信息化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保证广大农民享有稳定快捷的互联网上网,加强对农村人口的管理。通过政府与私营部门合作(PPP)模式,鼓励电信公司增加在农村地区的投资,加快农村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

4.2. 加大对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力度

农村电商人才培育首要任务是确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划农村电商发展蓝图将人才培育置于核心地位,界定目标群体、技能需求、培训路径及预期成效,保障培养工作的系统规划与科学实施。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生态体系,汇聚政府、高等教育机构、电商平台及社会各界的力量,各展所长,协同推进。政府层面,通过政策激励与财政扶持,加大对农村电商人才培育的投入力度;高等教育机构设立与农村电商紧密相关的专业,培育专项人才;电商平台提供实战演练平台与技术援助;社会组织负责策划并执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活动。在培养方式上,紧贴农村电商发展的实际需求,融合线上与线下教学,理论讲授与实操演练并重,增强培训的实用效能。同时,激发学员的创新潜能与创业精神,创业指导与资源对接,助力其实现自我价值。此外,建立长效的人才培养与跟踪评估体系。定期审视培训成效,依据反馈灵活调整培养策略。同时,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对人才培养工作实施周期性评估,确保培训质量持续提升,成效显著。

4.3. 增强农民对电商模式认知的教育培训

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提升农民对电子商务模式的认知和技能是推动该领域发展的关键步骤。首要任务是通过对农民进行教育培训,深化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了解其核心理念、运营模式、市场潜力和存在的问题,同时引导农民按照自己的情况,做出最合适的电子商务发展路径。课程的主要方面包括:基本的电子商务知识,网络营销战略,网上支付过程,物流系统操作,网络平台的运用等。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必须把教学内容和教学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使农户在生产过程中真正掌握和运用所学到的知识。针对不同农户的专业技术和知识层次的不同,本项目将通过实践教学、案例分析和仿真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学的交互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地方特点,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制定适合不同农户的教学要求。就训练方法而言,尽管常规的面对面、线上授课等形式还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但是,还应当充分运用网络教育平台、远程教育体系等现代化技术,突破地域的局限,为农户们带来更为方便、更为灵活的学习途径。另外,在乡村开展电商培训,其可持续性也是十分重要的。当前,我国农村电商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农村电商要有持续的学习积极性,加强自身的理论建设。为此,需要建立一套具有灵活性的、能适应市场和农户需要的培训体系,保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适切性,为乡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4.4. 建立农村电商信任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是农村电商长远发展的关键。需要强化农村地区的信用体系,建立和完善信用数据的收集与共享机制,以便于信用信息的整合和利用;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信用档案的建立和服务,以提升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获取性。构建基于社会网络的信用评估框架,综合利用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数据资源,对农村居民的信用状况进行全面评估。更准确地反映农村居民的信用状况,为农村电商提供更为可靠的信用环境。为确保信用体系的有效运作,制定和完善与农村电子商务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去中心化的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信用信息的安全存储,防止信息泄露和篡改,提高信用评价的可信度和准确性,促进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为农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郭凯凯, 高启杰. 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2(2): 103-111.
[2] 唐红涛, 李胜楠. 电子商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 作用及其路径[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5(6): 65-77.
[3] 秦芳, 王剑程, 胥芹. 数字经济如何促进农户增收?——来自农村电商发展的证据[J]. 经济学(季刊), 2022, 22(2): 591-612.
[4] 陈享光, 汤龙, 唐跃桓. 农村电商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要素流动和支出结构的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 2023(3): 89-103.
[5] 李海平, 刘伟玲. 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与模式创新[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29(2): 189-191.
[6] 梅燕, 蒋雨清.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电商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机制——基于产业集群生命周期理论的多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20(6): 56-74.
[7] 朱世友. 农村电商发展对物流业的影响及农村物流体系构建[J]. 价格月刊, 2016(3): 75-78.
[8] 吴迪. 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困境与对策[J]. 商业经济研究, 2022(5): 101-104.
[9] 汪小龙, 唐建荣. 农村电商物流布局与农村居民消费——基于农村淘宝的跟踪[J]. 商业经济研究, 2021(23): 7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