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Analysis o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Ningbo City
DOI: 10.12677/ecl.2025.142522, PDF, HTML, XML,   
作者: 徐仙明, 肖 璐:武汉科技大学法学与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关键词: 宁波市民营企业对外贸易国际竞争力Ningbo City Private Enterprises Foreign Trad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党中央、国务院出台多项政策鼓励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宁波外贸格局中,民营企业发挥着主力军和稳定器的作用。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背景下,科技创新不足、品牌建设滞后、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成为制约其国际竞争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基于此,本文首先从出口规模、结构和外贸新动能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宁波民营企业的外贸发展现状;其次,以MS和TC两个指标分析其国际竞争力,进一步聚焦于民营企业这一研究对象探究其国际竞争力受限的深层次原因;最后,从企业和政府两个立场提出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可能性对策。
Abstract: Since the 18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China has vigorously supported the private economy to become bigger, stronger and better. CPC Central Committee and the State Council have issued a number of policies to encourage private enterprises to enhance their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n Ningbo’s foreign trade pattern, private enterprises play the role of the main force and stabilizer. However, in the context of the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major changes unseen in a century,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eak brand building, 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talents have become the main obstacles restricting the improvement of its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irstly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foreign trade development statu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n Ningbo from the aspects of export scale, structure and new momentum of foreign trade. Secondly,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analyzed by the index of MS and TC, and the deep-seated reasons for the limitation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re explored. Finally, from the standpoints of enterprises and the government, the possibility of impro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private enterprises is proposed.
文章引用:徐仙明, 肖璐. 宁波市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分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2): 284-294.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2522

1. 引言

在我国的国际贸易格局中,民营企业是外贸保稳提质的主引擎,它们在促增长、稳就业、优结构、惠民生等方面持续发挥了重要作用[1]。自中国加入WTO 20多年来,宁波市充分利用其重要港口资源、发挥其开放先行优势,坚持以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和创新,于2021年跻身“外贸万亿之城”,2022年进出口总额位列全国第六,2023年晋级中国外贸综合竞争力第四城。宁波外贸风生水起,离不开庞大的民营企业群体的强力支持,它们贡献了全市70%以上的进出口额、75%以上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和80%以上的进出口企业数量1,成为外贸稳增长、优结构、提质量的主力军。当下,宁波民营企业积极研发新产品、主动拓展新市场、蓬勃发展新业态,其出口规模不断扩大、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国际竞争力得到稳步提升。

2. 宁波民营企业外贸发展现状

2.1. 民营企业发挥着外贸主力军的作用

宁波外贸主力军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一是数量多。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宁波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2.7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近以2.2万家的规模占到全市81.5%的比重2。二是规模大。自2004年宁波民营企业出口额以38%3的全市占比首度超过国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已经连续19年来稳居宁波第一大外贸经营主体地位。三是增速快。虽然在外部因素冲击下民营企业出口增速出现波动,但相比于近几年来出口增速向负的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宁波民营企业基本保持着10%以上的增速,已成为宁波市发展最快的外贸主体(见图1)。2023年宁波市出口8287.8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6741.7亿元,增长4.2%,占同期全市出口总值的81.3%,为出口总额实现同比增长做出86.5%的贡献,是当仁不让的主力军。

数据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

Figure 1. The export scale and growth rate of enterprises of different natures in Ningbo from 2019 to 2023

1. 2019~2023年宁波市不同性质企业出口规模和增速情况

2.2. 民营企业出口结构不断优化

从出口结构来看,宁波民营企业呈现出“三个优化”趋势。

一是市场结构多元,传统市场与新兴市场齐头发力。宁波民营企业的销售网络遍布全球2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欧盟、美国和东盟保持前三大贸易伙伴。近年来受美国对华打压制裁以及当地去库存的影响,宁波外贸遭遇传统外需动能不足的挫折。在这种背景下,民营企业加速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RCEP成员国等新兴市场,保持强大的外贸韧性。二是产品结构优化,机电产品为主要出口商品。据宁波海关统计,2023年宁波高附加值的机电产品出口额超4700亿元,占出口总额的56.8%。“新三样”产品中,太阳能电池和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5.4%和27%。三是贸易方式优化,一般贸易占主导地位。在块状经济的依托下,宁波出口凸显以一般贸易为主的基本特征[2],民营企业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占比高达九成(见表1)。它们出口的产品从原料采购到成品发货都在本土进行,有效推动当地产业链的完善,带动海曙纺织服装、江北汽车零部件、鄞州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产业的形成。

在海关总署公布的“2022中国城市外贸结构竞争力50强榜单”中,宁波市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离不开量大质优、发展多元化的民企的推动作用[3]

Table 1. Ningbo’s private foreign trade export mode structure from 2018 to 2023

1. 2018~2023年宁波民营外贸出口方式结构

年份

出口方式构成(%)

一般贸易

加工贸易

其他

2018

87.46

11.28

1.27

2019

88.34

10.11

1.55

2020

89.25

9.21

1.54

2021

90.00

8.29

1.71

2022

92.03

6.64

1.33

2023

92.09

6.01

1.91

数据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

2.3. 跨境电商成为民营外贸新增长点

目前,跨境电商已成为外贸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对外贸的发展有着极强的带动作用。宁波在跨境电商领域一直处于全国“第一梯队”,跨境电商作为外贸“新赛道”,在带动民营外贸增长方面显示日益强劲的新动能。从规模上看,宁波现拥有跨境电商企业超2万家,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速高于整体外贸水平。从发展模式上看,宁波将“一站两仓”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重要支撑。截至2024年6月,宁波市共有Aosom.com、全球贸易通等独立站70多个;74家企业在全球建设经营海外仓223个4,出口海外仓业务量位居全国前列。从主体上看,宁波跨境电商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敏锐性高、创新突破能力强的跨境电商民营企业。例如,宁波豪雅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在欧洲、北美等地打造了22个海外仓,经营20多个品类的产品,其中自主品牌出口率超过95%;再如宁波的乐歌股份作为一家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形成了智慧家居产品和公共海外仓两大产业主线,近几年通过跨境电商实现了出口逆势增长。

3. 宁波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3.1. 出口市场占有率(MS指数)

通过MS指数可以了解一国(或地区)某产品的国际地位。其计算公式为:MS = 某国(地区)出口总额/世界出口总额。MS指数越高,国际竞争力越强。通过图2可以对宁波民营企业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是横向分析。虽然宁波民企的MS指数历年来都高于苏州民企,但相比于深圳民企来说相距甚远,仅达到其一半左右的水平。深圳民企的出口市场占有率表现强劲,甚至超过了宁波整体水平。其次是纵向分析。宁波民营企业近六年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基本保持在4‰左右的稳定水平,并与宁波市整体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变化趋势基本相同。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在疫情大流行和全球经济衰退的双重冲击之下,全球出口下降,包括宁波的国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也分别出现6.4%和1.5%的下降,而民营企业发挥其经营灵活高效的特点,主动开拓和适应海外市场,实现10.9%出口的增长,出口市场份额在逆势中创下19.4%的增长率。这再一次反映出民营企业在宁波外贸中发挥着强大的主力军和稳定器的作用。

数据来源:整理宁波市、苏州市和深圳市统计年鉴数据得出,下同。

Figure 2. MS index of the whole Ningbo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of Ningbo, Shenzhen and Suzhou from 2018 to 2023 (1/10,000)

2. 2018~2023年宁波市、宁波民企、深圳民企和苏州民企MS指数(1/10,000)

3.2.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指数)

TC指数是另一个重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指标,运用该指标可分析出一定时期内某地区的出口是否处于竞争优势地位及其程度。TC指数取值范围为[−1, 1],越接近于1,表示该地区或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越强,越接近于−1,表示竞争力越弱。其计算公式如下:

T C it = X it M it X it + M it

上式中, T C it 表示ti国(或地区)的出口竞争力, X it M it 分别为ti国(或地区)的出口额、进口额。

图3可以看出,宁波民企的TC指数稳定在0.4左右的水平,出口实力强劲。特别注意到,宁波民企贸易竞争指数不仅远高于苏州民企和宁波市的整体水平,甚至远高于深圳这个外贸第一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深圳发挥其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着力于优化贸易结构、促进进出口平衡,且深圳电子产业发达,具有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和中间零部件进口需求。虽然受疫情打击、原材料价格上涨、海外需求放缓等因素的拖累,TC指数在2020和2021年有小幅下滑,但在2022年很快又恢复平稳。宁波民营企业出口总体上保持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Figure 3. TC index of the whole Ningbo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of Ningbo, Shenzhen and Suzhou from 2018 to 2023

3. 2018~2023年宁波市、宁波民企、深圳民企和苏州民企TC指数

根据《中国海关》历年公布的外贸20强城市榜单可知,近几年来苏州的外贸综合竞争力一直领先宁波1~2个名次。而通过对标苏州民营外贸可发现,宁波民企出口市场占有率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历年来都高于苏州民企,这是因为外商投资企业贡献了苏州60%以上的进出口额,占主导地位,而民营企业仅贡献了近30%的力量,地位较弱。苏州外贸依赖外资明显,民企经营灵活度高、市场适应性强、创新积极性大的优势在苏州外贸中没有被很好发挥出来[4] [5]

4. 宁波民营企业外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受贸易壁垒制约严重

近年来,以美国为主的发达国家以保护本土产业为由,大幅提高自华进口商品的关税,并实施以技术性贸易措施为主的各种隐蔽、复杂的非关税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据宁波商务局统计,近三年境外发起、涉及宁波企业的贸易摩擦案件年均130多件(其中反倾销案件占比70%以上),涉案企业8166家次,涉案出口金额14.47亿美元5。不少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贸易壁垒已经超越汇率、原材料供应不足、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成为民营企业对外出口的最大的外部障碍。

4.2. 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

虽然宁波外贸正在高速发展中,但民营企业的出口商品仍集中于“低价值、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通过分析宁波海关数据可知,近几年来,宁波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只占其全部产品出口额不到10%,与全国25%左右和深圳40%以上的水平相比相距甚远,而其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高达28%左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见表2)。虽然机电产品出口额占宁波民营企业全部出口额的50%以上,但其所出口的机电产品链比较短或处于供应链“微笑曲线”的低端,附加值比较低[2]。这些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只能通过价格等简单手段开展竞争,在国际贸易供应链中的增值环节和利润实现环节往往被国际跨国公司所掌握。

Table 2. Comparison of exports of high-tech products and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among Ningbo’s private enterprises, Shenzhen’s enterprises and nationwide enterprises

2. 宁波民企、深圳民企、全国高新技术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对比

2022年

2023年

宁波民企

深圳民企

全国

宁波民企

深圳民企

全国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

8.4%

47.0%

26.5%

8.9%

42.8%

24.9%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

28.6%

10.7%

17.9%

24.2%

11.9%

17.3%

数据来源:各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4.3. 自有品牌建设滞后

在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品牌已经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项最重要资产,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而在宁波,除了乐歌、豪雅等龙头企业建立起了自主经营品牌,大多数民营企业仍停留在贴牌代工的生产方式。以“小家电之都”慈溪为例,其小家电制造生态与佛山相齐名,但最大区别在于,宁波的制造商们始终停留在OEM,自有品牌占比不足20%,成为典型的“OEM之城”。虽然不少民营企业已经逐步向自有品牌转型,但受资源和资金限制,转型缓慢、效果不显著。如博菱电器为摆脱受制于大客户的困境,近几年推出自主品牌战略,但自主品牌营收占比不足1%6;月立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吹风制造工厂之一,于2016年制定自主品牌发展战略,但仅面向国内市场。

4.4. 金融市场支持不足

宁波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长期处于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尴尬境地,其所处金融生态地位与其经济贡献不相匹配[6]。尤其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受资本市场收缩,融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民营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制约因素。据调查,宁波上规模民企中,了解国家信易贷相关业务占36.32%,但获得实际贷款的企业不到8%,企业融资难度持续增加[7]

4.5. 跨境电商人才稀缺

宁波虽与深圳、上海、杭州等一道入选优秀跨境电商综试区,在跨境电商人才的储备上,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行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据调查,宁波跨境电商经营团队主要由传统外贸人员转化而来,缺乏既精通外贸又掌握物流、电商、小语种运营的复合型跨境电商人才。

5. 宁波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受限的原因分析

5.1. 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应对贸易壁垒能力弱

一是产品质量不高。宁波众多民营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润大量涌入低价同质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在市场监管不力的情况下极易产生侵权纠纷,并遭受国际环保指控和产品安全指控。二是国际话语权弱。民营企业缺乏国际经营经验,在国际上势单力薄,它们既缺乏应对贸易摩擦的经验,也没有反击不合理制裁的能力。三是应诉成本高。受到地理位置、贸易法规人才匮乏、语言文化障碍等因素的限制,企业应诉需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高昂的金额成本,于是更多民营企业放弃应诉,只能“吃哑巴亏”,不战而降。因此,日益增多的反倾销调查、环保税、知识产权壁垒等新型贸易壁垒让它们饱尝订单丧失、遭遇退货,甚至接受处罚等苦果,极大加剧企业的成本压力、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5.2. 科创服务体系不健全,创新动能不足

在国际竞争中,创新力是外贸企业经营发展的动力源泉,但宁波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缺乏优势。从内部因素来看,技术创新是一项投资大、周期长的活动,而宁波大部分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偏小,资产规模、人才储备和知识积累先天不足,很多企业无力投入巨额的技术研发成本,也不愿承担巨大的创新风险。从外部因素来看,宁波整体的创新机构不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不健全,导致它们创新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低。在宁波工商联对上规模民企的一项调查中,将近一半的受访者表示不愿与科研机构合作,其中,认为科研机构对企业的研发支持不足、高校技术与市场脱节这两个原因占比达到62.9%7

5.3. 代加工业务风险大,获利空间有限

虽然宁波市的进出口贸易额屡创新高,但其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十分微薄,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普遍不重视品牌战略。许多企业沉迷于代加工订单带来的短期利益而不愿投入资金培育自主品牌,这种经营方式极易受到国际需求及原材料价格波动、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因素的影响而让代工企业处于较大风险之中。尤其是在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逐渐完善,而宁波劳动力等要素成本抬升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代加工业务的比较优势将进一步被削弱。例如中国最大服装代工巨头——宁波市的申洲国际,以为耐克和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运动服装品牌代工为主要利润来源,这几年受中美贸易摩擦、欧美去库存等因素的影响遭遇销售额和净利润下滑的不利局面(见图4)。

5.4. 资金来源受阻,订单获取能力受限

一方面,民营企业轻资产运营、财务状况不透明、信用状况不佳,它们既无力通过股票上市从资本市场融资,也因缺乏抵押担保物而难获得银行贷款[8],融资渠道不畅。另一方面,虽然宁波政府近年来出台“微担通”业务模式,打造了市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甬贸贷”等多个外贸融资业务平台,但受限于征信瓶颈、信息不对称以及部门协调不畅等因素,其效果有限[6]。因此,宁波民营企业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其技术研发、市场调研和海外营销等基础性活动,也无力承担高级人才招聘、信息管理和风险防范等支持性活动带来的高额费用,导致其“有单不敢接、有单无力接”。

数据来源:申洲国际年度报告。

Figure 4. The annual results of Shenzhou International from 2020 to 2023

4. 2020年~2023年申洲国际年度业绩

5.5. 跨境电商人才匮乏,海外推广效果不佳

跨境电商链条很长,要求企业具备懂进出口贸易实务、具备国际营销技能、擅长跨文化交流以及精通平台操作的复合型人才。然而,一方面,我国跨境电商整体起步较晚,大多高校还未形成系统的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体系,没有达到理论与实务结合、学科融合交叉、高校培养与市场需求匹配的培养效果,继而难以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知名度低、资本积累不足的问题,这让它们无力承担用高薪去聘请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费用。对标外贸第一城,深圳市跨境电商依靠人才优势,采用的是电商型思维,即通过电商运营积累私域流量,打造品牌效应[9];而宁波市则是外贸型思维,即以外贸工厂、外贸流通企业为主体,重产品轻运营,大多企业选择平台的“全托管模式”,获利较低。因此,宁波企业通过跨境电商开展海外推广的效果并不理想,跨境电商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还有待开发。

6. 提升宁波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宁波民营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市场化程度高、要素配置能力强、决策灵活高效等天然优势,抓住RCEP成员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的机遇,坚持科技创新、加大品牌建设,跨越贸易壁垒、资金不足、人才匮乏等内外部限制,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政府也应做好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相应的鼓励、支持和保障工作。具体实现途径如图5所示。

6.1. 企业立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 握紧贸易主动权,多举措跨越贸易壁垒

首先,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自身要充分了解各国产品质量认证、技术和环保标准,并加大产业转型力度,确保出口产品达到国际认证标准,发挥贸易主动权。其次,企业要引培一批懂国际贸易法规的人才和律师,为应对贸易制裁提供可靠的智力支持,切不可选择不应诉这条“不败而战”的道路。最后,民营企业还要加快“走出去”步伐,与上下游关联企业合作,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投资建设产业园区,实施多元化国际营销战略,降低传统市场或单一市场的风险。

Figure 5. The path of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Ningbo private enterprises

5. 宁波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路径

2) 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产品附加值

首先是“想创新”,要贯彻落实“以质量求发展,以创新谋生存”的思维理念,将创新意识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使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所在。其次是“敢创新”,要全方位思考增加创新投入,多关注宁波出台的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和保险补贴,主动申请创新基金。最后是“能创新”,民营企业要发挥好科技创新的主体地位,与政府和科创服务机构紧密联系,集聚高校、科研机构和科创平台的创新资源,生产出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实现从劳动密集型出口到技术密集型出口的转换。

3) 增强品牌意识,制定品牌战略规划

要推动“贴牌”向“创牌”的成功转变,民营企业还需学习现代商业知识,摒弃靠低档次、低价格恶性竞争求生存的思维模式,清醒认识到贴牌代工生产模式对其获利能力的限制,充分意识到品牌战略的实施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所在。在自主品牌建设过程中,民营企业要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不要囿于品牌建设初期的成本投入,要充分利用跨境电商、海外社交媒体等平台对品牌推广的积极作用。同时做好品牌定位、市场维护、售后服务等各项工作,主动收集客户反馈,及时调整品牌经营战略,在国际市场上积累良好的口碑,从而切实提高出口产品的定价权和企业的话语权,提升国际竞争力。

4) 关注金融政策,探索多元化融资渠道

宁波政府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融资问题,近几年出台了多项支持民营外贸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政策,比如设立“甬贸贷”风险补助资金、加大进出口信贷支持、设立小微企业外贸产业专项转贷资金等。民营企业要主动了解现有金融政策的申请条件,充分利用当地的政策便利,突破资金阻碍。此外,民营企业还应积极探索并拓展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比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金融机构建立合作,或依托宁波市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用好用足RECP背景下跨境投融资外汇便利化政策,以增强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和获取订单的能力和信心。当然,民营企业自身要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和信息披露机制,增强信用评级以提高贷款融资能力[10]

5) 打造专业团队,发挥跨境电商效能

民营企业要发挥跨境电商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作用,还需围绕跨境电商产业链各个环节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打造跨境电商专业团队。一方面,民营企业要通过“特色班”“定制班”等方式深度参与到宁波跨境电子商务学院、跨境电子商务研究院等校企合作平台中,并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及时向政府和学校传递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信息。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以通过引入跨境电商培训师资团队,对现有外贸职员进行授课、培训,促进传统外贸人才向懂国际贸易规则、善电商平台运营的高素质跨境电商人才转型,为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筑牢坚实的人才保障。

6.2. 政府立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6.2.1. 做好民营企业“强外贸”鼓励工作

一是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任何一项关键技术的突破都是企业、科研机构、高校和政府等主体深度协作的结果,在这个协同过程中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增强科技骨干企业的创新引领作用,充分释放民营企业创新活力[11]。具体来说,要加强科技型企业研发投入,做好民营企业研发费用提升辅导工作,提高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比例;支持民营企业参与重大科技攻关,深化产学研合作,增强科技成果转化效能;扩大创新服务机构规模,提高创新机构的能级,为企业提供切实的技术创新服务。

二是推进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提升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驱动力量[12] [13]。2023年宁波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政府要抓住数字化转型的先机,加大试点建设,组织专家和工程服务商深入企业,以“区域 + 行业”为突破口,选定细分行业,分区域差异化先行试点,逐步解决民营企业资金受限、转型能力不足、转型路径不清晰的困境,进而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6.2.2. 做好民营企业“优外贸”支持工作

一是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一方面要聚焦扩内销,在全市2.2万家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企业“基本盘”中,积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贸易双循环企业,多渠道支持优质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另一方面要发力建平台,依托宁波19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17个省级内外贸一体化改革试点基地,推广“慈溪优品馆”这一内外贸一体化平台范式,宣传月立集团、三禾厨具等内外贸一体化转型的成功案例,激发民营企业“两条腿走路”的热情和信心。

二是加快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吸引一批支付、通关服务、仓储和物流企业入驻宁波“跨境购”服务平台,规范民营外贸企业的收付汇、解决出口电商退税困难等问题。充分融合宁波制造业和跨境电商综试区优势,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培育纺织服装、家具家电、汽车零部件等跨境电商特色产业带,增强跨境电商提升民营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效能。

6.2.3. 做好民营企业“稳外贸”保障工作

一是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针对民营企业“有单不敢接、有单不能接”的困境,宁波政府要贯彻落实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33条”,创新多元化金融支持方式,提升中小微企业融资效能。一方面要完善外经贸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功能,减少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持续发挥“甬贸贷”“小微企业外贸e贷”“港航服务保”等创新型金融平台对民营外贸的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要鼓励金融机构设立小微企业外贸发展专项资金[14],满足企业开展对外贸易个性化、多元化的金融需求。

二是实施外贸人才战略。面对宁波民营企业遭遇的“人才荒”难题,政府要加快实施外贸人才战略,总结深圳、杭州等城市高级人才引培经验,加大外贸人才招引和培育力度。依托“甬江人才工程”,通过项目补贴、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就业便利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素质外贸人才和团队来甬发展;落实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基地的建设,搭建外贸人才培育的校企合作桥梁,支持宁波市高校和企业联合培育国际贸易复合型人才,并对民营企业做好用工指导和服务工作[15]

NOTES

1数据来源:通过计算2018~2023年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得出。

2数据来源:宁波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3数据来源:宁波市统计年鉴。

4数据来源:宁波市商务局。

5数据来源:宁波市商务局。

6数据来源:宁波博菱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招股说明书。

7数据来源:《2021年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

参考文献

[1] 栾大鹏, 张威. 民营企业对外贸易: 重要作用、挑战及对策[J]. 国际贸易, 2024(5): 29-35.
[2] 陈晓. 进一步提升民企外贸出口竞争力[J]. 浙江经济, 2015(3): 46-47.
[3] 吕大良, 蔡俊伟, 张培, 等. 2022年中国城市外贸竞争力报告[J]. 中国海关, 2023(10): 16-49.
[4] 杨艳玲. 苏州出口贸易保稳提质策略研究——基于深圳和上海出口贸易的经验[J]. 对外经贸实务, 2024, 42(2): 59-67.
[5] 董文璐. 苏州对外贸易发展成就、问题及对策研究[J]. 中国商论, 2022(14): 13-16.
[6] 孙巍. 打造宁波中小进出口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的建议[J]. 宁波经济(三江论坛), 2023(3): 14-17.
[7] 杨丐福, 袁芳. 大变局中宁波民营经济的强劲韧性——数解2022年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发展现状[J]. 宁波经济(财经视点), 2022(10): 20-29.
[8] 杨春, 李锋, 李箐. 民营小微外贸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内在逻辑和实现途径——以社交媒体赋能促进新质生产力形成视角[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4, 45(4): 107-118.
[9] 李燕妮. 跨境电商“国考”各地综试区“交答卷” [J]. 中国外资, 2023(13): 38-43.
[10] 刘戒骄, 刘冰冰, 翟羽佳.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长效制度分析[J]. 天津社会科学, 2024(6): 133-142.
[11] 张羽飞, 孙祺, 李桂荣, 等. 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 概念衍生、特征类型与推进路径[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4, 41(10): 150-160.
[12] 邵宏华. 贸易数字化转型助力外贸企业高质量发展[J]. 中国外汇, 2023(6): 43-44.
[13] 李贵芳, 王琪, 马栋栋, 等. 数字化赋能: 数字经济如何提升我国外贸竞争力[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15): 120-124.
[14] 蒋莹. 更好发挥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在稳外贸中的作用[J]. 中国外汇, 2022(20): 38-40.
[15] 马湘, 袁平. 宁波跨境电商出口发展水平测度与提升对策[J]. 北方经贸, 2024(9): 11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