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领域的研究动向——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
Research Trends in China’s E-Commerce Tax Administration—CiteSpace-Based Bibliometric Visualization Analysis
DOI: 10.12677/ecl.2025.1461970, PDF, HTML, XML,   
作者: 赵 航: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关键词: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CiteSpaceE-Commerce Tax Administration CiteSpace
摘要: 为更好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领域的发展,文章运用CiteSpace软件分析了1998年~2025年中国知网收录关于主题为“(电子商务OR电商) + (税收征管 + 税收政策)”的文献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仅2篇,2001~2002年激增至年度峰值47篇,2015年后稳定在20~30篇区间,2025年降至4篇。核心作者及合作机构比较集中,且研究机构、研究学者数量较多,分布较广。发文期刊集中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文学等。通过对关键词共现、聚类、历史演进以及突现分析,研究发现,该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税收、数字经济、征税机制、信息管税、政策对策、税收原则及战略选择等。今后还需完善中国特色的跨境税收治理和数字税制建设,加强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多学科交叉研究,提升研究质量与数量,扩大研究范围与热点,关注实践应用与政策支持等。
Abstract: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mmerce tax administration in China, this article employs CiteSpace software to conduct a visual knowledge graph analysis of literature published between 1998 and 2025 in the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database, focusing on the topics “(e-commerce OR electronic commerce) + (tax administration + tax policy)”.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only 2 articles were published in 1998, followed by a sharp increase to an annual peak of 47 articles during 2001~2002. After 2015, the annual publication volume stabilized at 20~30 articles, declining to 4 articles by 2025. Core authors and collaborating institutions ar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while research institutions and scholars are numerous and widely distributed. Publications are primarily concentrated in journals related to economics, management, law, and humanities. Through keyword co-occurrence, clustering, historical evolution, and burst analysis, the study identifies key research hotspots in this field, including cross-border e-commerce, e-commerce operations, tax administration, taxation systems, digital economy, taxation mechanisms, information-based tax management, policy countermeasures, tax principles, and strategic choices. Future efforts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cross-border tax governance and digital tax syste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trengthening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on e-commerce tax administration, enhancing research quality and output, expanding research scope and hotspots, and emphasizing practical applications and policy support. These measures aim to advanc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in China’s e-commerce tax administration sector.
文章引用:赵航. 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领域的研究动向——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6): 2132-214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61970

1. 引言

随着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电子商务正从交易工具向经济基础设施深度转型。这一转型不仅重构了商业生态,还对传统税收治理体系形成系统性冲击。自1998年我国首笔电子交易实施以来,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始终是学界关注的重点领域,其研究脉络既映射着数字经济与税收制度的动态博弈,也深刻影响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在跨境数字服务扩张、新兴业态迭代(如直播电商、元宇宙经济)以及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革新的多重驱动下,电子商务税收治理已突破传统财税框架,演变为涉及国际规则协调、技术伦理审查与制度弹性设计的复杂系统工程。

当前研究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仍存在显著局限:学科分布中财政学占比达60.49%,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关键领域参与不足;研究主题呈现“核心–边缘”断层,传统电商税收问题趋于饱和,数字服务税、NFT资产课税等前沿议题尚未形成系统性成果;研究方法过度依赖制度分析,缺乏对海量文献的知识图谱解构。本研究基于CiteSpace工具对中国知网(CNKI) 1998~2025年间的531篇核心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通过关键词共现网络、突现词检测与时间演进图谱的交叉验证,系统解构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研究发现,我国电子商务税收研究呈现“基础探索(1998~2005)–技术融合(2010~2020)–全球治理(2020~2025)”的三阶段演进路径。研究热点从增值税改革等基础命题转向区块链智能征管、BEPS2.0规则适配等复合议题。核心作者群呈现“单核主导”特征,中央财经大学等财税院校贡献了38.6%的核心成果,但跨学科协同机制尚未形成。关键词突现分析表明,跨境电商税收(突现强度7.66)、数字服务税立法已成为近五年研究前沿,税收中性原则与平台经济税基界定持续牵引学科发展。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一直受到学界与社会的关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网络平台、电商平台纷纷涌现,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也随之产生,逐渐建立起的电子商务背景下的税收征管体系提到了一个新的层面。目前学界跨学科研究税收征管与电子商务、电商的重点在哪?发展趋势如何?未来研究热点是什么?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可视化呈现。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基于此,本文旨在通过CiteSpace文献可视化分析,系统梳理电子商务在税收征管领域的研究动向,为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2. 文献综述

电子商务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信息革命带来的必然结果。电子商务不仅结合了商务活动,更重要的是结合了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电子商务发展的最高形式是协同商务,这种形式更重视企业之间的合作与配合,共同服务客户,这证明电子商务的核心是通过信息和资源交换改变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

1998年作为中国电商元年,在见证首笔电子交易完成的同时,也开启了学界对电商税收治理的系统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方面,李玉庆等率先构建税收安全分析框架,提出技术防护、制度优化与国际协作三维解决方案[1]。政策影响研究领域,凌岚揭示全球电商对税收主权的冲击效应,主张建立兼顾发展中国家利益的国际税收规则[2];马海涛基于WTO框架提出税制改革方案,强调构建包含关税调整、增值税改革及新税种创设的复合型政策体系,并首创电商专项税收制度设计[3]

实践对策研究呈现多元化视角:冯炜确立征税必要性原则,从国际协作、法律完善与征管强化三个维度建立分析模型[4];李恒等通过美国政策比较研究,提出适应中国特色的税收制度移植路径[5];马秀玲系统诊断征税依据、征管权限与法律衔接等制度漏洞,强调域外经验的本土化改造[6]。在数字经济延伸层面,丁芸等建议构建法规体系、信息共享机制和专业人才队伍,以推进税收现代化[7];董战山团队通过跨境电商实证研究,提出税收中性原则与产业保护政策的动态平衡机制[8]

这些研究形成了中国电子商务税收治理的理论图谱,其演进轨迹呈现三个显著特征:研究范式从单一技术分析转向多学科交叉研究,研究对象从境内电商扩展至跨境数字服务,政策主张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制度创新,这为构建数字时代的税收治理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领域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从宏观到微观、从现状问题分析到路径策略探究。未来,税收征管领域与电子商务、电商网络平台的研究越来越紧密,会有更多与两者领域相关的数据出现,研究范围也会越来越大,研究内容也越来越有深度。

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3.1. 数据来源

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知网(CNKI),以“主题 = (电子商务OR电商) + (税收征管 + 税收政策)”进行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25年),共检索到1998年~2025年间收录的文章共1978篇。剔除掉学位论文、会议、报纸、图书等,删除与两者主题关联度较小的文献、筛选出北核、CSSCI、CSCD后,最终得到531篇作为研究的文献。

3.2. 研究方法

在归纳、整理和分析了国内有关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的文献资料后,利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将531篇相关论文文献输入,绘制出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可视化图谱。运用词频分析方法,对我国电商税收征管究领域的发文量、高频关键词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前沿和脉络进行了归纳,并通过EXCEL进行了相应的统计表格。

4. 研究现状

4.1. 文献信息量分析

发文量和发文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研究领域的演进历程和整体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领域的文献数量呈现显著的“爆发–回落”特征。1998年该领域文献仅2篇,2001~2002年迅速攀升至47篇并维持峰值水平。这一激增可能反映了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税收治理问题的集中显现,与全球电商规范化进程加速及跨境税收争议加剧密切相关。

此后文献数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至2015年前后稳定在20~30篇区间。这种态势或表明基础理论框架已初步建立,研究重心转向局部优化与实务应用。2020年后年度发文量持续走低,至2025年仅有4篇。这可能意味着传统电商税收问题研究已接近饱和,而直播电商、数字服务税等新兴挑战尚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同时,区块链自动征税等技术革新可能进一步削弱了传统税收征管议题的研究热度。

当前趋势表明,该领域亟需整合数字经济新业态与技术革新成果,重构理论研究框架与方法体系。

Figure 1. Annual distribution of published documents on e-commerce tax administration

1.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发文年度分布

4.2. 机构与核心作者分析

4.2.1. 机构分析

根据图2柱状图数据,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领域的研究机构呈现显著集中态势及梯队化特征。中央财经大学以20篇的发文量居于首位,彰显其财税学科的传统优势与电商税收议题的前沿研究能力;河北经贸大学(12篇)与中国人民大学(11篇)位居第二、第三,表明财经类与综合性高校构成该领域研究主力。值得注意的是,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等综合性高校及西南政法大学等政法类院校的发文量分布于5~8篇区间,显示出跨学科研究的初步趋势,但整体仍由财税专业机构主导。其余机构发文量相对有限。

4.2.2. 作者分析

图3柱状图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领域的核心作者呈现“单核主导”的梯队化特征。王飞以11篇的发文量显著领先,占作者总发文量的38.6%,体现其在该领域的持续研究深度与学术影响力。谢波峰、王文清各发文4篇构成第二梯队,其余学者发文量多为2~3篇,形成明显断层。这种高度集中的成果分布表明该领域研究严重依赖个体学者,学术生产力呈现结构性失衡。该现象可能源于新兴交叉领域的高研究门槛与核心团队的资源集聚效应。

Figure 2. The proportion of articles issued by institutions

2. 机构发文占比

Figure 3. Core authors and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3. 核心作者与发文量

4.3. 文献学科领域分布

根据图4文献学科分布饼状图显示,国内电子商务与养老研究主要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及文学等学科。财政学以60.49%的绝对占比主导该领域,表明税收征管研究仍属财税学科核心范畴,重点集中于政策设计与征管机制等传统命题。商业经济以21.95%的占比次之,主要支撑电商模式创新与跨境交易等经济行为分析。其他学科如数量经济、工业经济及图书情报档案占比均低于2%,显示跨学科协同研究严重滞后。

当前学科分布格局既体现财税学科对核心议题的主导性,也暴露数字经济背景下研究工具单一化的潜在风险。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计算机科学、法学等关键支撑学科的参与度明显不足。现有研究表明,不同学科在研究方法、理论视角及实践应用层面均存在明显局限性,难以突破学科壁垒,导致该领域呈现显著的学科集中性与结构性失衡。未来亟需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适应新型数字治理需求的研究范式。

Figure 4. Distribution of literature subject fields

4. 文献学科领域分布

5. 研究热点

5.1. 关键词共现分析

文献关键词作为文章主题的核心表征,能够有效揭示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通过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可直观展现研究主题间的关联网络与知识结构。可视化图谱中,节点尺寸与关键词字号正相关,表征词频强度。如图5所示,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研究呈现“核心–边缘”的放射状关联结构。

“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作为核心枢纽节点高频共现,构成研究体系的主干框架,凸显数字经济与税务治理的基础性关联。次级节点中,“数字经济”“区块链技术”“跨境税收”等形成辐射状聚类,指向技术驱动、全球化治理等热点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数字鸿沟”“税收政策适配”“风险防控”等关键词通过多路径与核心节点连接,显示研究视角已从效率优先转向公平性、制度弹性等维度拓展。

图谱整体呈现密集的节点间连接网络,且孤立节点稀少,表明该领域已建立多层级理论体系。但部分新兴议题如“直播电商课税”“数字服务税”尚未形成独立聚类,提示未来需加强技术创新与政策演进的动态衔接,深化跨学科方法论融合以完善研究体系。

Figure 5. Keyword co-occurrence

5. 关键词共现

基于高频关键词共现图谱进行聚类分析,在CiteSpace软件中设置路径筛选参数(Pathfinder与Pruning the merged network),将聚类标签类型设为关键词并采用LLR算法,最终生成10个有效聚类标签。如图6显示,主要聚类主题包括: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税收、数字经济、征税机制、信息管税、政策对策、税收原则及战略选择。

Figure 6. Keyword clustering

6. 关键词聚类

5.2. 关键词频次和中心度分析

通过对关键词可视化图谱的频次与中心度指标进行量化分析,筛选出词频前30位的关键词并进行语义去重处理。如表1结果显示:税收征管、税收政策、数字经济、跨境电商等关键词构成核心研究要素,其中“税收”节点的中心度最高,为0.73,与研究主题形成高度映射。高频词分布特征与前文关键词共现网络、聚类分析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表明当前我国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研究主要聚焦于税收制度优化、数字经济发展及跨境贸易监管三大维度。

Table 1. High-frequency keyword statistics

1. 高频关键词统计

排序

频次

中心度

关键词

排序

频次

中心度

关键词

1

101

0.67

税收征管

16

6

0.01

互联网+

2

48

0.73

税收

17

5

0.03

影响

3

42

0.33

税收政策

18

5

0.24

问题

4

28

0.16

数字经济

19

4

0.02

税收公平

5

21

0.3

跨境电商

20

4

0.03

税收优惠

6

17

0.43

对策

21

4

0

税收制度

7

10

0.32

税收原则

22

4

0.04

网络交易

8

9

0.32

征税

23

3

0.01

税收问题

9

9

0.34

增值税

24

3

0.1

知识经济

10

9

0.21

税收管理

25

3

0

征管

11

8

0.03

常设机构

26

3

0

税制改革

12

8

0.07

国际税收

27

3

0.03

所得税

13

7

0.33

互联网

28

3

0

税收风险

14

7

0.07

税收治理

29

3

0

税收对策

15

6

0.02

政策

30

3

0.04

法律制度

5.3. 历史演进与研究前沿

基于图7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研究的时间演进图谱显示,十大核心聚类包括:跨境电商、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数字经济、征税机制、信息管税、政策对策、税收原则及战略选择。研究表明,该领域呈现“基础探索–技术融合–全球化治理”三阶段演化路径。

第一阶段(1998~2005年)以税收政策优化与增值税改革为核心,着力解决传统税制与电商交易特性的制度适配问题,集中探讨征税管辖权界定、电子票据法律效力等基础性争议。

第二阶段(2010~2020年)研究转向信息管税体系构建与区块链技术应用,重点突破涉税数据共享机制、税收风险智能监控等技术赋能场景。

第三阶段(2020~2025年)聚焦跨境电商税收治理与数字经济规则重构,涉及BEPS 2.0框架实施、数字服务税立法博弈、平台经济税基界定及NFT资产课税等前沿议题。

值得关注的是,“税收原则”与“战略选择”作为持续性研究主线,着力平衡税收制度公平性、政策灵活性与治理效能间的理论张力。研究轨迹表明,该领域正从局部制度调试转向全球数字治理体系构建,亟待加强智能征管技术研发与国际税收规则协同创新。

Figure 7. The keyword clustering time map

7. 关键词聚类时间图谱

5.4. 关键词突现分析

图8关键词突现分析揭示了电子商务与税收征管研究的阶段演进特征,呈现“基础理论建构→全球治理升级”的发展轨迹。2000~2016年基础探索阶段以“税收征管”“常设机构”为核心,聚焦征税管辖权界定、电子凭证效力认证等制度适配问题,着力解决电商交易课税的基础规则争议。

Figure 8. Keyword emergence map

8. 关键词突现图

2016年后研究发生显著转向,跨境电商(突现强度7.66,2016~2025)、数字经济(2018~2025)与税收治理(2018~2023)形成强关联组合,标志研究重心转向全球化数字税改、平台经济税基侵蚀等复杂议题。技术赋能路径方面,“互联网+”(3.21, 2016~2019)呈现短期突现特征,反映征管技术升级的过渡性探索,而“税收管理”(2009~2021)则体现该领域的持续性制度研究。

当前研究聚焦三大核心方向:跨境电商税收规则的国际博弈、区块链与AI驱动的智能征管技术创新。未来研究将重点突破数字税制国际协同机制、新兴业态税收穿透性监管框架等前沿领域,推动构建动态适配的数字经济税收治理体系。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基于CiteSpace的文献可视化分析表明,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研究历经二十余年发展,已形成财税学科主导、多维度延伸的理论体系。研究轨迹呈现三阶段演进特征:1998~2005年聚焦税收政策适配与增值税改革,重点解决电商交易合法性认定与电子票据法律效力等基础问题;2010~2020年转向信息管税体系构建与区块链技术应用,探索涉税数据共享机制及智能风险监控技术;2020年后以跨境电商税收治理与数字经济规则重构为核心,关注数字服务税立法、平台经济税基界定等全球性议题。研究范式逐步实现从单一技术分析向跨学科交叉融合转变,研究对象由境内电商拓展至跨境数字服务,政策主张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制度创新。

高频关键词分析显示,税收征管、数字经济与跨境电商构成核心研究热点,区块链技术、税收中性原则及风险防控机制成为理论突破关键节点。当前研究存在三方面结构性失衡:学科分布上财政学占比超60%,计算机科学与法学等支撑领域参与薄弱;学术生产力集中于中央财经大学等机构,核心作者呈现“单核主导”特征;传统电商税收研究趋近饱和,直播电商与NFT资产课税等新兴业态尚未形成系统成果。国际税收规则协同机制与智能征管技术应用路径仍存理论空白,亟需构建适配数字经济动态特征的新型治理框架。

6.2. 建议

未来研究应从四方面突破现有局限:其一,强化跨学科协同创新,推动财税学与计算机科学、法学深度融合,构建覆盖数据加密、智能合约法律效力及数字税基核算方法的技术治理体系;其二,加速征管技术创新,开发基于区块链的税收溯源系统与人工智能风险评估模型,破解电商交易隐匿性带来的税源监控难题。政策层面需构建三重协同机制:国内法与国际规则协同方面,应积极参与BEPS2.0框架修订,推进数字服务税立法并试点跨境电商“逆向征税”机制;制度刚性与弹性协同方面,需建立动态税目清单制度,将直播打赏、虚拟商品交易等新业态纳入征税范围,同时设计触发式税收优惠条款平衡产业保护需求;中央统筹与地方探索协同方面,可支持海南自贸港、杭州跨境电商综试区开展税收管辖权划分与数据跨境流动监管试验。

学术共同体建设方面,建议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设立数字经济税收专项课题,组建高校、税务机构与技术企业联合实验室,重点突破数字税源计量模型及元宇宙经济税收穿透性监管等前沿领域。人才培养需在财税专业课程中增设Python税务分析、数字经济学等模块,培育兼具技术素养与政策设计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创新、技术赋能与制度重构的三维联动,最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字经济税收治理范式。

参考文献

[1] 李玉庆, 支朝胜, 欧阳艳. 我国电子商务及其税收征管初探[J]. 税务研究, 1998(7): 55-57.
[2] 凌岚. 全球电子商务: 指导原则与税收政策[J]. 世界经济, 1998(11): 40-43.
[3] 马海涛. 加入WTO与完善税制[J]. 中国财政, 2002(2): 12-13.
[4] 冯炜. 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及税收对策[J]. 未来与发展, 2006(4): 22-24.
[5] 李恒, 吴维库, 朱倩. 美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及博弈行为对我国的启示[J]. 税务研究, 2014(2): 74-78.
[6] 马秀玲. 从税法角度看电子商务发展问题及对策[J]. 人民论坛, 2015(36): 74-76.
[7] 丁芸, 张岩. “互联网+”背景下税收征管模式探究[J]. 会计之友, 2019(17): 131-135.
[8] 董战山, 谭伟, 刘琳, 等. 跨境电商相关税收政策国际比较研究[J]. 国际税收, 2022(7): 5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