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航空气象服务在eVTOL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Domestic Aviation Meteorological Servi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VTOL
摘要: 随着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快速发展,航空气象在保障其安全、高效运行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从空管气象行业的角度,分析了eVTOL的发展趋势及其对航空气象的需求,探讨了未来航空气象系统在应对eVTOL发展中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 aircraft (eVTOL), the importance of aviation meteorology in ensuring its safe and efficient operati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ir traffic control meteorological indus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VTOL and its demand for aviation meteorology, and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the future aviation meteorological system in deal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VTOL.
文章引用:陈福康. 国内航空气象服务在eVTOL发展中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 国际航空航天科学, 2025, 13(3): 70-74. https://doi.org/10.12677/jast.2025.133007

1. 引言

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以其环保、高效、低噪音等优势,成为未来城市空中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国内eVTOL在未来的广泛应用对航空气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旨在探讨航空气象系统如何应对eVTOL的发展趋势,确保其安全和高效运行。

2. eVTOL的发展趋势

eVTOL技术在电池、电机、控制系统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1],预计在2025~2026年将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市场预测显示,到2035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将达到5292.8亿元[2]。eVTOL主要应用于城市客运、物流运输、医疗急救等领域。其运行高度通常在100~1000米之间,主要覆盖城市中心及城郊区域。eVTOL的商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积极参与研发和测试。美国、德国等国家在eVTOL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eVTOL研发也不落后,尤其在亚太地区具有显著优势。eVTOL的广泛应用面临着多重技术挑战,包括电池能量密度、智能驾驶系统、航路规划等方面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在低空飞行环境中,eVTOL需要应对复杂的地形和气象条件,这对航空气象服务提出了诸多挑战。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应对这些挑战的有效途径,以推动eVTOL产业的健康发展。美国在eVTOL气象服务领域处于领先地位。NASA开展了相关项目,研究利用高精度激光雷达和多普勒雷达等组成三维气象监测网络,对低空复杂气象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和建模,同时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气象风险评估系统。商业气象服务公司如Weather Underground,利用其观测站网络和预报模型,为eVTOL运营企业提供个性化气象服务。清华大学建立城市街区尺度气象模型,开发气象监测系统和预报平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出基于风险评估的eVTOL气象适航标准体系框架。中国航空运输协会通用航空分会组织制定eVTOL气象服务标准和规范草案。

3. eVTOL发展对航空气象服务的挑战

3.1. 受低空气象条件的影响显著

eVTOL的低空运行特性使其面临独特的气象挑战。低空区域的气象条件变化迅速且复杂,如风切变、湍流、低云、雾和降水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eVTOL的飞行稳定性和安全性造成显著影响。例如,风切变可能导致飞行器突然失去升力或遭遇意外的侧向力,增加飞行控制的难度。湍流则可能引起飞行器的剧烈颠簸,影响乘客的舒适度和飞行安全。此外,低空的能见度问题,如雾和低云,可能限制飞行员的视线,增加起降和导航的难度。因此,对这些低空气象现象的准确监测和预警对于保障eVTOL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

3.2. 对气象预报需求提升

eVTOL的运营模式要求气象预报服务具备更高的时效性和精细化水平。由于eVTOL飞行路径短、起降频繁,对气象条件的实时变化极为敏感。这就要求气象预报不仅要准确预测天气的整体趋势,还要能够提供局部区域、短时间内的详细气象信息。例如,预报系统需要能够及时更新低空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等数据,以及可能影响飞行的降水、云层和能见度等信息。此外,预报服务还需具备快速响应能力,以便在气象条件发生突变时,能够立即通知eVTOL运营商和飞行员,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3.3. 对创新气象监测技术需求迫切

为了满足eVTOL对气象监测的高要求,需要开发和部署更加先进的监测技术。传统的气象监测站和雷达系统主要针对高空气象条件设计,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低空气象数据。因此,需要引入如激光雷达(LIDAR)、无人机、固定翼飞机、气球等新型监测工具,以实现对低空气象条件的实时、高分辨率监测。这些技术可以提供更为精确的风速、风向、温度和湿度等数据,帮助预测和监测风切变、湍流等影响飞行安全的关键气象因素。同时,通过集成这些监测数据到气象预报模型中,可以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4. 更高的气象数据的集成与应用要求

通过各类方式收集到的低空气象数据需要被有效集成和应用于eVTOL的飞行决策支持系统中,这要求建立一个高度集成的数据平台,能够实时接收、处理和分析来自各种监测源的数据,并将其转化为飞行员和空管人员易于理解的格式。此外,这些数据还应与eVTOL的飞行管理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相结合,实现对飞行路径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象条件。

3.5. 飞行员对气象相关培训的需求增加

鉴于低空气象条件的复杂性,飞行员需要接受专门的气象相关培训,以提高他们对这些条件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对低空气象现象的理解、飞行中的气象数据解读,以及在遇到不利气象条件时的应急操作程序。此外,飞行员还应熟悉使用先进的气象监测和预报工具,以提高他们的飞行决策能力。

3.6. 新的政策法规亟待制定

为了确保eVTOL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安全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气象服务标准、飞行安全标准,以及飞行员培训标准等进行规范。这些政策和法规应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考虑到eVTOL运行的特殊性和地区性气象特点,以实现不同地域条件范围内eVTOL运行的安全与高效运行。

为了确保eVTOL在各种气象条件下的安全运行,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对气象服务标准、飞行安全标准,以及飞行员培训标准等进行规范。这些政策和法规应与国际标准接轨,同时考虑到eVTOL运行的特殊性和地区性气象特点,以实现不同地域条件范围内eVTOL运行的安全与高效运行。然而,目前eVTOL相关管理法规滞后,专项法规缺位[3]。低空空域管理缺少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细则,各地发展战略规划呈现碎片化状态,各地区之间缺乏整体谋划和协调,存在发展不统一、资源利用不高效等现象。

4. 空管气象系统的应对策略

4.1. 布控精细化气象监测网

建立覆盖城市及城郊区域的高密度气象观测站点,形成全面的观测网络,以实现对关键气象参数的连续监测。在机场附近、主要航线和气象敏感区域增设观测点,提高监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eVTOL的飞行特点和城市及城郊区域的地理环境,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气象观测站点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规划。综合考虑飞行航线、起降点分布、地形地貌、气象灾害易发区域等因素,确定监测站点的具体位置和数量,确保监测网络能够全面覆盖eVTOL的主要活动区域,并对关键区域进行重点监测。利用无人机、激光雷达等新技术,进行高精度的风速、风向和大气湍流监测,为低空飞行提供关键数据支持,提升气象数据的时空分辨率[4]

4.2. 发展智能化气象预报

运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针对eVTOL的智能气象预报系统,提供局部区域的高分辨率预报,满足eVTOL起降和航线的精确气象需求。此外,还应专注于短期预报的准确性,为eVTOL提供临近起飞和降落的即时气象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模拟复杂的气象现象,提升气象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通过收集大量的历史气象数据和eVTOL飞行数据,包括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不同气象条件下的数据,运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人工智能算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针对eVTOL的智能化气象预报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低空气象要素的特点和eVTOL的飞行特性,对模型进行反复的训练、验证和优化,不断提高预报的准确性和分辨率。例如,采用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与机器学习算法相融合的方式,对低空风切变、湍流等复杂气象现象进行精细模拟和预报,为eVTOL的起降和飞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4.3. 建立eVTOL气象服务平台

建立一个综合性的eVTOL气象服务平台,该平台将作为航空气象信息的中心枢纽,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实时气象数据、精确预报、即时预警和专业飞行建议等多元化服务。eVTOL气象服务平台应采用分层架构,包括数据采集层、数据处理层、服务层和应用层。利用5G、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平台能够实现气象数据的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分发功能,并提供气象预报、预警、飞行建议等核心服务,确保飞行员和空管人员能够实时获取到最新、最准确的气象数据。通过与飞行计划系统、飞行管理系统和自动飞行控制系统的无缝集成,气象服务平台能够自动调整和优化飞行路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气象条件,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飞行安全和效率。

4.4. 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

为有效应对eVTOL运营中可能遇到的复杂气象挑战,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策略至关重要。这涉及空管气象及管制部门以及eVTOL运营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共同构建一个全面的信息共享机制。通过这一机制,各方能够实时交换关键数据和情报,确保在气象信息、飞行计划和运营决策方面的透明度和一致性。此外,通过定期的联合演习,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理效率。

4.5. 制定政策和标准

在eVTOL气象服务领域,制定针对eVTOL的气象服务标准和政策,是确保服务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关键。这些政策和标准将为气象服务的各个方面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包括但不限于气象监测、预报准确性、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以及数据共享的安全性。通过这些政策和标准,可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气象服务管理体系,从而为eVTOL的安全运行提供坚实的支撑。

5. 结论

随着技术创新的不断推进,尤其是人工智能、电池技术和通讯导航等领域的进步,eVTOL的性能和安全性预期将得到显著提升,这将为其在旅游观光、物流运输、医疗急救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铺平道路。展望未来,eVTOL市场的巨大潜力预示着在未来十年内,我们将迎来其快速增长期,特别是在城市客运和物流运输方面,eVTOL有潜力成为替代部分传统交通工具的主要交通方式。eVTOL的发展为城市空中交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对航空气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航空气象系统需要通过精细化监测、智能化预报、信息化服务和多部门协同合作,全面提升应对eVTOL发展趋势的能力,确保其安全、高效运行。

参考文献

[1] 中国无人机产业创新联盟, 腾讯智慧交通, 腾讯研究院. 2024年中国eVTOL产业(低空经济)发展报告[EB/OL].
https://www.bgcaijingpro.com/doc/72699.html, 2024-07-01.
[2] 头豹研究院. 低空经济深度解读: eVTOL赛道市场规模和创新价值分析[EB/OL].
https://stock.finance.sina.com.cn/stock/go.php/vReport_Show/kind/macro/rptid/770480710677/index.phtml, 2024-05-31.
[3] 王杜娟, 殷允强. 低空经济视域下国内eVTOL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EB/OL]. 光明网.
https://eco.cctv.com/2025/06/04/ARTIrAuqYwE1qJUXeRFUXELZ250604.shtml, 2025-06-04.
[4] 张洪. eVTOL飞行器的发展态势与应用场景综述[J]. 空运商务, 2022(12): 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