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人文合作探究
Humanities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under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DOI: 10.12677/SD.2022.122051, PDF, HTML, XML,    科研立项经费支持
作者: 王雪梅, 王瑞芳:新疆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中国一带一路人文合作哈萨克斯坦China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Humanistic Cooperation Kazakhstan
摘要: 2013年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得到了中亚国家的普遍认可。哈萨克斯坦作为中国第一大友好邻国,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的关键国家,在倡议实施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倡议提出后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在各个领域开展合作,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逐步深化两国地方及国家间的人文合作交流。“一带一路”是一项跨时空,跨洲际的重大倡议,是推动全球实现合作共赢和共同发展的新途径,为中国提供了走向国际的机会。本文聚焦“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沿线国家合作提供的发展机遇,主要分析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人文领域的合作机制及取得的成果,探究当前两国合作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前景。
Abstract: In 2013, President Xi Jinping officially proposed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which has been widely recognized by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Kazakhstan, as China’s first friendly neighbor and a key country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itiative. After the initiative, Kazakhstan and China have been cooperating in various fields and taking the opportunity of “One Belt, One Road” construction to deepen the exchange of local and national humanities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Belt and Road” is a major inter-temporal and intercontinental initiative, which is a new way to promote win-win coope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worldwide and provides China with opportunities to go global.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provided b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or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countries along the route, analyzes th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and achievements in the humanities between China and Kazakhstan, and explores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future prospec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文章引用:王雪梅, 王瑞芳.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人文合作探究[J]. 可持续发展, 2022, 12(2): 479-485. https://doi.org/10.12677/SD.2022.122051

1. “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

1.1. “一带一路”的由来

2100多年前,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同时从秦汉时代起,连接我国与欧亚国家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逐步兴起。古代陆地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曾是最重要的亚欧商贸文化通道,凝结了沿线沿岸国家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文化符号,为促进东西方的思想交流和文化交融做出了卓越的历史贡献,也成为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底蕴 [1]。中国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与沿路各国人民之间形成了跨国历史悠久的交流与交往关系,现在通过“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能够为各国民心相通作出具有重要影响的大国贡献 [2]。

1.2.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

在当前全球经济缓慢复苏的大背景下,加强区域合作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并且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3]。2013年9月和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和有关国家积极响应。21世纪的新丝绸之路是一个庞大的,集交通、能源和电信基础设施为一体的贸易网。它是促进亚非欧与中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发展而提出的国际倡议,旨在通过陆地和海洋的广阔空间连接中国与亚非欧等60多个国家的新贸易和运输走廊,同时加强国家间的货币合作、人文交流及区域政策的协调。这一举措成为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经济战略的主要组成部分,使得“命运共同体”更加充满活力 [4]。

1.3. 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第一,缓解全球局势。当今世界正处在急剧的变革之中,机遇和挑战层出不穷,旧的国际体系秩序逐渐淘汰,新的国际治理体系和政治经济格局正在重组 [5]。“一带一路”所倡导的共同发展,互利互惠的理念,能推动沿线各国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区域营商环境,使生产要素均匀分布。该倡议通过经济走廊、工业园区、技术链、通信技术、旅游合作等方式降低各国间的合作成本,加强欧亚大陆整体发展的关联性和互补性,在缓解全球紧张局势的同时为经济繁荣提供强大动力。第二,实现平衡增长。此倡议是中国平衡经济发展的方针,由政府主导建设铁路、港口、水利、房地产、管道等基础设施,弥合城市间基础设施差距。刺激包容性经济增长,弥补改革开放所产生的“失衡效应”。当前中国的分工结构正在发生转变,中西部欠发达省份正在向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粗放发展的后备力量成为引领者,实施“一带一路”倡议能拉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实现中国经济的平衡增长。第三,完成经济转变。当前中国经济正在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高速增长,驱动方式从要素驱动变为创新驱动,经济结构从粗放型变为集约型。由于发展模式的重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期间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来维持经济增长,所以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实现国际范围内的经济转变。

2. 人文合作的解读

2.1. 人文合作的概念

“人文合作”是在国际层面上进行的,经济和社会领域(科学、文化、艺术和大众传播)的人们为达到共同目的而进行的互动和合作。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强调国家的综合国力由硬实力与软实力共同组成。其中人文交流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柱,“人文合作”是人文交流的核心要义。其目标是为世界各国公民的生活方式、及有价值的文化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各个国家地区和人民的能力发展。当一个国家能够为其公民提供有吸引力的发展模式,同时拥有足够的资源对国际社会产生影响时就能实现人文合作。

2.2. 中哈人文合作的背景

中哈山水相邻有1000多公里的边境线和多个正式合作的口岸,在地理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发达的城市与新疆相邻,双方大部分贸易合作都在新疆进行。并且两国在打击三股势上的政治立场一致,有着共同发展的愿望。1992年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后希望与中国开创友好的睦邻关系,深化稳定的贸易关系。古丝绸之路的海上贸易兴起后,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由于没有出海口贸易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哈萨克斯坦积极支持“一带一路”倡议,希望克服其地处内陆的劣势与世界建立联系。阿拉木图与乌鲁木齐间海路的开通,为哈萨克斯坦及中国的海港贸易打开了出海通道。对哈萨克斯坦而言,尽管能源为经济腾飞提供了动力,但单一依赖天然资源实现经济高速增长无法长远发展,因此需要构建新的模式。“一带一路”倡议侧重于一体化进程和跨大陆物流基础设施的发展,正好为哈萨克斯坦带来了必要的投资和技术,也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6]。

3. 中哈人文合作的现状

伟大事业在实践中不断推进。自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从理念到行动从愿景到现实,八年时间里中哈合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具体如下。

3.1. 主题论坛与会议举办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哈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从此哈中人文合作乘上了“一带一路”倡议的快车,合作成果频频创新。2014年12月阿斯塔纳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论坛强调了“文化先行”对各国友好往来的重要意义,达成了“阿斯塔纳”共识。2015年9月第二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论坛在莫斯科开幕,俄中哈三国代表在第二届论坛开幕式上,就成立“丝绸之路欧亚文化合作组织”签署了协议,并启动了“丝绸之路国际青年艺术家交流”项目。2018年7月,以“全球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国际论坛举行,促进了丝路沿线各国文化、大众传媒等非政府组织性质的人文合作。2021年8月“新疆是个好地方”视频交流会,由中国驻哈使馆与新疆合力举办。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中哈携手推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共同建设中哈命运共同体做出了积极贡献。

3.2. 教育领域合作

2009年哈萨克斯坦第一所孔子学院揭牌成立,12年以来中哈每年官方互派留学生上百人,到2020年中国约有1.9万名哈萨克斯坦留学生。在职业教育方面,两国也进行了积极的合作探索。新疆农职技术学院与哈国三个职业学校达于2016年7月达成合作,计划互派学生进行实习实训。2018年11月,江苏理工学院建立哈萨克斯坦职业教师培训基地,这是中哈在中国建立的首个“一带一路”职业教师培训基地,是中哈教育对外开放,深化合作的重要成果。2019年1月河南大学与哈萨克斯坦国立大学设立的“中哈环境变化与人类文明”联合研究中心成立,该联合中心涵盖了生态、考古、古代文明、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多项内容,丰富了两国“丝绸之路”的研究成果。同年9月北师大副校长参加了QS2019全球教育年会,期间与哈萨克斯坦KIMEP大学就学生联合培养和校企合作达成共识,并考虑北师大、KIMEP大学、科伦药业三方合作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3.3. 旅游领域合作

中哈山水相连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哈萨克斯坦领导人致力于将哈萨克斯坦打造成世界著名旅游胜地。2016年3月,新疆政府代表团出访哈萨克斯坦,与阿拉木图市、东哈州旅游部门分别签订了重要的旅游合作协议,为中哈的旅游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保障。2016年7月国家旅游局发布通知,正式批准开放哈萨克斯坦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目的地。2017年4月哈萨克斯坦“中国旅游年”惊艳亮相阿拉木图,向哈萨克斯坦旅游业界和民众推介了中国的旅游线路和产品。并以此为契机,提升了两国的旅游合作水平。2019年7月中国新疆霍尔果斯旅游专题推介会在努尔苏丹举行,其中过境72小时免签政策为哈中旅游合作提供了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2019年9月,中哈文旅部部长进行了会面,双方交流了发展文化和旅游领域的合作,决心共同努力,推动文旅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

3.4. 考古领域合作

国际考古领域的合作,进一步推进了“一带一路”的建设。2016年5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遗产保护交流合作论坛在西安举办,期间签署了依赛克古墓群与长安丝绸之路陵墓制度对比研究合作,为丝路沿线国家考古与文物保护交流建立了良好的开端。2017年6月“中国秦始皇兵马俑文物展”在阿斯塔纳开幕。哈萨克斯坦的各界人士以及两国媒体代表约500人应邀出席了展览会。此次展会进一步贯彻落实了习主席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宏伟事业,夯实了中哈友好交流合作的民意基础,加强了中哈两国人民民心相通。同年12月,国家文物局在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指出目前中国文物援外和联合考古项目在周边国家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项目链,联合考古合作覆盖了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12个国家,为“一带一路”的文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将与周边国家在考古层面上实现更深层次的交流。

3.5. 医疗领域合作

开展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合作,是落实人文合作的重要举措。2017年6月,北京同仁堂、中信哈萨克斯坦有限责任公司、哈萨克斯坦中心医院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同仁堂在哈萨克斯坦开展中医药业务,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2018年4月,原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一行参观了由新疆医科大学与阿斯塔纳医科大学共同建设的中哈中医药中心。中医药中心的建立使得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学合作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助力下具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年6月,中国北中颐林公司与哈国家公司签署了关于中医药项目合作的备忘录,拟定北中颐林将在:诊疗服务、药材种植、医务人员培养等项目上与哈进行全方位合作。中方充分利用自己中医药的专业优势,积极拓展两国中医药领域合作的新方向,并与哈萨克斯坦资源优势相结合,在哈萨克斯坦打造和推广中医药文化,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医疗服务。

4. 人文合作的特点

4.1. 合作机制完善领域广泛

从上述主题论坛与会议的举办情况可以看出,国家政府对双方合作给予了高度的支持和重视,各项协议的落实完善了双方的合作机制,呈现出规范化、体系化、规模化的特点。此外由中国发起的论坛及博览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中哈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在人文合作领域,跨国举办的各类展览推介会及合办的公司试验区,丰富了哈萨克斯坦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空白。除各类展览会推介会频繁举办之外,中国还主动向中亚国家提供免费的教育资助,在双方的合作中展现出了极大的积极性。从教育、医疗、考古等领域的合作成果来看,双方涉及的交流领域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

4.2. 科技合作潜力巨大

随着倡议的不断深化,双方在科技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自2016年12月双方开通跨境医疗服务平台起,首次借助远程科技实现了医疗信息及资源的共享。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规划 [7],强调要发展在线教育,推进人工智能教育。2020年12月,中国国务院批准在新疆塔城建立开发试验区,以科技发展带动经贸合作。如今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到来,世界各地面临重重挑战。疫情加速了各国步入智能化时代的进程,使得哈萨克斯坦必须寻求更加发达的科技作为支撑。中国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可以为哈萨克斯坦的技术发展提供帮助,双在“数字化”领域的合作前景广阔。

4.3. 合作抗疫成为新亮点

自疫情发生以来,两国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疫情防控合作。2020年4月新疆选派10名专家携带医疗救治物资前往哈萨克斯坦,向哈国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介绍了中国的防疫经验,并对其医疗和公共卫生的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和指导。合作抗击疫情深化了两国的友好关系,生动地呈现了双方共同应对全球风险的事实,是两国睦邻友好的鲜活例证 [8]。2020年8月《哈萨克斯坦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1号专案》发布,方案中将中国经典中药安宫牛黄丸、龟龄集等列为新冠防治药品,首批由中国科兴研制的CoronaVac疫苗于2021年6月1日运抵哈萨克斯坦。此举反映了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信赖和认可,为哈萨克斯坦实现大规模免疫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哈合作抗疫的成功延续。中哈合作抗疫使得“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切实地感受到了该倡议人文关怀。

5. 合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5.1. 心理互信不足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双方人文合作虽取得一定成果,但也有一些问题亟需解决。“一带一路”倡议与“光明之路”项目成功对接后,开始大规模实施项目。中国商人和工人大量涌入企业及商品的数量成倍增加,中国在哈萨克斯坦发展的速度之快引起了哈萨克斯坦公众意识恐慌。从前资本主义国家争霸的历史让人们在心理上对新生的强国产生恐惧。加之受到西方国家鼓吹的“中国威胁论”及互联网上不实言论的影响,哈萨克斯坦部分公民对中国产生抵触情绪,他们担心过度依赖中国的资源和政策是否会导致自己的国家丧失独立性。幸运的是目前哈萨克斯坦对中国的不信任只发生在小部分人身上。针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两国政府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就“一带一路”倡议在哈萨克斯坦的实施情况及其与“光明之路”政策对接的机制运行对大众进行信息公开和解释说明,加强在信息解释和科普方面的工作。

5.2. 存在文化风险

哈萨克斯坦是“一带一路”倡议投资的第一大国,中国投资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开展国际合作的企业,需要解决多元文化冲突所产生的文化风险,而化解文化风险首先要重视本民族文化。企业进行商业活动时不能脱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进行商业活动,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企业独特的文化。其次,要了解合作伙伴公司的主要文化差异及其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具体到企业管理执行方面,可以采取跨文化管理的方式。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开设俄语、哈萨克语、汉语、英语等多种语言培训班,减少沟通中的语言障碍,在工厂经理和业务负责人中组建多国技术人员参与的团队解决业务问题。降低文化风险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是一个需要不断努力的过程。

5.3. 专业人才不足

随着“科技化”成为人文合作的趋势,培养专业的人才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在“数字哈萨克斯坦”框架内,计划到2022年电子化公共服务率达到80%,但目前来说由于信息和通信技术领域的专家严重短缺,该计划在哈萨克斯坦的实施受到影响。解决专业人才不足的问题,首先应制定全面系统的教育计划,重点培训实施创新项目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专家。其次,中国与中亚可以进行数字人才培养合作、培养基本科学素养、创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在这方面,国家应该支持和优先培训科学分支的专业人员,这对克服哈萨克斯坦经济技术落后和结构调整至关重要。要兼顾人才潜力、物质技术基础和创新发展三方面的需要,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国家高校与科研院所、研究中心的融合,进一步建立“数字化”领域的合作,以便更好地实现优势互补。

6. 结语

人文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柱,任何一个寻求发展的国家都不能将经济发展视为衡量国家发展的唯一标准。人文交流水平的高低、本国文化在其他国家的普及程度、其他国家对本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也是衡量国家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指标。“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改善全球治理体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法和中国智慧 [9]。未来两国应继续把握“一带一路”倡议赋予的新生命,进一步发展人文合作。

基金项目

本文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一般项目“促进新疆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研究”资助(2020.12~2022.12),项目批准号:20BGJ106。

参考文献

[1] 范玉刚. 以文化认同弥合价值观差异[N]. 中国石油报, 2015-04-16(004).
[2] 保建云. 基于“一带一路”倡议的习近平国际战略观[J].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9(6): 110-119+160.
[3] Rolland, N. (2017) China’s Eurasian Century? Political and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ational Bureau of Asian Research (NBR), Seattle.
[4] “一带一路”的提出背景及具体思路[EB/OL].
http://www.scio.gov.cn/ztk/wh/slxy/31200/Document/1415297/1415297.htm, 2015-04-14.
[5] 曾清华. 习近平“一带一路”倡议的思想与实践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兰州: 西北师范大学, 2018.
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name=CMFD201902&filename=1018164852.nh
[6] Fatima, Z., Timur, S. and Fatima, G. (2020) Analysis of China’s Economic Strategy and Foreign Policy in Kazakhstan: Analytical Research Nur-Sultan. 153 p.
https://library.tou.edu.kz/wp-content/uploads/2021/01/TALAP_eng.pdf
[7] 郭敏, 张海珍. “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的变革与思考[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 25(4): 19-24.
https://doi.org/10.13559/j.cnki.hbgd.2020.04.004
[8] 邓玲, 王芳. “一带一路”建设的文化风险及其应对策略[J]. 广西社会科学, 2018(1): 194-197.
[9] 杨金卫.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全球治理变革中国方案[J]. 东岳论丛, 2018, 39(5): 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