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
Analysis o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of Sports Tourism for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in the New Era
DOI: 10.12677/aps.2025.134079,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郭瀚泽, 白庆平*:广西科技大学体育学院,广西 柳州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体育旅游广西少数民族High-Quality Development Sports Tourism Ethnic Minorities in Guangxi
摘要: 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与案例研究法,结合广西的自然资源、民族文化及体育产业现状,综合评估其体育旅游发展的条件和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在体育旅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在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资源的丰富性上。高质量发展路径选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住宿、数字化服务方面;提升体育赛事的文化内涵和品牌建设;推动生态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加强政府政策支持和行业监管;提升广西体育旅游的市场竞争力,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method and case study method, this study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s the conditions and potential of sports tourism development in Guangxi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ts natural resources, ethnic culture and sports industry. The results show that Guangxi has unique advantages in sports tourism, especially in the richness of natural landscapes and national cultural resources.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path selection includes: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transportation, accommodation, and digital services; Enhance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brand building of sports events; promoting ecologically and culturall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crease the cultivation of local talents; strengthen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nd industry supervision;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of Guangxi’s sports tourism and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文章引用:郭瀚泽, 白庆平.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探析[J]. 体育科学进展, 2025, 13(4): 572-578. https://doi.org/10.12677/aps.2025.134079

1. 前言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提出促进旅游新业态有序发展,推进“旅游+”和“+旅游”,促进旅游与文化、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体育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体育与旅游两大产业的特殊旅游形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快速发展。其高质量发展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如Mira等[1]从经济、开发、人力资源和产品五个方面来构成了一个旅游质量评价体系。郭峦等[2]研究表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要依靠数字经济。翁钢民等[3]研究发现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新质生产力。而英国学者安东尼[4]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其著作《体育与旅游》中探讨了体育与旅游和发展之间的关系。众多研究资料表明,国外在体育旅游发展方面领先于国内。并且国外体育旅游具有高度市场化、品牌化和系统化的特征。而国内体育旅游在政府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略有成绩,但在市场化程度、品牌影响力和文化融合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中提出,支持民族地区发挥特色旅游资源优势,加快旅游产品培育,打造少数民族特色村镇、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广西,作为中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悠久的民族文化以及独特的山水景观,成为国内外游客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分析其发展条件、现状,并提出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融合、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等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力求为广西的体育旅游产业注入新动力,推动其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2.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发展条件

2.1. 自然条件

广西位于中国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这些自然资源为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具体来讲,广西的自然条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 地貌景观:广西的喀斯特地貌景观有人间仙境之称。这个奇特的地貌构成了特殊的自然景观,为户外运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2) 山水资源:广西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地方,山脉纵横,河流纵深,形成了独特的山水美景。桂林、百色、河池、崇左等多个地区拥有众多风景名胜。(3) 森林覆盖率与生态优势:广西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拥有广阔的森林资源。根据统计,广西的森林覆盖率高达62.3% [5],涵养了众多生物。广西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夯实的基础,同时它也能够与体育旅游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一系列独特的旅游产品。

2.2. 社会条件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世居民族和满、蒙古、朝鲜、白、藏等44个其他民族[6]。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节庆和体育活动,这为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壮族的抢花炮、瑶族的人龙舞蹈、侗族的骑木马等。这些活动,游客可以在体育运动中了解广西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广西的民族节庆活动也丰富多彩,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盘王节”,这些活动都可以与体育旅游结合,吸引游客参与并增强旅游时的文化体验感。

2.3. 产业条件

广西的旅游产业体系比较多元化,包括传统的休闲旅游、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以及正在蓬勃发展的体育旅游等。要实现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充分利用这些产业之间的联系,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融合并整合,形成多层次、多维度的旅游产品。并且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国内外大环境发展下游客对旅游的需求从“走马观花”转向了要有深度体验和健康生活。而体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态,能够满足这一市场需求。尤其是对于注重健康、休闲的游客,广西为其提供了理想的体育旅游背景。

2.4. 生态环境条件

广西的生态环境为体育旅游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也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国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广西在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广西在绿色发展政策的引领下,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将绿色发展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提出了以绿色、低碳、环保为导向的产业发展路径[7]。大力提倡绿色旅游,推动生态友好型旅游产业的发展,并支持传统旅游产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型。

2.5. 政府支持条件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往往起重要引导作用。广西的政府在推动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提供了资金、资源和法律保障,还进行了系统性的规划和引导,促进了生态保护与旅游产业协调发展。近年来,广西以创建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广泛开展体育旅游活动,推进体旅深度融合发展,不断丰富体育旅游业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体育运动和旅游休闲需求。“十四五”时期,广西共有21个项目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命名自治区级体育旅游示范基地、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等示范项目79个,培育体育旅游示范试点市、县(市、区) 23个。自2016年以来连续成功举办8届“三月三”民族体育系列活动,打造民族体育盛会和体育旅游嘉年华,成为享誉全国的特色品牌活动,体育旅游实现了“1 + 1 > 2”的跨界融合、互利共赢[8]

3.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现状分析

3.1.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市场现状

(1) 市场规模方面:广西的体育旅游市场在近年来取得了较为显著的增长,2016年至2019年,旅游接待人数由4.04亿人次增加到8.7亿人次,增长率为118%。2020年旅游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旅游接待人数为6.6亿人次,相较于2019年人数有所下降。旅游总收入由4191亿元增加到10241亿元,增长率为144.36%,均实现翻番增长,发展速度较快。2020年旅游业受到严重的冲击,旅游人数和消费都有所降低。2021年接待人数为7.9亿人次,增长率为120%,旅游消费9062.99亿元,同比增长24.8%。2022年接待人数为7.9亿人次,旅游收入6418.33亿元。2023年接待人数为8.49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81.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9211.17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0.0% [9]。旅游业游客和收入也从侧面展现了广西体育旅游业增长的显著情况。而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数据,体育旅游在广西的旅游总收入中占比逐年上升,并预计未来几年将继续增长。(2) 游客构成方面:从国际游客来看2019年,包括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内的东盟国家入境广西人数占总外国游客入境人数的46%,其中越南占广西接待外国接待游客人数13% [11]。(3) 消费方面:根据2021年的数据,约60%的体育旅游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会专门尝试当地特色餐饮,餐饮消费占旅游总消费的约20%~30% 。2021年约有40%的体育旅游游客选择了民宿作为住宿形式。体育旅游项目的消费约占游客总体消费的30%~40%。(4) 满意度方面:从网络评论高频词中发现,72%为积极情绪词,16%为中性情绪词,12%为消极情绪词,反映出大部分的游客对广西旅游整体满意度较好[12]。(5) 需求项目方面:从需求项目看,移植型旅游项目相较于广场型和村寨型旅游项目,更具发展优势,能够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广场型旅游项目平均重要度也显示出一定的发展潜力;村寨型旅游项目则相对较弱[13]

3.2.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基础设施现状

(1) 体育场馆方面:南宁、桂林等城市已建设了一些专业的体育场馆。但是在桂北、桂西等少数民族聚集区,只有一些体育设施用于传统民族体育活动,并且这些设施的规模、质量和功能相对较弱,难以满足体育旅游项目的需求。(2) 旅游相关设施方面:在部分热门旅游区有一定数量的星级酒店和度假村,但在一些偏远的少数民族聚集区,尤其是传统民族体育活动频繁的地方,住宿设施仍然有限。例如龙脊梯田、百色等地区,虽然有民宿等住宿形式,但住宿地点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管理和标准化服务,游客在选择住宿时常常面临困难。(3) 交通网络方面:南宁、桂林等大城市交通较为发达,但广西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交通不够便利,尤其是山区地区的道路状况较差。偏远地区的道路不畅,少数民族旅游区域的交通系统整体衔接不足导致游客出行不便,限制了体育旅游活动的发展。

3.3. 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推广现状

广西正完善宣传部门统筹,文旅、商务、广电、体育等部门共同参与、同频共振的宣传机制,构建“大屏 + 小屏”全媒体宣传营销矩阵,持续打响“秀甲天下 壮美广西”旅游品牌[14]。随着旅游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通过有效地宣传提升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知名度,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两种主要推广方式,一种是传统媒体推广(如报刊、广播、电视等),一种是新媒体推广(如社交媒体平台、搜索引擎、视频分享网站等)。传统媒体具有广泛的覆盖面和权威性,能够加强地方文化深度的传播。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精准定位的优势,能够有效吸引年轻群体。但它们也各有缺点,传统媒体信息更新较慢,缺乏与年轻群体的有效连接。新媒体虽然具有较强的传播能力,但其内容质量参差,可能导致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项目的关注度反向提升。

3.4. 典型案例分析

广西少数民族成功的体育旅游项目,如龙舟赛,中国龙舟协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局、贺州市人民政府主办,广西社会体育运动发展中心、贺州市体育局、昭平县人民政府承办,昭平县体育局协办的旺通杯·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广西·昭平站)在贺州市昭平县城桂江水域圆满举行[15]。它成功的原因是将广西丰富的水域资源利用了起来,而龙舟竞渡在广西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已成为当地传统节庆和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群众的参与热情和认同感。虽然它成功但也有着不足的地方,首先部分地区龙舟运动发展不均衡影响了整体水平的提升。其次赛事组织和管理亟待提升,需加强专业化和规范化,确保赛事的公平性和观赏性。再次如何平衡赛事发展与水域环境保护,确保水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4.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4.1. 推动体育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 改善交通和基础设施:改善连接少数民族地区的交通网络,尤其是偏远地区的交通枢纽的建设和升级,增加机场、车站到景点的班车,降低游客的出行成本和时间成本。(2) 住宿服务水平的提升:根据不同游客的需求,提供不同级别和类型的住宿,并结合当地文化,打造主题化的民宿或酒店,让游客享受深度文化体验。(3) 餐饮服务质量的提升:结合当地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味觉享受。(4) 体育场地建设的加强:针对少数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建设与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相融合的体育场地。通过改善这些方面,可以提高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优化游客的体验,还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体育活动,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2. 加强文化和体育融合,推进多元化发展

(1) 打造融合民族文化的赛事和活动:结合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通过赛事的形式吸引更多游客和参与者,并与民族传统节庆结合,举办民族特色体育竞赛,既展示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又通过体育活动吸引游客。(2) 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的加强:组织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让各民族通过体育赛事、文化表演、民族舞蹈等形式相互学习和尊重,增强民族团结与文化认同。(3) 推动民族体育文化品牌建设:开发与民族体育相关的商品、纪念品,增强民族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还通过商品化形式将民族文化传递给更多的消费者。

4.3. 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

(1) 进行分区管理:在开发时,对有生态薄弱的区域,制定严格的开发计划,避免大规模开发而破坏自然环境;在适合开发的区域合理开发,尽量减少环境负担。(2) 民族文化的合理开发:加大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制定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避免文化遗产受到破坏。(3) 环保设施的建设:在建设旅游设施时,尽可能使用环保材料,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从以上方面出手可以保障生态和文化遗产的完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使得旅游业既为经济带来增长,又能保护和传承丰富的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

4.4. 加深社会参与与人才培养

(1) 鼓励本地居民参与:通过政府引导和扶持,成立地方旅游社区,鼓励当地的居民共同参与体育旅游项目的规划、设计与管理,确保项目开发过程中居民的利益与需求。(2) 体育旅游人才培训与发展:与高等院校、职业技术学校合作,设立专门的旅游管理、体育管理的相关课程,培养当地居民成为相关专业人才。例如在民族地区的学校中开设相关课程,结合少数民族特色,使本地人变成相应的管理人才。

5. 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未来趋势展望

5.1. 政策环境的优化与持续支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国家战略层面支持民族文化、体育旅游等方面的宣传与合作,增强广西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并鼓励地方政府依托本土文化、生态资源以及体育旅游项目,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未来,国家和地方政策将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5.2. 科技赋能的全新应用场景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指出,2022年广西数字经济规模突破9300亿元,同比增速超10%,GDP占比持续上升[16]。由此可看出,广西数字经济发展良好,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从而为数字 + 体育旅游营造良好发展环境[17]。科技快速发展,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的产业格局将受到深刻改变。

5.3. 消费升级与多元化需求的满足

随着消费者对旅游体验要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旅游地区可以根据游客的兴趣和需求,提供定制化的体育旅游产品。其次随着高端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为游客提供定制化、私人化的服务。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可以通过个性化、高端定制等多元化方向,满足游客不断升级的需求。

5.4. 全球化与文化融合趋势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广西来说,全球化意味着更多游客的到来,更多人的关注,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和体育活动的跨文化传播提供机遇。通过积极参与全球化文化融合,广西将少数民族体育和文化推广到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强化民族认同,提升其文化实力。

6. 结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有着巨大的机遇。通过当地独特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和政策条件,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体育旅游能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能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的平台。无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体育文化的融合、可持续发展的追求,还是全球化时代下的文化互鉴与认同,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都是蜿蜒而复杂的,但前途是光明的,它的每一个方向都潜藏着巨大的潜力。

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新时代广西少数民族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2CTY003)。

NOTES

*通讯作者。

参考文献

[1] Mira, M.D.R., Moura, A., Mónico, L. and Breda, Z. (2018) The Economic Dimension of Quality in Tourism: Perceptions of Portuguese Public Decision Makers at the Local Level. Journal of Quality Assurance in Hospitality & Tourism, 20, 273-295.
https://doi.org/10.1080/1528008x.2018.1530164
[2] 郭峦, 彭帅. 数据要素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25(5): 4-5.
[3] 翁钢民, 田菲菲. 旅游业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的交互逻辑与实现路径[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5, 26(4): 80-89.
[4] Anhony, D. (1966) Sport and Tourism. CCPR.
[5] 广西投资促进网. 广西优势——生态优势[EB/OL]. 2020-11-09.
http://tzcjj.gxzf.gov.cn/tzzn/gxgkzrjjqwd/t808943.shtml, 2025-02-11.
[6]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民族[EB/OL].
http://www.gxzf.gov.cn/mlgxi/gxrw/ftrq/t20895691.shtml, 2025-05-14.
[7] 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 广西决定: 厚植生态环境优势, 推动绿色发展迈出新步[EB/OL]. 2022-04-20.
http://sthjt.gxzf.gov.cn/zwxx/qnyw/t11787043.shtml#, 2025-02-11.
[8] 甘永辉. 广西奋力谱写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EB/OL]. 2024-03-29.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67608/n20067635/c27600515/content.html, 2025-02-11.
[9] 广西统计数据发布库[EB/OL].
https://gxsj.tjj.gxzf.gov.cn:18090/pub/easyquery/easyquery.htm?cn=A0203, 2025-07-24.
[10] 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 旅游业不断发展壮大——“十三五”时期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分析之十一[EB/OL]. 2021-08-24.
http://tjj.gxzf.gov.cn/tjsj/yjbg/qq_267/t9886235.shtml, 2025-02-11.
[11] 苏钇充, 江赖恒, 梁玮. 新形势下广西与东盟旅游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 广西经济, 2021, 39(Z6): 1-4.
[12] 罗杏逢, 何芳丽. 广西旅游满意度调查分析——基于南宁、桂林、北海三地区的爬虫数据[J]. 科技资讯, 2020, 18(3): 218-219.
[13] 李小飞, 陈娟. 少数民族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 广西财经学院学报, 2024, 37(3): 72-82.
[14] 马思伟. 推动高质量发展广西奋力建设旅游强区[EB/OL]. 2024-06-27.
https://www.mct.gov.cn/whzx/qgwhxxlb/gx/202406/t20240627_953738.htm, 2025-02-11.
[15] 彭水莲. 水上“狂飙”, 龙舟竞渡! 旺通杯∙2023年中国龙舟公开赛(广西∙昭平站)圆满举行! [EB/OL]. 2023-09-14.
http://tyj.gxzf.gov.cn/xwzx/sxdt/t17145116.shtml, 2025-02-11.
[16] 数字经济运行分析监测处. 广西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3年) [EB/OL]. 2023-07-18.
http://gxxxzx.gxzf.gov.cn/qwfb/bps/t16797876.shtml, 2025-02-11.
[17] 钟家斌, 杨林, 黄东教. 数字赋能广西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13): 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