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自Holmes提出了翻译学的研究框架之后,很多的专家学者致力于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来开展翻译研究,不断地推陈出新,采纳其他学科的发展长处,例如语料库。语料库的发展促进了语料库翻译学的发展,语料库翻译学是指以语料库为基础,以真实的双语语料或翻译语料为研究对象,以数据统计和理论分析为研究方法,依据语言学、文学和文化理论及翻译学理论,分析翻译本质、翻译过程和翻译现象的翻译学分支学科 [1]。学界一般把Mona Baker (1993)的论文“语料库语言学和翻译研究:启示与应用”作为语料库翻译研究方式诞生的标志 [2]。随着语料库的不断发展,国外术语库的建设,国内相关机构组织积极致力于国内术语库的建设,例如“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
特色术语是我国在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涌现出来的,且内容多,含义丰富。建设具备权威性及时效性特点的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对于术语翻译具有很好的辅助作用。我国近年来建设了多个语料库,例如“中国关键词”,“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中国思想文化术语”等,为普通译者对中国特色术语进行英译时提供统一的译文。很多教师也将此语料库作为中国特色术语翻译的标准,很多学者积极探讨了术语库的建设标准以及其对术语翻译实践方法论形成的积极作用 [3] [4]。比如,本文在术语库中输入“南海行为准则”以及“双轨并进”时,得到的翻译版本分别为“a code of conduct in the South China Sea”和“dual-track approach”,最近的新华社与外交部新闻发布会都使用了该译文,符合译文一致的原则。但是本文发现该术语库中的部分术语英译与国家制定的统一译文不一致,甚至有多个版本出现,这对中国特色术语的外宣起到了反作用,与机器翻译所存在的缺陷无异。若术语库得不到提高,译员对其盲目采纳,中国特色术语外宣的译文统一原则也就无从谈起,术语英译杂乱无章的现象更是得不到改善,对中国特色话语的外宣也起不到好的效果。本文基于此,运用实例分析该术语库所存在的问题,提高国家特色术语的严谨性,实现中国特色词汇的更有效传播。
2. 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的应用缺陷
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是中国外文局、中国翻译研究院主持建设的首个国家级多语种权威、专业术语库,2017年12月1日上线,此语料库主要收集了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国防和外交等领域约50,000条专业术语,提供十余种语言的术语对应查询服务。本文将依据“名从源主”的原则,将对中国特色话语术语库和原文件的翻译结果进行对比,通过实例验证的方法对其对术语翻译的应用缺陷进行探讨。通过对比发现,目前术语库中存在的术语翻译应用缺陷有以下几类:
2.1. 译文不统一
近年来,很多学者提出并巩固了国家特色词汇的汉英译文统一问题 [5]。维也纳学派也提出了单概念原则(single concept principle),即术语库中某一概念只对应一个术语条目,某一术语条目只对应一个概念 [6]。而该术语库中对一些特色词汇的翻译提供了多个译文版本,实例如下:
1) 精神文明
1979年9月25日至28日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上叶剑英提出了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主张,多位领导人都在积极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党的十九大对精神文明的建设成果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之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因为提出的时间点不同,翻译版本也众多,本文讲“精神文明”这一词条输入《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化术语库》中进行检索,得出六种翻译版本,见表1。

Table 1. Five editions of “精神文明” (Jing Shen Wen Ming)
表1. 五种精神文明翻译版本
在该术语库中得出了不同的翻译版本,各版本略有不同且出自不同的翻译原文。最近的十九大报告中使用的译文是:cultural-ethical standards,在术语库中并无此译文。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本提供了大量的译文标准,其有所更新时,相应译文标准也应更新。当多个国家最权威部门或国家最权威媒体发布或使用的国家特色词英语译文有多个版本时,以时间上最新发布和使用的版本为统一译文 [7]。因此,十九大之后应采用cultural-ethical standards这一译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一直是重中之重,“精神文明”这个术语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采取统一的译文对其更好的被传播理解有重要作用。
2)“两廊一圈”
2004年5月20日越南总理来华访问时提出了中越合作建设“两廊一圈”的建议,双方积极达成共识,并积极构建此建设,积极推动越南和我国北部湾地区的发展。将“两廊一圈”输入中国特色话语术语库中,得出结果如下,见表2。

Table 2. Three editions of “两廊一圈” (Liang Lang Yi Quan)
表2. 三种“两廊一圈”翻译版本
从上述表格中可以看出,关于“两廊一圈”的译文术语库提供了两种译文方案。本文从国务院英语版,新华社,中国日报搜集到的译文更多的是the“Two Corridors and One Economic Circle”。2021年9月13日外交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使用的译文为The“Two Corridors and One Economic Circle”。当多个国家最权威部门或国家最权威媒体发布或使用的国家特色词英语译文有多个版本时,以时间上最新发布和使用的版本为统一译文 [7]。由此可见,The“Two Corridors and One Economic Circle”应该作为“两廊一圈”的统一译文,与术语库中所提供的信息不一致。
2.2. 译文信息不完善
国家近年来对各个机构组织进行了调整,其有效正确翻译才能实现信息的正确有效传递。本文发现在中国特色话语术语库中并无收录部门国家所设机构的名称。收录的国家机构有审计署(the National Audit Office),中国外交部(Chines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等,并没有国家移民管理局,国家监察委员会等部门的英译文,本文查找其官方英文网站,得出的结果如下,见表3。

Table 3. Translations of two government bodies
表3. 两个国家机构名称翻译
国家部门的统一正确译文有助于更好的对外传播我国政治改革的经验,加强我国政治宣传,减少误解,因此本文建议该术语库收录国家政府部门的英译文。
“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是我国外文局以及中国翻译研究院所主持修建的术语库,旨在为国家话语的外宣发挥重要作用。综上实例,本文得出的结果分为以下两类:
1) 译文不统一。“精神文明”与“两廊一圈”的翻译有多种版本,且与权威术语不一致。并且“精神文明”的译文于十九大报告上做出了修改,术语库中并没有及时做出调整。此译文对普通译者的翻译会带来干扰,不利于我国话语体系外宣的构建。
2) 译文信息不完善。“国家移民管理局”与“国家监察委员会”的翻译并未在术语库中查询出结果,证明术语库中要收纳的信息还不够完善。
3. 针对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应用缺陷的优化对策
针对所探究出的相关问题,译文不统一和信息不完善,本文提出了供参考的相关改善措施:
1) 在重要术语的翻译上,应该紧跟实事提供最新的相关翻译信息,与权威译文一致。并且为保证普通译者选取正确译文,要在现存的信息上增添时间信息。时间信息的完善还有助于相关研究学者对相关翻译的历时研究。例如,“精神文明”在术语库中的译文有五种,并不符合译文统一标准,术语库应该增添十九大报告中的译文cultural-ethical standards,并且做好统一译文的标识,使普通译者无需自行选择。“两廊一圈”的译文也应增添最新最权威的机构部门的译文,并以此为标准,用The“Two Corridors and One Economic Circle”。
2) 信息不断完善改进。国家机构部门的英译也是我国特色话语外宣的重要内容,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优势的有力证明,应在术语库中增添相关信息。比如上文所提出的国家监察委员会,国家移民管理局等。
3) 该术语库的建设部门应该设置相应的咨询机构,普通译员可以向该机构提供有关国家特色话语外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更好的改善该术语库的建设。
4) 在术语库的网页上可以设置留言板块,使译员用户可以为新增术语提供译文,再有专家进行审核,通过的译文可以增添在术语库中成为该新增术语的统一标准译文。该方案已在欧盟法律翻译术语库中得以应用 [6]。
4. 结论
本文通过实例验证对比的方法对“中国特色话语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的参考价值作用进行了探究,发现该术语库在术语翻译方面还有一定的应用缺陷,总体来说该术语库存在的问题有:1) 译文不一致;2) 译文信息不完善。针对其缺陷,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第一,该术语库应增添权威机构最新的标准译文,多个版本存在时应标明统一译文,以及时间,便于译者选取最恰当的译文;第二,应增添国家重要机构的英译版本;第三,设置咨询机构,收集译者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设更有效、参考价值更大的术语库;第四,在术语库中设置留言板块,收集实践译者对新增术语的翻译建议,供术语专家审核,实现术语的更有效翻译。我国术语库建设仍处于初级阶段,应广泛汲取国内外其他权威语料库的建设经验,不断的改进使用缺陷,更好的实现术语库对国家特色词英译的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