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话语标记语是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话语标记语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其中,and,well,but,or和you know等为英语话语标记语的主要研究对象(Schiffrin, 2007 [1];Norrick, 2001 [2];衡仁权,2005 [3];李成团,2009 [4];郭剑晶,2012 [5] )。而在汉语话语标记语中“吧”、“那,那个”、“然后”、“不过”、“可是”“但是”等是汉语话语标记语主要的研究对象(方梅,2000 [6];冉永平,2004 [7];许家金,2009 [8];马国彦,2010 [9] )。
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然后”是重要的话语标记语,学界对其认知也在逐步加深。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1999)和《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2016)中,“然后”均作为连词,表示一件事情之后接着又发生另一件事情。不同之处在于,《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中针对“然后”的用法表述更为精确:“前句有时用‘先、首先’等。后句有时用‘再、又、还’等”(吕叔湘,1999: 461 [10] )。从上述表述可以看出,“然后”一词的主要功能是作为连词表示时间顺序。然而近年来,学界对“然后”作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日益重视。
方梅(2000 [6] )指出,在话语组织功能方面,“然后”一词具有话轮延续的功能。王伟、周卫红(2005 [11] )通过问卷调查和语料分析的方式阐述了“然后”一词在现代汉语口语中使用范围的扩大趋势,呈现出明显的语法化趋势。“然后”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添加、因果等连接关系,也可以用作语篇中的话题转换标记,是语篇中保持信息流动的一个重要手段。许家金(2009 [8] )通过分析“然后”的音韵特征、出现位置、互动功能,探索了“然后”的先后关系、列举标记、开启话题共三种话语标记用法。研究发现“然后”在会话中被频繁用作话语标记来确认说话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关系。此外,他还认为整体而言,话语标记“然后”的发音基本不重读。作为连接标记时,“然后”的韵律特征尤为明显:当“然后”表示先后关系和列举关系时,“然后”整体弱读,“后”经常弱读且简短,较少拖音;当“然后”表示开启话题关系时,“然后”整体弱读,少拖音,但是比先后和列举标记的发音重且清楚。比如,在重读时可标记开启话题等。上述学者的研究引领了对“然后”的话语标记功能的深入探索,为后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这个阶段对于“然后”语音韵律的研究仍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具体的量化维度的评价。
马国彦(2010 [9] )以“然后”为例,研究了话语标记与口头禅的关系。他提出“然后”在语篇组织功能方面具有话题设立、话题顺接、话题链修补、话题转换共四种功能。刘利曼(2011 [12] )以自然口语为语料分析了自然口语中的“然后”作为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并发现“然后”主要起着话题转换和话题延续的话语组织功能以及询问信息和继续、连贯话语的言语行为功能。张京鱼、杨亚洁(2014 [13] )以综艺节目中的互动对话为语料,探索了汉语口语中“然后”的语义关系标记功能和语篇组织功能。他们发现“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包括开启话轮、占据话轮、延续话轮、叙述体时间和话轮转接一体的标记。Wang (2018 [14] )重点关注了汉语口语会话中“然后”的话题转换(topic shifting)和话轮截停(trail-off)功能。通过定量的韵律分析方法,他发现“然后”在扮演话题转换角色时的时长和音高范围明显长于和大于其它用法;在用作话轮截停时,其语音特征表现为音调独立、响度减小等。Wang的研究为本文语音研究方向提供了启发和借鉴。
经过比较,笔者发现,马国彦(2010 [9] )针对“然后”语篇组织功能的分类方法辨识度高、可操作性较强,适合本文的研究。但前人的研究由于主要侧重于从语料分析角度探索“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角度比较单一。Wang的探索则不仅从语料角度进行研究,也从语音角度对“然后”的话题转换和话轮截停两大功能进行定量分析,增加了话语标记语“然后”的研究维度,为本文语音分析的研究提供了借鉴。综上,本文将借鉴马国彦(2010 [9] )对“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分类,将“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分为四种:话题设立、话题顺接、话题链修补和话题转换共四种功能。本研究以电台情感咨询节目语料为基础,借助语音分析的方法对“然后”在人际互动中的功能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2. 数据
2.1. 语料来源
本文重点关注汉语口语中“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本研究所用语料均选自“日常话语语料库” (Corpus of Everyday Discourse,简称CED语料库) (付晓丽,荣红,董东,宋文辉,2019 [15] )。本文选取的语料选自CED语料库的子语料库“电台热线情感节目”中的《心有千千结,宏瑞帮你解》、《今夜不寂寞》和《峰人学院》三个节目。其中,《心有千千结,宏瑞帮你解》是辽宁经济广播品牌节目,以热线参与、互动聊天的方式为听众解心结。《今夜不寂寞》是河南人民广播电台的情感类谈话节目,以热线参与、情感倾诉、主持人倾听交流等为主要沟通方式。《峰人学院》是蜻蜓FM网络电台节目,是一档有声情感节目。本研究所选语料均以情感咨询内容为主,具有较高的人际互动性,符合研究主题。
本文从CED语料库的电台情感咨询节目中选取了30篇语料,包括10篇《心有千千结,宏瑞帮你解》、10篇《今夜不寂寞》、10篇《峰人学院》。每篇时长从2分钟15秒至12分钟50秒不等,节目播出时间为2013年12月至2018年9月。本研究所用的30篇语料的总时长为237分06秒,总字数为84,756。
2.2. 语料分析
本研究中,话语标记语“然后”共有四种语篇组织功能:话题设立、话题顺接、话题链修补和话题转换。本文将严格按照上述功能对语料中的“然后”进行探索,对“然后”的其它功能暂不考虑。
经考察,在30篇语料中,共出现了356处“然后”。具体的分布情况如下:

Table 1.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function of discourse organization of ranhou
表1. “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分布
从表1可以看出,在话语标记语“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中,求助者使用“然后”话题顺接功能的频率最高,话题链修补功能的频率最低;主持人使用“然后”的话题设立功能的频率最高,话题链修补功能的频率最低。此外,求助者使用“然后”的频数远远高于主持人的使用频数。笔者推测,在电台情感咨询节目会话中,会话双方均倾向于使用“然后”的话题顺接功能。在进行人际互动中,求助者倾向于使用“然后”组织言语的概率要远远高于主持人。主持人则多使用“然后”进行话题设立。在下一部分具体的语料分析中,笔者将进行更多的探索。
3. “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
Halliday (1978 [16] )提出“语篇功能”(textual function)是语言重要的元功能之一。而语篇组织功能一般在一个话轮内部实现,和话题的处理关系密切。话语标记语“然后”语篇组织功能共四种:话题设立、话题顺接、话题链修补和话题转换。
3.1. 话题设立
“然后”具有话题设立的语篇组织功能。话题设立是将认知网络中已经存在的一个谈论对象标记为话题,其后的话语围绕该话题展开(马国彦,2010 [9] )。在情感咨询的人际互动中,主持人和求助者均会使用话题设立功能用以引出、标记新话题。
在例1中,求助者是一位女性,因为和对象的异地问题向主持人求助,希望主持人帮助自己分析这个问题。
例1:
主持人:收入大概多少?
求助者:嗯::万把块钱吧
主持人:噢,然后呢,等他呢认为在郑州有一个合适的这样的平台的话,他可能就会这样考虑了……
(《今夜不寂寞》1)
(注:“……”表示前后所述内容与研究内容无关,因此省略;“:”表示声音拉长。以下同上。)
例1中的话语标记“然后”引出后面的“他在郑州有合适的平台才会这样考虑”的话题,将其标记为新话题。
在例2中,求助者是一位男性。妻子和她的闺蜜走得太近而引发了求助者的不满。因此求助者向主持人求助解决的办法。
例2
求助者:但是现在这种情况,是:困扰着我是什么呢?就是我跟我的老婆结婚四年了
主持人:嗯
求助者:然后,就是她生活中有一个就好的闺蜜吧
主持人:嗯
求助者:就是这种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女性的身边
主持人:嗯
求助者:有好朋友很正常
主持人:嗯
(《峰人学院》1)
例2中,求助者通过使用话语标记语“然后”,引出并标记“妻子有一个关系比较好的闺蜜”这一新话题,后面的话语则围绕这一新话题展开。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主持人和求助者均会使用“然后”的话题设立功能以引出并标记设新话题。在这里,主持人使用“然后”引出新话题创设情境,引导求助者提供主持人和听众希望获取的信息,从而进行人际互动;求助者则通过“然后”设立新话题,将自己想要咨询的问题尽量叙述清楚,从而为获得主持人有针对性、准确的回答奠定基础。
3.2. 话题顺接
“然后”具有话题顺接的语篇组织功能。话题顺接是说话人在组织话语时,命题内容和话语本身均可视为推进信息从前到后的展开。在同一话题的条件下,这一过程其实就是顺接话题的过程(马国彦,2010 [9] )。在情感咨询的人际互动中,“然后”的话题顺接功能最为突出。
在例3中,求助者是一位女性。她不确定是否应该和男朋友结婚,因此向主持人求助。
例3
主持人:嗯,您说=
求助者:=啊,我就是–谈了一个男朋友,然后我们两个是年前认识的,然后正式确定关系是在二月份
(《今夜不寂寞》2)
(注:“=”表示一方刚说完,另一方就紧接着说;“–”表示言说者所做的短暂停顿,多为自我修补。以下符号同上所述。)
例3中,求助者使用话语标记语“然后”的话题顺接功能,以“自己和男朋友的感情发展过程”为话题展开叙述,通过两个“然后”标记这一话题的不同方面以进行信息处理。
在例4中,求助者是一位女性,她的家里人反对未婚的求助者和离异的男朋友在一起。求助者很苦恼因此向主持人求助。
例4
主持人:那家里–那你–你家里不干这事儿,你坚持的理由是什么呢?
求助者:嗯:反正我俩–我俩挺相爱的,然后他对我也挺好,他父母对我也挺好,然后我一跟家里边说,就是他父母啊他对我挺好的事儿,然后我妈我爸就–就说那他这个条件他能对你不好吗?
(《心有千千结》1)
例4中,求助者使用了“然后”的话题顺接功能,以“自己坚持和男朋友在一起的理由”为话题展开叙述,通过多个“然后”标记这一话题的不同方面以进行信息处理,并标识前后话语单位之间的次序。
从例3和例4中,笔者可以看到“然后”的话题顺接功能在所有的语篇组织功能中,是比较常见的,一般由求助者使用的比较多。通过使用“然后”的话题顺接功能,求助者一方面给自己留下思考的空间,一方面对语言表达进行逻辑梳理。
3.3. 话题链修补
“然后”具有话题链修补的语篇组织功能。话题链修补是指说话人在话语组织过程中,由于某种原因话题链可能突然断裂,这时使用话语标记“然后”可以帮助说话人辨识并寻找断裂之前的话题(马国彦,2010 [9] )。
在例5中,求助者是一位女性。因为妈妈不能帮忙带孩子,所以她感到困惑不解因此向主持人求助。
例5
主持人:喂,你好
求助者:唉,你好,是宏瑞姐吗?
主持人:唉,你好,欢迎你
求助者:应该叫宏瑞阿姨,你好,我今年27岁了[然后我
主持人: ^那你叫姐没毛病],不用叫阿姨,@我–我这岁数没到是你阿姨的岁数@嗯,叫姐对
求助者:啊,那行,那宏瑞姐,嗯:我今年27岁了,然后我孩子今年一岁半
(《心有千千结》2)
(注:“[……]”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同时说话时的重叠;“^”表示一方尚未说完,另一方突然打断;“@@”表示微笑。以下符号同上所述。)
求助者的话语本来是围绕“介绍自己基本情况”的话题展开的,但是主持人突然插话纠正求助者前面的称呼问题从而导致求助者的话题链中断。随后,求助者又借助第二个话语标记“然后”重新修补之前的“介绍自己基本情况”的话题,展开叙述。
在例6中,求助者是一位女性。由于婚姻不和谐而且又爱上了别人,所以她和现在的老公离婚。离婚后发现喜欢人的人已经有自己的家庭。所以求助者不知该怎么办向主持人求助。
例6
求助者:……然后我就跟我老公摊牌了。然后
主持人:^啊?你跟你–你跟你丈夫摊牌啦?呵,呵,@有意思@
求助者:[@@
主持人:好,你–你怎么摊牌的?]
求助者:我就告诉他,我(短默)爱上别人了
主持人:噢
求助者:然后我要跟他离婚
(《峰人学院》2)
例6中,求助者的话语原来是围绕“自己和老公摊牌的过程”这个话题展开的。但主持人插话打断了这一话题,并询问求助者和老公摊牌的具体细节。随后,求助者借助第三个话语标记语“然后”继续前面的话题,从而完成了话题链修补。
例5和例6均体现了“然后”的话题链修补功能。情感咨询节目中,话题中断基本是由主持人突然地插话打断造成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完善问题表述,进而使自己和听众对于求助者的问题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然后求助者倾向于使用话语标记“然后”重新回到话题主线,从而成功完成话题链修补。从上述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二者在人际互动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当主持人讲话时,求助者扮演的是倾听者的角色,一般不会主动打断主持人的讲话;而当求助者讲话时,主持人不仅是位倾听者,还是话题的引导者,占据了人际互动中的主导地位。通常,主持人会等待求助者讲完才开始发言,但有时需要打断求助者的连续发言以便确认或纠正求助者提供的某些信息。
3.4. 话题转换
“然后”具有话题转换的语篇组织功能。当独白话语较长的时候,其所涉及的话题可能不只一个而是多个。此时,信息的推进随着话题的转换的不断进行(马国彦,2010 [9] )。其中,话语标记语“然后”协助话题进行转换。
在例7中,求助者是一位女性,别人给求助者介绍了对象。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求助者觉得不合适,打算拒绝对方,但她家里人觉得比较合适。求助者比较困惑,所以向主持人求助。
例7
求助者:……我–我父母见了吧,然后就是说,意思就是说那个男孩人–长得吧,反正是咱不说多好看吧,就是只要人老实对我好就行了。我爸是这个意思。然后他家人对我也挺好的,然后,但是我有点不太喜欢他
(《今夜不寂寞》3)
例7中,第一个“然后”表示话语顺接,以“父母见了男孩后的意见”为话题展开叙述。第二个和第三个“然后”均起到了标记话题转换的语篇组织功能,分别转换到“男孩家人对求助者的态度”和“求助者对男孩的态度”等不同的话题。
例8中,求助者对于妈妈不能帮助自己带孩子感到困惑,所以向主持人求助。
例8
求助者:我有点事想和你聊一下,我真的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主持人:嗯,你说说
求助者:啊,因为就是我的父亲吧,就是啊,他和我–父母早年就离婚,我爸现在找了一个就是后老伴 <主持人:嗯> 嗯,然后他就是12月11号的时候在那个厂子突发性脑出血,现在住院了
(《心有千千结》3)
例8中,“然后”用来标记话题转换。“然后”前的内容是关于求助者父亲的情感生活。“然后”在这里被求助者用以标识话题转换,后面的内容围绕“父亲生病住院”展开叙述。
从例7和例8中,笔者发现话语标记语“然后”在情感咨询的人际互动会话中可以起到话题转换的作用。结合表1的数据可知,求助者使用“然后”的话题转换功能的频率远高于主持人的使用频率。原因在于相较于主持人,求助者的独白话语时间和内容更长,因而使用“然后”进行话题转换以展示更多信息的频率也更高。其目的在于使自己的问题描述更为清晰全面,以便主持人能够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基于“然后”的前后是否为同一话题,可以把“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重新分类。话题设立功能和话题转换功能均属于前后话题不同的一类,话题顺接功能和话题链修补功能均属于前后话题相同的一类。进行这一重新分类将有利于下一节“然后”语音特征的研究。
4. “然后”的语音特征
在本节研究中,笔者将从两个维度对“然后”的语音特征进行考察,分别是持续时间和音高范围(Wang, 2018 [14] )。
4.1. 持续时间
本研究中的持续时间指说话者发出“然后”所需的时间,单位为毫秒(ms)。如表2所示,经过计算,前后话题不同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76毫秒,前后话题相同的平均持续时间为312毫秒。前后话题不同的平均持续时间大于前后话题相同的平均时间。具体到每一个功能而言,话题不同的话题设立和话题转换的平均持续时间均大于话题相同的两个功能的平均持续时间。

Table 2.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ranhou
表2. “然后”的平均持续时间
由于平均持续时间的长短反映的是说话者发出“然后”所需时间的长短,因此笔者推测,时间越长则说明说话者发出“然后”时内心思考时间长、时间短则说明说话者的思考时间短。所以,当说话者发出“然后”用来表述的前后话题不一致时,一般需要的发音时间较长;当说话者发出“然后”用来表述的前后话题一致时,一般需要的发音时间较短。
4.2. 音高范围
在本研究中,音高范围指“然后”的音高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单位为赫兹(Hz)。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音频由于噪音或录音质量问题,音高值无法精确测量。因此,在剔除了43个无法测量的音高值后,有效样本频数为313个。如表3所示,“然后”的话题设立和话题转换的音高范围均高于话题顺接和话题链修补的音高范围。经过进一步计算,可以得出,前后话题不一致的平均音高范围为64.8赫兹,前后话题一致的平均音高范围为28.7赫兹。所以,和上一部分的持续时间一样,“然后”的前后话题不一致的音高范围高于前后话题一致的音高范围。

Table 3. The range of pitch of ranhou
表3. “然后”的音高范围
接下来,笔者以上一节的例1和例3的音高曲线图图1和图2为例进一步考察。
例1:
求助者:嗯::万把块钱吧
主持人:噢,然后呢,等他呢

Figure 1. The graph of pitch about topic-consistence in example 1
图1. 话题不一致的例1音高曲线图
例3:
求助者:谈了一个男朋友,然后我们两个是年前认识的

Figure 2. The graph of pitch about the topic-consistence in example 2
图2. 话题一致的例3的音高曲线图
由图1和图2可知,“然后”在图1的音高变化幅度较大,在图2的音高变化幅度较小。笔者认为,造成“然后”的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在于,当说话人表述的前后话题一致时,说话人思考时间较少,音高也无需发生较大变化;当说话人表述的前后话题不一致时,说话人需要一定的思考时间以便进行话题的设立或转换,因此音高发生了较大变化。
综上所述,当“然后”的发音持续时间长、音高范围大时,说话人在该话轮中的前后话题不一致,发生了变化;当“然后”的发音持续时间短、音高范围小时,说话人在该话轮中的前后话题一致,没有发生变化。因此笔者认为,持续时间和音高范围是区别“然后”的前后话题是否一致的重要参数。
5. 结语
本研究对所选语料中的“然后”的语篇组织功能部分进行研究后,主要有以下发现。
从句子分析角度分析,第一,情感咨询的人际互动中主持人和求助者扮演的角色不同。在这一人际互动中,主持人是引领者和建议者,求助者是叙述者、接受者;第二,不同角色在人际互动中使用“然后”话题设立功能的目的是不同的。主持人使用“然后”的话题设立功能的目的在于引导求助者提供主持人和听众希望获取的信息;求助者的目的则是将自己想要咨询的问题叙述清楚、全面,以期获得主持人有价值的建议;第三,不同角色使用“然后”的话题链修补功能时,在人际互动中具有不同的地位。主持人占据主导地位,求助者占据次要地位;第四,人际互动中,“然后”的话题转换功能多出现在求助者的大段独白话语中。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情感咨询的人际互动中,主持人使用“然后”比较频繁的功能为话题设立,求助者则使用“然后”的全部四种功能都比较频繁。主持人和求助者使用“然后”不同的语篇组织功能体现的是二者在人际互动中不同的角色、目的和地位。
从语音分析角度分析,在情感咨询节目中,“然后”的持续时间和音高范围是区别其前后话题是否一致的重要参数。当说话者使用“然后”表示前后话题不一致时,“然后”的持续时间变大,音高范围扩大;当说话者使用“然后”表示前后话题一致时,“然后”的持续时间变小,音高范围缩小。
本研究目前没有把性别因素纳入研究范围。实际上,不同性别的说话者使用“然后”的语音特征也会存在不同。在未来的研究中,笔者希望能从性别角度对“然后”进行进一步探索。
基金项目
本文为河北师范大学在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XZZSS2020025)研究成果之一。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付晓丽老师和张金光老师的悉心指导,谨此一并致谢!文中错谬概由作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