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与中国的象声词意思相近,拟声词模拟声音,拟态词表现情态。相对日语而言,汉语中有与拟声词相对应的丰富的象声词,但却没有“拟态词”这一说法。不过这不意味着汉语中没有相当于拟态词功能的词,只是没有采用拟态词这样的概念 [1]。拟声拟态词在表达情绪、展示动作、表现声音等方面时生动形象,可以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现场感。拟声拟态词除了大量出现于日本人的对话中,还被广泛地应用在小说、童话、漫画、动漫、广告等各种场合里 [2]。拟声拟态词对于日语母语者来说是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地习得的,但是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拟声拟态词的学习比其他语言表达方式的学习要困难很多。
汉语象声词种类较少,也没有像日语的拟声词那样根据音节不同来划分种类,如拨音、促音、拗音等 [2]。日本有专门编纂的《拟声词拟态词辞典》,作者天沼宁经过调查,在编纂的辞典里收录了1562个拟声词 [3]。中国则有《汉语方言大词典》,由复旦大学许宝华和日本京都外国语大学宫田一郎合作编纂,收录了716个方言象声词 [4]。同时,如上文所述,在根据词语性质进行分类的12类汉语词汇中,并没有与日语拟态词相对应的类别。因此,译者在翻译日语拟声拟态词时,有可能因为无法找到准确的对应词汇而导致译文表现力不够充足。
日本儿童文学的一个特征就是活用拟声拟态词。通过拟声拟态词在声音色彩、感情色彩等方面的表现力,可以使儿童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对作品中的场景进行生动形象的模拟体验,从而达到激发儿童阅读兴趣的目的 [5]。日本童话作家宫泽贤治十分擅长使用拟声拟态词,这让他的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感染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如何生动、灵活地传达宫泽贤治使用的拟声拟态词所表达的意境,也成为其作品翻译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宫泽贤治的作品《要求太多的餐馆》为对象,以周龙梅和彭懿翻译的中文译本为例,分析文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及其翻译,探讨翻译拟声拟态词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2. 《要求太多的餐馆》拟声拟态词的使用及汉译分析
本文对拟声拟态词的分类参照田守育启对拟声拟态词的定义,以1990年新潮文库发行的《注文の多い料理店》 [6] 为底本(以下称原文),与2016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周龙梅和彭懿翻译的《要求太多的餐馆》 [7] (以下称译文)相互对照。从拟声拟态词的特点以及日汉对译的角度出发,分析其翻译。
(一) 《要求太多的餐馆》拟声拟态词分类统计
《要求太多的餐馆》一文中出现的拟声词、拟态词共有47个(包括重复出现以及连续使用的拟声拟态词)。根据拟声拟态词的结构,可以将原文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分为以下几类,如表1所示(上标数字表示多次出现及其出现次数)。

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onomatopoeia word structures in “The Restaurant of Many Orders”
表1. 《要求太多的餐馆》拟声拟态词结构分类
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结构组成方式极多,也很复杂,甚至现今仍有许多新造拟声拟态词出现在日本人的对话中。但究其根本,其结构并非毫无规律可循。对日语学习者来说,了解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结构对学习拟声拟态词有着极大的帮助。
(二) 《要求太多的餐馆》拟声拟态词的汉译分析
彭飞(1983)认为,拟声拟态词有以下四种特征。①声音色彩方面,拟声拟态词利用声音的变化,使语言节奏明快、声音和谐悦耳,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真实、具体的感觉,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这弥补了日语音节结构单一平板、缺乏节奏变化的缺点。②感情色彩方面,一部分拟声拟态词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能够直接表达喜爱、赞扬、贬斥、厌恶、冷淡、轻蔑等感情,可以充分表明说话人的立场、观点以及态度。③功能方面,拟声拟态词可以表示程度的加重或减轻,因为日语偏向于暧昧、含糊、模棱两可,适当运用拟声拟态词可以弥补这一弱点。④合成词方面,日语拟声拟态词的派生复合能力极强,由一个词根可以造出众多派生词和复合词,如“バラバラ”的“バラ”可以造出“バラリ”“バラバラに”“バラリと”“バラつく”“バラ売り”等派生词和复合词 [8]。
下面就根据拟声拟态词的结构和特征,以周龙梅和彭懿两位译者的汉译,来对原文中出现的拟声拟态词进行简单分析。由于篇幅限制,本文只选取部分例文来进行分析。
1. A型单音节词(共1词)
1) 原文:……二人ともぎょっとしてお互にクリームをたくさん塗った顔を見合せました。
译文:……两个人才惊愕地看清了对方那涂满奶油的脸。
“ぎょっ”一般用于表示一种惊讶的情绪状态,译者没有使用象声词,而是按照语境加以理解,翻译为“惊愕地”,表现了一种惊讶的表情。笔者认为,还可以按照拟声词对应象声词的形式,译为“嗬地一声”,但是这样翻译似乎略显复杂,因为汉语是表意文字,因此以汉语的行文习惯来看译文的处理方式更为生动、明了。
2. AA型双音节词(共2词)
2) 原文:……中ではふっふっとわらってまた叫んでいます。
译文:……里屋传出来扑哧扑哧的笑声,接着,又传出了叫喊声。
笔者将此处的“ふっふっ”分为AA型词,也可以将它看成A型词“ふっ”的反复,来表示连续的声音。“ふっふっ”意为不出声地抿嘴笑,译文为“扑哧扑哧的笑声”,并没有完全匹配原文的意思。但是结合前文来看,妖怪身在里面的房间,如果没有发出声音的话外面的人无法得知妖怪们在嘲笑,因此意译为发出了声音的笑声是恰当的。
3. AB型双音节词(共11词)
3) 原文:……ブラシを板の上に置くや否いなや、そいつがぼうっとかすんで無くなって、風がどうっと室の中に入ってきました。
译文:……他们刚想把刷子放回板上的时候,刷子却忽然变成透明的,不见了,随后一阵风刮了进来。
“ぼうっ”意为火焰燃烧状;朦胧模糊;精神恍惚,发呆这三类意思,此处原文语境应取用朦胧模糊义。根据语境,译为“忽然”。
“どうっ”意为气势雄大地,此处是修饰风吹进屋子,译者没有使用象声词译为“风呼地刮了进来”,而是翻译为“一阵风刮了进来”。笔者认为原因在于使用对应的象声词似乎也没有达到原文想要表达的气势。
4. ABC型多音节词(共4词)
4) 原文:……扉をがたんと開けて、次の室へ入って行きました。
译文:……手忙脚乱地哐当一声打开了房门,走进里间。
5) 原文:……二人はめがねをはずしたり、カフスボタンをとったり、みんな金庫のなかに入れて、ぱちんと錠をかけました。
译文:……两个人摘下眼镜,又取下了袖扣,统统放进了保险柜里,咔嚓一下上了锁。
“がたん”一般用于表示重物碰撞的声音,根据其发音通常译为“哐当”。
“ぱちん”一般用于表示硬物强烈碰撞时发出的声音、金属卡扣开合声,根据其发音通常译为“咔嚓”、“啪”。以上这类ABC型多音节拟声词的翻译方式一般为“象声词+一声/一下”。
5. ABAB型多音节词(共27词)
6) 原文:……靴をぬいでぺたぺたあるいて扉の中にはいりました。
译文:……脱了鞋,吧嗒吧嗒地走了进去。
“ぺたぺた”有三种意思,分别为用平整的东西轻轻拍打;连续粘贴、印章;光脚在地上走动。此处取用第三种光脚在地上走动的意思,译为“吧嗒吧嗒”。
7) 原文:……二人は寒さにぶるぶるふるえて、草の中に立っていました。
译文:……两个绅士站在草丛中,冻得浑身发抖。
“ぶるぶる”意为发抖、哆嗦。与后文的“ふるえて(颤抖、哆嗦)”意思重复,因此译者采用了前后合译的方式进行处理,译为“浑身发抖”。
8) 原文:……二人の若い紳士が、すっかりイギリスの兵隊のかたちをして、ぴかぴかする鉄砲をかついで、白熊のような犬を二疋ひきつれて、だいぶ山奥の、木の葉のかさかさしたとこを、こんなことを云いながら、あるいておりました。
译文:……两个年轻的绅士,俨然是一副英国士兵的装扮,肩上扛着锃亮锃亮的步枪,牵着两条像白熊一样的大狗,沙沙地踏着深山里的落叶,一边走,一边这样聊着。
“ぴかぴか”意为闪闪发光;锃亮;刚刚成为(引申义),此处取用前两个意思,译为“锃亮锃亮”。
这类ABAB型拟声词多对应ABAB型象声词,表现为“象声词+地+动词”的形式。如无法与象声词对应,那么应结合语境意译。
6. ABCABC型多音节词(共2词)
9) 原文:……風がどうと吹いてきて、草はざわざわ、木の葉はかさかさ、木はごとんごとんと鳴りました。
译文:……风一下子刮了起来,草沙沙作响,树叶哗哗啦啦,树发出了咔咔的响声。
“ごとんごとん”一般用于表示重物硬物落下或碰撞发出的声音,此处译者将其译为“咔咔”。
7. ABCB型多音节词(共1词)
10) 原文:……なんでも構わないから、早くタンタァーンと、やって見たいもんだなあ。
译文:……管它是什么东西呢,真想快点儿砰砰地放它几枪过过瘾。
“タンタァーン”一词,根据语境可知是表示打枪时发出的声音,按照其发音以及对应的象声词译为“砰砰地”。
从以上例文来看,日语中的拟声拟态词在翻译成汉语时并非完全按照汉语的象声词进行处理,而是根据语境,译者加以自身的理解进行变换。笔者认为,其原因在于日语是表音文字,因此需要依靠拟声拟态词来表达感情、展示动作状态,还可以借此弥补日语音节单一平板的弱点;另一方面,汉语是表意文字,通过字形来表达其含义,在象声词方面相对于日语来说较为薄弱。
因此,笔者总结了在翻译日本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拟声拟态词时可行的翻译方法:
①在有对应汉语象声词的情况下,应尽量以象声词对应的直译法为先。如例(6)的“ぺたぺた”译为“吧嗒吧嗒”。象声词模拟声音,具有语言音韵美,对儿童文学的主要受众群体——儿童来说,朗朗上口,如同身临其境,能很好地感受作品中的故事风味。
②由于汉语象声词数量不如日语拟声拟态词多,若不能互相对应,应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把握拟声拟态词的意义,进行意译或转译。如例(3)的“ぼうっ”译为“忽然”。将拟声拟态词意译为成语、惯用语或转译为副词、形容词等其他词性,可便于中国读者理解。
3. 结语
在翻译拟声拟态词时,译者应该结合原文的语境,体会作者的意图和目的,灵活运用直译拟声词为象声词、合译、意译拟态词等方法,同时避免出现漏译误译等情况的发生。
拟声拟态词是日语词汇的特色之一,对于中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虽然汉日词汇中词类和词性不能完全对等这一问题让拟声拟态词的翻译成为难点,但通过学习拟声拟态词也可以让学习者能更好地理解日本语言文化。汉语中虽没有与日语拟态词对应的词类,但是汉语具有表意功能强大的汉字,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进行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