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耳尖穴放血在麦粒肿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应用耳尖穴放血结合西药常规治疗早、中、晚期麦粒肿,并且与常规西药治疗组相对照。结果:观察组麦粒肿治疗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81.7%),且观察组麦粒肿治愈所需时间也比对照组短,P < 0.05具有显著性差异。耳尖穴放血治疗早、中、晚期麦粒肿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病程。结论:耳尖穴放血疗法操作易掌握,创伤小,在麦粒肿治疗中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值得在眼科临床推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r-apex blood-let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stye. Methods: Combined with routine treatment, ear-apex blood-letting is applied in the early, middle and late stye, and compared with the routine treatment group. Resul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93.3%) 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1.7%), and the cure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shor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it h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The curative effect of ear-apex blood-let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arly, middle and late stye is remarkable; it can shorten the course of the disease. Conclusion: Ear-apex blood-letting therapy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operation with small trauma, and has a good curative effect, which is worth popularizing in ophthalmologic clinic.
1. 引言
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急性炎症,如睫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Zeis腺或Moll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俗称麦粒肿[1] 。我们根据研究需要,将麦粒肿患者分为三期。患处有红肿热痛等急性炎症反应,发病在48小时之内称为早期;发病超过48小时至患处皮肤出现脓点为中期;已经有脓点形成,患处硬结软化或破溃为晚期。麦粒肿患者如果体质弱,炎症可以在眼睑皮下组织扩散形成蜂窝组织炎,故应引起重视及早治疗。耳尖穴放血疗法在早期麦粒肿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肯定 [2] [3] 。
2014年以来,我们采用耳尖穴放血疗法辅助治疗各期麦粒肿患者120例,效果好。现报道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5月我院眼科门诊接诊的麦粒肿患者120例,其中男72例,女58例,年龄最大52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32 ± 7.28岁,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西药治疗组和耳尖放血治疗组各60例,常规西药治疗组(洛美沙星凝胶 + 局部热敷)为对照组,耳尖穴放血组为耳尖穴放血联合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分期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麦粒肿诊断标准,年龄3~60岁;自愿参与治疗并知情同意,同意接受治疗中途不退出者。
排除标准:年龄3岁以下或60岁以上者;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耳部感染性疾病者;口服免疫抑制剂者;药物过敏史患者(盐酸洛美沙星凝胶);孕期或哺乳期妇女及计划在研究期内怀孕的妇女;依从性差者。
2.3. 方法
耳尖穴放血组: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廓上顶端折点处为耳尖,操作前按摩患侧耳尖使之充血。操作者洗手戴一次性手套,常规碘伏消毒患侧耳尖穴后取一次性无菌注射针头迅速刺入耳尖穴,触到软骨即出针。放出5~10滴血,再次碘伏消毒后按压针眼处止血。早期麦粒肿患者耳尖穴放血一次,症状缓解的中期患者隔日再次耳尖穴放血,晚期患者则切开排脓后放血一次促进炎症吸收。耳尖穴放血同时配合西医常规治疗。
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和热敷。常规治疗采用盐酸洛美沙星凝胶,一日三次。热敷每日3次,每次10~15 min。共治疗3 d。
2.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行正态分布检验,选用参数检验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疗效观察
痊愈:局部红肿硬结完全消退;见效:局部红肿硬结缩小;无效:疾病继续发展脓肿形成破溃或感染扩大。所有患者均在放血后十分钟及放血次日随访收集数据。耳尖穴放血组的总有效率(93.3%,表1)明显高于常规西药治疗组(81.7%,表2),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总有效率和平均病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2. 安全性评价
所有耳尖穴放血患者在治疗后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耳尖针刺部位局部皮肤无红肿、化脓感染等症状,且均未发生出血不止。耳尖穴放血与常规治疗对麦粒肿的治疗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Table 1.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ear-apex blood-letting group
表1. 耳尖穴放血组临床疗效

Table 2. 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routine medicine treatment group
表2. 常规西药治疗组临床疗效
4. 讨论
通常将睑腺炎称为麦粒肿,是眼科门诊的常见病,多数在一周左右痊愈,亦可自行吸收消退。但是在一些体质弱、抵抗力差的患者,当致病菌毒性强烈、治疗不恰当时,炎症可在眼睑皮下组织扩散,发展成为蜂窝织炎,有时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海绵窦血栓形成等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危及生命。故麦粒肿的早期、积极的治疗尤为重要。基于麦粒肿大多为葡萄球菌感染,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麦粒肿的常规治疗中主要是眼睛局部加全身应用抗生素,局部热敷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疗效。
耳尖穴其主要功能是清热泻火,活血祛瘀。耳与手足六阳经的关系非常密切,《内经》有“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通过经脉与眼及其周围密切相连 [4] 。针刺耳尖穴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对头面五官的炎症有较好的疗效 [5] 。
耳尖穴放血在早期麦粒肿治疗中的疗效已得到证实 [2] [3] ,本研究经临床实践证实对于各个时期的麦粒肿治疗来说,耳尖穴放血均可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早期麦粒肿经耳尖穴放血治疗后可直接吸收,中期麦粒肿经耳尖穴放血治疗后可促进脓肿形成,晚期麦粒肿经耳尖穴放血治疗后可促进局部炎症的进一步吸收。在本研究中,耳尖放血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即常规西药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1.7%,耳尖穴放血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我们还发现有90%麦粒肿患者患侧耳尖穴按揉时疼痛感较健侧明显,且患侧耳廓端较健侧明显增厚。炎症显著的患者,最初放出来的血液色深呈暗红色,后期血液呈鲜红色。几乎所有的患者在耳尖穴放血后即刻感觉到眼睑疼痛明显减轻,诉眼部轻松感,且耳廓端的按揉痛消失,即所谓通则不痛。
早在《针灸大成》就有“灸耳尖,治眼生翳膜”的记载,而我们经过临床试验发现,耳尖穴放血对各期麦粒肿患者均能促进炎症吸收、局限,有效缩短病程,且操作简便,创伤小,深受广大患者欢迎。但是耳尖穴放血疗法来源于临床实践和中医辨证理论,没有严谨的病理生理根据,需要加强循证医学研究以便在眼科临床大范围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