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以及中国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加深,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加快。2017年中国FDI总额达到1582.9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且流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三成。东南亚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地区,近年与中国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自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启动以来,中国对东南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等行业的投资增长迅速,但在投资国家分布和投资量变动幅度上存在着较大差异,研究中国与东南亚不同国家FDI的合作度,对把握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文献综述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大会(UNCTAD)在《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中提出了“吸引FDI业绩指数”的概念,以一个国家流入的FDI所占全世界FDI流入量的比例与该国的GDP占全世界比例的比值来衡量各国在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上的业绩。沈洁、郭健全(2013)基于FDI业绩指数,构造了FDI关注指数、FDI依赖指数和FDI合作指数,分别用以衡量投资国对东道国的FDI关注度、东道国对投资国FDI依赖度和两国间的FDI合作程度,并以日本对中国和印度的直接投资为例,对这些指标加以应用。史璇、熊玫等(2018)在对FDI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构建了投资竞争力指数、市场占有率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三个评价指标,以此为基础分析先进国家产业的FDI竞争力水平并与我国进行比较。梁育填,黄慧怡等(2018)对中国企业投资东南亚国家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到国有企业倾向于开拓新的国家市场而民营企业倾向直接投资于东南亚政治风险低、相对市场规模较大以及劳动力成本低的国家的结论。
本文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中国与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几个国家2007年至2017年的FDI相关数据,对FDI关注指数、FDI依赖指数和FDI合作指数进行测度,并为中国对东南亚直接投资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3. 指标构建 [1] [2]
3.1. FDI关注指数
该指数用投资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额占其对世界的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与东道国GDP占世界GDP的比重的比值来表示,用以反映一个国家对另一直接投资目标国的关注程度。具体计算公式为:

其中,FDIij, t为时期t投资国i对东道国j的直接投资额,FDIi, t为时期t投资国对世界的直接投资额,GDPj, t与GDPw, t分别为时期t东道国j与全世界的GDP。该指数大于1说明东道国受到了投资国高于其GDP相对水平的关注度,指标值越大,关注度越高。
3.2. FDI依赖指数
该指数由东道国吸收的来自某投资国的直接投资占其吸收的直接投资总额的比重与该投资国GDP在世界上的比重的比值来确定,反映一国对来自某一投资国的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其中FDIij, t和FDIj, t分别表示在时期t投资国i对东道国j的直接投资额和该时期东道国j吸收的来自世界的直接投资总额;GDPi, t和GDPw, t分别表示时期t投资国i和全世界的GDP。该指数大于1说明东道国对投资国直接投资的依赖程度高于投资国的GDP相对水平,小于1则反之。
3.3. FDI合作指数
该指数在关注指数和依赖指数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用来反映两国之间FDI合作程度的指标,用投资国对东道国的关注指数与东道国对投资国的依赖指数的乘积来表示,用公式可表达为:

该指数值大于1表示投资国和东道国的FDI合作发展程度高于一般水平,指数值越大则两国间的FDI合作发展状况越好。
4. 数据说明
本文选取中国与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2007年至2017年的相关年度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其中,中国对新、泰、印尼的FDI数据以及中国对世界的FDI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新、泰、印尼吸收的FDI数据来源于UNCTAD数据库;相关国家的年度GDP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数据库。
5. 实证分析
中国在2007年至2017年间对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三国的直接投资额变化趋势由图1给出(见图1)。
根据直接投资额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对新加坡、泰国和印度尼西亚三国的FDI呈现显著的上升态势,尤其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的几年内增幅加快,但各国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对新加坡的直接投资额水平高、增长幅度大。为了探究中国对三国的FDI关注度、三国对中国的FDI依赖度以及合作程度,本文用上述三个指数加以量化,得到的结果如表1 [3]。

Figure 1. China’s investment in Singapore, Thailand and Indonesia (2007-2017)
图1. 中国对新、泰、印投资额(2007~2017)

Table 1. FDI attention index, dependence index, cooperation index
表1. FDI关注指数、依赖指数、合作指数
由表中计算数据可见,在FDI关注度上,中国对新、泰、印尼等国家的关注度在十年间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起伏比较明显,不同国家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其中,中国对新加坡的FDI关注指数最大且远大于1,对泰国的关注指数在2010~2014年、2016~2017年大于1,而对印尼的关注期为2012~2013年。在FDI依赖度上,泰国对中国FDI的依赖度略高于新加坡与马来西亚,但在大部分时期内数值都小于1,说明相对于中国的GDP水平,这几个东南亚国家从中国得到的直接投资额较低。在FDI合作度上,中国与新加坡的合作指数最高,在大多数年份内大于1,其中2008~2009年、2011年、2015年、2017年是中新FDI高合作度时期,中国与泰国在2010年后的FDI合作度水平有所提高,与印尼的合作度在2012年后有所提高,但平均数值仍低于1,即整体而言低于一般水平 [4] [5]。
6. 结论与政策建议
根据以上测度的结果,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FDI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东南亚逐渐成为我国直接投资重要的目标地区之一。2) 对于东南亚的不同国家,中国的FDI具有较明显的地区差异性。其中,新加坡是东南亚地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最主要的目标国,中国与新加坡保持着较高的FDI合作度,而对泰国和印尼等其他国家的FDI关注度与合作度相对较低。3)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对东南亚国家的FDI关注度、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FDI依赖度以及中国与东南亚国家间的FDI合作度都有上升的态势,“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个重要推动力。4)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FDI合作度在不同年份起伏较大,稳定性相对较低,并且,东南亚国家对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尚未形成很高的依赖度,中国的FDI仍存在向东南亚拓展的空间。
基于以上的结论,结合“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经贸关系的现状,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继续推进对东南亚国家的适度化直接投资。以“一带一路”为契机,鼓励国内企业“走出去”,拓展国际市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及效益、通过相关产业的对外转移实现国内产业更好的转型与升级。此外,东南亚国家自然资源丰富、具有不少发展前景良好的特色产业,与我国经济的互补性较强,应积极通过合作提高FDI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同时,企业应明确自身国际化战略,避免盲目扩张。
第二,对FDI的流入国家与产业进行积极、适度的引导。目前我国对东南亚国家的直接投资主要流向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制造业、建筑业、电力生产供应业等行业,中国企业承担了东南亚国家的不少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深入,政府可通过政策引导,将直接投资更多地引向发展潜力较大的国家、第三产业以及高技术含量产业,实现投资结构多元化、合理化。
第三,采取防范措施积极应对金融市场风险。政府应推进对外投资保护机制的完善化,为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提供必要的保障,并通过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政治互信,打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同时,对企业而言,应加强人才储备,对投资国宏观经济形势有准确的判断,对投资的风险有及时的把控 [6]。
第四,在对外进行投资的同时,应重视对FDI的有效利用。中国每年从东南亚地区吸收大量FDI,但也存在流入区域与产业失衡、技术水平较低、环境问题忽视等问题,因此,在利用FDI时,应发挥好FDI对本国自主创新型企业的促进作用并逐步提高FDI对第一、第三产业的投资比重,对于中西部等FDI吸引力较小的地区,可依靠自身资源等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以吸引FDI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