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2019年的全军院校长集训开班式上,习主席提出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要坚持立德树人,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育人全过程,确保枪杆子永远掌握在忠于党的可靠人手中,确保党和军队事业后续有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 [2]。军队院校肩负着培养和塑造“四有军人”的重任,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品德的培养,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提高学员本领的同时,培养学员的德育。
2. “雷达实践课”课程思政的涵义
根据2020年6月1日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课程思政就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无声” [4]。军校学员既是一名大学生,又是一名军人,因此军校学员的课程思政,除了立德树人之外,必不可少的要添加为战育人元素。坚持为战育人,既是军队院校职能的根本体现,也是我军院校始终坚持对接战场的优良传统。
雷达实践课程是雷达方向学员的关键课。通过本类课程学习,使学员全面掌握雷达操作使用能力,为学员毕业后从事雷达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本类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大支撑作用,因此在本类课程中开展“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尤为重要。
3. 融入多维元素、进行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从狭义上讲,是思想品德修养教育,但是,从广义上说,但凡对学生产生积极向上引导作用的内容,都可以归纳为思政,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正能量”都属于思政范畴,它不仅包括世界观、方法论,还包括爱国情怀、理想信念、公平正义、职业道德等,甚至一些优秀习惯培养都可以归纳为思政领域的内容 [5]。
课程思政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教员要认为自己的首要责任是通过教学和科研来育人,并发自内心地认为在课程中达成的最重要目的,并不是知识传授,而是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如果把课程思政广义的理解为育人,细化为通过知识传授进行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那么,只要跟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有联系,就可以理解为课程思政,这样课程思政就有抓手。
3.1. 提高课程质量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基础
上好课与思好政是密切关联的。通过调查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效果,发现凡是思政效果好的课程一般也是评价优秀的课程。如果一位教员深受学员喜爱,他去做思政方面引导的话,学员也更愿意相信。反之,对自身要求不高、不负责任的教员,即便在课堂上喊再多的口号,学员也不愿意去相信。课堂本身的教学水平很高,课程思政的效果才会好,一定不会出现课上的很差而思政效果很好的现象。所以,一门好课是思政的重要基础,教员要想搞好课程思政,首先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2. 认真的教学态度是开展课程思政的保证
教员的一言一行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员。学员以后在一线工作时自然会联想,教员当年就是这样对待工作的,并且这种影响会一代代传下去。教员在课堂上认真的态度、对细节的重视、一丝不苟的精神,课后认真备课、专心科研学术以及对岗位的热爱,都能深深的影响学员。如果一名教员都不能认真的对待教学,他所开展的思政教育自然不会受到学员的认可,因此,教员认真对待教学的态度是搞好课程思政的保证。
3.3. 雷达实践课程中的“立、引、挖、享、扩”
雷达实践课程作为军校雷达专业类学员的核心课程,可以从“立、引、挖、享、扩”五个方面开展课程思政 [6],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是并列的,是有机统一的,下面分别从这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图1)。

Figure 1.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radar practical course
图1. 雷达实践课课程思政的五个方面
首先通过教员自身的言传身教,培养学员爱岗敬业、扎身工作岗位、投身基层的精神。古代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5]。”从教员教育学员的角度来说,教员首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德治教、以德育人、言传身教,让学员从教员的行为中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而要想做到言传身教,教员必须从严要求自己,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军人,爱岗敬业、教战为战,认真备好每一堂课,做到三尺讲台无杂音,学员才能够通过教员的言传身教,成长为我国合格的“四有军人”。
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联系古今,引入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从而对学员产生影响。学员处于思想和认知能力学习的阶段,任何新鲜典型事件和模范人物都会使其产生学习和模仿的兴趣,而先进典型具有重要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进行先进典型教育在课程思政中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其能有效改善传统课堂授课内容单一、授课过程枯燥的现状,另一方面其符合学员的心理发展需求,能有效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和思政效果。比如:在授课过程中,既可以适时介绍英雄模范人物,也可以介绍干部从扎根基层到成功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动事例,还可以介绍伟大的“喀喇昆仑”精神,这些都是很好的思政切入点。
然后,要深入课程内核,挖掘思政元素,如盐入味地开展思政教育。开展课程思政,一定不能生搬硬套,切忌说得太多和空喊口号,这样不仅达不到思政效果,反而使学员产生反感,思政效果很差,要做到如糖溶水、如盐入味,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思政。
再者,要分享亲身经历,从而提高学员的“打赢信心”、加担子立责任、扬正气抵歪风。由于雷达实践课程是实践类操作课,教员可结合自身经历,分享演习演练经验,传播正能量,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树立学员的打赢信心。这样既可以使学员了解真实训练场景,从而胜任第一岗位任职;又可以让学员了解将来工作岗位现状,从而树立“打赢自信”;还可以通过官兵刻苦训练的生动描述,塑造学员“扎根基层、努力奉献”的价值观。
最后,适时扩充课程以外的知识,对学员进行价值引导。教员除了要教给学员专业知识之外,还要担负着全方位育人的使命,这就要求教员不能将自己的课堂演绎成一个“专业知识的孤岛”,而是要让其成为全方位育人的桥梁,因此任课教员除了要具有扎实的理论水平和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外,还要加强理论学习,关心政治时事,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这样才能在课堂上适时对学员进行思政修养教育。
4. 为战育人是军校思政教育的重点和特色
习主席在全军院校长集训班上提出:军队院校要为强国兴军服务,立德树人,为战育人,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军事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军队院校的思政教育既包括立德树人,又包括为战育人,为战育人是军校课程思政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与地方大学是不同的,这是军校课程思政的特色。因此,在进行课程授课时,既要与地方大学一样开展“立德树人”,又要特别注重“为战育人”这一指导方针。
4.1. 着眼实战化标准,加强课程教员队伍建设
拥有能开展实战化教学的高素质教员队伍,是提高军队院校实战化教学水平的关键。因此,要想做到为战育人,就必须加强教员队伍梯队建设、优化教员知识结构、提升教员实战化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只有打造出一个梯次、结构合理,业务、技能精湛的课程团队,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新型军事人才。
出于这一目的,首先要加大教员培养力度,提高任课教员的能力素质,制定科学合理、措施有力的教员建设规划和培养计划,要求教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更新教员的知识结构,使任课教员既懂原理,又能操作,还要具有一定的维修能力。其次与地方工业部门建立合作机制,组织教员到研发单位和设备厂家进行系统培训、交流学习,第一时间获取资料,从而充实教学内容,并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反馈给研制单位,与研制单位共同解决问题,提升雷达性能。最后组织教员参加各类大项任务,让教员在实战化背景下思考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密切联系岗位、紧贴实战的目的,同时将演练、训练取得的成果引入课程,提升课堂实战化教学水平。
4.2. 构建实战化操作教学模式
由于雷达结构复杂、造价昂贵,一些高危科目不便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这将大大影响学员训练水平和维修保障能力的提高。基于这些问题,首先,运用多种信息化技术构建体系化数据库,建立信息化操作教学平台,综合使用各种虚拟仿真系统,构建“虚实结合”雷达操作教学模式,实现人机交互操作,达到雷达虚拟操作训练的目的,提高学员操作训练的主动性和实际效果。其次,构建以院校培训为主体、用人单位和训练基地培训为补充的“联训”合力育人平台,有效强化学员实践能力,缩短学员适应岗位任职时间,大力提升学员熟悉运用雷达的能力和水平。
4.3. 推行基于场景复现的“教、学、做、评”四步教学方法
由于雷达实践课程是实践类操作课,该类课程在进行教学时,必须遵循实践类课程的教学规律,在授课时以技能操作类课程的“教、学、做、评”四步教学法为基础,坚持实战引导,通过各种手段复现真实场景,确保训练科目向实战靠拢。
该类课程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紧盯职能设置训练场景,推行基于场景复现的“教、学、做、评”四步教学方法,通过科研成果构建作战训练场景,破解课程科目战场环境难以构建的教学难点,促进教学内容与应用实践的紧密对接。
4.4. 紧盯使命任务和工作流程进行内容设计
首先紧贴重大军事实践活动,采取技能提升与实战化岗位任职需求相结合的方式,按照“层次递进”的能力培养思路,形成多个模块的教学内容,其中前面模块是入门阶段,中间模块是发展、提升阶段,后面模块是成熟阶段。其次按照“贴近雷达、贴近岗位”的思路,将大型演习演练中好的经验和新的训法纳入教学内容体系,建立实战化数据库,进行教学内容的及时补充和动态更新。
4.5. 以实战背景为依托,构建教战一致的实战化教学环境
构建教战一致的实战化教学环境是确保实战化教学效果的关键。因此,需要积极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实战化教学环境,构建虚实结合、联合共享的实践教学设施,加强实战化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实战化科学训练提供有力保障。要不断加大教育训练基础条件的信息化建设,在仿真训练设施和网络训练平台等方面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最大限度地满足教学需求。
着力提升教材建设水平。教材和资料是开展雷达实践教学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强实战化训练的重要依据。因此,要完善雷达实践教材体系,加强课程配套教材建设,进行实战化内容编修。
加快推进雷达实验室条件建设。按照“优化布局,强化功能,聚焦实战,突出特点”的思路,着力提升雷达实习教学条件建设水平,高质量完成各型雷达实习任务,确保雷达实践课程具备良好的教学条件。
5. 结束语
军队院校课程思政包括“立德树人、为战育人”两个方面,这是对新时期军事训练方针的及时回应和贯彻。本文首先介绍了雷达实践类课程的思政涵义,其次从“立、引、挖、享、扩”五个维度对“立德树人”进行了研究,最后从实战化教员队伍、实战化教学模式、“场景复现”式四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设计、实战化教学条件五个方面对雷达实践课程“为战育人”进行了探索。在此类课程中融入“立德树人”和“为战育人”,必将有利于提升育人效果,为课程思政更好地纳入雷达实践教学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