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从目前看,会议旅游是很普遍的一种旅游形式,但近些年学者对会议旅游的研究却比较少,本文的研究对象“小穿论坛”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的联合发力下举办的国内知名乡村振兴智库论坛。蓟州区被称为“京津后花园”和“山水之城”,是天津市发展乡村旅游的极佳之地。“小穿论坛”不仅是天津社会科学院打造的智库品牌,同时也对蓟州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让我们了解到蓟州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文化资源。“小穿论坛”的成功举办是天津社会科学院通过会议品牌打造助推蓟州区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受到广泛关注。但目前“小穿论坛”面临着形式单一、吸引力不足、文化厚度不够的问题,距离成为一个行业知名会议品牌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使得“小穿论坛”如何办下去成为一个难题。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对“小穿论坛”的形制进行研判、提出建议,并助力其成为国内知名会议旅游品牌。
2. 我国会议会展旅游研究进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会议会展旅游(以下简称会展旅游,全文同)逐渐兴起,成了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我国学者对会展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近些年来对于会展旅游的研究文献众多,通过在CNKI上的检索,自2003年以来,每年关于会展旅游的研究文献超过了75篇,但近三年来文献数量有减少的趋势(参见图1)。
本文分别用“会展旅游”、“会展旅游发展”、“会展旅游研究”、“会展旅游研究现状”、以及“会展旅游综述”为关键词进行了检索,发现文献数量分别为2914、1793、1468、298、70,这说明会展旅游的研究理论基础还是十分丰富的。就会展旅游进行检索,发现共分为26个研究主题(参见图2)。

Figure 1. Statistics of mice tourism papers published by Chinese scholars from 1994 to 2018
图1. 1994~2018年间我国学者发表会展旅游论文情况统计

Figure 2. Mice tourism research topic distribution
图2. 会展旅游研究主题分布情况
2.1. 会展旅游的概念界定
2.1.1. 概念形成
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形成会展旅游的定义体系,而且国内学者对于会展旅游概念的解读也不完全相同,其中主要是从3个角度来对会展旅游的概念进行界定。
一是从产业的角度。黄远水将会展旅游业界定为:在整个会展过程包括策划预备期、会展期以及后来的直接延伸中旅游业直接承担的部分,并且会展旅游业应该包括以节日庆典和体育赛事为主体的节事 [1];林翔认为会展活动已经成为旅游业的一部分,用会展旅游业这一名称比会展业更加直观 [2];周春发指出会展旅游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的主要部分,包括会议旅游、展览旅游、奖励旅游、节事旅游等旅游形式,并且大力推崇要以会展旅游代替会议旅游、会奖旅游等说法 [3];梁留科认为会展旅游就是MICE,是一种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博览交易、文化体育、科技交流、奖励旅游等活动而开发的一种旅游项目 [4]。张涛认为会议旅游是指通过接待国际大型会议来发展旅游业 [5]。
第二种是从经营行为的角度。从会展经营行为角度来看,则能更好的说明会展旅游的组成部分和内容。王云龙指出会展旅游指的是旅游通过和会展活动的特点延伸出来的业务,但是这并不含旅游业对于会展的多元化经营的业务 [6];王保伦认为,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可以把会展旅游定义为:为会议与展览活动的举办提供了展会场馆和其他的服务,而且获取了经济效益 [7]。
第三种是从旅游方式的角度。应丽君通过对中国会展旅游的思考,对会展旅游进行了界定,指出会展旅游是由于各种类型的会议、博览、展览等活动举办而产生的一种旅游产品,她还进一步指出会展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主题式专向旅游产品 [8];高舜礼认为旅游与会议交融缘于先天基因,会议旅游是指以参加会议为目的的出行活动 [9]。杨真认为开会的整个过程中涉及了旅游的众多要素,会议本身就是一种旅游活动 [10];会议是会展业的一部分,从学者的研究来看,会展业和旅游业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
2.1.2. 研究进展
目前学者对于会展旅游的研究偏重于讨论各地会展旅游的发展现状及改进措施、会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发展会展旅游的影响、会展旅游的发展趋势等,而对于国内会展旅游的整体发展情况以及发展历程的相关研究较少。李扬研究了山东省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对策,并对其发展会展旅游进行了前景分析 [11];冯秀梅研究了秦皇岛市会展旅游品牌定位问题,并探究了秦皇岛市会展旅游品牌建设策略 [12];刘梦凡是在产业融合的视角下从资源共享、人才引进、市场需求等角度对旅游业和会展业的融合背景、促进旅游业和会展业和谐发展的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而探究我国当前会展旅游的发展模式 [13]。张进则是探讨了旅游会展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且他把旅游放在了会展的前面,认为会展业是旅游业的一部分 [14];李孟华等则认为发展会展旅游对当地的经济有很大的影响,文章中主要探究了会展旅游对重庆经济的影响 [15];蒋倩对三亚的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以及发展现状进行了探析,并提出发展对策从而使三亚会展旅游进一步发展 [16];王元等人则通过对国内外会展旅游文献研究的综述,揭示了我国会展旅游业的一些由于会展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出现松散状况、发展水平处在初级阶段所存留的一些突出问题,同时提出了我国发展会展旅游业应采取建立专业机构、加强会展旅游教育与相关专业人员的投入和提高国际知名度的策略 [17]。当前关于会议会展旅游的研究主要是实证研究,而对于会议会展旅游概念的研究以及发展程度的研究较少,未来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3. 打造会议旅游品牌对乡村会议目的地的影响
3.1. 给乡村旅游业带来新的盈利空间
会议旅游一般人数规模较大,且对价格敏感程度较低,住宿、餐饮、购物等都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收入,给会议酒店和商务酒店带来了巨大的利润,并且弥补了当地旅游低迷期的空白,给当地发展旅游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3.2. 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
会议经济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功能和产业带动作用,会议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带动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能大大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有利于缓和旅游发展的季节不均衡现状,提高旅游业发展的整体效益,并且会议还能促进高端要素集聚,它的发展能带来高附加值和高创新效益,从而在促进产业升级的进程中促进乡村振兴,提升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为实现乡村振兴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3.3. 提升当地旅游品牌形象
完善的会议设备可以成为旅游吸引物,从而吸引重要国内会议甚至国际会议在这里举办。重大会议的举办,可以大大提高会议目的地的知名度,随着会议经济的发展,可以增进国际间、各地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也给当地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利于增强目的地的综合实力,同时也帮助塑造了当地的旅游品牌形象。
4. 案例研究:以“小穿论坛”为例
4.1. “小穿论坛”的简介及发展历程
“小穿论坛”因举办地选在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而得名,它是由天津社会科学院和天津市蓟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小穿论坛”是天津社会科学院与中共天津市蓟州区委宣传部联合举办的“三农”发展高端智库论坛,拟每年举办一届,论坛的主题每年都会变化,但始终紧紧围绕“乡村振兴”这个主题,旨在关注当下农村发展存在的挑战和机遇,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汇聚各方智力资源为天津、特别是为蓟州区改变发展现状、寻求经济活力出谋划策,从而实现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经济效益追求的统一。目前为止“小穿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三届,每一届都有众多的相关专家学者参会,通过深入挖掘蓟州区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活沉睡中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而为蓟州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提供智慧锦囊。
4.1.1. 初见“小穿”
第一届“小穿论坛”于2017年9月29日召开,历时2天,本次论坛主题是“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现代生态文明乡村”。此次论坛旨在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乡村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深入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激活沉睡中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产业开发新模式,解析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环境的优化路径,打造“处处有历史、步步有文化”的特色村落,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美丽乡村,为蓟州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协调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会后考察了小穿芳峪村。
4.1.2. 又逢“小穿”
第二届“小穿论坛”于2018年10月28日召开,历时两天,本次论坛主题是“乡村振兴——迈向新时代的农业和农村”,深入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探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乡村高端旅游产业开发融合发展的新路径,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的“蓟州模式”。会后调研大巨各庄村现代农业转型。从主题可以看出,与第一届论坛重在挖掘蓟州区乡村历史文化资源,激发产业开发新模式相比,此次论坛更多的提到了乡村振兴,可见乡村振兴振兴对农村发展意义之大,在探索乡村振兴的路径时,乡村旅游也更多的出现在了学者的发言中,可见发展旅游对蓟州区产业转型的意义所在。
4.1.3. 再遇“小穿”
第三届“小穿论坛”于2019年10月26日召开,历时2天,本次论坛主题是“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此次论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思想,精准聚焦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三个方面,积极探索农村农业发展新模式。会后参观了周边民宿以及“长寿村”毛家峪。这次会议,旅游被提到了更高的位置上,探索蓟州区乡村旅游的发展路径、怎样更好的实现文旅融合、实现乡村旅游“+”成了广大学者关注的问题。
从这三次会议的主题来看,每一次主题的制定都紧紧围绕乡村发展动态,实时增添“三农”中最受关注的问题,不仅为蓟州区乡村的发展开辟了路径,也为广大农村的发展带来了启发。但是不容忽视的一点,旅游对于蓟州区的产业转型升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蓟州区是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那么未来“小穿论坛”的主题中也一定离不开“旅游”两个字,也会有更多的新型业态出现助力乡村发展。
4.2. “小穿论坛”的目的地选择
“小穿论坛”的目的地选择在了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首先这得益于蓟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京津后花园”和“山水之城”,山水资源丰富,并且有蓟州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小穿芳峪更是有“三山一水如仙境”之说,现在已经打造成为以“乡野公园”为主题的休闲旅游特色村,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村,为穿芳峪镇打造成为“全景式休闲旅游名镇”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4.2.1. 政府的支持
“小穿论坛”举办宗旨就是通过对天津市蓟州区乡村典型案例的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深入挖掘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为蓟州区乡村发展提供好的思路与方法,助力蓟州区发展成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示范区。而且“小穿论坛”是天津社会科学院倾力打造的关于“三农”发展高端智库论坛,为了“小穿论坛”的成功举办,天津社会科学院和蓟州区人民政府都花费了很大的心血,同时也一直在思考怎样进行创新和改进使“小穿论坛”迅速成长起来,从而成为一个知名高端年度论坛。“小穿论坛”的召开和发展离不开天津社会科学院和蓟州区人民政府的支持。
4.2.2. 主题符合
蓟州区山水和林木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知名景区众多,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使蓟州区成为天津市发展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现在蓟州区已经成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其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实力得到了验证和认可。近些年,去蓟州区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在给蓟州区带来可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让我们看到蓟州区发展的潜力和众多可能性。穿芳峪镇更是形成了森林公园、体育公园、湿地公园和乡野公园四大片区,乡村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品质明显提升。而作为乡野公园的小穿,有“北国桃花源”之称,这里环境优美、风光秀丽、村中有景、景中有村,是休闲旅游的首选之地,小穿也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明星村。论坛的目的地选在这里,可谓是相得益彰,在乡野中谈论着乡村,能给人更多思路,而且,在会后之余,还能感受乡村“厚厚的乡野,浓浓的野趣”,所以,把“小穿论坛”的会议目的地定在这里是可行的。
4.2.3. 设施完备
小穿芳峪村有设备齐全的会议室,为“小穿论坛”的举办提供了设施基础。在这里,有可容纳200余人的会议室,并且里面多媒体设备完备、基础设置齐全,为学者讨论发言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并且会议室位置极佳,距离餐厅以及众多民宿都比较近,给来这里参会的专家学者们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这也是会议目的地选在这里的原因之一。从“小穿论坛”里的“小穿”二字可以看到小穿的重要性,“小穿论坛”因小穿村而得名,小穿也将因“小穿论坛”而被更多的人知道,两者相依相存,将在这里谱写更多关于小穿的故事。
4.3. “小穿论坛”的重大意义
4.3.1. 带动乡村发展
首先学者们集思广益,为蓟州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通过调研、探索、分析,为乡村发展提供新思想,这些思想不仅服务于蓟州区,也为和蓟州区面临相似情形的广大农村开辟新路径,这些思路都可以当作宝贵的经验。
其次会议人数规模较大,参会人数众多,能给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增加旅游收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4.3.2. 汇集文化成果
“小穿论坛”在召开前都会进行论文征选,并把部分论文收进论文集,无论是在会上的发言,还是论文集里的文章,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小穿论坛”的举办集聚了丰富的文化成果,这些成果发挥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4.3.3. 形成文化名片
待“小穿论坛”有了足够的知名度,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那么它必将成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和蓟州区人民政府合力打造的一张文化名片,也成为蓟州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这无论对天津社会科学院还是蓟州区意义都是极大的,因此这张文化名片一定要打造好。
4.3.4. 构建会议品牌
在以后的发展和不断推进中,“小穿论坛”会成为独特的小穿品牌,这意味着它将成为行业内的特色板块高端论坛,在“三农”主题这块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未来也会发挥着更大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一定要倾向于打造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知名度高的论坛。
4.4. “小穿论坛”存在的问题
4.4.1. “旅游”凸显不够
会议与旅游的伴生关系,仿佛是自发形成的,开完会后,利用余下的时间在当地进行短暂的旅游,对当地的风俗民情有所了解。除非是行程太紧张或者目的地已没有新意,不然参会者会有很大的热情进行会后旅游。这对于工作繁忙、缺少时间旅游的工作者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旅游机会,但对于“小穿论坛”来说,旅游部分没有很好的凸显出来。蓟州旅游资源丰富,景区众多,并且乡村旅游发展独具特色,吸引了周边其它城市的旅游者。但是论坛并没有很好的把会议和旅游结合起来,在会后,并没有安排适当的行程和足够的时间给参会者进行短暂的旅游,只是匆匆的在小穿村附近进行参观,而且参观地方都大同小异,不能让参会者看到蓟州区的美好风光,也不能留下深刻的记忆。所以旅游体现的作用并不明显。
4.4.2. 论坛影响力有限
从三届“小穿论坛”的经验来看,会议整体安排和服务比较周到合理,给参会者提供了舒适的参会环境。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参会者一般都是涉及农业、历史、文学、旅游的专家学者们,但是三年来每年都参加的学者却不多,对学者们来说“小穿论坛”还没有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来成为一个年度必须参加的盛会,也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来引导行业内的知名学者都来参会,总体来说就是吸引力不强。其次,是知名度低,影响力不够,虽然会议目的地在环境优美的乡野公园中,但从另一个角度讲,相比开在繁华都市或知名高校的会议来说,地理位置偏僻,在出行上有很大的不便,因此一定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参会者觉得不虚此行,在论坛上能有新的认识和大的收获,并且开始期盼下一次的“小穿论坛”。
4.4.3. 论坛形式单一
虽然论坛每年的主题都以当下“三农”的前沿话题为指导进行改变,但具体形式并没有太大差异,通常安排是进行主题报告,然后再进行专题发言,基本上所有的行程都会被会议占满,这样整个流程走下来,除了听报告就没什么其他的事情了。形式单一,参与感、互动性差,而且会议强度比较大,对接受能力有比较大的挑战,并且缺乏探讨,对学者观点的了解只是冰山一角。这样下来往往把握不住要点,也会降低整个论坛的获得感。的确,学术论坛应该依据规范和流程,不能只依赖外在的东西来获取注意力,但可以在形式上有所创新,从而营造在论坛上浓厚的学术环境。
4.4.4. 论坛品牌支撑不足
“小穿论坛”毕竟只举办了三届,和其它有名的年度论坛相比还属于比较“年轻”的“后起之秀”,所以在学术成就上自然有一定的差距,并且缺少知名的学术成果做理论支撑,除了论文集之外产生的会议附属成果较少,而且在很多方面还处在探索和平衡的阶段,并没有出现成熟的体系,所以就存在着文化厚度不够的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化基础做支撑,那么想要长久发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4.5. “小穿论坛”的助力建议
4.5.1. 增强旅游“+”效应
(1) 采用“会议+景区”模式
建议按照“会议+景区”模式,蓟州区政府应当把“小穿论坛”作为“蓟州名片”予以积极呵护与持续打造。
首先。“小穿论坛”应坚持立足小穿,放眼蓟州乃至天津乡村振兴,放大小穿论坛的智库影响力。在未来的论坛主题选择上,在秉承乡村振兴主线外,应围绕先内(蓟州)后外(蓟州区之外天津市域)原则,由天津社会科学院联合市属区级政府,依据国家乡村振兴宏观导向,通过“会议+旅游”模式,不断推出每年的年会主题,增强会议品牌持续发展能力。
其次,蓟州区景区众多,尤其是山体资源丰富,这是蓟州区的独到优势,应牢牢把握旅游资源丰富这一优势,让参会者有更多的机会去一一走访这些景区。当然,因为会议时间只有2天,时间有限,而且要以会议为主、旅游为助,所以对于景区和路线都要做好筛选,要在最有限的时间内做最好的安排,不能让行程排的过满,也不能停滞在原有安排上,可以先服从就近原则,从距离比较近的景区开始,每年都重新选择,让参会者对蓟州有比较全面的了解,从而才能为蓟州的发展更好的出谋划策。当然,由于参会人数庞大,所以一定要借助蓟州区人民政府的力量,通过政府主导,做好接待和讲解工作,从而让参会的专家学者们有好的旅游体验,由此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以此循环,作用会越来越显著。
(2) “会议+纪念品”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一般都会购买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但现在众多景区的纪念品都是大同小异,并不能体现当地的特色和文化。现在人们对旅游纪念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也更喜欢能够凸显文化的纪念品,尤其是文创类的产品,那么天津社会科学院就要联合蓟州区人民政府结合当地特色,开发出能够突出当地特色的纪念品,在会后留给学者们做纪念。当然,还可以设计系列性的产品,比如“蓟州系列”或“小穿系列”,这样的产品必须是可以留存的,每年参会都可以积攒一个,这也可以算是“小穿论坛”的另一个体现形式。
(3) “会议+休闲”
小穿空气清新、乡风浓厚,但会议时间如果太过紧张,在小穿的体验感就会不好,可以对会议时间进行调整,让学者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在乡村中闲逛、漫步、感受。而且,晚上的活动比较少,可以利用晚上的时间安排一些表演和活动,增加与当地的互动。
(4) “会议+体验”
穿芳峪镇包含森林公园、体育公园、湿地公园、和乡野公园四大片区,每一个片区特色都不同,因此在会后的活动可以延伸到小穿以外的范围,在住宿方面可以根据需要安排去附近不同的民宿居住,这样也能对其它乡村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增加会议的乐趣,减少会议的疲倦感。
4.5.2. 加大宣传,形成“明星”效应
(1) 运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
目前“小穿论坛”存在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知名度不高,宣传度不够,除了在论坛上请多家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外,还应加大宣传力度,寻求多种方式进行宣传。现在自媒体发达,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在日常生活中,相比长篇大论的繁琐文章,人们更倾向于浏览内容简要、文字活泼的公众号推文。因此可以专门成立一个“小穿论坛”的公众号,可以在上面发布关于论坛的准备事宜和举办情况,并且除了论坛上的讨论,也可以就时下的关于“三农”和旅游的前沿性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增加会议后的讨论,也为“小穿论坛”举办的前期工作提供素材。另外,还可以利用微博这个平台,微博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宣传方式。请专人负责微博的管理和运行,适时在上面发布一些行业内人士关注的信息,根据浏览量和关注人数来确定微博的关注度,根据关注度实时对内容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和“小穿论坛”有关的节事活动,用节事活动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由此增加关注度和知名度。
(2) 彰显“专家”效应
人们总会对明星有一定的跟随和追捧,学术界也是如此。行业内的大牛总是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并且有大牛参加的会议也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小穿论坛”在成长期就应该形成这样的“专家效应”,可以跟行业内知名的学者进行接触,了解他们近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盛情邀请研究方向相符的学者,并在会上进行发言,在论坛开始前邮寄邀请函和参会胸卡等物品。由此形成带动效应,以后可能就会有更多影响力的人来参加这个论坛,这不仅能提高“小穿论坛”的知名度,还能积累更多文化成果。
4.5.3. 对论坛主题及形式进行创新
(1) 主题创新
论坛的主题肯定不能是一成不变的,主题的制定要根据当下农业、乡村和旅游中出现的热点词汇来进行选择,尤其是要留意出现的新词汇和新动态,当然也要结合蓟州区的发展模式及动态来进行考虑。选择合适的、值得讨论的、有研究型的主题,从而不偏离“小穿论坛”举办的初衷。
(2) 形式创新
从三届论坛举办的经验来看,在形式上并没有太大变化,虽然论坛要保持严谨性,要始终以会议为主,但这种形式延续过久未免让听众乏味,可以借鉴其他论坛的形式加以补充。并且可以适当压缩会议时间,选择方法新颖、研究度高的文章进行汇报,增加学者提问和交流的机会。
4.5.4. 增强文化实力
(1) 向高校借力
高等院校研究氛围浓厚,且学术成果丰厚。可以多邀请知名高校的研究学者前来参会,并征收优秀文章进行收录,积累文化成果。争取多出优秀作品,扩大文化影响。
(2) 积累文化素材
对于论文集,作为主办方的天津社会科学院应做好留档和保存,并且除了论文集之外,可以形成更多文化成果。对不同领域的作品进行分类,独立成刊,评选出更多题目新颖、见解独到的作品,进行嘉奖和鼓励,并且可以就“小穿论坛”进行相关研究,出专业书籍等,从而积累更多的文化要素,增加论坛的文化厚度。
5. 结语
“小穿论坛”的举办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文化效益。成为天津社会科学院和蓟州区人民政府的一张文化名片、为乡村发展助力、并且为广大学者提供了一个极佳的交流和探讨的机会,它的持续发展是每一个见证者的心愿所在。但“小穿论坛”成为一个全国性乃至世界性的智库品牌依然任重道远,这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但不容置疑的是一定要更好的和旅游相结合,扩大影响力;对形式进行创新,增加吸引力;丰实文化厚度,释放文化活力。当然也少不了政府和广大学者的支持,一起为“小穿论坛”成为知名智库品牌助力。
基金项目
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培养计划”资助(津教委人函[2017]22号)。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