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足球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维剖析与现状审思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and Current Situation Review of Our Country’s Football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DOI: 10.12677/aps.2025.134076, PDF, HTML, XML,   
作者: 高自洋, 李 欣:成都大学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关键词: 足球足球文化校园足球文化Football Football Culture Campus Football Culture
摘要: 本综述聚焦足球校园文化,从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构建、校园文化的影响和结构体系展开研究。足球校园文化内涵丰富,既包括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也涵盖学校在体育教育中融入的足球理念与精神,对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团队合作和拼搏精神意义重大。在文化培育的过程中,多方力量的共同介入至关重要。其中,学校作为重要阵地,应着力完善足球相关课程体系,设计并组织形式多样的足球活动,以此为基础打造积极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环境;家庭应鼓励孩子参与足球运动,提供情感支持;社会要完善足球场地设施,举办赛事交流活动,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资源和平台。足球校园文化结构体系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物质文化方面、制度文化方面、行为文化方面和精神文化方面。物质层面的文化是根基所在,像运动场地与器材配备便属于这一范畴;制度层面的文化发挥着规范作用,为各项活动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行为层面的文化具体展现于师生在足球运动中的言行举止;而精神层面的文化堪称核心内核,它集中体现了足球运动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体育风尚。综合来看,深入研究足球校园文化,对推动校园体育教育和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
Abstract: This review focuses on football campus culture, and studies the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influence and structural system of campus football culture. The football campus culture is rich in connotation, including students’ cognition, emotions and values of football, as well as the football concept and spirit integrated into the school’s physical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teamwork and fighting spirit. In the process of cultural cultivation, the joint intervention of multiple forces is crucial. Among them, 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school should focus on improving the football-related curriculum system, design and organize various forms of football activities, and create a positive and strong campus football cultural environment on this basis; Families should encourage their children to participate in football and provide emotional support; The society should improve football venue facilities, hold event exchange activities, and provide resources and platfor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football. The cultural structure system of the football campus is mainly divided into four aspects: material culture, institutional culture, behavioral culture and spiritual culture. The material level of 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such as sports venues and equipment. Culture at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plays a normative role and provides a guarantee for the orderly advancement of various activities. The behavioral level of culture is embodied in the words and deed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football; The spiritual culture can be called the core, which embodies the values and sports trends contained in football. On the whole, an in-depth study of football campus culture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promoting campus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文章引用:高自洋, 李欣. 我国足球校园文化建设的多维剖析与现状审思[J]. 体育科学进展, 2025, 13(4): 551-558.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5.134076

1. 引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落实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加强校园足球建设[1]。足球作为唯一一项体育项目在纲要中提及,不仅如此,在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提出“增强学生体质、普及足球知识和技能、形成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的价值目标[2],2015年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作出“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夯实足球人才根基、提高足球发展水平、成就中国足球梦想”的价值定位[3]。校园足球一直作为振兴中国足球的“塔基”,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大力支持,我国足球的发展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也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问题,本文从校园文化入手,以期为我国足球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意见。

2. 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学校这个特殊的场所,承载着“教”与“学”的双重压力,在校园里有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是极为重要的,同样在体育中,我们也始终强调体育文化,而校园足球文化在推动校园足球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证校园足球发展的基础;并且足球作为一种竞技性极强的运动项目,竞争和对抗是对运动员内心最关键的积极内因,如果不建设良好的校园足球文化,学生对于“足球竞技”,“比赛的胜利”的理解不免出现偏颇,更甚者出现畸形理解,极端行为,因此文本梳理相关文献,了解现有学者对于校园足球文化的理解和看法,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解释校园足球文化。

2.2. 实践意义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当前社会越来越关注对学生的素质教育,而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另一方面发展校园足球文化是传承和弘扬体育精神的重要载体,学生充分地理解体育精神、竞技精神和足球的发展,对于学生体育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今后更能将此迁移到生活中去,不仅会运动,还会生活。并且推动足球校园文化也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形成家校社合力,协同育人。

3. 相关概念界定

3.1. 校园足球

对于校园足球的概念界定,学界还未有统一的界定标准,从政策方面来看李雪伟[4]、李钊[5]认为校园足球是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发展阳光体育,在学校开展的关于足球的活动。在内涵方面,侯学华、刘夫力认为校园足球是一个广泛活动的总称,指在校园活动内开展的各种有关足球的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毛振明和邱林则主张校园足球是一种教育活动,是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但两位学者对于校园足球的界定也有些许差异,主要体现在,毛振明将校园足球视作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提升的重要抓手与突破方向,而邱林认为校园足球为了增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学生以学校为依托开展各种教学、竞赛和其他教育活动。此外董众鸣认为校园足球是培养后备人才的战略举措,也是阳光体育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校园足球的相关政策以及国内学者的相关概念界定,本文认为校园足球是指在国家教育部的主导下,以学校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遵循人才的培养和足球的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培养足球后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活动。

3.2. 校园足球文化

参考卢元镇对体育文化的界定“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6],依据目前对文化最普遍的分类方法“四分法”,结合校园足球特点,提出校园足球文化的概念: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足球相关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7]

4. 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利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以及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数据库,在专业数据库中输入“校园足球”、“校园文化”、“校园足球文化”等关键词检索近十年的相关文献,按照相关性原则、学术质量考量和代表性进行取舍,筛选出理论研究类包括足球校园文化的内涵、足球校园文化的构建和文化结构体系等方面,针对文献研读内容,包括研究的主要观点,采用的理论框架、得出的结论和建议梳理出不同学者对足球校园文化的多元解读和发展脉络。

5. 国内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足球校园文化的发展现状

5.1.1. 足球校园文化的内涵方面

足球一直作为体育界的热门话题,校园足球的热度也居高不下,其中有关于足球校园文化的为数不少,通过整理有关文献可以发现,在足球校园文化内涵的研究领域,学者们的观点存在差异。部分学者基于文化分层理论来构建相关概念,侯学华与张卫董是这一研究方向的代表人物。侯学华提出,文化是校园足球的本质体现,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核心)”这一核心。他认为,校园足球文化是一个由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共同构成的统一体。在这一统一体中,物质文化是开展足球活动的基础性前提;精神文化更多地涉及意识形态层面,属于引领发展方向的范畴;制度文化则是为规范校园足球活动而制定的相关规则与设置,属于保障活动有序开展的基础性条件。行为文化与规范和约束学生足球活动的行为相关,行为文化处于核心地位[8]。张卫东与邬凤则提出,校园足球文化是学校在开展足球相关活动时形成的文化总和,这些活动涵盖足球基础设施建设、足球欣赏、训练、比赛、教学、宣传及管理等方面,其核心目标在于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满足他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增强体质,同时提升学生的足球运动技能与知识水平,具体包含足球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内容。其中,精神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核心,物质文化与行为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的表现形式,而制度文化则是校园足球文化顺利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保障[9]

在描述足球校园文化的相关文献中,以文化的分层理论作为内容框架的占据压倒性的优势,但也有学者从要素的构成方面去阐述和理解。从器材角度而言,学校配备了球场、球门和足球;就活动形式来说,则包含足球课程、足球赛事以及足球训练。虽然学生、老师和校长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是有了这些要素并不意味着就有了足球文化。赵传勇提出,校园足球文化并非面向人类整体的文化形态,而是依托学校这一特定群体和特殊场域而存在的文化,对于足球运动,如果从人类总体的角度来讲,小到一个足球,大到世界杯比赛,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但对于一个学校,拥有一个足球,组织了一场足球比赛,那是绝对不能称其为存在校园足球文化的[10]。从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来看,广义的范畴涵盖大学校园内所有与足球相关的活动,足球选项课的教学,以及其他足球相关的活动,足球比赛的举办,赛事的观看与转播,以及校内外各类相关足球文化信息的传播等;而狭义的概念则特指高校间定期开展的大学生足球赛事,其中较具影响力的有“李宁中国大学生足球联赛”这类校园竞技赛事。两者间相互依存,关系密不可分,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上层建筑,是校园足球文化的核心[11]。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副司长刘培俊在对校园足球骨干教师培训中指出:营造足球校园文化不仅仅只靠几节课、几次训练、几个队、几场比赛和几个奖牌,靠的是大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将足球融入学习生活当中去,形成文化的沃土。

因此,足球校园文化的内涵,尽管不同学者从不同维度的表述和研究,都离不开“校园”这个特殊环境,离不开“文化”这个特殊语境范畴,在前文梳理了足球校园文化内涵的前提下,我们得出足球校园文化的核心要素。第一,传承性。文化是需要传承的,具体到校园足球文化,在不同环境,不同年龄,不同身份传承下去。第二,群体性。文化不是个体特征,是为群体所共有的,不是单独存在的,是贯穿于生活学习各个环节的。第三,约束性。足球校园文化的形成,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行为,这种氛围会在不知觉的受到熏陶。

5.1.2. 足球校园文化的构建方面

校园足球既是学校体育体系中的关键构成,也是中国足球发展的根基。但在其推进过程中,却浮现出“应试足球”“功利足球”“虚假足球”等一系列问题,这些现象违背了足球自身的发展规律,也忽略了其教育的本质内核。正因如此,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便成为了校园足球发展的核心要素与首要任务。曹大伟,曹连众通过哲学概念“本然、实然和应然”构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逻辑体系,认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具有游戏属性,教育属性和社会属性。游戏属性满足人类的自然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需品,教育属性能够促进受教育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交往的发展,社会属性即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从教育本源理念漠视,畸形足球形态盛行,指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实然困境,提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应然选择应坚持发展原则、确定符合中华民族精神的文化精髓植入校园足球文化的指导思想,打造生活化的校园足球实践活动,建立校园足球生活化发展模式的行动方案。也有学者利用成功的经验在足球校园文化建设这方面提供理论依据,胡正明利用“四个等式”来构建良好校园足球文化,专业教师的足球事业理想 + 校长的发展意愿 = 基础的校园足球;专业教师的敬业精神 + 同事和家长的支持 = 实效的校园足球;主管部门的重视 + 适时规范的比赛 = 高效的校园足球;科学的训练 + 赛场的拼搏 = 快乐的校园足球;从愿景、驱动力、政策和赛制等方面强调构建良好的足球校园文化。

侯学华采用四维分类法,将校园足球文化指标划分为物质、精神、制度和行为四个类别。他通过对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定点学校展开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后,运用线性模型对这些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估,得到各学校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现状的得分情况,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找到目前足球校园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构建足球校园文化首先要提高重视,拓宽经费渠道,加强对外宣传,增强师资力度,创新足球课程,淡化成绩意识[12]。张卫东、邬凤认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技术技能教学方面、校园内的足球竞赛与校际之间的足球竞赛和重大赛事的欣赏这三方面,并且还需注意在建设中需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设施设备出发,建立在基础足球教学,足球常规活动,足球竞赛上,打造扎实的文化氛围。宋娜梅通过理论假设与验证分析不同因素(教龄、性别、任教地区、任教阶段)对校园足球文化结构的认知的影响,认为构建校园足球文化应立足于地域文化基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学生情况、社会环境和足球核心价值,为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因此,在足球校园文化构建方面,认可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核心地位,反对功利化、形式化倾向,强调教育属性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主张多方协同。曹大伟、曹连众的“本然–实然–应然”框架为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供了底层逻辑与价值坐标,避免实践偏离教育本质;胡正明的“四个等式”和侯学华的“四维模型”则提供了可操作的路径与评估工具,解决 “如何做”和“做得如何”的问题;张卫东、邬凤与宋娜梅的研究则补充了实践细节与差异化策略,使理论更贴近复杂的校园现实。这些观点从不同维度共同构建了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理论图谱。综上,这些研究从哲学、实践、实证、地域等多视角丰富了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理论体系,其差异恰恰体现了问题的复杂性。未来研究可在整合多视角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实践–评估”的闭环设计,同时关注时代变化,如人工智能、社会观念等对校园足球文化的新影响。

5.1.3. 对校园文化的影响方面

校园足球文化隶属于校园文化范畴,是校园文化的一个分支。其建设与发展不仅能够推动校园文化的进步,还能加深学生对足球运动的认知,提升他们对这项运动的兴趣,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足球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精神,有助于协同中国足球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中国足球的崛起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13]。目前,校园足球发展中还普遍存在文化缺失的现象,如校园足球运动以体能为中心,不注重精神;以技能为中心,不注重素素养;注重比赛结果而轻视比赛过程等。足球运动的精髓不在于运动的本身,更在于运动过程中的精神体验和价值追求[14]。欧阳勇强在天线足球的教育价值是说道对于校园足球这个组织形式来说,能够丰富学校教学的手段,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得到提升,而校园足球文化也是一样,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凝聚力,师德师生关系日渐和谐。王炜华将校园足球文化对校园文化的促进作用分为了控制作用、聚合作用和推动作用,表现在约束学生行为,足球的规则和制度有明确的文字表述,明确规定了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中去,不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对于校园整体和校园中每个成员的价值取向及行为模式的聚合作用,使之符合学校所确立的目标和导向[15]。胡雪春认为校园足球文化是校园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主要传承体育文化中的尊重他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传承人类社会的文明等;另一方面,其意义还体现在落实素质教育、培育学生的终身体育观念以及达成学校体育目标上。在这一过程中,不应仅向学生传递单一的文化内容,而应涵盖诸多相互关联的足球文化要素,比如足球健身文化、足球娱乐文化、足球竞技文化等。这些相关的、多样的足球文化,是学校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发展[16]

综上,上述学者对校园足球文化影响的论述各有侧重,又存在共识与差异。共识在于均认可其对校园文化的推动作用,及在素质教育、学生发展等方面的价值。差异体现在:罗宇、酒华炜强调对学生认知、兴趣及足球精神体验的影响,关乎中国足球发展;欧阳勇强、王炜华聚焦对教学质量、师生关系、学生行为及校园整体的作用;胡雪春则从传承体育文化、落实教育目标及文化要素多样性角度阐述,这些观点从不同层面丰富了对校园足球文化影响的认知。

5.1.4. 足球校园文化的结构体系方面

校园足球文化是体育文化中极为关键的组成部分,主要包含校园足球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和制度文化四个层面(见图1)。从这四个层面出发,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激发他们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增强身体素质,同时提升其足球知识与运动技能。

Figure 1. Structure diagram of campus football culture system

1. 校园足球文化系统结构图

1) 校园足球物质文化

校园足球物质文化建设在整个校园足球文化构建中扮演着基石角色,它为学校范围内所有与足球相关的活动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支撑,是校园足球文化外在呈现的一个重要维度。校园足球物质文化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足球场的规划与建设、足球器材的配备、教练员教学水平与素养的高低、经费的投入情况、足球相关书籍资料的储备,以及用于观赏足球比赛的电器设备等。这些要素不仅是学生参与足球活动、训练、竞赛以及观看足球教学视频的必要物质基础,还在学生投身校园足球运动的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它们有助于营造浓厚的足球氛围,激发学生对足球运动的热爱,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增强,同时提升学生在足球知识和运动技能方面的水平。

2) 校园足球精神文化

校园足球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发展的追求目标和方向[17]。校园足球文化主要由足球引导机制、足球价值观以及社会环境影响这几个关键部分共同构成。它是在特定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并且其所蕴含的精神与文化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轻易随着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这意味着,无论在何种特定环境下开展足球运动,足球这项运动的本质始终保持不变。不过,不同的生活习俗和环境会让足球运动所传达的精神文化呈现出差异。

在校园足球运动中,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校园足球文化的建设是围绕学生进行的,也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校园足球精神文化作为校园足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特定的校园环境里,通过足球教学、训练、竞赛、比赛欣赏以及足球知识宣传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思想方面所设定的目标。校园足球精神文化作为校园足球文化意识形态层面的关键构成,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相互交融,从意识维度助力学生塑造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全方位展现当代中学生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与形象 。

3) 校园足球制度文化

校园足球制度文化建设在校园足球文化发展中占据关键地位,它不仅是保障校园足球文化稳步推进的重要支撑,更是构成校园足球文化体系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实际作用来看,健全的制度文化为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序开展提供了规则框架,确保各项赛事组织、训练安排、师资配备等环节有章可循;而作为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制度文化又通过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潜移默化地塑造着师生对校园足球的认知与参与方式,推动足球文化从表层活动向深层理念渗透。其目标在于让学校开展足球活动时,物质条件充分利用、精神思想有效传达、足球行为顺利开展。在校园足球文化建设里,制度文化主要体现为规则体系构建和运行模式搭建两方面。规则体系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制定,涵盖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和发展规划,能在物质、行为和精神文化基础上提升校园足球文化层次。而规章制度是足球管理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的实施方案、规程等。

4) 校园足球行为文化

校园足球行为文化是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核心环节,其构建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群体的足球价值认知、日常参与行为模式,以及他们所处的足球活动环境,共同构成了支撑校园足球行为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价值取向体现学生对足球的认知与参与态度;行为方式则涵盖足球教育、训练、比赛及相关游戏活动,是实践足球文化的关键;行为环境由校园及周边足球设施、氛围及自然条件等组成,为足球活动提供物质基础与氛围支撑。这三方面相辅相成,共同影响着校园足球文化建设的成效与质量。因此,优化价值取向、丰富行为方式、提升行为环境,是推进校园足球文化建设、提高其发展效率的重要路径。

6. 结语

综上所述,尽管近几年来我国校园足球工作进步明显,但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合力,学校应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课程体系革新、课程设置多元化、社团活动丰富化和课余时间系统化进行。根据学生的兴趣开展课程,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生长发育的阶段性,不平衡性针对性地设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游戏与竞赛法,合作探究等形式营造浓厚的足球文化氛围;家庭要积极支持,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运动伙伴”,建立资源链接,多带孩子参加专业赛事;社会也应提供资源与平台,基础设施升级,让运动触手可及,降低运动的成本。建立校园设施共享机制,课后及节假日开放学校体育馆、足球场等设施,通过预约系统向周边居民和孩子倾斜时段使用权。建立公共体育场免费开放制度日。校园足球活动相关主体对于足球活动的价值认知冲突普遍存在,实现群体性、广泛性的价值认可仍面临诸多挑战,任务艰巨且需要持续付出努力,当前,学生在参与足球活动时,主动性与自发性呈现出显著的欠缺状态,校园内尚未形成良好的足球氛围。这就是当前我国校园足球文化表现出的基本特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N]. 人民日报, 2025-01-20(006).
[2] 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体群字[2009]54号) [EB/OL].
https://sports.qq.com/a/20090729/000447.htm, 2009-07-29.
[3] 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教体艺[2015]6号) [EB/OL].
http://www.moe.edu.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2015-07-27.
[4] 李雪伟. 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竞赛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11.
[5] 李钊. 上海市青少年校园足球管理体制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 上海体育学院, 2011.
[6] 卢元镇. 中国体育社会学[M]. 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0: 238-239.
[7] 侯学华, 薛立, 陈亚中, 等. 校园足球文化内涵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3(6): 107-110.
[8] 彭瑞. 影响校园足球文化发展的因素探究[J]. 中国教育学刊, 2019(S2): 71-72.
[9] 张卫东, 邬凤. 校园足球文化类型及其建设方式[J]. 体育文化导刊, 2016(5): 150-152.
[10] 赵传勇. 校园足球文化的影响与构建策略[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6, 32(12): 169-171.
[11] 崔笑林. 大学校园足球品牌创建与发展路径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沙: 湖南大学, 2021.
[12] 侯学华, 徐树礼, 褚孝勇, 刘洪科. 校园足球文化模型建构研究[J]. 体育文化导刊, 2014(9): 124-127.
[13] 罗宇. 体育强国目标下我国校园足球的价值定位及其实现[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9, 39(4): 14-17.
[14] 酒华炜. “校园足球热”背景下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内涵与构建研究[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16(1): 102-106.
[15] 王炜华, 刘超. 阳光体育背景下校园足球文化的作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2, 30(3): 33-35.
[16] 胡雪春, 胡冲. 校园足球文化的功能、主要价值与发展对策[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9(1): 180-181.
[17] 李晓冬. 浅论高校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J]. 科技信息, 2013(14):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