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当今时代信息化发展不断标新立异,信息获取方式层出不穷。信息科技的进步推进了教育界的发展,学习资料的呈现方式从之前的纸质黑板到现在的虚拟屏幕,从而促进了学习方式的变化,课堂不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在多样繁杂的网络知识体系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考验的不仅仅是信息筛选能力,更重要的是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伴随着高校人数的扩张,大课堂成为现状,个性化学习及自主性学习也成为现代教育的追求和目标。自主学习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为基础,是基于学习者的个体认知差异之上的,因此满足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的要求。教育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最新版把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定为:“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等” [1]。并且其中也要求大学英语教师善于利用网上优质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朝着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的方向发展。听力作为外语学习的重要技能之一,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且存在以下问题:课时少;学生需求大、基础参差不齐、主动性不强。TED演讲作为权威地道的英语视频,为听力学习者提供了原汁原味的学习素材。本文将其作为教学工具,在支架理论下设计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导向的英语听力课堂。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TED演讲作为教学工具
TED演讲起源于西方,是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的缩写形式,即科技、娱乐和设计,这是TED最早成立初期的三大演讲主题,并邀请该领域的精英人士进行演讲。自2007年面向全球免费开放后,到如今广受欢迎,其宗旨是“传播有价值的思想”。起初研究者讨论了TED演讲成功的秘诀,并出版了关于TED演讲技巧的书籍。随着TED演讲进入教育界,许多研究在课堂中调查了TED演讲作为教学工具的有效性。例如在公共演讲课上使用TED演讲作为原版教学材料,研究结果表明TED演讲对学习者学习演讲技巧是有益的,也证明了TED演讲作为英语课堂视听输入来源的潜力 [2]、TED演讲用于英语听力学习的合适程度究竟如何?通过在学术词汇量、词汇密度和说话频率等方面对TED演讲语料库和学术演讲语料库进行比较,得出的结论是:TED演讲适合应用于学术英语听力 [3]。这个结果为此次研究铺平了道路,我们可以认为TED演讲对英语听力课是适用和可行的。有关TED的研究在中国也相继而生,特别是在教育界得到重视。洪岩,梁林梅解释了TED的历史和发展,以及TED在中国受欢迎的原因和对中国在线开放课程的启发 [4]。吴玲娟在英语听说课堂进行了准实验研究,一组由传统方法教授;另一组通过TED演讲进行翻转课堂学习。结果表明,在听力和口语方面,翻转式学习环境下的学生比传统的教学学生进步更大 [5]。这些研究都肯定了TED演讲的教学价值,也为本研究奠定了基础。
总之,TED是信息时代的产物,近几年在教育界得到了重视。许多学者对TED演讲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研究侧重于为学生提供关于TED演讲技巧的培训,以TED为工具促进语言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TED的作用并没有被完全发挥出来,未来的研究应强调TED演讲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以扩大其功能。
2.2. 听力自主学习能力
关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定义多从学习者自身的特征来解析自主,归纳起来主要包括学习者能力、心理和行为 [6]。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提高英语学习的关键,因此在本研究中,自主学习能力指的是学生是否具备制定学习计划并且实施和监控自己学习的能力,行为和心理。
国内外关于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较少。Kemp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提高学生的自主听力能力。他试图用要求学生写听力日志的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主听力能力,这种记录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成,包括练习中的难点、影响听力理解的因素、使用倾听策略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测试,结果表明,编写听力日志除了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包括监测自我表达和决策外,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力,这项研究证明了编写听力日志对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支架作用 [7]。
我国关于英语听力自主性的研究还只是起步阶段。中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阅读和写作,而听力和口语能力则不太受重视 [8]。近年来,听力已成为一些高校的自主实验课程之一,一些研究者对自主听力进行了研究。张翼、陶立军设计了一个基于建构主义的个性化学习推荐系统。通过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方法,证明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听力动机、主动性和自主学习能力 [9]。纵观中国自主听力研究后发现,许多实证研究为测试学生设计了系统的独立听力教学模型,但实验结果仅以问卷调查结果和听力测试结果为主,看不到学生听力意识和能力变化的过程。因此,除了以问卷和听力测试的形式收集数据外,后续研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听力日志来分析他们的行为过程,从而增强结果的说服力。
2.3. 支架理论
本研究的理论框架是以心理学家Vygotsky的社会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支架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自主并不意味着学习者是孤立地学习,而是发生在社会文化框架内的。Vygotsky于20世纪60年代创建了社会文化理论,并在研究儿童发展时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 [10],即儿童实际发展水平与可能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对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的儿童或新手学习者而言,若要达到可能发展水平,需要借助成人或能力较强同伴的辅助,这种与“脚手架”作用相似的帮助又被称为“支架” [11]。支架概念被界定为帮助儿童或新手独立解决问题、完成任务或达到目标的过程 [12]。本研究将支架定义为在听力学习中教师为学生所提供的课堂教学指导,教师以TED演讲辅助课堂听力教学,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鼓励学生向自主学习的目标前进。
作为现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的观点对传播式教学模式的效能产生怀疑,更倾向于探索和解释性学习。Little声称,第二语言和外语学习的成功取决于三个相互作用的原则:学习者参与、学习者反思和目标语言使用 [13]。他还认为学习是行动的结果,自主能力是将能够主动为自己做事作为学习的目标 [14]。也就是说学好英语,首先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习互动之中,然后要有内在的反思和消化过程,最后是在实践运用中掌握要领,获得真知。这三个原则指导了本研究中TED辅助教学课程的设计。
严明在专著《大学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中提出支架式的教学步骤有共同之处,即支架是教师或更有能力的人为学生或能力较差的人提供帮助的过程。然后,他们把负责学习的任务转移给学生自己,最后在适当的阶段把支架移走。因此,他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五个环节: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思索,合作学习及总结评估。这和Little的三个学习者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研究将借鉴上述研究结果,在支架理论框架下,以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为目标设计TED课程。
总之,现有关于支架理论和听力自主学习的研究,多利用听力日记,角色扮演,移动设备等设计课程来研究其对学生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用TED演讲视频来激发和研究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少之又少,在支架理论下设计TED辅助英语听力课堂的学习模式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综上所述,本研究在研究视角上具有一定的创新之处。
3. TED在听力自主学习中的教学设计
3.1. 可行性调查
教学设计之初,对本校54名英语听力课上的大一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大学生对TED演讲网络视频的认识和利用情况。结果发现70%的学生以前看过TED视频,只有30%的学生从来没有看过。初步调查结果具体显示:29.63%的同学对TED演讲不了解,53.7%的同学对TED只有一点了解,但是72.22%的学生觉得观看TED演讲视频对英语听力有帮助;学生认为TED的优点依次是:提高英语水平、丰富知识储备、激发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大部分学生可以接受把TED演讲视频作为英语听力课堂教学的补充材料。
基于上述调查结果得出的启示是:学生对TED演讲引入课堂持积极态度,所以本研究具有实际意义;鉴于一部分同学对TED演讲不够了解,所以需要任课教师提前作简要的介绍;学生们比较认可TED演讲的学习价值,这为课堂教学打下了基础。
3.2. 课程设计与实施
支架式教学流程,是一个学生自主性不断提高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中依据学生的水平提供相应的指导,最终目标是学生学习自主性的培养。自主学习不是自学,也不是独立学习,自主学习是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但学生在情感上和选择上自由,教师不规定学生的学习范围,学生在学习材料上有选择范围 [16]。在本研究中,TED演讲作为在支架式教学中的示范例子,以激发学生课上和课后的自主学习能力与积极性。
本研究设计的教学步骤如图1所示,将采用三个循序渐进,相互作用的步骤,它们是课前、课中、课后,依次是教师主导、师生互动、学生为中心。
下面以一节TED课堂为例:
课前(教师主导):
1) 选择主题:How to get better at the things you care about?
(如何在你重视的事情上做的更好?)

Figure 1. Scaffolding instruction process
图1. 支架式教学流程
2) 主题介绍:你有没有曾经觉得自己一直在积极努力的做一件事情,可还是没有长进,是时候反思一下学习的方法了,这篇演讲深入剖析学习的两种状态,带你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
词汇学习:
① Alternate 切换,交替 ② execute 执行
③ Minimize 最小化 ④ Maximize 最大化
⑤ hinder 阻碍 ⑥ solicit 征求,请求
⑦ deliberate practice 循序渐进的练习 ⑧ low-stakes situation 低风险状态
课中(师生互动):
1) 带着问题(图2)观看视频
2) 教师要求学生组成3~4人的学习小组,讨论答案。
3) 小组成员回答问题
4) 教师对回答问题和整体课堂情况给予评价
课后(学生为中心):
1) 学生提交关于这篇演讲所引发思考的书面报告
2) 学生课下自主观看其他TED视频,并定期进行课前口头报告
3.3. 学生反馈
在经过两个月的TED演讲辅助听力教学后,我们对学生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书面调查。根据本研究对自主学习能力的操作定义,包括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习行为,本次调查从这三个方面,以图3中的八个具体问题对学生进行课后调查,包括课堂反思和评价。

Figure 3. Student’s self-inspection table
图3. 学习自查表
对于以上问题,综合学生的课堂反思和自我反思,得出的结论是:大部分学生认为目前的听力课与以往不同,但是更容易接受目前的上课模式。原因是大学课堂较之前课堂,把学生作为中心,提倡个性化发展,多样丰富的课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课堂更有趣,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比如:
甲同学:高中时的听力课很枯燥,有时就放音频,听一会就容易开小差,我喜欢现在的听力课,一边看一边听,而且内容还有趣……
乙同学:刚开始我不太能跟上现在的课,觉得听不懂……课下就自己重新听,慢慢就找到方法了,觉得听力没那么可怕,基本能跟上了……
只有少部分学生有自己的英语听力学习计划,很多学生不习惯做计划,或者是有计划但总被耽搁。课下有意识会抽时间观看TED视频的同学为多数,但真正看的不多。根据学生的反馈,原因主要有:课程太忙;没时间;计划执行力低。比如:
丙同学:我本来记得有计划,但专业课占我的时间太多了,所以课下只听了一篇TED……争取周末再听几篇吧…….希望老师能推荐到群里吧,这样省去了找的时间。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较高,对TED演讲视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多数学生很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认为演讲话题很好,老师的教课方式也能够接受,一堂课下来即学了英语,又积累了有趣的观点。
丁同学:以前我不知道TED演讲,不过上过一次课就特别喜欢这种视频,课下就下载了TED软件,里面有很多主题,谢谢老师。
乙同学:我在TED演讲里学到的不是只有语言,特别是表达的思想,有一次的课前presentation,我就是选用了一篇TED演讲里面的内容……
4. 教学设计反思
本研究是基于支架理论而设计的英语听力课堂,TED演讲视频作为教学工具,目的是提高学生课上和课下的听力自主学习能力。经过课堂的实践,在教学设计中有以下几点反思:
1) TED演讲视频的选择应该在难度上递进,可以根据演讲者语速,时长,用词等方面筛选合适的视频。在初期,应该先选择难度较小,容易理解的演讲,可以让学生在心理上有缓冲期。根据课程的推进,再选择难度稍大的演讲,比如有深度的主题演讲,词汇在学生现阶段能力之上增加难度,这就考验任课老师对学生学习进度的了解程度。选择适合大部分学生的演讲,对于程度较好或较差的学生,老师应当给予适当的演讲视频推荐,鼓励其课下学习,以弥补课上的不足。
2) 自主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相互促进。自主学习既课上也包括课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明确课程大纲,让学生提前安排学习计划。教师引导具体体现在各个教学环节中,比如在课前预习环节,教师要推荐资料并鼓励学生自主查找;在课上,应该对学生所了解的背景知识给予反馈;课下,教师应该推荐和补充其他相关主题演讲以促进课下自主学习,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这种自主性和参与式的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行动力和积极性。
3) 改进研究方法,推展对比性的实证研究。本次研究只涉及少量学生,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增加被试人数,采取历时研究,以深入观察学生学习的变化和教师支架的作用。对比性的实证研究非常重要,比如采取实验组,控制组,并且对教师教学和学生水平这两个变量进行控制,这样所得出的结果更具有说服性。
5. 结语
本研究是TED演讲进入英语听力自主学习课堂的一次教学设计尝试,该教学的目的是在信息便利的时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结果表明学生的反馈有积极性,也有对教学改进的建议,这证实了TED演讲用于听力自主性学习课堂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未来的研究应该对TED演讲的教学价值进行实验研究,以更好地引入课堂。自主学习的道路是一个终身的道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一步的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学生,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做学生的引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