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化归思维,是将一个问题由难化易,由繁化简,由未知化已知的过程,它是转化和归结的简称。在数学领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想和思维策略。众多学者对化归思维展开研究:叶立军[1]探讨了化归思维中的极端化、特殊化、一般化、整体化方法;傅小波[2]研究了高等数学中的从特殊到一般的化归思维;张智倍,纪德生[3]探索了高等数学中离散化连续,多元化一元,无限化有限的化归思维;覃佳君[4]提出了知识迁移的方法;李霞[5]简述了高等数学教学中用已知探索未知,借助一元研究多元的化归思想;顾洁[6]讨论了初等数论中的化归思维方法。现有研究多聚焦一般化特殊,多元化一元的常用化归思路,对化归实现方法的多样性挖掘不足,未系统梳理基于形式统一与换元法的化归路径。本文以高等数学中一些常见问题的求解为例,深入探讨形式统一和换元这两种化归方法,弥补研究空白,为数学解题提供新视角,助力挖掘知识本质关联,辅助学习者打通解题思路。
2. 化归思维中形式统一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形式统一作为化归的核心方法,聚焦于对问题外在形式的规整重塑,借助将其转化为学习者已知且熟悉的数学模型,搭建解题思路的桥梁,深度挖掘数学知识间内在的本质关联。以极限问题求解为例,首先分析极限的类型(分析结构,如“
”型),这是一种未定式,提到未定式,联想到洛必达法则,
(类比已知)而洛必达法则直接适用于“
”和“
”型未定式极限,本着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维,需要将所讨论的未定式极限转化成“
”或“
”型,也就是说,必须要出现分母,(挖掘特点)如果原式有分母,可通过通分合并,如果分子含根号,可通过分子有理化,有时候需要借助于换元(如倒代换“
”),
实现形式统一,达成化未知为已知的解题目标。
在证明含有中值且与函数值和导数值都有关的等式时,罗尔定理是常用工具,(对比已知)其结论是导数零点的存在性
,于是解题关键在于对所要证的结论变形,构造出
(形式统一),左端看成一个函数在某点
的导数值,然后逆向思维,倒着找求导前的函数
,最后通过验证辅助函数
满足罗尔定理的三个条件,用罗尔定理攻克未知等式的证明。
在用格林公式计算对坐标的曲线积分问题时,由于格林公式的条件要求积分弧段L分段光滑且封闭,被积函数在L所围的区域D上有一阶连续偏导。若曲线积分不满足积分弧段L封闭的条件,可通过添加辅助线使曲线封闭,然后用格林公式;若区域D内有偏导不连续的点,则用“打洞”法,将奇点去掉,然后在复联通区域上用格林公式,实现问题的转化。
以上均是通过分析结构、挖掘特点、类比已知、形式统一,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问题的化归。
3. 以一道微分方程的求解为例说明换元法在化归思维中的应用
求微分方程
解。
分析:这是一道一阶微分方程,一阶微分方程常见可解类型有: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形式
,通过变量分离,两边积分求解),齐次方程(通过换元,转化成可分离变量),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标准型是
,通解公式为
),全微分方程(
中
)。这些已知类型是化归的“目标形式”,面对陌生方程,需转化
成上述类型求解。观察待求解方程,它不属于上述类型,可通过以下换元法实现化归。
[法一]转化自变量与未知函数:将x看成未知函数,y看成自变量,方程两边取倒数(实现化未知为已知),可变成
这是一个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代入公式求解,得
。
[法二]令
,两边对x求导得,
,原方程可变为
,化简整理得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这是一个以u为未知函数,x为自变量的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将变量分离得
,两边积分得
,带回原变量并化简得
。
[法三]令
,即
,两边对y求导得,
,原方程可变为
,化简整理得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这是一个以u为未知函数,y为自变量的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将变量分离得
,两边积分得
,带回原变量并化简得
。
[法四]令
,即
,两边对x求导得,
,原方程可变为
,化简整理得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这是一个以t为未知函数,x为自变量的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将变量分离得
,两边积分
,可得
,带回原变量并化简得
。
[法五]令
,即
,两边对y求导得,
,原方程可变为
,化简整理得
(实现化未知为已知),这是一个以v为未知函数,y为自变量的一阶线性微分方程,代入公式求解,得
带回原变量得原方程的通解为
。
微分方程的求解常借助换元实现化归:如齐次方程借助换元转化为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可化为齐次方程的,通过换元转化为齐次方程;可降阶的二阶微分方程,凭借换元实现降阶;欧拉方程利用换元转化成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多样的换元方法,为学习搭建思维拓展平台:引导学生探讨不同换元路径,能拓宽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局限;在寻找解法的过程中,学生依据题目的具体条件和要求,灵活转换思考方向,思维的灵活性得以提升,面对复杂问题时,也能快速筛选适配策略。从这一微分方程案例看,思维灵活性的培养,源于对同一问题多元转化路径的探索——学生不再囿于单一解法,而是主动挖掘换元的多种可能,在“变”中锻炼调整思路、适配问题的能力,这启示教学中需为学生创造多元思考场景,驱动思维突破惯性。
4. 结束语
本文以具体案例探讨了形式统一法和换元法在实现化归中的应用,运用化归思维,需从多元角度切入,尝试多样转化路径,这有助于锤炼思维的灵活性。在探索化归途径的过程中,新想法常应运而生,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注入动力。
本研究案例聚焦微分方程,只是以其为代表说明多样化的换元在实现化归中的应用。未来研究可尝试将这种一题多解(多样换元)模式,拓展至微分、积分、级数、几何等其他知识点教学(如三重积分的求解,对坐标的曲面积分的求解等),探究其对学生思维培养、知识掌握的有效性;也可深入分析化归思维在跨学科问题解决中的迁移应用,挖掘数学思维对综合学科能力提升的价值,为数学教学与学习的纵深发展提供更多支撑。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