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研究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re Industries in Zhejiang’s Digital Economy
摘要: 数字经济的形态和发展规律与传统经济有很大的不同,这对未来数字经济发展和管理提出新的课题。现今,我国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规模较大,发展前景良好,产业结构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但是产业内部仍存在着诸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渗透率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与国内数字经济领先地区相比仍有提升空间。本研究立足于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实际状况,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针对于其社会基础设施的完善,人才的聚集能力等优势方面,以及其要素合理化配置体系不够畅通,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匮乏,综合客观考虑经济发展现状与影响因素,研究得出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下一步的发展对策为:促进数字经济向其他产业的渗透,培养与引进高端人才,资源合理化配置等内容。
Abstract: The form and development law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e traditional economy, which poses new issue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 Nowadays, the scale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relatively large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s are good.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entered the post-industrial stage first.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problems in the industry, such as the low penetration rat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the secondary industry, and the lack of innovation capabilities. On other issues, there remains room for improvement compared with leading domestic regions in digital economy.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the core industry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method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iming at its advantages in terms of the improvement of its social infrastructure, the ability to gather talents, and its elements. The rationalized allocation system is not smooth enough, innovative capabilities and core technologies,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considering the curr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the research has concluded that the next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core industry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to promote the penet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into other industries, to cultivate and introduce high-end talents and improve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文章引用:李梁.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研究[J]. 电子商务评论, 2025, 14(8): 2957-2962. https://doi.org/10.12677/ecl.2025.1482861

1. 引言

数字经济是一种新型经济形态,其概念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且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其种类、内涵也在不断深化,人们对数字经济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加深,逐渐形成专门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研究。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浙江省作为我国数字经济先行示范区,2020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0.9% [1],但其发展仍面临产业结构不均衡、核心技术依赖度高等挑战。现有研究多聚焦宏观层面,对区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针对性分析不足。本文基于浙江省实践,结合国内经验,提出差异化发展路径,以期为区域数字经济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2.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现状

2.1. 核心产业规模扩大

基于一系列地方政策,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使得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所占GDP的比重逐年攀升。具体表现为: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总量高于7000亿,达到7020亿元,利润总额较2015年实现显著增长[2]。2016~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较同期GDP增速高出6个百分点以上。不难看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对于GDP的贡献愈发重要,促进了浙江省经济发展。

2.2.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近年来,浙江省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也不断攻克之前的技术问题。在21世纪,一个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没有创新能力,没有核心技术,国家的发展就会受到一定程度限制。浙江省聚焦突破核心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创新之路就此打开。据浙江省统计局数字显示,2016~2019年四年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明专利数量逐年增加,依次为2.8、3.6、4.4和4.9万件[3]。2019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超过2%,显著高于全省工业平均水平[4]。2020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产品价值率显著提升,相较于2015年,增加了5个百分点[5]。不难看出,“十三五”期间,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不仅在数量规模上发展迅速,也在创新质量上有所突破。为我国其他地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教科书”,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贡献。

3.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存在问题

3.1. 数字渗透率不平衡

尽管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迅速,但基于各行各业自身特点,数字经济在不同领域的渗透率非常不平衡,各行业之间差距明显。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行业数字经济渗透率较高;而农业、工业及采矿业等领域数字化渗透相对不足,均显著低于服务业[6]。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由于使用数字技术所带来的回报低于采用这些数字技术所需付出的成本,较少企业会选择使用数字技术。就信息通讯技术来说,第二产业采用该技术中间投入占全行业中间总投入比重为7.63%,第一产业为0.57%,而第三产业为12.04% [7]。在制造业方面也存在这种问题,浙江省传统制造业在使用数字技术过程中也存在着前期投入强度较大、相对成本较高、资产专用性较强的问题,也使得数字技术渗透率较低,具体表现为:诸如电子商务、移动互联网等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采用数字技术提高生产效益,从而发展较快;但诸如集成电路、工业互联网、通信设备等资产专用性强、资本密集型产业则较难与数字技术相配套,导致这些产业发展落后,缺乏真正有竞争力的硬件装备和硬件产品。

3.2. 创新能力与高端人才不足

国内对于“网民红利”和“市场红利”的使用成为了浙江数字经济增长的有效起点,主要表现在消费型、社交型等应用端占据着优势。在技术创新方面,政府资金投入一直是个大问题,对于国内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体系、一流的基础学科人才体系投入均存在着短板,导致基础研究、原始创新和基础产业等基础段一直具有较低优势。部分企业在IT投资、信息化设备配置及专业人才占比等方面与国内先进地区及发达国家存在差距[7]。基本芯片,基本软件,操作系统,工业互联网等基本设备和软件等与国际水平差距明显,缺乏核心技术现象非常明显,缺乏独立研发、创新能力,独立供应能力相对薄弱,进口依赖非常严重。人工智能的基本技术相较于北京和广东等国内先进省份,处于落后地位。从研发的角度来看,从研发投入来看,部分数字经济发达经济体的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较高,浙江在这方面仍有提升空间。在长三角地区,浙江在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的布局方面相对滞后。

3.3. 数据资源要素合理化配置体系不够畅通

21世纪,数据由于其自身能够为企业带来商业利润,降低成本的特点,逐渐为企业所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然而不光是对数据的使用能够带来商业价值,通过对数据的开放和共享过程中能够减少不必要的风险以及损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尽管浙江省多年来通过出台相关政策,不断地改革,尽可能地实现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但由于现实中的客观和人为因素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数据并未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具体表现为:由于缺少相关法律法规对于数据开放进行刚性约束,出现了数据产权承认与保护存在盲点,部分政府部门的数据开放交换态度摇摆,数据确权、数据资产化等相关制度安排缺少等问题,最终阻碍了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高效发展。企业间的流通交易机制未形成,企业之间处于使自己处于竞争中优势地位的目的,较少甚至拒绝与其他竞争对手分享自己掌握的数据,数据主要是掌握在企业内部自己所使用,形成了壁垒,导致竞争对手难以得到数据,数据共享的预期难以实现,数据共享难度变大,阻碍了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

4. 成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经验借鉴

如今,全球已进入第三次技术革命深化阶段。过去一年,我国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各地数字经济产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以成都最为突出,交上了一份不错的答卷。2017年,成都市提出重点发展数字经济,报告指出:成都市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同年11月,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召开,数字经济更是在成都市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为成都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顺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时代潮流,成都在过去一年数字经济发展迅速,位于全国第五。而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其在中国GDP贡献占比达到36%,而成都市也聚焦信息网络、新兴软件服务、电子核心产品制造,提升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智慧城市建设水平,为下一步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奠定基础;到2022年,成都将基本完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其数字经济产业规模将达到3000亿元[8]。成都的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其人才实力,就数量来说,成都拥有全国2.5%的数字人才[9],凭借其吸引人才的实力,直接促成其数字经济产业快速发展;另一方面也在于其提升人口数字素养,加强数字教育,在校园内加强数字经济方面的教育,使得大数据、物联网、互联网等词深入人心,同时也不忘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的建设,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快速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在中国遥遥领先,为其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5. 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对策措施

5.1. 促进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

5.1.1. 促进浙江省工业领域数字转型

浙江省数字经济目前对于工业的渗透率是明显较低的,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业的数字化程度。根据国内经验来看注重各产业数字化程度发展是有利的,当前,浙江省工业领域的数字化程度仍有较大提升空间[6]。通过向化工制造、钢铁等行业引进数字技术,不仅能够减少人工的使用,提高作业流程的自动化程度,同时能够减少因人为疏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损失,提高操作过程的精确度;另一方面,该产业部门的企业也可以通过数据得知客户的偏好程度,这对企业进行下一步资金产能、创新方向等都具有参考价值。浙江省政府部门未来可以加强工业部门企业与相关数字技术研究部门的合作,推动传统工业生产方式向智能化生产方式的转型;同时构建该行业专门的数据共享平台,促进工业部门企业的发展,持续推进我国数字经济向工业部门的渗透。

5.1.2. 促进浙江省农业领域数字转型

对于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将数字技术应用于对自然保护区、景区等地区的保护,能够提高效率,减少在生产活动中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仅如此,还可以将数字技术应用于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等农业方面的产品创新;在发电、供气方面,相较于传统的农业经济,采用数字技术,使其操作过程更加高效便捷。

搭建农业农村数字资源体系,探索智能灌溉、智能温室、精准饲养等新型农产品生产模式,打造数字田园、农产品加工智能车间;运用赋码跟踪、区块链等技术,完善农产品质量全程跟踪追溯体系。传统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是当地居民依靠自身经验来进行决策,这就存在着因个人失误或是非理性导致决策失误,造成损失。通过引进数字技术,能够更加准确地指导人们进行生产性决策。在生产端,使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每一农业生产单位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出现问题的农业生产单位能够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关措施。例如:浙江金华市将人工智能技术引进生猪养殖业,数字技术的使用使得智能饲喂、智能水电、智能监控、智能测温等成为可能,相较于传统养猪业,数字技术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因为人为疏忽而造成的损失,为农业生产活动提高了经济效益[5]

5.2. 培养与引进高端人才

人才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创新能力则是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加速器。在当今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下,结合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可以说,创新是企业得以生存的源泉,许多企业面临着转型的压力,时代不断改变,拒绝转型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企业丧失市场竞争力。面对这种态势,浙江省需要搭建公共平台,出台相关政策来吸引海内外人才,不断融入新的血液,提高创新能力,同时鼓励创业,提高微观主体活力。浙江省有着浙江大学等几个我国重点高校,浙江省政府应当积极发挥这个优势,在对相关资料的分析前提下,合理地规划下一步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布局,对应注重培养相关数字技术人才,与当地知名数字经济企业交流,了解当下的数字人才需求,让高校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也要注意人才培养不均衡的问题,对技术型人才和科研型人才的培养均要到位,促进数字经济的稳固发展;还可以通过加强高校与企业方合作,建立相关研究所与相关科研机构,进一步攻克相关数字经济核心技术,形成浙江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5.3. 提高资源合理化配置

浙江省各级政府可以提高企业数据透明化程度,净化企业经营环境,使先进的、有利于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数据公开,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另外政府还可以发文倡导,对于积极参与数据分享的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通过政府主导来促进各类资源联动,全力推动数字经济环境下的科技和产业创新,不断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和城市建设,构建立体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资源联动共享,在提高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中释放浙江新动能。通过企业间数据的分享,对行业的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有利于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整个社会的福利是有所增加的。

6. 结论

本文研究了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发展,说明了产业规模在变大、创新能力在提高这些成绩。文章也指出了现在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数字技术在不同产业使用不平均(特别在农业和工业上用得少);二,创新能力和高级人才不够(基础研究差,关键技术靠别人);三,数据流通不畅。这些问题阻碍了浙江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进一步的发展。同时,本文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政府要做好整体规划,做好顶层设计,还要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政府需要看清世界数字经济的发展方向,结合浙江本地的经济情况和实际困难,全面考虑影响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制度环境。

本文全面客观地分析了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现状和问题。但是,研究也有一些不足:1) 数据不够新、范围不够广:研究主要用了2020/2021年的公开数据和报告。数字经济发展很快,更新的数据(比如2021~2023年的数据)可能说明新问题。2) 数字分析不够深:研究对数字技术使用不平均、数据流通不畅这些问题的原因分析,主要靠文字说明和大数据比较。以后的研究可以建立更细的指标,用一些数学方法(比如面板数据模型),更准确地算出来不同因素(比如政府投入、人才多少、数据开放程度)对产业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实际作用有多大。3) 区域比较做得不够:研究参考了成都的经验。但是,对长三角内部(比如上海、江苏)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怎么合作、竞争、互补,还有浙江省内不同地区(比如杭州、宁波、金华、义乌)各自怎么发展、怎么联动,讨论得还不够多。

以后推进相关研究,可以为浙江省和全国的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更安全的发展,提供更有用的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同时,本文也希望能给以后研究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发展的人提供一个阶段性的分析基础。

参考文献

[1] 浙江省统计局. 2021年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报告[R]. 2021.
[2] 易山. 数字经济也要高质量发展——浙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上市公司业绩分析[J]. 信息化建设, 2019(3): 32-37.
[3] 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浙江省知识产权发展报告(2020) [R]. 2020.
[4] 浙江省科技厅. 2020年浙江省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R]. 2020.
[5] 吴帅帅, 魏董华. 数字经济赋能浙江传统产业[N]. 中华工商时报, 2020-11-25(005).
[6] 浙江产业数字化“成绩单” [J]. 信息化建设, 2020(7): 21.
[7] 陈建军. 论数字经济发展的区域响应机制——基于长三角和浙江经验的研究[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2020(17): 30-39.
[8] 谢华. 成都市数字经济发展模式与路径优化研究[J]. 产业科技创新, 2020, 2(30): 8-9.
[9] 薛挺, 胡霞. 数字经济促进成都经济发展与转型的难点与对策[J]. 山西农经, 2020(20): 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