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新时期大学生德才培养的转型,“培养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综合型大学生是今后社会大量所需的人才目标” [1]。作为高等院校常规课堂教学的课外延伸,大学生社团既能满足高校学生们的需求和兴趣,又为提升大学生综合能力提供了良好的交往环境和发展契机。2016年团中央就颁布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暂行办法,赋予了高校学生社团的基本任务,并充分肯定了学生社团在高校学生组织中的意义和价值。“随着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学联‘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逐步实施,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 [2]。为此,在强化本科教学质量的当下,大学生社团的地位和日益突出的作用不容忽视。
目前,高等院校学生社团的种类繁多,出现例如学术科技类、文艺文化类、体育竞技类、公益实践类、创新创业类等等多样化的社团组织,武术社团就属于体育竞技类的一种。与其他社团相比,武术社团其自身所独有的运动形式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需求和精神追求,在学与练的过程中领悟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而且可方便为不同体质或不同需求的学生练习,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和练习武术的积极性,可以肯定地说高校武术社团为武术文化在高校的传播、传承和推广提供着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因此,本文就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的发展现状及所遇到的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而且对于武术在大学校园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发展困境及优化路径为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主要采用图书馆,中国知网,对武术社团在高校的发展现状及研究、高校社团、武术运动等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检索,收集与本文相关文献,并对收集到的相关文献进行分类、分析及归类,为本文的研究思路提供参考,希望为本文研究的论证和分析提供充实而有保障的依据。
2.2.2. 访谈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为了解武艺社团的开展情况,通过走访咨询和问答的方式,与相关领导,武术老师,武艺社团的负责人及成员,了解相关信息。
2.2.3. 问卷调查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制订出《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内部成员调查问卷》,对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内部成员分发调查问卷,了解武汉体育学院的武艺社团的相关情况,同时收集社团成员对武艺社团在本校开展的对策建议。总计发放调查问卷92份,回收问卷90份,有效问卷89份,回收率为97.82%,有效率为98.88%。
2.2.4. 逻辑分析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对所获文献资料等数据采用对比、类比研究,对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整合,对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发展现状、困境等方面有更加清楚的了解。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发展现状
3.1.1. 武艺社团基本概况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是武汉体育学院的一流专业,数十年来,武术学院既注重教学训练的效果,又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我国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在学生素质教育和相关社团工作等方面倍受武术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积极引导学生组建与武术相关的社团组织,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及合作意识,强化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正是在此背景下,于2007年正式建立,武艺社团成立是以增强大学生身体素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和培养在校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为宗旨。在历经9名社团负责人的先后带领下,武艺社团多次组织和参与了武汉体育学院大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提升计划的集体项目大赛、湖北高校武术比赛等大型比赛活动,且多次获得武汉体育学院星级社团、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先进单位、武汉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优秀社团等称号,并在2014年被团中央学校部和全国学联秘书处评为“全国百佳公益社团”。
3.1.2. 武艺社团成员情况
根据表1所述,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发展至今经历过数次人员变更,其成员均是依据学生自愿报名的形式并自发参加。目前社团成员共有92人,男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85.39%,女生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6%,其中男性社团成员人数远远超于女性社团成员人数,存在着较大的性别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体育社团的大多数运动项目对身体体能的要求较高,部分女生对自己体育运动能力自信心不足,导致对体育运动的参与热情度不高” [3]。

Table 1. Gender survey of members of martial arts clubs (N = 89)
表1. 武艺社团成员性别调查(N = 89)
通过表2所述,武艺社团成员年级分布中大一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46.06%;大二人数占被调查总人数32.58%;大三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4.60%,大四人数被调查总人数6.74%。由此可见,武艺社团的成员主要是由大一、大二的学生构成,大三、大四的学生逐渐减少,各年级参与武艺社团的人数成逐渐递减的趋势。造成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大一新生刚进入学校,较为乐意加入社团,参与社团活动,同时大一、大二的学习学业压力不大,有较为充裕的课余时间来进行自主安排。而大三、大四随着年级的增长伴随着大量课程的开设、论文设计、考研准备、就业压力等,从而导致课余时间逐渐减少,各项负担越来越多等问题,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社团成员参与度出现较为明显的降低。

Table 2. Grad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martial arts club members (N = 89)
表2. 武艺社团成员年级分布结构(N = 89)
见表3所述,武艺社团成员学院分布结构中武术学院占被调查总人数的70.78%,其中参与人数最多,占比最大,由此可见,所调查的武艺社团成员以本院学员为主。这既表明武术学院的学生在社团选择上对于武艺社团具有较高的青睐度,而武艺社团成员主要来自三个术科学院,人数较多的体育教育学院却无一人参加。从这一现象不难看出,武艺社团在全校的影响力不大,对其他院系非武术专业的学生吸引力不强,因而在学生中的推广依然面临一定的困难,武艺社团在全校社团中的竞争仍较艰巨。

Table 3. The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the member colleges of the Martial arts community (N = 89)
表3. 武艺社团成员学院分布结构(N = 89)
3.1.3. 武艺社团活动情况
根据表4可知,武艺社团52.80%的成员清楚明确社团活动频率为固定的一周一次,占比较大。且据调查得知,武艺社团活动时长基本控制在一个半小时以内,社团活动频率及活动时长安排较为合理,但仍出现超过40%的学生并不清楚社团活动频率的情况,由此可见,武艺社团的部分成员在社团活动上有参与度较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Table 4. Survey on the frequency of regular activities of associations (N = 89)
表4. 社团固定活动频率调查(N = 89)
通过表5发现,武艺社团成员参与活动频次为一周一次的有32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5.95%;成员参与活动频次为每月一次的有10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1.23%;成员参与活动频次为每月2~3次的有14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5.73%;而其中成员参与活动频次为偶尔参与的人数占比最多,共有33名,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07%。由此可见,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成员参与活动频率并不固定,成员自主参与意识较弱,这即不利于社团成员学习相关武术知识与技能,同时也不利于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持续、健康的发展。

Table 5. Questionnaire on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of club students (N = 89)
表5. 社团学员参与活动频次调查表(N = 89)
3.1.4. 成员加入社团的动机
根据表6所述,热爱武术运动为动机的人数占比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4.83%,强身健体为动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3.59%,扩大人际交往为动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6.85%,而跟随潮流,受同学影响和其他选项都只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左右,因此武艺社团成员参与社团的动机虽然各有不同,但基本都有自己的目的与目标,这是有利于武艺社团的持续发展的较好因素,但仍存在入团动机较为随意和不明确的因素,这对于武艺社团组织活动的参与度和持续发展将会带来不稳定因素。

Table 6. Survey of members’ motivation to join the club (N = 89)
表6. 成员加入社团的动机调查(N = 89)
3.1.5. 社团发展满意度情况
通过表7得知,武艺社团发展满意度的评价中,满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0.33%,比较满意认识最多,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7.07%,不太满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22.47%,不满意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0.11%,且据调查得知,成员的满意程度随年级增长,而逐步下降。这说明,武艺社团在吸引新生的参与度上较为不错,同时武艺社团需要在自身活动的组织能力与活动质量上进行提高,从而保证自身有足够的能力留住高年级的社团成员继续参与社团活动。

Table 7. Survey on the satisfac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N = 89)
表7. 社团发展满意度情况调查(N = 89)
3.2. 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发展困境
3.2.1. 社团活动类型过于单一
社团举行承办和参与开展活动对体育类社团和青年大学生们来说一种极其重要的表现形式,社团活动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不但能让体育社团得到迅速地发展,在开展活动中加强社团成员之间的情感羁绊,还能自下而上的去影响和改变学校的运动氛围,更可以作为一个窗口向外界展示学校的文化内涵。“随着时代变迁,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变化,一些社团活动缺乏新意,内容单一,会导致部分成员丧失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4]。
根据表8所示,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的活动教学内容只有武术套路教学,空翻特技教学两种,分别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7.30%和55.05%,对于武术的其他项目并没有涉及,且通过对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以往承办活动记录的调查,了解到,从2016到2020年中,武艺社团参与的活动大多数为武术展示演出及承办校内武术比赛等,并无更多其它方面的发展方向。因此目前来看,武艺社团的承办参与的活动种类较为单一,大部分为武术表演等类似的活动,当然我们要承认武艺社团在此类项目参与方面,具有较强的组织行动经验,但是总是参与单一的活动项目,既会使武艺社团内部成员形成倦怠心理,也会使得没有加入本社团的其他在校学生对于武艺社团这个组织本身形成刻板印象,这对于武艺社团进行多元化与创新性发展造成不小的阻碍。

Table 8. Survey on teaching content of club activities (N = 89, multiple choices available)
表8. 社团活动教学内容调查(N = 89,可多选)
3.2.2. 社团成员参与意识不强
一个社团健康的未来发展和自身强大,与社团是否具有良好的成员氛围不可分割,而社团中的每个成员既是决定社团是否具有活力的重要支撑,也是决定一个社团是否具有良好氛围的重要指标。
据表9所述,影响武艺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原因有很多,每个人的原因都各不相同。而大部分的高校社团都是社团内部成员进行自我管理,自行决定活动时间等。武艺社团也不例外,虽然大部分为武术学院的学生,但是不同专业的课余时间安排也大相径庭,因此在每周的社团活动时间上较难进行统一的安排。其次,该社团的社团活动基本为自发参与,因此社团训练的参与度纯粹只能依靠成员们的自觉。而当学员减少参与社团活动的次数,则会使自身学习武术知识的机会减少,使自己与社团其他成员交流过少,导致自身在社团中没有了归属感,也就最终造成社团成员对于社团活动参与的积极性逐渐减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Table 9. Investigation on the reasons that affect the members of the association to participate in activities (N = 89, multiple choices available)
表9. 影响社团成员参与活动的原因调查(N = 89,可多选)
3.2.3. 校内社团竞争压力与日俱增
通过表10所述,武汉体育学院共有62个的大学生社团,其中体育竞技类数量最多,占总调查数量的37.09%,武艺社团也属于这一类之中。而因随着当下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开放发展,学生们的思想也随之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对于当下潮流的把握和理解也越来越得心应手,并且敢想敢干,因此在现在的大学校园中琳琅满目的各色社团逐渐增多,其中像空手道、柔道、短兵、武舞等有关健身健美的新兴体育竞技社团日益增多,而由于这些新成立的体育社团在自身娱乐、对抗与趣味性等方面有各自突出的特点,也会由此受到不少在校大学生的喜爱,因此这对于武艺社团的新社团成员吸纳和发展都带来不小的冲击。

Table 10. Distribution structure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N = 62)
表10. 武汉体育学院社团分布结构(N = 62)
3.3. 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优化路径
3.3.1. 对社团活动以及成就进行详细记录及整理
一个社团最宝贵的财富,就在于它参与或组织过的各项活动,因对社团历年的活动记录及成就进行整理和汇总,对于一个社团的传承有着重要的意义。“倘若社团内部没有建立总结报告,会使得后任领导人对社团管理没有基础理解与依据” [5]。武艺社团内部在近几年并没有像社团最初之际建立相关信息集合文件,对于社团从开始到如今的相关活动的总结没有做到坚持延续和补充,这样导致后任社团负责人员无法明了对自己本社团所承担与传承武术发展的责任与意义。因此武艺社团需要建立持续的相关活动记录的集合文件,本文认为,建立活动文件可以使得后任社团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清楚社团活动的历史脉络,明白武艺社团自身传承的重大意义,以及社团活动的点点滴滴。从而使得社团的传承意识得到增强,为社团未来发展积蓄力量。
3.3.2. 提升社团成员的参与意识
一个社团的稳健发展,往往离不开每一个成员的共同参与,而想要凝聚社团成员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则需要提高社团成员的参与意识,而要做到这一点则离不开成员对于社团自身的归属感。
培养社团成员的个人责任意识,例如在吸纳新成员时,在让每一位社员第一时间清楚社团章程的同时,也要向他们简述武艺社团的发展脉络,使他们清楚回顾武艺社团的历史以及武艺社团的传承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使他们打心底里热爱武艺社团,主动的参与到武艺社团的活动当中去,并定期组织社团成员进行自我总结,从而进一步增强对于社团建设与发展的责任意识。
3.3.3. 增加与本院其它社团的横向联系
“要加强学生体育社团之间以及体育社团的联系与交流, 开拓社团之间的交流渠道” [6]。众人拾柴火焰高,武艺社团可以通过武术学院这个平台,和院内的其他社团交流等,增加不同社团合作的机会,将院内其他社团的资源进行有效融合,互助共赢,使本社团在进一步发展中壮大自身而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寻找多元化发展的可能性。武艺社团是由武术学院内,多名优秀的在校大学生自发组成,在举办和参与各项活动中,也获得校内校外一致好评与称赞。而自古就有“十武九医”与“武与医不分家”的说法。在武术学院,也同样有一支由武术学院的优秀学生自发组成的一只新兴社团,即武医社团。不仅如此,在本院还有像短兵社团等同样优秀的新兴社团。尝试各社团之间进行交流合作,建立院内社团沟通机会,使得双方在合作中互帮互助,取长补短,在开展活动资源共享,在交流中互通思想、交换意见,在活动中取长补短,长善救失。既可以使得本身社团发现自身不足不断进步发展,也可使得院内其他社团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发展的困境主要是活动类型过于单一,缺少社团创新性发展,社团成员参与意识不强,校内社团竞争压力与日俱增所综合导致的,需要尽可能的进行改进与完善。
4.2. 建议
建议优化武汉体育学院武艺社团的各项发展走向,通过对社团活动以及成就进行详细记录及整理,增加与本院其它社团的横向联系,提升社团成员的参与意识,发掘出武艺社团更多潜力及功能,积极动员武汉体育武术学院的各项力量来助力武艺社团的健康发展,使武术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与发展。
基金项目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编号:202010522019);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17ZD035)。
参考文献
NOTES
*通讯作者(通讯作者简介:孙健(1980-),男,安徽芜湖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