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副词作为语言中一类重要的词类,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1]。其句法功能多样,多作状语,亦可作定语和表语,对句子的意义表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方言副词作为方言词汇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于理解方言的语法结构、语义特征及语用功能具有重要意义。方言副词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上世纪60年代,如《昌黎方言志》(1960)对昌黎方言副词的描写。进入21世纪,方言副词研究逐渐受到重视,相关文献数量显著增加,研究质量也不断提升。当前,方言副词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北京官话、冀鲁官话、东北官话、湘语、闽语等众多方言。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方言副词的共时描写和历时考察。共时层面的研究主要关注方言副词的分类、句法、语义、语用特征,以及不同方言副词之间的比较分析。例如,王绣棠(2022) [2]对平遥方言副词“硬/硬硬”的主观性分析,邢向东,周利芳(2012) [3]对神木方言副词的分类描写,均为方言副词共时研究的重要成果。历时层面的研究则侧重于探讨方言副词的起源、演变过程及其动因。如李盼盼,刘红妮(2021) [4]在《副词“就地”的历时演变研究》一文中,详细分析了现代汉语中“就地”一词由动宾短语演变为介宾式副词的词汇化过程,揭示了其萌芽、形成及成熟的历史阶段。
属于“岷江小片”的乐山方言从其自身特点来看与四川话主流方言系统(成渝话)有很大不同。其中最大也最明显的差异在于听觉上的差异,与成渝语音系统相比,乐山方言完整地保留了入声,具有中古巴蜀语的特征,因此对于乐山方言的研究一直有着很大的史学和语言学意义,近年来学界对乐山方言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乐山方言的研究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研究方向和内容主要集中在方言词汇、语音特征及其与周边方言的比较上,如赖先刚(2000)在《乐山方言》一书中,详细记录了乐山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特别指出了乐山方言保持入声独立的特征,与成都方言等成渝片方言存在显著差异[5]。此外,还有研究通过田野调查,对乐山方言的共时语言系统进行了系统整理和记录,分析了变声、变韵、变调等语流音变现象,归纳了其独特的语音特点,如李东穗(2017)《乐山方音系统研究》[6]等。而对于副词、语气词等词类的专项研究较少,尤其是对特殊方言词汇进行句法、语义、语用分析的文献较少。
本文聚焦于方言副词,以乐山方言中的特殊副词“紧到”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田野调查、方言实际使用情况及文献检索情况,对其进行小三角——句法、语义、语用分析,以期对乐山方言词汇研究作少许补充。
复旦大学与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合作编纂的《汉语方言大词典》第四卷载:“紧到:副词,一直。西南官话。四川重庆:他~不来。”[7] (由于“紧到”和“紧倒”只有书写形式上的不同,实际应为同一个词,所以此处不专门标注出词典释义)由此可见,“紧到”在西南官话区内使用范围较广,其主要词义为“一直、老是”,但又与“一直”、“老是”在意义和用法上有所区别。常做状语修饰动词表持续范畴义。
下文主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考察乐山方言中的副词“紧到”,主要语料来自四川乐山当地人的日常用语。
2. “紧到”的句法分析
(一) “紧到”的语法功能与词性判定
根据《现代汉语》中的功能标准,“紧到”的语法功能较为单一,作为副词只能在句中做状语,多数时候修饰副词,一般不能单用。
张谊生在《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将汉语副词分为描摹性副词、评注性副词、限制性副词三个大类,其中限制性副词又分为关联副词、时间副词、频率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否定副词、协同副词、重复副词8个小类[8]。根据“紧到”在乐山方言中的实际使用情况,可以细分为频率副词和时间副词两类。试比较:
(1) 他在那紧到开关灯,等哈整烂了,你去说一下。(灯被反复开关,表示频率高)
(2) 他一天到黑紧到去吃火锅,真是火锅迷!(他总是/反复去吃火锅,表示频率高)
(3) 那只狗紧到叫,叫得人好烦哦!(狗一直在叫,表示持续时间长)
(4) 那个娃儿紧到哭,哭得伤心哦!(孩子一直在哭,表示持续时间长)
比较例句(1) (2)和(3) (4)可以得知,“紧到”在乐山方言中可以分属频率副词和时间副词。
(二) “紧到”的句法搭配
(1) 紧到 + V
V可以为单音节动词,例如:
λ 你不要在那紧到闹,整得大家都不舒服!
λ 那个小孩紧到哭,你去哄一下嘛!
V也可以为双音节动词,例如:
λ 快点走了哎哟喂,不要在那里紧到摩梭(磨蹭)。
λ 人家要回家吃饭了,不在那点紧到打扰人家。
V可以延长为VVV的形式,表示持续时间更长,加强“紧到”的修饰效果,例如:
λ 都要打铃交卷了,你还紧到在那里写写写,搞快点嘛!
λ 发啥子呆哦!紧到扫扫扫,再扫地都被你扫破皮了!
V还可以是心理动词,例如:
λ 事已至此,就不要紧到难过了。
λ 紧到悲伤啥子嘛,问题不大。
(2) 紧到 + V + O (句式转换)
λ 你去医院看一下眼睛吧,紧到流眼泪怕是有点问题哦。
λ 我妈紧到打麻将,都不给我弄饭吃,要饿死了。
λ 他紧到喝中药,看来身子越来越虚了哦。
λ 你妈看不下去你紧到打游戏,喊我来监督你学习。
紧到 + V + O句式还可以将O提前,转换为O + 紧到 + V的句式,例如:
λ 眼泪紧到流怕是要不得哦。
λ 麻将紧到打要害人,打不得了。
λ 这中药紧到喝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3) 紧到 + V + 不 + C
λ 这小米粥紧到熬不开,待会妈妈饿了没得喝啊。
λ 这作业紧到写不完,啥子时候是个头哦!
λ 保姆紧到找不到,瞧着她要出月子了,这咋子办哦!
λ 他的伤紧到好不了/到,瞧着比赛时间要到了。
值得注意的是,若V + 不 + C的形式转换成肯定的V + 得 + C的形式,就不能用“紧到”做状语放在动词前,例如以下句子就不成立:
λ 伤病紧到好得了。*
λ 保姆紧到找得到。*
λ 作业紧到写得完。*
(4) 不 + 紧到 + V
λ 既然大家都听懂了,我就不紧到耽误大家时间了。
λ 你就不紧到闹了嘛!
λ 不紧到乱看哈同学们,专注点!
值得注意的是,放在“紧到”之前的主语可以是有生名词,也可以是无生名词,试比较:
λ 他妈妈紧到催他回家吃饭。
λ 那个烂电视紧到滋滋滋地叫。
3. “紧到”的语义分析
(一) “紧到”的语义特征
“语义特征”原是语义学中的概念,指的是某个词在意义上所具有的特点。对某个词语进行语义特征的详细描写一般有三个目的:从某个特定角度对某一个语义类再进行细分;为了凸显某一个语义类下的不同词语之间的差异;可以用来区别看似同义实际不同义的词[9]。
根据对所掌握的语料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紧到”具有[+可持续性]的语义特征,包括频率上的可持续性和时间上的可持续性。根据马庆株划分的动词类型——持续性动词和非持续性动词[10],不含[+可持续性]的非持续性动词一般不能受“紧到”修饰,例如:
紧到活* 紧到死* 紧到看到*
随情应景,随机措施。在特殊语境中,“紧到”也可以修饰非持续性动词,例如:
λ 他紧到结婚离婚又结婚的,份子钱我都出够了。(“结婚”和“离婚”一般情况下是非持续性动词,但在此处表示“他”结婚和离婚的次数很多,频率很高)
(二) “紧到”的语义细分
虚词的意义主要指虚词的语法意义,或说其在句中所涵盖的意义。根据文初列出的词典释义,“紧到”作为副词,表示动作频率和时间上的持续,常用“一直”对其进行解释。实际上,“紧到”和其近义词“一直”在涵盖意义上有所不同。除了表示动作持续不断之外,“一直”还有两个义项,分别是:表示顺着一个方向不变;强调所指的范围。乐山方言中,“紧到”则没有这两个义项。且“一直”从语体色彩来说,具有口语和书面语通用色彩;而“紧到”则更多具有口语色彩,常用在方言当中。
从色彩义的角度而言,乐山方言中“紧到”含有轻微否定的、贬义的感情色彩,常用来表示说话人对受话人或者某一事物、现象的不满、不耐烦的情绪,例如:
λ 你不要紧到在那哭,烦死了!
λ 那个老师紧到不下课,耽误我们打球时间了!
λ 妈你不要紧到催我!我个人自己晓得时间!
λ 这夏天太阳太毒了,热得很,眼镜紧到往下掉,挂都挂不住。
由于常放在动词前表示对某个动作或状态持续的不满,所以“不/不要 + 紧到 + V”这一句式在“紧到”的句式组合中最常用,常出现在祈使语境中。
4. “紧到”的语用分析
(一) 主观评价性
陈景元、高佳(2012)指出,评价能表达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人际互动,实现态度定位、情感宣泄、关系调节、施为导向和语篇建构等功能[11]。“紧到”在乐山方言的交际中除了用在直接陈述句中,也能在不同交际场合下起到以言行事的作用,具有强烈的主观评价性且能起到施为导向作用。例如:
λ 你紧到不来,我都饿了。(说话人表面是在表达埋怨实际是在提出“希望对方尽早到来”的诉求。)
λ 你就紧到闹嘛!(这句话通常情况下用于反语语境当中,是说话人用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思,表达了对受话人“一直闹”的不满,并传递了“希望对方尽快停止”的信息。)
在实际运用中,“紧到”所承载的主观评价性的程度深重与否还需要根据具体语境进行具体判断。
(二) 正向促进/满意趋势
“紧到”所承载的正向促进或满意趋势包括对动作持续时间增加、力度加重、速度加快的进一步强调,往往在程度上有加深、加重的趋势。
(1) 强调动作持续时间增加
λ 紧到打。(多打一会儿)
λ 紧到跳。(多跳一会儿)
在这种情况下,“紧到”与部分单音节动词共现,可以表示在原有动作基础上“更进一步”,时间上延长。动词后往往可以加上时量补语“下”,例如:
λ (再)紧到打下。
λ (再)紧到跳下。
与“紧到”共现时,原本表示短时量的“下”也临时表示长时量,表示动作时间进一步延长。
(2) 强调动作力度加重
λ 年糕太难打了!你紧到打下嘛!(使劲/用力打)
λ 紧到扯重点嘛!(使劲/用力扯)
(3) 强调动作速度加快
值得区别的是,当“紧到”做状语强调动作速度加快时,其语义指向为后面的补语。例如:
λ 你紧到走快点嘛,待会赶不上饭了!
λ 你紧到磨磨蹭、拖延下嘛!(此处“紧到”看似在语义上指向动作“磨”,实际上指向后面表示短时量的补语“下”) (此处为反语语境,用肯定语气表达否定意味,实际表达的是“希望对方速度加快”的意图)
(三) 负向逆预期性/不满意趋势
在乐山方言中,“紧到”在交际中往往具有负向逆预期性或者不满意趋势,往往表达出行为或者状态与说话人的预期不符以及说话人对某种行为或状态的不满情绪。例如:
λ 都说好八点钟集合,哪个晓得他紧到不来嘛。
λ 紧到麻烦人家,搞得我都没脸了。
例句表达了说话人对于受话人行为或状态不符合预期的不满,含有轻微的责备和抱怨意味。
(四) 强语境依赖性
与“一直”相比,乐山方言副词“紧到”所表达的语义不止一个,甚至会出现界限模糊的情况。因此,“紧到”对互动语境极具依赖性,只有熟知说话背景的对话双方和第三方,才能在句子的简单描述中明确“紧到”表达的是何种语义。除此之外,只有说话内容表述全面,即补充说明与话题有关的其他部分,“紧到”的语义才是明确的,尤其是反语语境中,肯定形式表示否定含义,绝不能单独依赖于包含“紧到”的小句进行分析,必须加上补充描述。例如:
λ 你就紧到磨磨蹭、拖延嘛!到时候赶不上莫怪我没提醒你!
λ 紧到闹嘛!闹得一家子人都乌烟瘴气!
除此之外,“紧到”在乐山方言中还有一种特殊用法,即用在动词前表示“轻量”,往往带有委婉的语气,涵盖意义上接近“稍微”,在交际中往往有请求的主观意图。例如:
λ 你大人有大量,就紧到哄他下嘛!(你稍微哄他一下吧)
λ 乖乖,你就紧到安静哈哈儿一会儿哈!(你稍微安静一会儿吧)
5. 结语
本研究以乐山方言副词“紧到”为切入点,通过历时与共时相结合、描写与解释相呼应的研究路径,构建了方言持续性标记的多维度分析框架。研究核心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在理论建构层面,首次系统揭示了“紧到”作为情感型持续体标记的“三位一体”特征:通过[+状语] [−单用]的句法配置实现频率–时间双重编码,借助[+持续性] [±主观评价] [±逆预期]的语义网络构建评价维度,最终在语用层面形成“强调–评价–祈使”的互动模式。这一发现突破了传统持续体标记仅关注时间维度的局限,为方言语法研究提供了情感计算的新视角。
在方法论层面,创新性运用动态语法化理论,结合方言地理学数据,证实了“紧到”语法化路径的特殊性:其并非源于动词虚化,而是通过“紧”(表持续)与“到”(表结果)的语义融合实现范畴化,这种“语义复合式语法化”模式区别于普通话“一直”类副词的“动词虚化式”演变路径。
在文化阐释层面,揭示了“紧到”作为方言文化基因的双重编码功能:既通过高频使用构建地域身份认同,又借助逆预期语义实现人际冲突的软性表达。这种语言资源与交际策略的深度绑定,为方言社会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典型案例。
然而,本研究仍存在三方面局限:其一,语料采集局限于乐山中心城区,缺乏对周边区县及移民社区的方言变体考察;其二,历时研究仅追溯至清末民初的方言文献,对“紧到”在明代四川移民潮中的形成过程尚存空白;其三,跨方言比较停留在共时平面,未能建立方言持续体标记的类型学参数体系。
未来研究可沿三个方向深化:其一,构建“空间–时间–类型”三维研究框架,通过方言地图集绘制“紧到”的地理扩散路径,结合历史方言文献重构其历时演变轨迹;其二,开展方言接触视角下的比较研究,系统考察“紧到”与西南官话“一直”、湘语“哒”、赣语“紧”等持续体标记的竞争与融合机制;其三,引入社会网络分析法,量化“紧到”在不同社会阶层、年龄群体中的使用差异,揭示语言变异与身份建构的动态关系。这些研究将推动方言语法研究从静态描写走向动态解释,为汉语方言学与类型学的交叉融合提供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