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侘寂风的流行
近年来,随着“无印良品”品牌的流行,这种日式极简风的设计逐渐为大众所熟知。另外在室内设计中,同样存在着这种极简的“侘寂风”的装修风格(如图1),无论是家装的整体色调还是家具的样式设计,均淋漓尽致地诠释着“朴素”与“自然”,让人感受到一种素雅之美,这就是侘寂的独特之处。这种简约的设计风格在当今浮躁复杂的社会好像能够让人短暂地静下心来,其表现形式和设计理念都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

Figure 1. Wabi Sabi Decoration (source: https://image.baidu.com/)
图1. 侘寂风装修(源:https://image.baidu.com/)
侘寂虽然是一个传统的日本美学概念,但是其在现代社会有着全新的生命力。纵观市场,无印良品、苹果手机、魅族手机等,在风格上都跟侘寂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是侘寂美学的一种设计体现 [1]。
无印良品(MUJI)最能够鲜明的体现出这种侘寂美学,其诸多产品的设计通过直接使用朴素的原材料(如木头、棉麻等),这些朴素的材质没有过多的装饰,去掉了一切不必要的设计,甚至在上面看不到品牌的名称。质朴的色彩、简单的造型、朴素的材质,但是一眼看上去却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独特的美感。无印良品使得大众从对于品牌的追求转移到了关注产品本身,其诞生于日本物质主义盛行的八十年代,给日本人带来了一种丰富的精神体验。
苹果公司的产品也被很多人认为是侘寂美学的体现。众所周知,乔布斯痴迷于东方的禅意文化,或许他将这种理念运用到了苹果的产品设计中。“简书”的联合创始人linlis在他的博客里这样写道,我个人觉得乔布斯第二次回归苹果后所创造的一系列产品就是很好的范例。我没有阅读到乔布斯很明确地阐述苹果的工业设计受日本影响,只是说到他是禅的信仰者,但是就我个人的观察来看,新世纪的苹果的工业设计有很多wabi-sabi (侘寂)的体现,比如iMac、macbook air/pro浑然一体的淡雅机身、当你用手触摸铝制机身时候反馈到你指尖的素雅,以及当你凝视铝制机身的表面纹理的时候,这纹理还有一种时光般的深邃。这些都是wabi-sabi (侘寂)的哲学体现啊。我想,最适合苹果系列产品的陈列场所一定是日式和屋,那将是多么和谐之至的搭配啊。
同样是电子产品,魅族在2012年推出新款手机MX2时,曾高调的官宣其在手机的设计中运用了自持的“侘寂”美学,在设计上回归到了本质的思考,追求动作的自然连贯,做到操作步骤最简化,操作体验最佳化,简约自然流畅,一时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到了侘寂理念。
由此可见,侘寂在现代社会越来越为公众所关注和推崇,其代表了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审美意识。现代社会纷繁复杂的视觉形象使人们眼花缭乱,而侘寂则回归本质,追求一种简单自然的风格以及玄妙的意境感,能够令人获得精神层面的享受。
2. 侘寂的起源与发展
“侘寂”在日语中常念作wabi-sabi,其起源于日本、来源于禅宗、体现于茶道,为一个复合词。“侘”(wabi)的原意是指远离社会的孤独感,后在禅宗影响下引申为外表粗糙而内在完美,日本战国时期的茶道师千利休创造了侘茶,将茶道与这种精神相结合,代表了一种无需修饰、直指本源的精神,而英文对侘(wabi)的翻译为“Imperfect”,其来自于日本美学家冈仓天心的著书《茶之本》(Book of Tea) [2],指的是一种外表的残缺。另一词“寂”(sabi),原指“生锈、旧化”,后在松尾芭蕉(日本俳谐师)的影响下,使其具有了更深层的内涵,代表了一种“外观老旧下隐藏的具有岁月感的美”。综合来看,侘寂(wabi-sabi)就是描述了这样一种不刻意突出外表,而强调其不完美以及质朴的外表下所显露出的具有岁月感的事物本质的美。其实,侘寂并无特定的概念可以详细地解释出来,其似乎更多地代表了这样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内心的感觉。
作为日本三大美学境界(物哀、幽玄、侘寂)之一,侘寂在日本的出现由来已久,对于侘寂的发展,起初日本受到其历史和地理发展的因素,为了节约资源,其产品及生活方式都比较简单和纯粹,但是后来日本人受其独特文化基因中忧伤孤寂之感的影响,并同禅宗的思想相结合,逐渐将源自中国的禅道观念和道家思想同日本的文化相结合,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侘寂审美意识 [3]。随着侘寂美学的发展延伸,其不仅仅指代一种思想、一种美学境界,更是一种世界观,对于整个日本的文化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美学观与佛教禅宗的简朴洒脱有着深层的内在关联,同时也与中国老庄哲学思想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3. 侘寂的体现
3.1. 内涵层面的体现
侘寂作为一种独特的审美意识,其在内涵层面的体现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事物残缺之美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月亮的月牙、带有裂纹的茶杯、被锈腐蚀的铁器……侘寂认为世间存在的所有事物都是不完美的,其欣赏事物不完美的形态,不仅是物理形态上的不完美,还包括其本身所体现出的内在精神。当我们近距离观察某一事物就能发现它的不完美之处,但是残缺本身就包含着一种美,或者说真正的美是残缺的。例如日本的瓷器修补技艺“金缮”(如图2),其源于中国的锔瓷和描金,但是后来被日本发扬光大,金缮在面对残破的瓷器时,不去试图掩盖其缺陷,而是将它看作是一种在缺陷中创造新的美的技艺,在对残破的瓷器进行修补后,使破损的器物可以以另一种饱含美感的形态来呈现,不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使其重新拥有了价值。
2) 自然朴素之美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侘寂追求自然,强调不加修饰的事物本身之美。正如同老庄思想中“大成若缺”、“大巧若拙”之境界,侘寂突出材料本身的质地与天然的纹理。例如日本设计师安藤雅信设计的陶器作品,色彩上大多采用材质本身的灰白等颜色,造型上也会保留陶土本身的天然纹理,看似最简单的形态,却呈现出了不一样的美感。其所有的作品灵感创意皆来源于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充分体现了“日用即道”的美学思想。

Figure 2. The utensil after “Kintsukuroi” (source: https://image.baidu.com/)
图2. “金缮”后的器物(源: https://image.baidu.com/)
另外,在环境和室内设计中,侘寂通常用竹子、原木、石头等大自然中没有任何加工的原材料去装饰空间,甚至可以将树移至房内,把整个室内空间与自然融为一体,不仅不突兀,反而更显自然韵味。例如日本最具代表性的园林景观“枯山水”(如图3),这种造园艺术起源于中国,在传入日本后,融入了日本人生存忧患的意识,在日本的禅宗寺院中最为常见 [4]。其在庭园内的造景用岩石表现瀑布、以白沙等表现溪流,因其没有真正的山水而得名“枯山水”,这些天然的沙石与植物相结合,产生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像是将自然世界搬至了庭院,充分体现了侘寂中回归自然、表现自然的朴素淡雅之美,其将日式庭院设计推至了更高的层次,令观者在其中能够产生精神上的感悟与思考。

Figure 3. “Japanese rock garden” landscape (source: https://image.baidu.com/)
图3. “枯山水”景观(源:https://image.baidu.com/)
3) 虚无境界之美
“事物要么向虚无发展,要么从虚无演化”。侘寂与佛教禅宗所推崇的“无”的理念相一致,在“无”中去探索事物本真的延伸。正如虚无境界在无印良品设计中的体现一样,“看似空无一物,却能容纳百川”,在这其中需要寻找一种微妙的平衡感,既不能过多的进行修饰,也不能毫无修饰。例如我们经常会发现,在日式茶室的室内设计中,整个空间内常常只有一件必要的桌子,装饰也只有在斑驳的铁器中插着的一束干花,或是墙上的一幅简单的挂画,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但是进入其中,却会引发观者以无限的联想和深思,获得一种由心而发的从容和沉静之感。
3.2. 设计层面的体现
侘寂还体现在日本的诸多设计中,平面设计、产品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皆可以看到侘寂的影子,在具体的设计中又可以看出其所呈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古朴淡雅的传统设计,另外一种则是简约高级的现代设计。但是在这两种设计中我们又可以看出其皆传达了侘寂所包含的相关理念。
1) 古朴淡雅的传统设计
日本的传统设计主要体现在日式的手工艺品或陶器制品等方面,当我们提到日本的传统设计时,总会联想到拥有粗糙手感的陶器、显露天然纹理的各种木制工艺品等 [5]。在侘寂美学的影响下,经过多年的传承与发展,日本已将这种理念运用到了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这种化繁为简、古朴素雅的风格。这些设计中对于作品材质和色彩的运用、线条的曲度等皆体现着侘寂的特点,具有质朴、简洁的外观和时间所带来的历史厚重感,呈现出如同道家老子所言的“见素抱朴”之美,是一种清雅枯淡、不加矫饰的美,给人留下一种令人震撼的静寂之感。
2) 简约高级的现代设计
侘寂的理念仍体现在日本的现代设计中,日本的现代设计处处透露着极简的风格,但是又与现代主义风潮下所产生的简约不同,其不只是形式上的简约,还包含着一种来自精神层面的“禅”的意味。如日本工业设计师柳宗理的代表作“蝴蝶凳”,其在1957年的米兰设计大赛上获得金奖,因外观形似蝴蝶翅膀而得名。“蝴蝶凳”整体采用两片完全相同的弯曲木板对称放置,中间以螺丝和铜棒固定,其造型虽简约,但是整体线条流畅自然,完全无呆板单调之感。
无印良品从产品设计到店面布置整体皆充斥着简洁朴素的特性,在其产品设计中体现着简约淡雅和自然的意蕴,并且在选材上讲求可持续性和环保性。不仅是产品设计,无印良品的海报设计中同样体现了侘寂之美。无印良品的“地平线”系列海报设计整体干净、自然和纯粹(如图4),画面中利用空旷的自然风景和大量的留白处理,完美的体现出了空寂之感。不仅使观察者产生自由联想的空间,同时也烘托出了画面的主题,充分表现了无印良品的品牌文化。

Figure 4. One of Muji’s “Horizon” poster series (source: https://image.baidu.com/)
图4. 无印良品“地平线”系列海报之一(源:https://image.baidu.com/)
4. 侘寂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4.1. 设计方面
侘寂影响下的日本设计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异彩,让我们在今天的快节奏生活中能够感受到其所呈现的超越时间的美,得到精神层面的享受。但其源头却是来源于中国的禅宗和道家思想,并且日本设计中所蕴含的精神层面恰恰是目前中国的设计所欠缺的,这不禁令我们深思,须知设计源于生活,其应在享受视觉的同时增添生活的体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而我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大国,更应该挖掘传统文化及思想,将其应用于当代设计之中,并在传统和现代中找到一种平衡,从而设计出既能立足于本土又能面向国际的优秀设计作品。
4.2. 人与自然方面
侘寂美学中所蕴含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同样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侘寂之美美在对自然的观察和呈现,其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平衡。如其中一些设计直接使用天然的原材料,不进行复杂的加工,既节约了资源同时又不失美感,非常符合现代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侘寂所追寻的是忽略万物的外在形式,其选择了一条全身心依附并接纳自然万物的道路,注重内在精神或是生命本身。侘寂所蕴含和体现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当代我们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效推进生态保护具有长足而深远的影响,可以为我们所借鉴,从而更进一步思考如何在人与自然之间创造崭新的平衡。
4.3. 思想精神方面
侘寂不仅是日本审美的一种风格,同时也融入了日本民众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了他们的思考方式和民族性格。对于侘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探寻人类本身内在所蕴含的精神内涵。侘寂的核心在于一种寂静淡泊、自由洒脱的精神趣味和人生态度,其暗示了人与事物的无常和短暂性,并允许接受事物的不完美,甚至在不完美中寻找所存在的美。引申到人类自身,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思考不必刻意的追求对于物质的享受、对于是非的执着、对于成功的定义,明白过分地回忆过去、担心未来是毫无意义的,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生活,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接受不可避免的事情、接受生活的任何可能性。从而能够摆脱外物的纷扰和束缚,获得心灵上的解放与自由,更好的进行生活。因此,对侘寂的思考对于当代人们精神世界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5. 结语
侘寂不仅是一种设计风格,更是一种视觉感受、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哲学,其重新回归到生活本身,落脚在生命的本质上。新时代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的生活,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被不断地传递,致使人们眼花缭乱,难以获得心灵的安宁。而侘寂是在当下物质丰富、信息纷繁的社会中的一汪清泉,其存在能够令人们短暂的获得心灵的宁静,在塑造人的精神世界方面具有返璞归真、化繁为简的积极意义,对于侘寂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新时代的思想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