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蠡商圣文化嵌入高职《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研究
Research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ath of Shang Saint Fan Li Culture Embedded in the Course of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Sand Table Simul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DOI: 10.12677/ve.2025.149446,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吴 萌:绍兴职业技术学院范蠡商学院,浙江 绍兴
关键词: 课程思政范蠡文化数智沙盘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Fan Li Culture Digital Sand Table
摘要: 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始终是高校推行“全方位育人”的关键举措。本文立足于课程思政已有的实践经验,尝试把范蠡文化融入《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这门课程,从明晰课程教学目标、挖掘范蠡文化元素、改进教学环节设计和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几个维度出发,探索高职院校《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思政的新路径与新方法。
Abstract: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to professional courses has always been a key measure for universities to promote “all-round education”.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urs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incorporate Fan Li culture into the course “ERP Sand Table Business Simulation”, and explores new paths and method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is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several dimensions, including clarify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mining the elements of Fan Li culture, improving the design of teaching links, and perfecting the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文章引用:吴萌. 范蠡商圣文化嵌入高职《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思政教育路径研究[J]. 职业教育发展, 2025, 14(9): 320-325. https://doi.org/10.12677/ve.2025.149446

1. 引言

教育部出台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全面搭建固本铸魂的思想政治体系”、“打造立德树人新态势,培育能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栋梁”。自2020年5月《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发布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着重指出,每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让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方向一致、相互配合,形成协同作用。

《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是高职院校财会专业的实践性课程,特别是2023年以来,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的影响下,该课程从操作系统到教学内容都有了较大变化。作为一门“课赛融合”的课程,在“世赛”对思政教育、产教融合等提出新要求的情况下,尝试将当地的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学相融合来开展思政教育,可能会成为一个新模式。本文把商圣范蠡的智慧掺和进《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进一步扩充该课程的思政元素范畴,从地域文化这个角度出发,促成特色案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实现带有地域文化特色的高校德育教学成果。

2. 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

遵照《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实施标准,各高校围绕课程资源开发、教学方式创新及评价体系完善等领域持续开展实践,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主要实现路径可分为以下类型:第一种采用模式组建法,采用OBE框架开发SWH-CDIO-E工程教育模型;其二采用类别整合方式,搭建专业课程与通识课程相结合的思政教育架构;其三是依托红色资源的教学开发,即基于地方特点整合红色文化元素;其四采用显性教育法,采用师生分班制的思政显性课程教学模式,实施直接的品德培养;其五采用隐性结合方式,采用不同教学手段,实现思政要素与专业教学的有机融合;其六采用智能技术融合法,以SPOC模式为依托,通过线上线下结合方式发掘思政要素。政府开展多层级协同扶持行动,尤其是课题立项规模增长的阶段,课题申报体系引入课程思政研究课题,该方案成功鼓舞了教师参与课程思政研究的干劲,从而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打下了可靠的理论根基,实现课程思政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有序推进。

无论采取哪种形式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专业课堂,应当把思政资源的挖掘与构建作为基础,进行课程实践期间,教具不足与手段趋同现象长期困扰教学实施,学生感觉思政资源千篇一律,难以引起共鸣,专业教学与思政资源整合的有效路径探析,降低学生对思政课生硬说教的抵触程度,实现德育工作的分层分类与精准推进,助力学生形成核心价值体系,实现理论认同与实际行动的同频共振,这一现实问题正成为高校课程思政改革面临的最大瓶颈。[1]

3. 商圣范蠡文化嵌入ERP模拟经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3.1. 范蠡文化的当代价值

范蠡,字少伯,身为春秋时期的知名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经济学家与道家学者等多重身份于一体,曾担任越国相国。他的一生跌宕起伏却又成就辉煌,张弛之间尽显智慧。范蠡在青年时期投身仕途,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点燃了他强烈的爱国之心。他勤学不辍,练就了一身文武双全的本领,随后主动投身于越国的复国大业,在越王勾践消灭吴国的过程中,他从军事、政治、外交等多个领域为越王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协助,其勇于拼搏的胆识、对国家和百姓的赤诚忠心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得到了充分彰显。[2]

然而,政治上的成就并未让范蠡满足于身居高位的状态。中年时期,他明辨趋势,坚决辞去公职转投商界打拼,步入商业生涯新阶段,而后改名为“鸱夷子皮”,受儒商理念的熏陶,其商业实践严格服从价值规律约束,针对各地实际情况拟定合理的成本规划,比如践行“旱时储备船只、涝时储备车辆”的策略。同时,他秉持积少成多、业精于勤的致富理念,“逐十之利”这一著名主张便是例证。

在财富积累的进程中,范蠡不单依靠多种经商之策获取了丰厚资产,更和一般商人不一样的是,他有着不贪慕名利、不被金钱束缚的名士气度。就如《史记》中所记述的“把所有财产分送给知心朋友和同乡”,除此之外,他还愿意将经商的方法传授给别人,充分彰显出开阔的胸襟与大气的格局。

商圣范蠡的政治抱负、商业理念与立身处世原则,长久地影响了后世,值得今人认真探讨与效仿。就财会方向的学生而言,范蠡的商业治理思路,同当前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实际做法相呼应,促进传统商业智慧与现代模拟课程的协同整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对中国商业历史底蕴的领悟,尤其对那些地处相关历史地点的高校而言,便于体现区位特质,实现课程与区域文化资源的结合,增强学生对德育理念的认同度。

3.2. 《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思政的价值

就高职财会专业而言,《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这门课程属于“课赛结合”的专业必修课,理论知识的掌握门槛较高。在面对这样一门衔接较高赛事的专业课时,学生存在明显的畏难现象,因此本课程需要重点培养学生面对困难时坚持钻研的学术习惯,在课程知识掌握阶段,包含诸多分析工具、计算流程及管理途径,要求学生扎实掌握,课程会展示各类竞赛的题目范例。而由于沙盘经营的特殊性,在对抗赛的过程中不免会充斥一些不良风气,如个人英雄主义、一味追求获利而忽视风险、恶意竞争等,特别是当下快节奏的生活,让学生变得越发急于求成,不愿循序渐进地积累。这种情况下,若不及时给予纠正与引导,他们的价值取向很容易受到不良影响,进而把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用在错误的地方。高职阶段的ERP企业沙盘模拟,是专业理论与实践应用的关键衔接课程,教学中必须强化德育实施,教学强调让学生渐进式理解经营逻辑,形成综合判断力及符合伦理的价值体系。[3]

4. 范蠡文化嵌入《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4.1. 明晰课程教学目标

首先,在2025年1月,中共中央与国务院办公厅共同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中,着重指出“全面认识教育所具备的政治、人民、战略属性,扎实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加速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着力培育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以及高技能人才”等内容。结合《纲要》的关键主张,亟需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界定,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必须依托高职院校学情的精准把握。[4]

从学情角度出发,聚焦学习能力、既有知识结构、学习规律特点、学习诉求、心理特征这五个要素,对指定高职院校会计大数据专业学生进行系统分析,就专业实操而言,学生群体展现出过硬的实践操作能力,但归纳演绎能力稍显欠缺;既有知识结构,其知识结构中已包含《财务管理》《财务会计》《经济法》等课程内容,积累基础专业素养,但实践应用水平有限;从习惯养成角度,这类群体对数字化教学接受度良好,常规授课方式在多数情况下显得沉闷,对互动性强的课堂氛围接受度更高;学习期望层面,作为互联网原住民一代,受时代速效文化浸染明显,可迅速掌握社会资讯,更期待学习成效迅速可见;心理属性上,其特点是对新兴事物敏感且吸收迅速,但投入度易减退,在困难面前持久性欠佳,易出现退缩倾向,依赖教师循循善诱,选用学生接受度高的方式稳定学习动力。《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作为高职院校财会专业学生衔接“世赛”的课程,在设定课程目标时,既要规划知识体系与能力维度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掌握相关实践技能与方法,需突出核心素养目标,引导学生在专业教育阶段,切实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形成主动担责、一丝不苟的职业态度,发展学生追求完美的工匠素养与三省吾身的职业精神,展现文化自信的民族大国风范等,进而实现专业能力提升与精神成长的双重目标。[5]

4.2. 挖掘范蠡文化元素

商圣范蠡在绍兴居住了长达43年,同时还是绍兴古城最早的建造者。他兼具文才与武略的传奇人生,远非“商圣”这一称号所能概括,这仅仅是他众多成就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对于高校,尤其是在绍高校来说,开展对包含范蠡军政经略内容的各类历史文献的系统研究并有效整合,能够对接《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所构建的企业仿真架构、运营思路及会计方法等重要模块,达成传统智慧与现代专业技能提升、思维培养的深度融合。采用范蠡相关案例不应机械化地贯穿所有内容,要让这些典故与思政内涵在课堂中水到渠成地结合,按照教材的教学计划,结合课程内容加入范蠡典故(见表1),借此延伸德育的实践意义。[6]

Table 1. Elements of Fan Li embedded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content of the “ERP Sand Table Business Simulation” course

1. 范蠡元素嵌入《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

学习任务

范蠡元素

德育价值引申

规则解读

《陶朱公商训》《养鱼经》的由来

培养学生造福社会、心有大爱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强调积累经验、总结规律的重要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市场分析

(营销总监)

两千多年前,范蠡就意识到“省赋敛、劝农桑”主张农末俱利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法律政策、财务管理环境,建立民族自信,培养爱国荣校的精神

培养学生审时度势的大局意识和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订单选择

(营销总监)

“度如环无有端,周回如循环,未始有极”,遵循价值规律

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利益观

梳理生活中商品溢价的例子,培养学生理性消费、正确价值观

预算制定 (财务总监)

“耕于海畔,苦身戮力,父子治产。居无几何,致产数十万”第一次创业经历

培养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知行合一的工作作风

引导学生养成未雨绸缪、开源节流的生活习惯

产品选择及生产资格(财务总监、生产总监)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坚持“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的原则

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勇于创新的专业敏感

牢固学生法律意识,强调工作和生活的理财、及资金流转时,合法是第一要务

交货及应收款管理

(财务总监)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不闲置资金,恰当增加周转速度以增加利润

引导学生寻找目前国家相关专业和资本市场的价值规律,了解最新法律法规、行业准则,提高法律意识和专业水准

培养诚实信用、业精于勤的工作作风

人员招聘、工人效率

(生产总监)

“尽散其财”、“三致千金,再散与贫交疏昆弟”范蠡一生三次迁徙,两次辞官,淡泊名利,富好行其德

培养学生经世致用、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强调与人为善、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客观公正、严于律己的职业素养

树立“以人为本”、“宁静致远”的绿色财务思维

4.3. 改进教学环节设计

基于学情剖析,《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的教学流程需要优化为“一体两翼三融合”,“一体两翼”具体指:以学生技能提升和德育培养为主体,通过课堂老师和企业导师两翼结合,即课堂老师将范蠡元素切入课程教学,企业导师将岗位特性与职场能力结合,共同传递给学生,提升课程思政效率。“三融合”是指在教学维度上,将思政教学融入到学习全过程,教学过程可划分为课前、课中与课后三个阶段,突破了教室、课堂和黑板构成的传统边界,以各学习任务关联的范蠡要素为线索进行串联,以此引导学生主动积累范蠡的典故资源,借助在线系统提前发布教学配套微课及范蠡元素的补充材料,同步推送随堂测验,辅助学生实现课前的初步知识储备,为课堂教学的顺利推进做好铺垫。课中,以范蠡元素为思政引导,将岗位分工、方案制定、实操对抗、复盘总结等教学方法运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率;课后,通过教学软件布置复盘总结与范蠡观点的分析任务,辅助学生做好知识的整合吸收,之后深入分析范蠡相关的故事,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与人文底蕴。[7]

4.4.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为使课程思政符合宏观态势、社会变迁及学生需求的动态变动,推动专业教育实现全方位育人的效果,让思政教育成果得以切实量化。《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课程需扩大评价维度,优化系统性评估规划,依靠考核手段多元化、评价体系细致化、质量管控常态化这三个方面,构建多方式、多维度、多视角的课程评价架构。学期考核主要围绕成绩评定展开,其融合了期末测试与平时考查两方面要素,平时考查包括课前课后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对抗赛排名等组成,期末测试以对抗赛形式进行,得分由所有者权益排名、积分排名、报表填写正确率及商誉组成。课程评价方式从单纯的学生反馈升级为自我评估、小组互评、朋辈互评和企业导师评价的复合模式,结合各方反馈定位差距,创建课程质量跟踪系统,按照既定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从微观教师操作到中观课程管理再到宏观质量监督,分层级规范教学实施与质量保障。

5. 模式实施的潜在困难及推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1. 模式实施的潜在困难

5.1.1. 地域文化资源的依赖性

对于非绍兴地区的教育机构,尤其是位于北方、西部等范蠡文化辐射不足(古越国范围之外)的院校,地方文化储备的缺乏会带来两重阻碍,学生对“舍弃本地商业文化(像晋商、徽商)采用范蠡文化”的合理性存疑,和区域文化存在情感距离,降低了对思政内容的认同;难以通过实地探访、地方文化宣讲等方式提升学生文化认知,仅靠文献教学,效果不佳。

5.1.2. 课程类型与教学场景的适配性

可是该方案不容易移植到理论类课程,就理论课程而言,要是没有设置“模拟经营”实践模块,范蠡文化可能会变成形式化理论讲解;就实操课程来说,要是文化导入占比过高,会占用软件操作、数据处理等核心实操的时间,和课程定位不相符,而且这个模式依赖“对抗赛”、“复盘总结”等互动教学手段,若高校缺乏ERP沙盘模拟器材和网络教学平台等基础配备,会阻碍模式的开展。

5.2. 推广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5.2.1. 依照“地域文化替换”实践准则,防范标准化偏差现象

在针对其他院校实施相关工作进程中,需着重筛选与学校地理位置对应的商帮文化资源,推行“本土化商业元素替换行动”,例如,北京高校可采用本地“京商文化”,像老字号同仁堂对质量“工序不简”的严格坚守;山西高校在《ERP沙盘》课程开发中可借鉴晋商文化,进行替换要满足两项关键要求:一是文化资源要同时具备商业实践和伦理思想这两个关键特性,并且要关联企业管理的关键方面;二是要探寻课程内容和本土文化的情感连接点,增强学生对文化的认可心理。

5.2.2. 围绕课程类型开展适配工作,依据课程分类规划实施路径

当在各类课程中运用时,需按照理论、实操、技艺这几类课程的不同,分级改变文化嫁接的手段与深度,谨防课程千篇一律的现象。

在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教学模块,运用“理论讲解辅以文化阐释”的方式,把地域商业文化融入课程理论分析,在应用型教学模块,聚焦“文化属性和教学场景的交融”,借助“一体两翼三融合”模式,让文化内涵贯穿“课中操作(如情境决策引导)–课前准备(如文化案例钻研)–课后评估(文化实践参照)”全时段。

在高职财会教育里,《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这门专业核心课很关键,要以“守正创新”为理念,从课程建设入手,向专业层面深入、向专业群范围拓展,同时和竞赛渠道紧密对接,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容、提高实践水平,推动高职财会专业课程思政与双高协同发展。

基金项目

1) SZK202251双创背景下高职实训类课程思政教学的纵/横向成果研究——以ERP沙盘模拟经营为例;

2) SZK202402范蠡商业文化嵌入高职经管类课程思政路径研究——以《ERP沙盘企业模拟经营》为例。

参考文献

[1] 王晓庆. 王璐. 周宏武. 和谐与协同: 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进路研究[J]. 教育探索, 2025(8): 59-62.
[2] 王会颖. 略论范蠡经济思想的当代价值[J]. 经营管理者, 2021(1): 68-69.
[3] 胡琴. 新时代思政教育融入财会专业的途径探索——以财务管理课程为例[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2, 41(9): 162-164+192.
[4] 解云惠. 基于课程思政的财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 吕梁学院学报, 2021, 11(2): 60-62.
[5] 万敏. “课程思政”在高校财会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路径研究[J]. 会计师, 2021(11): 82-83.
[6] 黄耀丽. 商圣范蠡文化精神及其时代意义[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6, 29(5): 79-82.
[7] 钱爱民, 谢雨杉, 刘思义. 三层次目标下的财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模式研究——以《财务会计》为例[J]. 财务与会计, 2025(7): 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