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引红色文化,优化思想政治课
Skillfully Introduces the Red Culture, Optimiz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DOI: 10.12677/AE.2022.129487, PDF, HTML, XML,   
作者: 胡 慧:新疆师范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关键词: 红色文化思想政治课价值路径Red Cultur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Value The Path
摘要: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优秀的革命精神和先进的思想品质的体现,利用红色文化优化思想政治课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方式之一。因此将红色文化应用于思想政治课中可以培养青少年勤俭节约、敢于探索、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也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以红色文化为课程载体进行教学可以让思想政治课内容更加丰满,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爱国情感,从而提高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excellent revolutionary spirit and advanced ideological quality of Chinese Communists. Using red culture to optimiz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lessons is one of the way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people. Therefore,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can cultivate the good qualities of diligence, thrift, courage to explore, hard work and so on, and also help teenagers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and enhance cultural confidence.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red culture as the course carrier to teach can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ontent more abundant, can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enhance patriotic feelings, so as to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
文章引用:胡慧. 巧引红色文化,优化思想政治课[J]. 教育进展, 2022, 12(9): 3188-3192. https://doi.org/10.12677/AE.2022.129487

1. 引言

思想政治课是引导学生树立以立德树人为根基任务的关键,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担负起创新思政课教学的任务,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理想认同,情感认同,思想认同,培养新时代下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新青年。红色文化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彰显了我国的文化自信,融入思想政治课中还能够帮助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培养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2. 红色文化与思想政治课的关系

作为观念性、思想性的红色文化,是社会主流意识观念的重要体现,这就决定了红色文化和思想政治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思想政治课最大的特点就是知识性的传播与价值观的培育相统一,因此在课程中合理运用红色文化,能够浸润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的历史情怀,坚定我国的文化自信。将红色文化纳入思想政治课程资源深入挖掘利用,势在必行。

2.1. 红色文化的价值准则与思想政治课目标相契合

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期待和坚定执着追求理想的价值实现。红色文化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德育教育环节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能够增强青少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出高尚的道德情操,帮助青少年自觉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紧密的联系起来,从而将个人目标的实现和国家的发展进一步结合起来。正是由于革命先辈们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在硝烟战火的时代,他们浴血奋战,在贫困艰难的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他们勇敢的探索前行。由此形成了专属于中国的红色文化和对后辈影响深远的红色精神。迈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受红色文化的积极影响,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推进各领域的创新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这种对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全面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在红色文化的影响下青少年明确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将二者有机融合。在达成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努力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困难并提升自身优良的思想品质,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2. 红色文化的深刻内涵与青少年主体发展相承接

“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物质生产实践” [1] 马克思认为社会的历史基础是建立在人类生产的基础之上,他认为人类社会和历史形成的基础是人类的劳动和实践活动。从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出发,可以看出文化的根本属性也在于实践。所以,红色文化也是在人民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我们要科学认识红色文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的引导,承接青少年的主体发展。首先需要青少年明确理论自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信,特别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自信。其次,明确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革命的建设改革和实践表明,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最后得出结论,红色文化正是马克思主义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由此形成了科学完整的红色文化体系。

3.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和崇髙信念,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这决定了红色文化能够融入也必须融入思想政治课,体现出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价值。

3.1. 利于推动青少年深刻认知与继承弘扬红色文化

现如今红色资源有许多还处于未被充分开发利用的形势下,由于许多教师缺乏课程资源开发的意识,使得许多和思想政治课相关的红色文化资源都处于被长期闲置无人问津的状态,从而没有被充分开发和利用。所以我们需要采取一定规范的措施,促使红色文化对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有一定的渗透和影响作用。而身边鲜活的红色故事正是可以作为树立青少年榜样性的红色资源,会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因此,充分挖掘红色文化有利于青少年传承红色文化,而这需要正规的教育活动和教师的引导力量,因此可以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中,在课堂中去焕发红色文化的积极色彩。使青少年对红色文化有深刻的认知,感悟红色精神,继而使红色文化得到继承与弘扬。

3.2. 利于增强青少年爱国情感的发展与不断深化

由于各种网站信息媒体报道和书籍杂志等一些历史和革命英雄的歪曲报道,导致青少年接触到良莠不齐的信息,难以形成全部积极的情感认同。青少年没有革命建设的直接经验,且没有真实历史背景下的体验,因此他们的感知受多元化价值观的影响。所以,有必要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入真实的红色文化内容,用正规的学校教育方式来抵消不良价值观对青少年的消极影响,确立对党的敬佩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对国家的依赖感,从而不断深化青少年对党和国家的积极情感。

同时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也是对红色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扩展,会推进红色文化的研究,有利于传承红色精神。红色文化也会给思想政治课增添新的色彩,它作为担负德育的主要课程,备受重视。而从古至今,思想道德教育都很受关注,从儒家文化的传承我们就不难看出,思想的统一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有利于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所以在青少年时期,增强思想意识的培育,强化爱国主义意识是尤为重要的。我们可以用诸多的历史素材感人事迹融入到思想政治课中,去强化青少年对党和国家历史的正向解读,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3.3. 利于实现青少年在当代社会的精神洗礼与自我锤炼

红色文化会引领青少年成长,帮助弘扬社会正能量。红色文化反映了在艰苦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凭借坚定的信念和强大的意志力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这是祖国的文化财富,它所传达出的红色精神引领者青少年不畏艰苦,奋勇向前。在现如今消费主义、个人主义价值观盛行的影响下,青少年变得物质化和重个人轻集体。这种享受主义使青少年思想变得简单易受影响,不利于青少年接受精神的洗礼,也不利于青少年自我锤炼。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可以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消除不良价值观的影响,同时铸劳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青少年需要红色文化的引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道德品质。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中,让红色文化发挥自身的功能和作用,让青少年接受当代社会的精神洗礼与自我锤炼。

4. 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路径

4.1. 找准契合,有机融入

将思想政治课与红色文化相结合,可以展现新时代教育内涵,绽放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生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找准契合,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找到学生学习兴趣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有关红色文化教育的获得感,帮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红色文化内容契合学生实际,契合学生生活,注重贴近学生,注重教学实效性。因此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红色文化教育平台,实现线上和线下的教学联动,契合学生的兴趣点,制作相关教学视频,让学生更乐于接受。充分利用红色文化的创新价值,能够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红色文化中一些价值意蕴高学生感受影响力较强的红色事例,契合思想政治课中的文化知识,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和不怕挫折的勇气,契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要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成为新时代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道德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契合学生课本内容将红色文化融会贯通于学生掌握的知识中,将勇往直前、团结互助、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团结一致等传统美德通过红色文化展现给学生,为学生树立社会主义道德准则,即有助于培育良好的班级风气,也是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基础。同时在课程内容中融入红色文化,会更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与现实际联系在一起,帮助理解。将挥金如土、奢侈浪费等不良消费观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等优良品质形成鲜明对比,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丢弃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等良好道德品质,这对于青少年都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青少年来说,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大多是会接触到红色文化相关的内容。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挖掘相关的红色资源,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灵活融入思想政治课程中。从红色文化的内涵、价值等各个方面去找到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点,选择学生能够接受并且感兴趣的教学方法,或是选择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红色故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再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表现出来,比如话剧、小品等等。同时可以丰富思想政治课程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的相关的竞赛知识,组织学生观看红色文化的电影,学校社团组织建设红色文化先锋社,节日时举办红歌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找准与书本内容相契合的知识点,丰富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方式。

4.2. 设置情境,吸引兴趣

教师可以在教学设置情境中增添时代元素,在教学内容上生动讲活历史故事,让红色文化能够用与时俱进,进入学生的内心,焕发红色文化的活力,激活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内心全面认可红色文化,使红色文化在我们思想政治课程中可亲,可用。然而现实情况中不如我们所想的尽如人意,虽然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许多原因导致学科内容和学生实际又存在一些距离。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教学设计,拉近学生与课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蕴含的政治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而不再是陈旧的灌输式教学,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通过创设情境,将红色文化运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断的去设置问题,设置悬念,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关于教学情境的模式也有许多,我们常接触到的有教师用语言渲染的情境,也有用文字渲染的情境,或者播放视频创设情境。虽然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但是怎样创设好情境,充分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这还是教师需要思考和努力探究的方向。

4.3. 精选方法,开展教学

当前思想政治课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方式单一,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还是屡见不鲜,表现出教学效果不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教师不愿去尝试和探究新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呈现出一种沉闷枯燥无聊的气氛。最终导致思想政治课出现“学生不愿意听,听了觉得没意思,没意思导致不愿思考”等教学现象出现,使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那么,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师也应该及时的变革教学方式,提升自身的业务能力水平。结合学生实际和思想政治学科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比如:启发式教学、任务驱动法、演示法等等。还可以在课程中使用翻转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应用在有限的一堂教学活动课程中,让学生真正理解课程内容,是提高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课的关键。因此,使用合适的教学方法,除了提高教学效率,也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锻炼学生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能力,同时增强学生间的合作精神。概括来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开展红色文化育人教育,要按照教学规律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梳理红色文化知识点,使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将红色文化融入课程内容中。教学方法对教学效果具有重要影响,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接受文化的熏陶,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认同。

4.4. 情景再现,实践感悟

给思想政治课注入红色元素,让红色资源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活教材”,改变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惯有印象,使思想政治课成为学生心中乐于接受和听之欢喜的课程,要将思政课建设成以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主的活动型学科课程 [2]。为此教师应该抛弃原有的狭隘的教学思维,在课程中尝试使用新的教学理念,围绕课程的主题,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重视校内校外课程的联动,即关注校内课程也展开校外实践活动,消除学生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刻板理念,帮助改观为有趣的,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课程。为达成此目标,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参观红色纪念馆,去参观学习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夏令营,或者以演绎经典人物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组织学生参加模拟演习,进行体能训练,提高学生对历史红色文化的感悟体验,重回红色年代,体会红色之路,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红色文化,亲身体验。通过这样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感受革命传统教育,可以将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帮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围绕课程的主题,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

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红色文化,即有利于传承革命传统,又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能够培育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担当的优良品质。打造红色课堂、开展红色研学、传承红色基因,把广大青年学生培养成新时代栋梁之材 [3],以诚挚热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投身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 艾福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研究[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04: 132.
[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 (公开征求意见稿) [J]. 西部教育研究, 2010, 10(1): 9-24.
[3] 郑磊. 用红色文化铸魂育人[J]. 红旗文稿, 2021(2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