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以电商为驱动的创新路径与策略研究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Enabling Real Economy Development: Research on Innovation Path and Strategy Driven by E-Commerce
DOI: 10.12677/ecl.2025.1441072, PDF, HTML, XML,   
作者: 高梦凡: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电商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The Real Economy E-Commerce
摘要: 在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与科技革命加速演进的当下,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实体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根基,如何借助新质生产力实现转型升级至关重要。电商作为新经济形态的典型代表,与新质生产力紧密相连,为实体经济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深入剖析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探讨其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详细阐述电商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与模式创新,并针对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促进实体经济在新质生产力与电商融合驱动下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
Abstract: At present, with the profound adjust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pattern and the accelerated evolution of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becoming a key force to promot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 to transform and upgrade the real economy with the help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is very important.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new economic form, e-commerce is closely connected with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has opened up a new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discusses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elaborates the specific practice and model innovation of e-commerce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the real economy with the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challenges. It aim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driven by the integration of new quality productivity and e-commerce.
文章引用:高梦凡. 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发展:以电商为驱动的创新路径与策略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4): 1790-1796.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41072

1. 引言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新质生产力作为一种区别于传统生产力的全新形态,正重塑着经济发展的格局。随着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向实体经济渗透,为其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电商凭借互联网平台的优势,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成为新质生产力作用于实体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创新驱动力。研究新质生产力如何通过电商赋能实体经济,对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增强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2.1.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1]新质生产力是在数智化时代下,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要素增值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以产业升级为主导方向,以技术创新为根本驱动力,充分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和现有产业基础,依靠内涵型增长摆脱传统经济增长路径,全方位、多角度为经济发展赋能,因而是一种更加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的“物质力量”,是传统生产力在信息化、数智化生产条件下基于科学技术持续创新突破与产业不断升级发展所衍生的生产力的新形式和新质态[2]。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传统生产力更多依赖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增长方式较为粗放。新质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包括创新能力、高素质人才、先进技术以及创新生态。

2.2.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第一,创新性。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源头,不断催生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推动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变革。从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到电商平台运营模式的创新,都体现了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特征。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的创新性是科学技术持续突破的一种更高层次、更新质态的创新[2]

第二,融合性。它强调不同产业、不同技术之间的深度融合。一方面,新兴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数字产业内部各领域之间相互渗透,形成新的产业生态。例如,电商与物流、金融等产业的融合,构建了完整的数字经济产业链。

第三,高效性。借助先进技术手段,新质生产力能够实现生产过程的精准控制、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在生产环节,自动化生产线和智能控制系统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在流通环节,电商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了库存成本和物流成本。

第四,绿色可持续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1]。在全球倡导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新质生产力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绿色技术的应用使得生产过程更加环保、节能,推动实体经济向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3. 新质生产力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

3.1. 推动生产要素优化配置

新质生产力促使生产要素发生深刻变革。一方面,数据成为关键生产要素,与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有机结合,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源泉。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挖掘,企业能够精准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计划和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端人才向实体经济领域汇聚。掌握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管理创新提供智力支持,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2.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新质生产力催生了一系列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字创意等,这些新兴产业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同时,它加速了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例如,在制造业领域,通过引入智能制造技术,实现生产设备的互联互通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和生产效率,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3. 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新质生产力为企业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创新环境。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展产品研发设计,能够快速迭代产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在管理创新方面,借助数字化管理工具,企业实现了生产运营的精细化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决策的科学性。此外,新质生产力促进了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及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整合各方创新资源,提升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

3.4. 拓展市场空间

电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应用场景,打破了传统市场的地域限制,为实体经济企业拓展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企业通过电商平台能够直接面向全球消费者,展示和销售产品,降低了市场进入门槛和营销成本。同时,电商平台积累的大量用户数据,有助于企业开展精准营销,挖掘潜在客户,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4. 新质生产力、电商和实体经济作用机制

4.1. 协同创新理论视角下的互动机制

协同创新理论强调创新主体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协同共进。在新质生产力、电商和实体经济的关系中,新质生产力提供创新技术与理念,电商搭建创新平台,实体经济作为应用场景与价值实现载体,三者形成紧密的协同创新网络。例如,企业利用电商平台收集消费者数据,反馈至新质生产力研发环节,推动产品创新,再通过实体经济生产制造并销售,形成创新闭环。此过程中,各方信息、技术、人才等资源共享,降低创新成本,提升创新效率,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4.2. 平台经济理论下的电商赋能机制

平台经济理论认为,平台通过连接多方参与者,促进交易与资源配置。电商平台作为双边或多边平台,一端连接消费者,另一端连接实体经济企业。新质生产力为平台提供技术支撑,增强其功能与服务能力。电商平台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精准匹配供需,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场范围,助力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如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巨头,借助平台优势整合供应链资源,实现上下游企业协同运作,提高实体经济运营效率,体现平台经济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中的关键作用。

4.3. 产业融合理论下的融合发展机制

产业融合理论指出,不同产业通过技术渗透、业务交叉实现融合创新。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新兴技术与实体经济各产业融合,电商作为融合的重要桥梁,加速产业边界模糊化。以智能制造为例,新质生产力的先进技术与制造业融合,电商平台助力产品销售与服务升级,实现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这种融合催生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实体经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展现产业融合在新质生产力与电商协同赋能实体经济中的重要意义。

5. 电商在新质生产力赋能实体经济中的实践与模式创新

5.1. 电商平台助力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电商平台通过整合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数据资源,实现供应链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协同运作,显著提升了实体经济的效率。根据菜鸟网络发布的《2023年度物流数据报告》,借助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阿里巴巴的菜鸟对物流信息进行全程跟踪和智能调度,优化物流配送路线后,物流配送的平均时长缩短了20%~30%。实体经济企业借助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数字化管理系统,能够实现原材料采购、生产计划制定、产品销售等环节的精准对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资金周转率。

数字化营销与客户关系管理:电商平台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的多样化数字化营销工具和手段成效显著。根据艾瑞咨询的调研数据,通过电商平台的数字化营销手段,企业的品牌知名度平均提升了40%,产品销量增长了35%。同时,利用电商平台的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企业能够实时收集和分析客户反馈信息,了解客户需求和偏好,实现个性化定制服务,增强客户粘性。2024年《中国电商客户关系管理研究报告》显示,采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的企业,客户满意度提高了30%,客户流失率降低了20%。

5.2. 电商推动实体经济产业集群发展

产业集群电商化升级:在传统产业集群地区,电商平台的介入带来了明显的规模效应和竞争力提升。以浙江义乌小商品城为例,根据义乌市商务局发布的《2023年义乌电商发展报告》,义乌小商品城搭建电商平台后,入驻电商平台的中小企业数量增长了50%,市场销售额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产业集群内企业通过共享市场信息、技术资源和物流配送服务,运营成本平均降低了15%~20%。在品牌效应方面,相关市场调研显示,义乌小商品城在电商平台上的品牌知名度在全国范围内提升了40%,在国际市场上提升了30%,整体竞争力显著增强。

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各地政府积极推动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吸引电商企业、物流企业、金融机构等相关产业集聚发展。电商产业园区为实体经济企业提供了一站式的电商服务,促进了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和资源共享,推动了实体经济产业集群的创新发展。2024年商务部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司的报告指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建成的电商产业园区中,入驻企业平均每年的营收增长率达到了45%,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00万个。这充分说明电商产业园区对实体经济产业集群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

5.3. 电商创新实体经济商业模式

C2M (顾客对工厂)模式:C2M模式是一种基于电商平台的新型商业模式,它实现了消费者与工厂的直接对接。消费者通过电商平台下单,提出个性化的产品需求,工厂根据订单进行定制化生产。这种模式消除了中间环节,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满足了消费者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以必要商城为例,根据其平台发布的《2023年度消费者报告》,采用C2M模式后,产品价格相比传统销售模式平均降低了30%~40%,同时消费者对定制化产品的满意度达到了85%以上。在市场份额方面,必要商城C2M模式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在过去三年中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有力证明了该模式的优势。

社交电商模式:社交电商依托社交媒体平台,通过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传播商品信息,实现商品销售。社交电商模式打破了传统电商的流量依赖,降低了营销成本。以拼多多为代表的社交电商平台,通过“拼团”“砍价”等社交互动方式,吸引了大量用户,为实体经济企业开辟了新的销售渠道。拼多多2024年财报显示,其平台上的商家平均营销成本降低了35%,商品销售额增长了50%。同时,社交电商平台上用户生成的内容,如产品评价、使用心得等,为其他消费者提供了决策参考,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的信任度。

6. 新质生产力与电商融合赋能实体经济面临的挑战

6.1. 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虽然我国在一些新兴技术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整体技术创新能力仍存在差距。部分实体经济企业在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过程中,面临技术研发投入不足、高端技术人才短缺等问题,导致企业对新质生产力的应用水平较低,难以充分发挥电商的赋能作用。

6.2.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数字基础设施是新质生产力与电商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受制于农村经济与技术等因素约束,农村企业难以进行数字化转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网络覆盖率低、网络速度慢,影响了电商业务的开展和实体经济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农业产能过剩问题仍不能得以解决,造成大量资源浪费,难以实现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3]。此外,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的布局和建设也存在不均衡的问题,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6.3. 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

随着电商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电子商务创新发展面临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双重挑战[4]。海量用户数据是电商发展的核心资源,但也面临数据泄露、非法利用等安全隐患。然而,在数据的收集、存储、传输和使用过程中,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逐渐暴露。一些电商平台和实体经济企业存在数据泄露、滥用用户信息等问题,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影响了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数据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尚不完善,对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监管和惩处力度不足。

6.4. 电商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

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无序竞争问题。部分电商平台存在假冒伪劣商品泛滥、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现象,严重扰乱了市场竞争秩序,损害了实体经济企业的利益。此外,电商平台之间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如“二选一”等,也限制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阻碍了新质生产力在电商领域的健康发展。

6.5. 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5]。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进程,基础在于培育契合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群体。新质生产力与电商融合发展需要既懂实体经济业务又掌握数字技术和电商运营知识的复合型人才。然而,目前我国实体经济企业普遍面临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方面,高校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存在一定脱节,毕业生难以快速适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企业内部缺乏完善的人才培训体系,对现有员工的数字化技能提升重视不够。

7. 新质生产力与电商融合赋能实体经济的发展策略

7.1. 加强技术创新投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政府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鼓励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特别是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与新质生产力和电商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同时,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措施,引导企业增加技术研发投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传统制造业企业为例,政府应引导专项科研基金向传统制造业倾斜,支持企业研发数字化生产技术,如引入工业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等,实现生产环节的智能化升级。企业自身要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例如与机械工程专业较强的高校合作,开发适合自身生产流程的智能制造技术。在人才激励方面,设立针对技术改造项目的专项奖励,对成功推动生产流程数字化优化的技术人员给予重奖,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

7.2. 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政府应加大对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网络覆盖,提高网络质量和稳定性。推进5G网络、光纤宽带网络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为电商和实体经济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高速、稳定的网络环境。以医疗行业为例,政府加大对偏远地区医疗机构5G网络和光纤宽带建设投入,确保远程医疗数据传输稳定。优化医疗数据中心布局,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利用云计算平台存储和管理医疗影像、病历等数据。医疗机构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保障患者信息安全。借助数字基础设施,推动远程会诊、医学影像智能诊断等应用,实现医疗资源网络化协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促进医疗行业数字化转型。

7.3. 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完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法律法规体系,明确数据收集、存储、使用、传输等环节的法律责任和规范要求。加大对数据安全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法律威慑。以物流行业为例,物流企业的数据包括货物运输轨迹、客户地址信息以及库存数据等。在数据存储方面,选择安全可靠的云存储服务或自建具备高安全防护等级的数据中心,并采用数据冗余存储技术,防止数据丢失。运用访问控制技术,严格限制员工对数据的访问。利用加密技术对运输轨迹数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运输信息被窃取。定期对员工进行数据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对数据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尤其是涉及货物信息和客户隐私的数据处理规范。

7.4. 规范电商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公平竞争

政府应加强市场监管,加大对电商平台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建立健全电商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加强对平台内商家的信用管理,对失信商家实行联合惩戒,营造诚信经营的市场环境。以零售业为例,零售企业在电商平台经营时,要严格把控商品质量,建立完善的商品审核机制,杜绝假冒伪劣商品进入市场。宣传商品时要真实准确,不进行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零售行业协会应建立统一的电商平台信用评价体系,对商家的商品质量、服务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向消费者公开。同时,监督平台运营,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推动零售企业通过提升服务质量、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公平竞争,营造良好的电商零售环境。

7.5. 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须在战略层面上,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人才引领驱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6]高校应优化相关专业设置,加强数字化、智能化、电商等领域的学科建设,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与电商融合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改革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注重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传媒行业为例,高校传媒专业应增加数字化课程,如短视频制作、新媒体数据分析等,加强与传媒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参与实际项目,提升实践能力。传媒企业要制定系统的员工数字化技能培训计划,针对不同岗位开展专项培训,如为记者提供数据新闻写作培训,为运营人员提供社交媒体运营培训。鼓励员工考取相关数字化技能证书,并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政府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开设传媒数字化转型课程,促进传媒行业人才合理流动,满足行业数字化发展需求。

8. 结语

新质生产力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为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电商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应用领域,在拓展市场空间、优化资源配置、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对实体经济发挥着重要的赋能作用。然而,在新质生产力与电商融合赋能实体经济的过程中,仍面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问题突出、电商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以及数字化转型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通过加强技术创新投入、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规范电商市场竞争秩序以及加强数字化转型人才培养等策略的实施,能够有效应对这些挑战,促进新质生产力与电商深度融合,为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在全球竞争中实现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持续关注新质生产力和电商的发展动态,不断探索创新融合模式和路径,充分发挥其对实体经济的赋能作用,实现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N]. 人民日报, 2024-02-02(01).
[2] 杜传忠, 疏爽, 李泽浩. 新质生产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机制分析与实现路径[J]. 经济纵横, 2023(12): 20-28.
[3] 申姝红, 郭晶. 数字经济模式下农村电商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农业经济, 2023(8): 122-125.
[4] 吴淑芳.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J]. 现代商业, 2024(24): 72-75.
[5]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 人民日报, 2022-10-26(1).
[6] 魏崇辉. 新质生产力的基本意涵、历史演进与实践路径[J]. 理论与改革, 2023(6): 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