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进行阅读教学,有关学者提出了群文教学模式。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06年台湾地区学者赵镜中提出的“教师应该开始尝试群文的阅读教学活动”。于泽元指出所谓群文阅读就是“师生围绕一个或多个议题选择一组文章,而后师生围绕议题进行阅读和集体建构,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1]。倪文锦认为,“较之单篇课文的教学,群文阅读对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所具有的优势要广泛、深厚、持久得多”[2]。可见,群文阅读乃是近年来在阅读教学领域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模式,其热度居高不下。热点知识图谱是一种基于图的数据结构,用于描述知识和信息的图状结构,在群文阅读研究中构建热点知识图谱能为教育从业者和研究者提供清晰的研究方向,识别群文阅读教学中的关键问题与挑战。因此借助数据工具对群文阅读的相关研究进行统计和分析,并且科学总结数据结果,对当前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群文阅读进行研究方向的预测。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资料来源
首先,进行资料搜集工作。具体步骤是进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设置了检索条件:期刊的发表年份限定在2019年至2024年之间,检索的主题词设定为“群文阅读”。此次检索工作于2024年9月22日进行,最终检索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共计929篇。其次,对这些文献进行筛选,以确定研究所需的资料。在929篇文献中,我们排除了308篇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例如重复发表的文献、会议通知等非研究性内容,最终筛选出有效论文621篇。最后,这些有效文献进行规范化处理。针对不同刊物来源的关键词内容,我们进行了统一的规范处理,以确保资料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2. 研究工具
本论文在深入研究与分析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了两款研究工具: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这两款工具在数据处理与分析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特别是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它的诞生凝聚了中国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系崔雷教授的智慧与沈阳市弘盛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的技术实力。该软件不仅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2.3. 研究过程
首先,着手于关键词的确定。通过运用BICOMB软件,对筛选出的621篇有效论文进行了关键词的频次统计,从中挑选出了频次大于或等于5次的36个关键词,作为本研究的高频关键词。
其次,为了探究这些高频关键词之间的关联,利用BICOMB软件的共词分析功能,构建了高频关键词的共词频矩阵。这个矩阵清晰地展示了这些关键词在文献中共现的次数,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基础数据。
随后,进行聚类分析。将之前生成的词篇矩阵导入SPSS统计软件中,通过软件的处理,得到了36个关键词的聚类谱系图。这个谱系图直观地展示了关键词之间的聚类关系,为理解这些关键词在研究领域中的分布和关联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结合聚类分析的结果,再次利用SPSS软件对共词矩阵进行了多维尺度分析。这一步骤绘制出了关键词的知识图谱,通过图谱可以直观地看到关键词之间的关联程度和分布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知识图谱的内容进行了深入的解释和分析,以期揭示出研究领域的热点、趋势以及潜在的研究方向。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高频关键词词频统计及分析
621篇文献呈现的关键词总频次为2180次,对标准化的36个高频关键词进行排序,结果如下表1。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 sorting
表1. 高频关键词排序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序号 |
关键词 |
频次 |
1 |
群文阅读 |
467 |
15 |
思维导图 |
11 |
29 |
读写结合 |
6 |
2 |
小学语文 |
101 |
16 |
古诗词教学 |
10 |
30 |
群文 |
5 |
3 |
群文阅读教学 |
75 |
17 |
文言文教学 |
9 |
31 |
阅读素养 |
5 |
4 |
教学策略 |
69 |
18 |
教学设计 |
9 |
32 |
实施策略 |
5 |
5 |
初中语文 |
60 |
19 |
单元整合 |
9 |
33 |
高中 |
5 |
6 |
高中语文 |
51 |
20 |
语文 |
9 |
34 |
文本选择 |
5 |
7 |
核心素养 |
49 |
21 |
教学模式 |
8 |
35 |
信息技术 |
5 |
8 |
阅读教学 |
40 |
22 |
应用策略 |
7 |
36 |
古诗文 |
5 |
9 |
策略 |
24 |
23 |
策略探究 |
7 |
|
|
|
10 |
古诗词 |
13 |
24 |
阅读能力 |
7 |
|
|
|
11 |
学习任务群 |
13 |
25 |
统编教材 |
7 |
|
|
|
12 |
语文教学 |
13 |
26 |
教学方法 |
7 |
|
|
|
13 |
语文核心素养 |
12 |
27 |
群文教学 |
6 |
|
|
|
14 |
教学 |
11 |
28 |
写作教学 |
6 |
合计 |
|
1151 |
从表1可以看出,36个高频关键词总呈现频次为1151次,占关键词出现总频次的52.8%。其中,前7位关键词频次均大于50,依次为群文阅读(467次)、小学语文(101次)、群文阅读教学(75次)、教学策略(69次)、初中语文(60次)、高中语文(51次)、核心素养(49次),其余29个关键词出现频次均大于或等于5。这一结果初步说明,“群文阅读”研究多围绕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初、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策略等方面的主题,如若要更深层次揭示高频关键词间隐藏的重要信息,还需要进行数据挖掘。
3.2. 高频关键词相异系数矩阵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寻关键词之间的关系,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对44个高频关键词进行共词分析,生成词篇矩阵。将该矩阵导入SPSS20,选取Ochiai系数将其转化为一个44 × 44的共词相似矩阵。采用相异矩阵 = 1 − 相似矩阵,产生相异矩阵。相异矩阵中的数值越接近1,表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远,相似度越小;数值越接近0,表明关键词间的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
从表2可以看出,各个关键词距离群文阅读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小学语文(0.627)、教学策略(0.660)、初中语文(0.707)、高中语文(0.708)、核心素养(0.762)、群文阅读教学(0.947)。这表明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将“群文阅读”与“小学语文”和“教学策略”结合起来论述的成果,多与将其与其他四种关键词的结合。仔细对表中的系数大小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小学语文”和“群文阅读”“教学策略”经常呈现在一起(距离最接近);“初中语文”、“高中语文”和“群文阅读”“核心素养”较多地呈现在一起。此分析结果初步说明,在已发表的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成果中,经常论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高中群文阅读教学。
Table 2. Keywords Ochiai coefficient similarity matrix (part)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异矩阵(部分)
|
群文阅读 |
小学语文 |
群文阅读教学 |
教学策略 |
初中语文 |
高中语文 |
核心素养 |
群文阅读 |
0.000 |
0.627 |
0.947 |
0.660 |
0.707 |
0.708 |
0.762 |
小学语文 |
0.627 |
0.000 |
0.908 |
0.820 |
1.000 |
1.000 |
0.844 |
群文阅读教学 |
0.947 |
0.908 |
0.000 |
1.000 |
0.970 |
0.919 |
0.885 |
教学策略 |
0.660 |
0.820 |
1.000 |
0.000 |
0.813 |
0.882 |
0.948 |
初中语文 |
0.707 |
1.000 |
0.970 |
0.813 |
0.000 |
1.000 |
0.926 |
高中语文 |
0.708 |
1.000 |
0.919 |
0.882 |
1.000 |
0.000 |
0.840 |
阅读教学 |
0.762 |
0.844 |
0.885 |
0.948 |
0.926 |
0.840 |
0.000 |
3.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更直观地展示高频关键词之间的亲疏关系,将表2的高频关键词相异系数矩阵导入SPS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群文阅读”研究高频关键词可以分为四类,具体分布见表3。
Table 3. Results of the keyword cluster analysis
表3. 高频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
种类1 |
群文阅读、小学语文、教学策略、初中语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策略、
思维导图、古诗词教学、应用策略、语文教学、文言文教学、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群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古诗词 |
种类2 |
语文、信息技术、单元整合、教学模式 |
种类3 |
实施策略、古诗文、教学、群文、读写结合、学习任务群、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文本选择 |
种类4 |
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统编教材、写作教学、群文教学 |
Figure 1. Keywords of group text reading study cluster pedigree
图1. 群文阅读研究关键词聚类谱系图
从表3可以看出,有关群文阅读教学策略和不同学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
种类1是当前群文阅读领域的最大热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群文阅读,包含教学策略、语文教学等18个关键词。关于群文阅读教学的研究,总体结论指出了两大核心问题,均源于定位不准确,导致教学实践在两种极端间摇摆不定。一方面,存在“雷打不动”的保守倾向。在这一极端下,非文选型单元的教学被边缘化,仅作肤浅处理,甚至完全忽略。而对于文选型单元,则缺乏“群文阅读”的教学理念,依然沿用传统的“单篇教学”模式,未能融入群文阅读的策略与方法。另一方面,则是“轻率冒进”的激进倾向。此极端表现为专题设立缺乏科学依据和严谨性,群文的组织方式生硬不自然,缺乏逻辑连贯性。经典课文被片面拆解,仅作为语言材料使用,阅读过程中只见细节而不见整体,缺乏对文章结构和主旨的深入理解。同时,任务驱动往往流于形式,活动设计追求新奇多变而忽略实质,导致一个专题结束后,学生缺乏对篇章结构的认识,缺乏整体感知,更未能实现深度学习。
其次,部分教师持有一种观点,即开展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仅仅是为了应对公开课的需求,而非致力于提升课堂的生动性和互动性,因此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在他们看来,不论采用何种学习活动,最终的评价标准依然回归到传统的考试,未能通过引入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来显著增强学生的古诗词学习兴趣。换言之,尽管尝试了群文阅读的教学方法,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并未因此得到大幅提升。
最后,多数教师只关注“群文”两字,片面地理解了群文阅读的内涵,认为只要组合多篇文本就是群文阅读,从根本上忽视了“议题”、“集体建构”等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要素,从而在群文阅读教学时具有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没能充分发挥群文阅读教学的价值。因此,“群文阅读教学可尝试从确定具体阅读目的、廓开更广阅读视域、充实阅读教学内容、更新阅读思维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3]
种类2是有关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中的运用以及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包含语文、信息技术、单元整合、教学模式4个关键词。群文阅读模式的广泛推广,顺应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已成为众多小学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阅读教学策略。当前,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兴的语文教学方式,其应用日益广泛,与“交流平台”的编排意图在某种程度上高度契合。通过“单元整合”的方式实施群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整合学习意识,并增强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启发性。教师们会围绕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融合课内外资源,为学生构建一个高效的语文课堂。实践结果显示,群文阅读结合单元整合的教学模式能偶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然而,目前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仍存在阅读量不足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课堂显得尤为重要。信息技术能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示图像、声音、文字及动画等信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为教师的阅读教学带来了便利,还推动了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它不仅能更全面地展示阅读材料中的语文知识,还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内涵,从而切实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教师应根据群文阅读的教学需求,创新教学体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优势,使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提高阅读能力,拓宽阅读思维,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达成最终的教育目标。
种类3为群文阅读视角下的古诗文教学方法的研究,其包含了实施策略、古诗文、教学、群文、读写结合等9个关键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运用群文阅读策略,赋予学生更多自主权,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进而鼓励他们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与讨论,以此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发展,使他们获得文本阅读的自主权,并真正养成热爱阅读的习惯。将群文阅读策略融入初中古诗词教学课堂,不仅能丰富诗词教学手段,还能让学生在群文对比中形成鲜明的认知,实现诗词的集群化学习,从而突破单篇诗词教学的局限性。
在语文教学领域,读写结合已被广泛应用,但部分教师仍采用单篇阅读的方式。实践表明,这种方式虽对学生写作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但问题同样显著。一是单篇阅读为主的读写结合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二是对学生个性化成长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引入群文阅读模式,结合群文阅读进行读写结合,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任务群教学与传统的语文教学不同,它以任务驱动为特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同时,它也颠覆了单篇阅读的教学模式,更注重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全面、个性化的服务。在制定群文阅读教学目标时,应参考学习任务群的具体要求,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群文阅读教学需考虑学习任务群的需求,首先明确学习主题,其次要精心选择文章。
多个文本的组合作为群文阅读的核心,将多个文本以某种方式组合在一起,形成文本的结构化,这是群文阅读教学与传统语文单元整组教学的本质区别。在文本组合时,必须严格遵循指向议题、文本异质、文本自足、难易适度、文质兼美的原则[4]。
种类4为群文阅读视角下的教材选择、学生阅读素养培养和写作教学的关系研究,其中包含了阅读能力、阅读素养、统编教材等5个关键词。文章的选择是群文阅读的基础与先决条件,一般而言,选择群文阅读的文本需符合以下标准:首先,在文本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涵盖文本的多种类型,只有进一步扩大选文范围,才能够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阅读总量,以助于在不同类型的阅读中提升阅读分析能力。其次,在确定了选文类型之后,下一步需要考虑的是选文的互文性,即文本与文本之间一定要有冲突性和互补性、文本之间的内在规律要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通过阅读发现[5]。
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通过按主题分类文章,为教师处理教材及挑选篇章提供了便利,降低了工作难度。对于许多学生而言,语文学科基础相对薄弱,尤其是写作能力,更是他们的短板。从传统的单篇阅读模式转向多文本阅读模式,这不仅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形式的转变,更是一场教学理念的革新。它不仅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写作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在群文阅读的背景下进行读写结合训练,既有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明确、即时的读写结合,也有课外拓展中隐含、持久的读写结合。这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能够迅速提升学生的文学读写能力。将群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相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通识写作能力与文体写作能力。同时,作文教学也能反过来激发群文阅读,进一步提升群文阅读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关注教材直接借鉴、借助文章发挥进行多维建构、主动创新并合理开发等手段来触发群文阅读。
3.4. 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为深入挖掘关键词之间潜藏的内涵,运用SPSS对由36个关键词组成的相异矩阵展开多维尺度分析,标准化方法选用Z分数。分析结果表明,其拟合效果优良,能够反映出各个关键词之间的联系状况。综合多维尺度分析图与此前的聚类分析图,绘制出语文群文阅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结果如图2所示。
关于知识图谱的相关研究表明,图2的坐标称为战略坐标图,各个小圆圈代表各个关键词所处的位置,圆圈间的距离越近,表明它们所代表的关键词关系越紧密;反之,则相反。圆圈距离战略坐标的中心点越近,表明其所代表的关键词影响力越大。在坐标中,第一象限的主题领域内部联系紧密,是研究网络的中心。第二象限的的主题结构比较松散,这一区域的主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第三象限的主题内部链接紧密,题目明确,并且有些研究者正在对其进行研究,但处于研究的边缘位置。第四象限的主题领域在整个的研究上属于边缘位置。根据战略坐标图解读原则,从图2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领域1是当前语文群文阅读的主要部分,跨度较大,其关键词在象限1、4中都有延申,表现出研究的多样化。首先,在象限1中围绕核心素养导向下的群文阅读展开,并且语文核心素养与古诗词这个关键词距离近,其关系更加紧密,在相关研究中将这两类关键词结合在一起的研究较多,并且象限1中的研究,也是当前群文阅读研究的热点。其次,象限4中的研究围绕各学段的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高中教学策略展开,目的是为了探析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探析优秀的教学策略,但是这一区域的研究处于研究的边缘位置,没有得到足够重视。
Figure 2. Hotspot knowledge map of group text reading research
图2. 群文阅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领域2包含的关键词较小,跨度较小,主要位于第3象限,该领域主要研究有关信息技术在群文阅读中的运用以及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的研究。在这一领域中,关键词间松散,向心度差,容易被其他研究同化。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要重视信息技术这一要素对教学模式和策略的影响。
领域3跨度大,主要位于第2、3象限,该领域主要研究群文阅读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及群文阅读与读写结合,学习任务群视角下的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首先,位于象限2的关键词之间距离松散,但是向心度好,有很大的研究潜力。其中,群文阅读视角下的文本选择是一大潜在的研究热点。因为群文阅读要求几篇选文结合起来进行对比学习,因此文本的选择的优劣成为群文阅读能否展开的一大关键,在之后的研究要重视群文阅读的文本选择研究。其次,位于象限3中的关键词之间,距离松散,向心的较差,在之后的研究中如果不出现一些研究成果,那么这一象限的研究极有可能被其他研究同化。因此,在之后的研究中要重视群文阅读与其他教学方法结合使用的研究,尤其是在古诗文教学当中。
领域4跨度小,其关键词都位于第2象限,关键词之间的距离较远,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是未来群文阅读探析的发展点。首先,群文阅读作为一种介于单篇教学与整本书阅读之间的中观教学策略,其独特之处在于将具有理论关联性的课文整合进行教学,这一特性无疑会对教材内容的编排与设计产生相应的影响。因此,探索群文阅读与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可能成为未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焦点。其次,群文阅读强调同时学习多篇文章,这既是对教师教学技巧的一种挑战,也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素养的有效途径。通过在一堂课内阅读多篇相互关联的课文,学生的阅读速度和文本理解能力均能得到显著提升。最后,群文阅读通过整合多篇文章,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阅读资源。在当前强调读写结合的教育背景下,这种阅读教学模式无疑会对写作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4. 结论与展望
通过对我国群文阅读研究热点知识图谱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国内群文阅读研究主要围绕四大领域展开,尚存以下几点不足:第一,群文阅读虽然是一个热点话题,但是对于群文阅读的深入探讨仍较为欠缺。第二,大多数研究围绕群文阅读的理论展开,对群文阅读实践层面的研究较少。第三,研究虽然关注到群文阅读在古诗文教学中的运用,但是相比于古诗文,其他文体的具体探究较为缺乏。第四,研究虽然关注到信息技术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但是对信息技术和群文阅读相结合来促进语文教学的研究较为缺乏。第五,研究关注到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相结合,但是对群文教学和其他教学方法多样结合的方式较少。
所以,在群文阅读研究中,还可以做出以下变化:第一,更加重视对群文阅读实践教学的研究,让群文阅读更好地融入语文课堂当中,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二,制定群文阅读的选文标准,商讨合理科学的群文教学模式并进行试用和推广,使更多的语文教师使用群文阅读模式开展语文教学。第三,组建群文阅读研究团队,探寻语文教学中应用群文教学的优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