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南通叠石桥作为中国家纺产业的重要基地,其电商化转型不仅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带动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就业和产业升级。但其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电商快速发展与传统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或落实不到位等挑战。本文通过分析南通叠石桥农村电商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了叠石桥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促进叠石桥农村电商健康稳定发展。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base of China’s home textile industry, Dieshiqiao in Nantong has not only promote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local economy through its e-commerce transformation, but also driven employment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in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Howev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it still faces challenges such as the incompatibility betwee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and traditional production relations, and the insufficient support or in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existing policies. By analyzing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rural e-commerce in Dieshiqiao, Nantong, this paper, in combination with Marxist theory, proposes the paths for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in Dieshiqiao, aiming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rural e-commerce in Dieshiqiao.
1. 引言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正深刻改变着传统农村经济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它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将产品与更广阔的市场连接起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叠石桥作为中国家纺产业的重要基地,其电商化转型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还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优化,促进了周边农村地区的就业和产业升级,为其他农村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发展模式。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对农村电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而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农村电商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形式,正在改变传统的农村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转型。通过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深入分析农村电商发展的内在逻辑,为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2. 相关概念阐述
2.1. 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概述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认为,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1]。也就是说生产力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与变革,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二者的矛盾运动构成社会形态演进的基本规律。农村电商的兴起与发展正是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时代产物,其本质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在数字经济时代的具体表现。从生产力维度来看,农村电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依托物联网、大数据、智能算法等技术工具构建了新型生产体系。劳动者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流水线操作或实体店销售,而是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产品宣传与销售;劳动资料则从纺织机械、实体店铺扩展到直播设备与大数据平台;劳动对象也突破了物理空间的商品范畴,延伸至消费者的注意力资源与数据流量。从生产关系维度来看,农村电商打破了传统的生产关系体系,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生产者可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减少了中间环节,这不仅提高了生产者的收入,还增强了他们的市场话语权。农村电商的实践深刻表明,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在数字经济时代仍具有强大解释力。当数字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嵌入农业农村领域时,不仅能够带来生产要素的质变升级,更通过重塑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关系,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系统性变革。这种变革既遵循“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规律,又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实现了矛盾运动的创造性转化,为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了生动的当代实践。
2.2. 农村电子商务
农村电子商务指的是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农村自然资源、人力资本、资金等多种资源,实现农村产品与服务的产前、产中、产后的有机结合,为参与线上交易的多方主体提供完备的交易平台和规范的交易流程,从而实现农村资源的优化配置,产品与服务的高效流通[2]。农村电子商务是在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延伸出来的,其与通常意义上的电子商务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征:其一,参与主体表现出显著的自主性。农民作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核心力量,逐步实现了从传统农业生产者向现代产品与服务提供者的角色转变,他们在这一过程表现出明显的自发性与主动性。其二,发展格局呈现出明显的集聚效应。农村电子商务更侧重于农村地区,其发展呈现出高密度、强连接性以及同质性等特征,进而形成了显著的产业集群现象。其三,产品流通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尽管农村电子商务在网络环境、资金支持及市场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存在差距,但由于不同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地域优势,其产品往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电商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整体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农村电商经济正逐渐成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点。
3. 南通叠石桥农村电商发展现状分析
3.1. 南通叠石桥电子商务发展概况
南通叠石桥作为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典型代表,其发展离不开独特的地理位置、坚实的经济基础、鲜明的产业特色以及家纺产业的深厚积淀。叠石桥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腹地,毗邻上海、苏州等经济发达城市,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为其电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网络和物流通道,还使其能够充分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和资源支持。在经济基础方面,叠石桥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活跃的市场环境,形成了以家纺产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为电商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支撑和资金保障。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农村电商发展的基础[3]。作为“中国家纺之都”,叠石桥的家纺产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传统产业优势体现在完整的产业链条、精湛的生产工艺以及广泛的市场认可度上。从原材料供应到成品制造,从产品设计到品牌推广,叠石桥家纺产业形成了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协作体系,为电商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产品资源和供应链保障。此外,叠石桥家纺产品以高质量、多样化和创新性著称,在国内外市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电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力。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叠石桥家纺产业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以及跨境电商等方式,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家纺产业的领先地位。这种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电商为引擎的发展模式,不仅推动了叠石桥经济的转型升级,也为全国农村电商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3.2. 叠石桥农村电商发展面临的挑战
3.2.1. 电商快速发展与传统生产关系不相适应
南通叠石桥农村电商的发展在取得显著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电商快速发展与传统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深层次挑战。作为以家纺产业为核心的电商发展典型,叠石桥的电商模式主要依托于工业制成品,这与传统生产关系的衔接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具体而言,叠石桥电商发展主要集中在工业品领域,而传统生产关系的分散化、小规模特征与电商平台所要求的规模化、标准化供应之间存在矛盾,这就使得传统的生产模式难以有效融入电商供应链体系。同时,电商发展对生产者的技能要求较高,传统的生产方式难以适应电商产业的快速发展,生产者在电商运营、网络营销等方面的能力普遍不足,限制了电商对传统生产关系的带动作用。此外,电商快速发展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也对传统生产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生产者在适应电商规则、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等方面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3.2.2. 现有政策支持力度不足或落实不到位
尽管国家和南通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这些政策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叠石桥电商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掣肘。首先,现有的电商扶持政策多为普适性政策,缺乏针对家纺行业特点的专项支持措施。例如,在物流体系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品牌培育等方面,叠石桥电商企业需要更加细化的政策支持,而目前的政策框架难以满足其个性化需求。其次,政策落实的协同性较差。各部门之间的政策协调和资源整合力度不足,导致企业在实际运营中常常面临政策执行不一致、审批流程繁琐等问题。由于政策衔接的不畅,企业在合规运营方面往往面临较大压力。最后,电商发展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持续的政策支持,但南通市政府出台的部分政策存在短期化、碎片化现象,缺乏系统性和长远规划。例如,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虽然地方政府推出了相关补贴政策,但由于政策执行周期较短,难以形成稳定的人才供给机制,制约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3.2.3. 农村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滞后
基础设施薄弱与公共服务滞后是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叠石桥虽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区域,但部分区域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仍较为薄弱,宽带网络覆盖率和网络质量有待提升,这直接影响了电商业务的开展和用户体验。许多农村电商从业者反映,网络不稳定、网速慢等问题时常导致订单处理延迟、客户沟通不畅,严重制约了电商业务的扩展。此外,物流配送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叠石桥农村电商发展的一大瓶颈。叠石桥镇有较多快递网点,但分布不均,且配送成本高、时效性差的问题普遍存在。特别是对于体积大、重量重的家纺产品,物流配送的难度和成本进一步增加,影响了电商企业的竞争力和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同时,公共服务配套的滞后也对叠石桥农村电商发展形成了制约。农村地区缺乏专业的电商人才培训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许多电商从业者缺乏系统的电商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电商市场环境。叠石桥地区的电商生态环境尚未完全形成,缺乏统一的电商产业规划和政策支持,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和协同发展。这使得农村电商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处于不利地位,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4]。
4. 叠石桥电商高质量发展路径
4.1. 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
生产力的进步是推动生产关系调整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的优化则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5]。叠石桥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路径,关键在于推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增长和农民利益的切实保障。首先,提升农村电商技术水平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叠石桥农村电商应积极引入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通过技术赋能扩大市场覆盖面,提升产品品质和服务水平,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例如,利用大数据系统精准把握消费者需求,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精准营销;通过智能化物流系统缩短配送时间,提升用户体验。其次,优化电商平台与农户之间的生产关系,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关键所在。在传统的农村电商模式中,农户往往处于产业链的末端,难以分享到电商发展的红利。在电商发展过程中可以通过生产合作社等组织形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形成规模效应,让农户参与到电商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分享增值收益。政府也要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管,规范电商平台的市场行为,防止平台垄断和不正当竞争,保护农户的合法权益。
4.2. 完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机制
恩格斯指出:“经济状况是基础,但是对历史斗争的进程发生影响并且在许多情况下主要是决定着这一斗争形式的,还有上层建筑的各种因素。”[6]马克思主义在承认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的同时,又承认上层建筑对于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叠石桥农村电商需要从完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互动机制出发,构建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协同发展体系。首先,经济基础是农村电商发展的根本动力,而叠石桥地区作为传统家纺产业集聚区,具备较为完善的产业基础和供应链体系。然而,农村电商的进一步发展还需要上层建筑的有效支撑。例如,叠石桥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制定专项政策,为农村电商提供税收优惠、资金扶持、基础设施建设等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权益,为农村电商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其次,在完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互动机制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应通过简政放权、优化营商环境等措施,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力,鼓励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多方主体参与农村电商的发展。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农村电商的监管,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确保农村电商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此外,农村电商的发展还需要注重与城乡一体化的协调推进。通过加强城乡之间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可以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3.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叠石桥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叠石桥作为传统家纺产业集聚区,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只有进一步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要素的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才能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首先,要完善叠石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为电商发展提供硬件支撑。例如,通过建设农村物流配送中心、完善冷链物流体系,解决家纺产品上行“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提升农村电商的运营效率。加快叠石桥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推动宽带网络和移动通信的普及,为农村电商提供稳定的技术保障。其次,农村电商的发展还需要与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相结合。通过加强叠石桥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吸引更多人才返乡创业,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政府也可以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为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4.4. 坚持唯物辩证法,统筹发展与问题
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发展的矛盾性和统一性,要求我们在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发展的机遇,也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统筹发展与问题的关系,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从而实现农村电商的可持续发展。叠石桥地区作为传统家纺产业集聚区,在发展农村电商的过程中,既面临着产业基础雄厚、区域特色鲜明等优势,也存在着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短缺、市场竞争激烈等问题。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培训、吸引返乡创业人才、打造特色品牌等方式,为农村电商发展提供支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农村电商的运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从而能够推动农村电商向更高层次发展。这种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推动发展的模式,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思想,即通过矛盾的不断解决实现事物的螺旋式上升。同时,在推动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例如,可以通过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农户参与电商产业链,分享电商发展的成果。加强对农村电商的监管,防止市场垄断和不正当竞争,确保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
5. 结语
开创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就要深刻认识农村电商发展的发展阶段与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突破发展瓶颈,为乡村振兴夯实发展基础[7]。叠石桥作为传统家纺产业集聚区,虽然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和区域特色,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应进一步优化农村电商的发展环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专业化人才,推动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同时,还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注重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实现农村电商的高质量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