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与ESG准则的协同效应:构建可持续发展金融框架的路径探索
The Synergy between Green Finance and ESG Standards: Path Exploration for Building 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inancial Framework
DOI: 10.12677/sd.2025.156170,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许宇航*: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福建 漳州;刘博涵*#, 吴芯睿:厦门大学嘉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福建 漳州;王姝潼: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管理学院,福建 漳州
关键词: 绿色金融环境、社会和治理可持续发展Green Finance Environment Society and Governanc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摘要: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减少的挑战下,绿色金融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准则共同成为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工具。本文探讨了绿色金融与ESG之间的深刻联系及其在构建可持续金融结构中的重要作用。绿色金融旨在加速向低碳经济的转型,通过增加对环境保护的投资,为生态友好型倡议提供资金支持。ESG标准则为投资者评估公司的可持续性和社会责任提供了框架,引导资金流向更具可持续性的项目。本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展示了绿色金融与ESG在促进经济增长与生态安全平衡方面的成效,并提出了一系列加强绿色融资与ESG整合的政策建议,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奠定了坚实基础。本研究强调了金融体系在推动经济、社会和生态要素统一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Abstract: Under the challenges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and resource depletion, green finance, along with 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standards, has jointly become a key tool for promoting sustainable grow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rofound connection between green finance and ESG and its significant role in constructing a sustainable financial structure. Green finance aim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to a low-carbon economy by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providing financial support for eco-friendly initiatives. ESG standards provide a framework for investors to assess a company’s sustainability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guiding funds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projects. 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ctual cases, demonstr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green finance and ESG in promoting the balance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policy suggestions for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green financing and ESG,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This study emphasizes the crucial role of the financial system in promoting the unifie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social and ecological elements.
文章引用:许宇航, 刘博涵, 吴芯睿, 王姝潼. 绿色金融与ESG准则的协同效应:构建可持续发展金融框架的路径探索[J]. 可持续发展, 2025, 15(6): 116-124. https://doi.org/10.12677/sd.2025.156170

1. 引言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资源约束日益加剧的背景下,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安全的平衡已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绿色金融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准则作为推动可持续增长的关键工具,其协同效应的探索具有深远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绿色金融通过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原则深度融入金融运作与决策流程,构建起引导资本流向环保项目的制度框架,而ESG准则则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为评估企业长期增长潜力提供了科学标准,二者相互作用,共同形成可持续金融发展的核心动力,本文以特斯拉电动汽车产业实践与兴业银行绿色金融创新为典型案例,系统分析绿色金融如何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工具引导资源配置,并探讨ESG标准如何通过量化评估框架重塑企业价值评估体系,进而提出完善绿色金融与ESG整合机制的政策建议,为构建可持续发展金融框架提供实证支持与理论参考。

2. 简析绿色金融

2.1. 绿色金融的基本原则

绿色金融的基本原则深深植根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之中,其核心理念是确保金融活动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同时,不损害后代满足自身需求的能力。这一原则体现了环境经济学原理的应用,即通过市场机制和政策引导,使污染者承担环境治理成本,并激励投资者将资金投向绿色产业和技术创新领域。正如付思琦(2020)研究中指出,绿色金融是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推动力,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同时,金融创新理论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促使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不断涌现[1]。王文(2023)在《绿色金融:金融强国战略下的理念重塑与路径创新》中提到,绿色金融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通过做大做强绿色金融,推动金融体系的绿色转型[2]。此外,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了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需有效应对政策、市场和技术等风险,以确保业务的稳健运行。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风险挑战,需要通过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来降低风险影响。具体而言,绿色金融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指数和碳融资等金融工具,引导资金流向环保项目,体现了金融创新在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此外,绿色金融还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通过提高绿色项目的产出价格和降低投资成本,以及降低污染项目的产出价格和增加其投资成本,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向绿色化转型。

2.2. 引领绿色金融的关键工具

为了实施绿色金融原则,广泛参与各种绿色金融活动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各种绿色金融服务工具浮出水面,推动了绿色金融工具领域的综合研究。当前市场的绿色金融工具,按金融服务的各个层次分类,分为三种主要类型:金融工具,投资和贸易工具,风险管理工具(黄宏运,2023) [3]

1) 生态友好型金融工具融资选择分类

以金融为核心的绿色金融工具,特别是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在现代绿色金融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环保信贷既为环保举措提供了资金支持,也间接增加了污染项目的成本,清楚地说明了绿色金融的限制性激励。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作为其服务框架的一部分,绿色信贷显著提高了绿色创新的能力,提高了能源效率,减少了碳排放(刘贻玲等,2025) [4]。同时,绿色信贷的作用是简化具有环保意识和产生污染的公司之间的资源分配,尽管需要额外的改进和验证来具体实现其波特效应(李敏等,2025) [5]。此外,绿色信贷等对商业银行成本效率的短期影响可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会影响成本(郭冰莹,2025) [6]。从未来来看,它所培养的尊重和新兴的商业前景可以显著提高商业银行的整体资产回报,减轻信贷风险,从而积极提升其竞争优势(杨宇豪,2025) [7]。国家政府经常激励我国的金融实体采取一系列优惠的补贴策略。这些措施包括降低利率,降低目标存款准备金率,重新发行绿色信贷,从而扩大绿色信贷的覆盖范围。这种做法不仅提高了对环保行业的热情和支持,而且与传统的监管做法有所不同。这种策略能够减少不利影响,包括社会总产出减少、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从而促进平衡的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杨洋,2025) [8]。绿色债券侧重于企业投资,是环保举措的金融工具。最新发展数据显示,由于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监管影响,发行绿色债券可以大大提高发行人的环保创新率,并且这种影响保持了一种动态连续性(商瑾,2025) [9]

2) 专注于可持续性和交易的金融产品

设计用于投资和贸易的环保金融工具旨在通过产品创新促进更多地参与绿色金融的实际管理。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一系列绿色指数在股市上首次亮相。惠康2011年的研究显示,公开披露道琼斯可持续发展全球指数可以迅速为其选定的股票带来盈利结果。在德国市场内,环境问题导致相关股票指数的负面影响(王景元,2024) [10]。中国已形成可持续发展指数、环保产业指数和绿色环境指数三大指标。这些指数有可能提振投资者信心,并对类似股票的价格产生短期积极影响,但这种影响不会持久。关联绿色指数的重要性主要在于增强环境细节的揭示,引导社会资本的运动,维护资本市场活动的均衡(黄世忠,2025) [11]。在碳排放部门,开创性的碳融资方法对于节约能源、减少排放和加强业务框架至关重要。吴婉娴等(2025)研究中强调,企业的整体环保要素生产率和卓越的环境创新发展得到了显著的鼓励[12]

3) 生态友好型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虽然环境风险管理金融工具还处于试点阶段,但在规模和结构上已呈现出初步阶段。在所有这些措施中,绿色保险是最具指导性的,包括环境责任保险、气候指数保险和绿色企业社会责任保险等。尽管面临着资本支持不足、对相关风险缺乏了解以及国内和全球增长脱节等挑战,但绿色保险的结构性结构仍然难以捉摸。由于业务规范的变化以及数据处理和管理的失误,许多相关研究都局限于各自的可行性分析和设计方案阶段。

3. ESG的简要概述

3.1. ESG含义

ESG (环境、社会和治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社会责任投资(SRI),并随着全球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加剧而逐渐兴起。正如王家宝(2022)在《什么是社会责任投资?》中所述,现代社会责任投资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美国家,当时开始显现的环境问题促使一部分思想进步的投资者开始通过投资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诉求和价值取向[13]。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正式提出ESG概念,标志着ESG投资正式进入公众视野。ESG理论的基础主要来源于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三重底线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社会福祉之间的均衡,为ESG理论提供了宏观的理论框架。王琳璘等(2022)在《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中提到,ESG为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发展提供了系统性、可量化的操作框架。利益相关者理论则指出,企业应平衡和满足包括股东、员工、客户等在内的各方利益,这为ESG理论中的社会因素提供了理论支撑[14]。段艳玲和刘少敏(2023)在《ESG的理念与中国实践:来自不同学科视角的观察》中强调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ESG中的重要性。三重底线理论要求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个维度上实现同步协调发展,与ESG理论的核心要素高度契合[15]。Berg等(2020)在相关文献中提到,三重底线理论强调企业应同时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维度的绩效[16]。ESG理论通过评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为投资者提供了全面的投资决策依据。具体而言,环境因素评估企业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如碳排放、能源消耗和废物产生;社会因素评估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如员工福利、产品安全性和多元化程度;治理因素则评估企业的治理结构和运营状况,如董事会结构、高管薪酬和公司反腐败政策。随着ESG投资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将ESG因素纳入投资决策中,以控制风险、提高回报并改善公司的治理结构。

3.2. 有关ESG的评估准则及基准

在全球范围内,MSCI和Sustainalytics等受人尊敬的组织拥有卓越的地位。MSCI的ESG评级方法采用全球视角,在众多评估指标中系统地分解和衡量E、S和G子主题,从而提供对企业ESG有效性的广泛评估。相反,Sus-analytics专注于通过准确衡量公司的ESG风险敞口来评估风险,为投资者提供强大的风险防御。与此同时,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研究所等地方机构根据全国情况定制评估标准,帮助企业提高基准。

3.3. ESG的现状与未来路径

1) ESG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全球对可持续发展的日益重视,ESG已成为投资领域的重要考量因素。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的环境绩效、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水平,这促使企业积极披露ESG信息,以吸引资本并提升品牌形象。ESG投资的兴起,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同,也体现了投资者对长期价值创造的追求。

2) ESG的未来路径

展望未来,ESG将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加剧和社会对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ESG将成为企业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将ESG理念融入日常运营和长期发展中,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共生。同时,政府和国际组织也将加强合作,推动ESG标准的统一和国际化,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此外,ESG还将与绿色金融等可持续发展工具深度融合,共同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包容和可持续的金融体系。

4. 连接生态友好型金融与ESG

4.1. 相互加强的纽带

1) 绿色金融在帮助实现ESG目标中的作用

在当今金融格局中,绿色金融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为环境保护项目提供了资金支持,还深刻影响着企业的ESG (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不可或缺的一环。

从环境角度讲,绿色信贷在绿色金融工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商业银行通过其环境绩效指标有效地确定和支持致力于削减能源,减少排放,管理污染和生态复兴的组织。以《中国银行业绿色信贷发展报告》为例,A银行向传统制造业提供专业化的绿色信贷援助,帮助他们实施先进的废气处理方法,提高制造工艺。结果是单位产量碳排放量下降30%以上,大大降低了污染水平,提高了附近的生态环境质量。这完全符合ESG的环境方面指令,建议公司减少对生态的危害,转向环保的做法。

绿色投资基金同样被视为改善环境的先驱。Preqin研究报告《2022年绿色和可持续投资状况》指出,全球绿色技术投资基金主要集中于可再生能源和环保材料等先进技术,瞄准新兴和扩张企业的成长和发展能力。例如,X基金对一家新兴的太阳能光伏公司进行了大量投资,以提高其先进的光伏电池技术并扩大生产。这一进展不仅加速了从传统化石燃料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而且有助于加强社会的能源框架,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实现碳减排目标提供坚实的支持。通过投资于有形资本,该基金与ESG的环境维度密切相关。

在社会方面,绿色金融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债券的发行不仅为环保项目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还通过项目的实施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同时,绿色金融支持的生态农业项目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可持续供应,保护了消费者权益,增强了企业与社会的联系。例如,一个由欧洲绿色债券资助的环保社区建设项目吸引了许多当地工人,改善了当地的就业状况。与此同时,绿色金融支持的生态农业倡议确保了农产品的安全和可持续供应,保护了消费者的权利,加强了企业与社会的联系,并通过维护工人和当地人民等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符合ESG的社会层面。

在企业管理层看来,生态友好型金融体现了其独特的贡献。随着绿色融资的深入,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社会期望,这促使它们不断完善环境风险管理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建设。通过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企业能够更好地理解并应对ESG相关的风险和挑战,从而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企业实现长期的经济利益,还为其赢得了更多的社会认可和尊重。

2) ESG标准以何种方式影响生态友好型金融体系的发展

ESG基准作为一个精确的指导原则,彻底治理和深入推动绿色金融领域的稳步发展,同时改变了金融资源配置和市场架构的基本原理。

ESG评价和指标框架为金融机构在项目选择和资金配置上提供了明确的指引。通过综合评估企业在环境、社会和治理方面的表现,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出那些真正致力于生态增长和良好ESG绩效的企业。这种评估机制有助于减少“虚假绿色行为”现象出现,即企业表面上宣称环保但实际上并未采取实际行动,从而确保资金流向那些能够产生积极环境和社会影响的项目。

例如,金融机构可以利用MSCI等权威机构的ESG评级方法,对潜在投资项目进行全面分析。这些评级不仅考虑了企业的环境绩效,如碳排放量、资源利用效率等,还涵盖了社会因素,如员工福利、社区关系等,以及治理结构,如董事会独立性、风险管理等。通过这种综合评估,金融机构能够更有效地将资金配置到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项目上,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

从产品创新的角度来看,ESG标准是金融主体创新的主要激励因素。随着企业和投资者对ESG的重视,金融机构纷纷推出各种创新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降低ESG风险。陈雨露在《金融支持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中提到,一些与ESG指数相关的结构性金融产品正在使用。它们将财务回报与企业的ESG表现挂钩,鼓励企业改进ESG战略,以获得更优惠的贷款条件。为生态供应链提供定制化金融服务,根据企业在供应链不同阶段的ESG合规情况提供定制化金融支持,旨在提高供应链ESG效率,拓展生态金融服务,丰富产品选择。例如,一些金融机构推出了与ESG指数相关的结构性金融产品,鼓励企业改进ESG战略以获得更优惠的贷款条件。同时,为生态供应链提供的定制化金融服务,则根据企业在供应链中的ESG表现,提供差异化的金融支持,旨在提高供应链的整体ESG效率。这些创新产品的推出,不仅丰富了绿色金融市场的产品选择,还促进了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与ESG相关的标准在市场控制和强劲增长的各个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标准化协议,企业ESG账户的相似性有所提高,凸显了“适者生存”的市场战略。这促使公司提高其ESG计划的有效性和水平,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并为金融实体营造优越的商业环境。监管机构通过遵守ESG指导方针,对毫无根据的ESG主张和不遵守绿色金融实践采取严格的“零容忍”态度,扩大了他们的监督和应用。这保证了绿色金融和ESG市场的系统运作,为持续的可持续增长铺平了道路,并加快了绿色金融在受监管的道路上的加速扩张。

4.2. 案例深入分析

以国际知名的可再生能源汽车制造商特斯拉为例,展示了如何将绿色金融与可持续ESG相结合。在生态方面,特斯拉通过不断的研发投入,在电池和动力系统方面取得了进展。电动汽车碳排放大幅减少,电池回收效率高达90%,推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生态转型。在社交方面,特斯拉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并促进职业发展。它积极参与工厂附近的社区学习和环境福利活动,比如在内华达州推动STEM教育。在治理方面,它侧重于有效的董事会和管理框架,具有高度的信息透明度,定期发布ESG报告,并接受国际市场监督。其卓越的ESG表现赢得了全球评级机构的赞誉,并吸引了绿色基金的投资。各大银行提供了大量的绿色信贷额度。2022年,它获得了数亿美元的ESG相关风险投资和超过100亿美元的银行贷款,利用绿色融资提高能力和技术,推进了全球绿色交通目标。

在绿色金融领域走在前列的兴业银行等中国顶级金融机构,已经全面采用绿色融资方式,整合ESG原则。创新推出“化绿为金”绿色贷款系列、“绿色创新未来”投资基金等多种环保金融产品,满足多样化的环保需求。信贷指导方针根据严格的ESG标准进行了调整,导致对高污染和低ESG公司的信贷策略更加严格,同时优先考虑绿色能源和环保制造业等行业。过去5年,绿色贷款余额年均增长超过20%。在日常运营中,落实ESG规范,开展办公室节能改造,推广环保办公环境,加强员工培训,培育包容多元的工作场所。在可持续金融实践的支持下,兴业银行实现了双重ESG目标,并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独特的发展。它在行业中树立了榜样,在绿色金融和ESG方面获得了许多国家和全球奖项,激励了国内金融机构采取可持续的做法,极大地促进了可持续金融体系的建立。

5. 面对创造持久财政框架的障碍

5.1. 财务框架存在的缺陷

传统的金融模式长期以来过度依赖经济指标来评估成功,忽视了投资努力的环境后果和社会影响。这种方法往往导致贷款不成比例地流向污染密集型和能源消耗高的行业,造成资源的不合理分散。在风险管理方面,这些模型未能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和社会观点等新出现的风险因素。因此,在突发的生态事件或劳资冲突中,他们往往显得适应性差,为满足可持续增长的要求而斗争。

5.2. 实施绿色金融和ESG政策面临的困难

1) 确保数据透明和标准化的事项

在绿色金融工作中收集“绿色”信息是一个重大障碍,存在多种统计技术来应对这一挑战。ESG报告的数据质量差异很大,不同的评估机构在解释和量化指标的方法上存在明显差异。不同公司和行业的数据存在差异,这给投资者得出明确结论带来了挑战。数据表明,金融机构的决策框架变得不清晰,从而影响了市场的有效运行。

2) 投资者在教育和意识方面都存在不足

一部分中小投资者对绿色金融和ESG原则的掌握程度很低。受传统投资态度的束缚,他们错误地认为ESG投资是一种可能影响短期收益的选择,然而ESG投资更注重长期价值创造。此外,绿色金融产品的复杂性加剧了他们的不情愿,导致加入的兴趣降低。因此,绿色金融部门越来越依赖大量机构投资者的长期支持,阻碍了市场的广泛和深入增长。

3) 政策法规框架存在较大缺陷

目前,绿色金融和ESG的框架和规则存在分化,部分条款在实际应用中表现不佳,监管协调体系有待完善。不同部门对绿色金融和ESG标准的不同解释可能导致法规的失误或相似,损害政策执行效力,并使防止“虚假绿色行为”和欺骗性ESG指控等市场违规行为复杂化。

6. 推进生态金融与ESG发展的建议

6.1. 政府援助与经济刺激战略

政府可通过碳税返还机制,将税收收入定向投入可再生能源研发(如氢能技术、生物燃料),并设立“绿色就业基金”,支持低碳产业创造百万级就业岗位。例如,欧盟“绿色新政”计划中,30%的预算用于清洁能源项目,预计到2030年新增200万个绿色就业岗位,直接推动SDG8 (体面工作)和SDG7 (清洁能源)。

6.2. 进一步细化立法和准则

至关重要的是,立法者应加快制定有针对性的绿色金融法律,准确界定参与者的权利、义务和操作监管规范;监管机构和ESG组织之间的合作努力导致了评估指标和披露标准的制定,建立了类似于会计标准的严格和有凝聚力的标准。这些措施通过法律和民事诉讼加强了对生态“漂绿”的问责,保证了环保金融和ESG部门的强劲和持续增长。

6.3. 金融主体的功能

1) 创新增强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机构在推出环保金融产品时,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以满足不同的客户群和业务环境。例如,他们有机会为个人可持续发展量身定制环境友好型信贷产品,为生态农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保险选择,并利用财政技术提高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的准确性。这样的发展将扩大生态友好型金融设施的范围。

2) 完善ESG风险管理

综合风险管理系统现在纳入了ESG风险,利用定量建模来评估气候相关风险如何影响资产,并观察可能导致声誉危险的社会态度。在风险评估的指导下,我们完善了公司结构和贷款策略,积极进入低碳转型领域,减少可能出现的ESG风险中断概率,并保证我们机构的持久运作。

6.4. 探索学习与社会参与的关系

1) 促进公众认识和参与

利用主流渠道和公众科学渠道,全面推广绿色金融和ESG专业知识,并策划绿色投资科学讲座和环境金融实践社区活动。所有这些努力都旨在提高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它们还鼓励投资者参与环保实践和投资,从而加强绿色金融部门的核心结构。

2) 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公司已经彻底整合了ESG的基本原则,从总体战略制定到基层执行,并制定了扩展的ESG战略议程。同时,公司频繁发布全面的ESG进展报告,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并将ESG融入企业精神。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企业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保护环境,努力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和平共处。

7. 总结

7.1. 绿色金融和ESG在建立持久金融框架中的关键作用

绿色融资和ESG可能被视为建立金融体系长寿的基本组成部分。前者通过资本“债券”将绿色产业的前前后后联系起来,推动经济的生态转变;后者源于企业的基本信念,重塑了评估企业价值的标准,并促进了这些企业的“内部和外部发展”。总的来说,这两个要素的作用是纠正传统的金融偏见,完善资源分配模型,并为持久的金融框架保持持续的动力和活力。

7.2. 对未来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前瞻性思考

未来的研究将在微观尺度上更广泛地探索绿色融资与ESG之间相互作用的动态,如ESG要素如何影响企业财务结果,以及调查绿色金融创新的局限性。在我们的业务活动中,我们期待全球政策的同步改善,银行机构的突破,以及更果断的企业措施,共同解决当前的障碍,朝着可持续金融的“新蓝海”前进,共同开创国际生态经济成功的新时代。

基金项目

福建省厦门大学嘉庚学院24~25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梦想启航前的考量:高校学生创业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577)。

NOTES

*共同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付思琦. 绿色金融文献综述[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0(2): 45.
[2] 王文. 绿色金融: 金融强国战略下的理念重塑与路径创新[J]. 金融研究, 2023(4): 1-15.
[3] 黄宏运. 绿色金融影响实体经济绿色创新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济南: 山东大学, 2023.
[4] 刘贻玲, 刘子娟, 张友锋. 绿色金融对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路径研究——基于fsQCA分析[J/OL]. 中国证券期货: 1-13.
https://link.cnki.net/doi/10.19766/j.cnki.zgzqqh.20250430.004, 2025-05-12.
[5] 李敏, 杨海燕, 周云飞. 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基于税收优惠的视角[J/OL].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50.1191.C.20250418.1534.004.html, 2025-05-12.
[6] 郭冰莹. 商业银行绿色信贷助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 经济师, 2025(4): 122-123+126.
[7] 杨宇豪. 绿色信贷增强商业银行稳健性影响的研究[J]. 黑龙江金融, 2025(3): 31-38.
[8] 杨洋. 招商银行绿色金融业务发展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25(3): 31-33.
[9] 商瑾, 陈莹莹, 张锦涛. 2024年绿色债券市场运行情况报告[J]. 债券, 2025(4): 50-58.
[10] 王景元. 绿色金融发展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西安: 西安理工大学, 2024.
[11] 黄世忠.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ESG理念——基于《道德经》和“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的分析[J]. 财会月刊, 2025, 46(10): 3-12.
[12] 吴婉娴, 叶翀, 林振兴.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物流业融合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OL].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1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7.1245.N.20250510.1643.002.html, 2025-05-12.
[13] 王家宝. 什么是社会责任投资? [EB/OL]. 知乎专栏. (2022-08-01)
https://zhuanlan.zhihu.com/p/548437495, 2025-05-25.
[14] 王琳璘, 廉永辉, 董捷. ESG表现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制研究[J]. 金融论坛, 2022(12): 3-12.
[15] 段艳玲, 刘少敏. ESG的理念与中国实践: 来自不同学科视角的观察[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3(3): 20-30.
[16] Berg, F., Kölbel, J. and Rigobon, R. (2019) Aggregate Confusion: The Divergence of ESG Ratings. SSRN Electronic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