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1990年,可持续旅游的基本理论框架形成,随后可持续旅游逐渐得到重视,并多次成为世界旅游大会及其他相关国际会议的重要议题,可持续旅游研究也日益备受关注,尤其是可持续旅游杂志(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JOST)于1993年创刊这一事件,标志着可持续旅游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起点 [1] 。Lu, Nepal (2009) [2] 针对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 (JOST) 2007年以前刊发论文总结了可持续旅游研究的现状及态势,是可持续旅游研究领域颇有价值的总结性研究。2007年以后,随着时间推移及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及研究多元化趋势,可持续旅游研究已出现新的焦点及研究视角;除了JOST在可持续旅游研究方面具有突出成就外,其它期刊及相关著作所承载的可持续旅游研究案例也较多,所以仅靠JOST的总结,稍显不够。我国学者关于可持续旅游的研究很多,对可持续旅游研究的总结亦有部分研究,如高峻,刘世栋的《可持续旅游与环境管理理论案例》 [3] ,余向洋,沙润,胡善风(2009)总结的可持续旅游的概念、理论与实践的批评研究成果 [4] ,张琳,刘晶茹(2011)总结的可持续旅游消费进展 [5] ,章杰宽,姬梅,朱普选(2013)针对国外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的综述性研究研究 [6] ,唐承财,钟林生,成升魁(2013)总结的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概况 [7] 等。2014年《旅游学刊》第3,4期的笔谈主题为“可持续旅游”,也有部分总结性研究,如Keith Dewar [8] 的《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消减差距》,钟林生的《可持续旅游发展历程与未来研究论题探讨》 [1] 。国外与国内可持续旅游研究存在一定差异,国外的先进思想、策略等各方面对我国可持续旅游发展有何启示,是本研究的落脚点,针对国外、国内研究存在的差异及国内实际情况,对于确定我国未来可持续旅游发展重点及可持续旅游研究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2. 资料来源
2.1. JOST论文
2008年到2014年(部分期刊数据截止到8月份)JOST共刊出374篇论文(Articles),3篇研究笔记(Research Note),1篇采访(Interview)。总体上期刊年期数从2008年全年6期扩展到2010年全年8期,目前年期数仍为每年8期,但每期的论文数量有所增加,之前每期5~6篇,现在为每期7~11篇,总体上每年的论文数量呈递增趋势,见表1;相应的每期篇幅也大幅增加,从2008年718页增加到2014年的1271页。由于Lu, Nepal [2] 针对1993~2007年的研究较为详尽,不再针对这部分进行总结,仅限于与其得出的一些结论的对比综合分析。
2.2. 其它文献
同时参考的其它国际期刊有《旅游研究纪事(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旅游管理(Tourism Management)》、《亚太旅游研究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当前旅游研究(Current issues of tourism》、《国际旅游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Research)》、《斯堪的纳维亚接待与旅游杂志(Scandinavian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旅游地理学(Tourism Geographies)》、《旅游管理视角(Tourism Management Perspectives)》、《旅游规划与发展(Tourism Planning & Development》、《旅行研究杂志(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旅游、休闲及节事政策研究杂志(Journal of Policy Research in Tourism, Leisure and Events)》及《生态旅游杂志(Journal of Ecotourism)》,论文共116篇,这些期刊是旅游研究领域最具代表性的期刊且大部分属于旅游学领域的SSCI期刊,其承载的论文基本上可以反映整个学科或某个研究领域的态势。国内期刊论文主要选自2008年-2014年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及CSSCI期刊论文(167篇)及《中国旅游研究杂志(Journal of China Tourism Research)》的相关论文4篇),共171篇。参考的英文著作有《可持续旅游未来(Sustainable Tourism Futures)》、《可持续旅游的信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stainable Tourism)》、《可持续旅游移动管制的心理及行为方法(Understanding and Governing Sustainable Tourism Mobility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pproaches)》、《作为发展驱动的可持续接待与旅游(Sustainabl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as Motors for Development)》,《旅游、气候变化与可持续性(Tourism,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旅游治理(Tourism Governance)》,这些专著既包括了理论研究,也包括了实践研究,反映了多学科研究视角,总体上文献资料来源比较全面,具有较强说服力。
3. 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态势
3.1. 主要旅游方式
根据国外所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JOST关注众多“旅游方式”或“旅游类型”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如生态旅游(Ecotourism)、文化及遗产旅游(Cultural Tourism and Heritage Tourism)、负责任旅游(Responsible Tourism)、社区旅游(Community-Based Tourism)、乡村旅游(Rural Tourism)、志愿旅游(Volunteer Tourism)、城市旅游(Urban Tourism)、岛屿旅游(Island Tourism)、海洋旅游(Coastal Tourism and Marine Tourism)、土著旅游(Indigenous Tourism)、野生动物旅游(Wildlife Tourism)、节事旅游(Convention Tourism and Event Tourism)、岩画旅游(Rock Art Tourism)、美食旅游(Food Tourism)、高尔夫旅游(Golf Tourism)、森林旅游(Forest Tourism)等。
总体上,日益变化的多种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备受关注,在Lu, Nepal [2] 研究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见图1 (旅游方式延续Lu, Nepal的划分,且两幅图中旅游方式前后顺序一致),随着可持续旅游研究多元化及全球旅游业迅速发展,从1993到2014年,各阶段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关注度有所变化:总体上,自然旅游(Nature-Based Tourism, NBT)与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旅游研究关注较多,2008年后有弱化的趋势,仍为研究焦点之一,毕竟以自然环境和生态为主要旅游资源的旅游发展相对比较脆弱;尽管2008年后遗产/文化旅游论文比例较小,但研究的论文数较多,结合Lu, Nepal [2] 的研究,总体上可以说明2003

Table 1. Papers published in JOST from 2008 to 2014
表1. 2008-2014年JOST承载论文数量

Figure 1. Annual difference between forms of tourism (the left is Lu, Nepal’ study; the right is counted by the author)
图1. 各旅游方式分布(左边为Lu, Nepal的研究,右边为作者统计所得)
年以后文化/遗产旅游研究有增加趋势,对于文化/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人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这是今后研究的一大趋势;2008年以后对于替代性旅游(Alternative Tourism)的可持续旅游研究逐渐增多,与多种方式共同发展及可持续旅游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有关,日渐增多的替代性旅游研究是当前旅游研究的明显趋向;城市旅游可持续研究较少,与当前“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较多的现状不符,主要原因在于城市是一个系统,其研究难度较大,且当前研究还落脚在“一般意义的旅游”(Tourism in General)上;无论是2007年以前,还是2008年以后,“一般意义的旅游”(Tourism in General)的可持续旅游研究都较多。总体上,自然、生态旅游可持续研究相对有弱化趋势,文化/遗产研究有增强趋势,替代性旅游研究较多,城市旅游研究较少,今后应继续关注自然、生态可持续旅游研究,强化城市可持续旅游研究,继续加强文化/遗产旅游及多种替代性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旅游研究。
其它期刊关注的地质旅游(Geotourism)、文化及遗产旅游、海洋旅游、高尔夫旅游、乡村旅游、野生动物旅游、潜水旅游、自然旅游(Nature-Based Tourism)、生态旅游、影视旅游、自行车旅游等,与JOST一致,都是多种旅游方式的可持续旅游研究齐头并进,且对替代性旅游及文化遗产旅游等方面的研究有增加趋势。
3.2. 研究主题
JOST关注的主题包括公正性或公正旅游(Justice Tourism)、可持续旅游实施或实践(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Tourism or Practice)、旅游者态度与责任(Tourists’ Attitudes and Tourist Responsibility)、居民感知(Residents’ Perceptions)、利益相关者(Tourism Stakeholders)、气候变化(Climate Change)、可持续性评价指标(Sustainability Indicators)、节能(Energy Saving)、碳足迹与碳中和(Carbon Footprint, Carbon Neutral)、治理(Governance)、环境管理(Environmental Management)、生计(Livelihoods)、慢旅行(Slow Travel)、地方依恋、地方感、地方营造(Place Attachment, Sense of Place, Place-Making)、扶贫、减贫(Pro-Poor, Poverty Alleviation, Poverty Reduction)及情景分析(Scenario Planning)、社区等。其中2008年以后研究较为突出的主题见表2,对各利益相关者及社区的关注较多,合计为25.4%,与旅游发展的牵涉面广、利益相关者多有密切关系;保护区域及国家公园的研究较多,均超过10%;可持续旅游管理、治理及政策、实践环节的研究为34、30、26篇,合计占总论文数的24.06%,说明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不局限于单一的理论研究方面,对于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对气候变化、脆弱性及恢复力的研究较多,合计为12.03%,与当前全球变暖趋势及气候变化大趋势、灾害频繁等有密切关系;可持续移动与碳减排等各方面的研究是当今关注的重要方面,旅游发展中对交通方式的选择各方面需靠考虑低碳问题,逐渐成为可持续旅游研究的主题;此外,除了上述研究主题外,各利益主体或弱势群体的旅游公平、环境公正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其它期刊关注的:保护区域、公众及社区参与、地方满意度、环境解说、垃圾及固体废物排放、住宿业、航空、饭店、环境管理及可持续旅游执行、政策、可持续营销、合作及伙伴关系(Cooperation and Partnership)、社会、经济与环境、生态可持续、交通与建筑、居民态度,可持续旅游策略(实践、执行)、政治、灾害事件影响、跨国可持续等,研究主题上与JOST的侧重上略有差别,但主题方向基本一致。
3.3. 特刊内容分析
JOST每年都有专刊(Special Issues),这些跟当前研究趋势密切吻合,2008到2014年共有11期,主题(Themes)见表3,基本上可以反映可持续旅游发展及研究的趋势,负责任旅游及旅游责任性(Responsibility)、伙伴关系(Partnership)、气候变化适应、旅游治理(Governance)、减贫(Poverty Reduction)、全球-地方关系、可持续移动等方面,均是当前国际研究前沿。
根据所参考的著作,其主题内容丰富,且集中了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2009出版的《Sustainable Tourism Futures》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述性研究及案例研究相结合(Theoretical Foundations;Practical Examples),对可持续旅游执行或实施(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Tourism),低碳旅游(Low-Carbon Tourism)等主要主题作了详细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参考书之一;2012出版的《Sustainable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as Motors for Development》是论文集,侧重于案例研究,包括秘鲁、亚马逊、坦桑尼亚、新西兰、中国等,涉及生态旅游、民族旅游、志愿旅游等多方面;2012出版的《Tourism Governance》论文集,聚集了全球旅游专家关于旅游治理的高级别论文,如“A Typology of Governance”,“Event Tourism Governance”,“Global Regulations and Local Practices”,“Implementing a Transitive Approach to Sustainable Tourism Planning: Transla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Policy Learning and Policy Failure in Sustainable Tourism Governance”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2013年出版的《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for Sus-

Table 2. Main topics in sustainable tourism studies
表2. 主要研究主题

Table 3. Annual special issues of JOST
表3. JOST历年专刊内容
tainable Tourism》偏重于技术手段,提出了可持续旅游信息技术的前沿及未来,包括“Sustainable Technologies”,“Tourist Use of Technology for Sustainable Tourism”等方面的总结,及对未来的展望,如Web 3.0的应用等;2013年的《Tourism,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论文集,包括许多案例研究,是旅游适应气候变化研究的重要参考书之一;2014年的《Understanding and Governing Sustainable Tourism Mobility Psychological and Behavioral Approaches》提供了一种研究方法,其研究流程及对可持续旅游移动方面的研究值得肯定。无论是JOST还是相关著作,均反映了当前可持续旅游研究的理论及实践研究趋势,包括气候变化的旅游发展适应、全球-地方关系、旅游治理、可持续旅游信息技术等多个方面,这些也正是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亦是学者可深度钻研的切入点。
3.4. 理论及方法进展
根据JOST及其它国际文献,近年来国际可持续旅游研究利用了许多先进理论及方法,如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解释学(Hermeneutics)、社会交换理论及认同理论、地方理论、社会责任感(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复杂性科学(Complexity Science)、混沌理论(Chaos Theory)、目的链理论(Means-End Chain Theory)等。方法如梯法技术(The Laddering Technique)、网络分析方法(Network Approaches)、地理信息系统(GIS)、Q方法(Q Methodology)、选择试验法及旅行费用法(CEM与TCM)、监测或模拟(Monitoring),GPS跟踪(GPS Tracking),结构方程模型(SEM),系统动力学(SD),情景规划(Scenario Planning),生命周期评价、因子聚类分析、IPA方法,指标体系法及混合集成方法等。总体上,定量方法较多,与Lu, Nepal [2] 对2007年之前的总结比较,当前研究的方法更具多样化,且各学科交叉使方法渗透较多,且许多技术手段开始应用于可持续旅游发展与研究中,多学科交叉、多种方法集成应用是未来可持续旅游研究的趋势之一。
3.5. 总体分析
当前可持续旅游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多方面,关注的旅游方式、研究内容及主题多样化,理论与方法不局限于本学科,借助其它学科的先进理论、方法与技术手段,紧密结合国际可持续旅游发展前沿及需要,研究逐渐关注欠发达区域及发展中区域,对于可持续旅游扶贫、社区福利及乡村生计等多个主题研究;总体上,定量化研究还有待加强,尤其是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应用于可持续旅游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需有所突破;对于可持续旅游实施或实践等方面的研究亟需提升,以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
4. 国内可持续旅游研究进展
国内可持续旅游研究关注的生态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旅游、城市旅游、森林与山地旅游、文化及遗产旅游研究较多,地质旅游、红色旅游、滨海、草原等方面也有部分研究,但其它方面关注的不多;171篇论文中107篇关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其中包括了8篇发展对策、6发展路径、10篇发展模式、8发展对策、5发展战略、3发展动力及机制;26篇评价,3评价及对策,总体上国内研究重视评价,重视大方面的“口号”如战略、对策、路径、模式等,不太注重具体策略及工具选择。研究方法方面:传统的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AHP)、问卷调查、生态足迹等方法之外,开始尝试BP神经网络、系统动力学、GIS等方法手段,与国外研究相比,有突出点也有不足点,需相互借鉴。
5. 国际研究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侧重于多种旅游类型,近年来关注替代性旅游、文化/遗产旅游较多,国内对于替代性旅游方式的关注稍微落后,这与我国旅游发展进程或所处阶段有一定关系,我国还处于大众旅游时期,对于替代性旅游方式才逐渐开始关注,未来我国关注点应逐渐有所转移;国外研究内容及主题丰富,国内研究内容或选题较“大”,对于战略、发展机制、模式等方面研究较多,国内研究应切实做到深入研究,从细微研究升华到“大”内容的关注及诠释;国外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国内研究实践方面明显较弱,这部分是今后必须要加强的环节,理论联系实际,才能确保中国旅游长期持续发展;国外研究方法多元化,国内研究也开始利用多种方法,期望国内外研究在研究方法及理论借鉴上有所突破,切实做到及时转化多学科知识与理论到可持续旅游研究中,实现全球可持续旅游发展。
基金项目
宁夏大学人才引进科研启动基金(BQD201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