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焦志伦, 李雯雯, 刘秉镰. 数字经济发展必然减少行业碳排放吗?——来自物流业的新证据[J]. 南开经济研究, 2024(6): 110-128.
|
[2]
|
汤中明, 周玲. 物流业发展对低碳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J]. 生态经济, 2016, 32(11): 84-87.
|
[3]
|
刘雨之. 双碳背景下湖南物流业碳排放脱钩及影响因素研究[J]. 物流科技, 2024, 47(21): 109-112+130.
|
[4]
|
刘明达, 蒙吉军, 刘碧寒. 国内外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进展[J]. 热带地理, 2014, 34(2): 248-258.
|
[5]
|
胡小飞, 王秀慧, 吴爽.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测算及其驱动要素研究[J]. 生态经济, 2019, 35(7): 49-55.
|
[6]
|
穆晓雅, 徐天乐, 葛小东, 等. 湖北省区域碳中和能力评价研究[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24, 43(3): 100-110.
|
[7]
|
陈春, 刘十铖, 刘迦瑞.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测度与差异演进[J]. 物流科技, 2023, 46(24): 89-93.
|
[8]
|
徐琴. 湖北省物流业碳排放测算研究[J]. 价值工程, 2021, 40(28): 64-66.
|
[9]
|
黄爱玲, 马瑞晨, 王佳美, 等. “双碳”目标下中国省域绿色物流发展时空演变分析[J]. 科技导报, 2023, 41(22): 47-57.
|
[10]
|
时超, 孙海燕, 魏统锋, 等. 碳达峰时点下渤海通道对区际城市群公路物流碳排放及减排潜力的影响[J]. 地理科学, 2024, 44(3): 391-399.
|
[11]
|
陈刚, 贾晓朋, 付江月. 碳排放约束下中国八大经济区物流业效率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J]. 生态经济, 2025, 41(2): 54-60.
|
[12]
|
杨平, 吕雁琴, 陈静, 等. 政府数字化转型对我国城市碳排放效率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 2024, 31(12): 109-116.
|
[13]
|
刘亚芬, 韩志非, 郭雅琼.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城市碳生产率——基于绿色创新视角[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24(1): 37-42.
|
[14]
|
董康银, 杨森淼. 低碳能源技术创新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J]. 工业技术经济, 2024, 43(8): 26-36.
|
[15]
|
田云, 周倩茹, 夏锐. 农产品贸易水平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检验[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2024, 42(5): 951-960.
|
[16]
|
袁俊. 电子商务对地区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基于异质性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分析[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24): 138-141.
|
[17]
|
夏帅, 于翔, 王煜昊.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影响工业碳排放效率? [J]. 经济经纬, 2025, 42(2): 80-94.
|
[18]
|
郑琰, 贲宇姝, 王康得, 等. 物流企业的碳排放效率评价及驱动因素分析[J].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23, 23(2): 11-21.
|
[19]
|
姚玥, 贺壮, 李守晋, 等. 低碳经济对区域碳排放效率的空间效应研究[J]. 当代经济, 2025, 42(3): 43-53.
|
[20]
|
姚冠新, 赵子琪, 胡百灵. 中国农村物流二氧化碳排放绩效评价研究——基于三阶段DEA方法[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6, 38(11): 48-50, 103.
|
[21]
|
张兰怡, 徐艺诺, 王硕, 等. 物流业碳排放绩效及低碳策略[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 40(2): 240-249.
|
[22]
|
谈晓勇, 谢婕. 长江流域物流业碳排放效率及时空演化分析[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25, 42(1): 40-53.
|
[23]
|
张丽峰. 煤炭资源型城市碳排放效率测度、时空特征与区域异质性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5, 39(4): 33-44.
|
[24]
|
赵林林, 许浩源, 庄玉良. 考虑技术异质性与碳排放的中国省域物流业效率评价[J]. 物流技术, 2024, 43(5): 1-12.
|
[25]
|
林秀群, 李嘉新, 李阳, 等. 长江经济带物流业碳排放效率的测度及时空演化特征研究[J]. 生态经济, 2022, 38(12): 31-38.
|
[26]
|
张昭俊, 孙付娜.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物流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J]. 物流技术, 2024, 43(8): 13-25.
|
[27]
|
聂凯, 谢丹凤, 李巍. 新能源汽车城市物流碳排放模型的构建与分析[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 42(9): 134-140.
|
[28]
|
付昱铭, 蒋惠园, 唐勇平. 我国物流业碳排放脱钩状态及影响因素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4, 46(11): 62-70.
|
[29]
|
任国强, 赵翠明. 碳源视角下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地区差距及变动[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1, 44(3): 191-199.
|
[30]
|
汪莹, 高佳钰, 雷雨轩. 我国铁路运营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铁道学报, 2020, 42(4): 7-16.
|
[31]
|
李燕, 黄晶, 王克强, 等. 武汉市物流业碳排放及影响因素研究[J]. 物流科技, 2025, 48(2): 37-41.
|
[32]
|
王思楠.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达峰预测分析[D]: [硕士学位论文]. 天津: 天津理工大学, 2023.
|
[33]
|
韩丽萍, 李明达, 刘炯. 中国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产业关联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 21(1): 86-93.
|
[34]
|
朱汶郡, 彭欣怡, 陈歆. 基于SDA和SPA的山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动因分析[J]. 环境生态学, 2023, 5(9): 117-124.
|
[35]
|
张晴. 基于SDA的华北地区碳排放变动及驱动因素研究[J]. 生产力研究, 2022(12): 49-52, 73.
|
[36]
|
李创, 昝东亮. 我国物流运输业碳排放测量及分解模型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10): 1197-1199, 1213.
|
[37]
|
杨颖, 梁洁林, 李佳霖, 等. 基于全生命周期的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供应链碳排放测算与影响因素分析[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5, 47(1): 31-39.
|
[38]
|
孙伟, 陈钰彬, 林希雅. 基于LMDI和K均值聚类法的省级碳排放驱动机制分析[J/OL]. 环境科学, 1-19. https://link.cnki.net/doi/10.13227/j.hjkx.202408082, 2025-05-14.
|
[39]
|
徐国泉, 封士伟. 中国火电行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J]. 生态经济, 2024, 40(2): 30-38.
|
[40]
|
王智琦, 李建国, 彭彬彬, 等. 西部地区交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与脱钩效应分析[J]. 环境工程, 2023, 41(10): 213-222.
|
[41]
|
蔡佳丽, 张陶新. 湖南省分行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研究——基于EKC曲线分析[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3(5): 50-56.
|
[42]
|
周岸, 吴开亚. 上海市交通碳排放驱动因素分析[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3(2): 264-269.
|
[43]
|
刘琦, 范鑫坤. 中国省际物流业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及其传导机制[J]. 环境工程学报, 2024, 18(1): 298-308.
|
[44]
|
张之潇, 王玉罡, 叶子临, 等. 贵州省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情景预测[J/OL]. 环境科学, 1-15. https://link.cnki.net/doi/10.13227/j.hjkx.202408063, 2025-05-14.
|
[45]
|
刘畅. 东北三省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趋势预测——基于STIRPAT模型和情景分析法[J]. 科技和产业, 2024, 24(21): 348-358.
|
[46]
|
王可睿, 邵必林. 陕西省物流业碳排放因素分解与情景预测[J]. 物流工程与管理, 2023, 45(11): 5-9.
|
[47]
|
耿庆桥, 贾元华, 吴江, 等. 考虑碳排放影响的物流园区布局优化研究[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2023, 47(1): 115-125.
|
[48]
|
邹艳芬, 黄美娟, 黄和平, 等. 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的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OL].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23. https://link.cnki.net/urlid/42.1320.X.20250314.1707.002, 2025-05-14.
|
[49]
|
狄乾斌, 李春雪, 陈小龙. 中国沿海地区滨海旅游业碳排放效率时空演变特征及趋势预测[J/OL]. 环境科学, 1-17. https://link.cnki.net/doi/10.13227/j.hjkx.202410062, 2025-05-14.
|
[50]
|
刘战豫, 张伞伞.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中国城市群能源消费碳排放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J]. 生态经济, 2024, 40(9): 23-31.
|
[51]
|
单孟文, 李婷, 王映然, 等. 2000-2020年青岛市区域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J]. 水土保持通报, 2024, 44(3): 367-378, 389.
|
[52]
|
宝力格, 刘祎绯. “双碳”目标下北京城市形态时空演变及其对碳排放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24, 44(17): 7507-7519.
|
[53]
|
梁毅, 徐超飞, 高子涵.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沿线区域物流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及驱动因素分析[J/OL].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1-18. https://link.cnki.net/urlid/11.5972.x.20250327.0849.004, 2025-05-14.
|
[54]
|
钟文, 杨俊, 郑明贵, 等.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对物流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及传导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24, 44(1): 427-437.
|
[55]
|
肖红, 李鑫汝, 许荟珍, 等. 成渝城市群物流业集聚对物流业碳排放的时空异质性影响研究[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25, 47(1): 53-60, 81.
|
[56]
|
陈艺骋, 李祥龙, 张园园. 责任共担视角下中国省域物流业碳排放时空演变分析[J/OL]. 环境科学, 1-20. https://link.cnki.net/doi/10.13227/j.hjkx.202405050, 2025-04-01.
|
[57]
|
金凤花, 富立友, 马洪伟. 区域物流碳排放空间格局的演化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8): 254-257.
|
[58]
|
鄢飞, 雷益. 纺织产业与物流业融合对纺织产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J]. 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43(4): 82-89.
|
[59]
|
王磊, 何斌锋. 绿色技术创新对物流业碳排放的空间溢出效应[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5): 91-95.
|
[60]
|
黄卓, 杨佩月. 我国流通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7): 162-165.
|
[61]
|
俞泽, 孙立成. “双碳”背景下异质性环境规制对物流业绿色转型升级的影响[J]. 商业经济研究, 2024(18): 89-92.
|
[62]
|
莫思敏, 赵小龙, 雷宇健. 考虑碳排放和时效性的多能源车辆冷链配送问题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4, 24(24): 10474-10483.
|
[63]
|
何源明, 梁梓苏. 碳达峰视角下物流业减排措施、碳绩效与企业价值的互动关系——以上市物流企业为例[J]. 商业经济研究, 2023(18): 85-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