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背景及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加重视妇女参与和受益,出台一系列扶持妇女脱贫的政策和举措,为贫困妇女脱贫致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全国妇联深入推进“巾帼脱贫行动”,提升妇女发展能力、拓展增收之路、强化关爱帮扶,广大贫困地区妇女不仅实现自身脱贫发展,还带动他人致富,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1]。近年来,山西省妇联以开展“三晋巾帼脱贫行动”,把产业发展作为关键举措,深入推进巾帼脱贫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并且开展“她力量”乡村振兴计划,促进妇女创业就业,巩固脱贫成果,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基层妇联组织对于当地的巩固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优秀案例的整理和分析,对于其他基层妇联进行脱贫减贫工作,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这一研究也有助于人们了解社会、了解祖国在脱贫攻坚成果上取得的成就,以及了解妇女对祖国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对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智慧、促进全球女性和妇联助力减贫、脱贫事业也具有重要意义。
2. 山西省基层妇联组织助力脱贫减贫的实践
2.1. 天镇县:妇联采取“公司 + 基地”助力妇女创业
山西省天镇县曾是山西省36个国定贫困县,也是全省10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22.9万人,其中22.5%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此山西省天镇县委县政府全力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在此期间,山西省天镇县妇联积极发挥妇联作用,主动助力政府脱贫攻坚工作。2020年2月27日,天镇县成功地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天镇县妇联在脱贫攻占实施过程中功不可没。
山西省天镇县妇联在产业扶贫方面,采取“基地 + 公司”广大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的模式,以点带面带动全县妇女开展创业活动,在脱贫就业上有显著的成就。山西省天镇县妇联先后创建了“东华画业”、“吉泰妇女手工编织专业合作社”和“爱心巧姐专业合作社”3个市级创业创新巾帼脱贫妇女手工编织致富基地。后来积极倡导妇女手工编织“培训 + 基地 + 公司”发展新模式,开展了多个脱贫就业技能培训班,继续带动广大贫困妇女走入脱贫致富的道路。到目前为止,妇联已经带动了270多名贫困妇女实现了就业,精准脱贫。不仅有效的巩固了天镇县脱贫攻坚的成果,还促进全县经济发展,有效地衔接乡村振兴。
2.2. 平定县:妇联开展巾帼脱贫电商人才培训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深入发展,电商扶贫成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最直接、最有效途径之一 [2]。平定县妇联紧跟新时代步伐,为了更好的巩固脱贫结果,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建设,在电商扶贫的基础上做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乡村振兴人才振兴相结合,抓住“互联网+”的机遇,提升广大妇女电子商务技能,学以致用,增加了创业机会与就业机会。
2020年8月19号,平定县妇联在阳泉市驿拓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举办“电商助力她创业、她出彩”平定县巾帼电商示范培训班。平定县妇联精准定位,为了培训可以更加高效的实施,在培训人员上做出了精准的筛选,此次的培训征集的女性有各乡镇、社区办事处妇联主席、副主席、部分村妇联主席、巾帼致富带头人、专业合作社女社长、优秀女企业家、返乡女大学生、农村闲散女劳动力以及电商从业者或有意愿从事电商、直播或营销相关工作的女性。此次培训不仅提升了平定县妇女群众电子商务新知识,还提高电子商务操作运行能力的创业就业能力。运用互联网实现居家就业、网上销售、直播带货、资源共享,为平定经济和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贡献巾帼力量。
2.3. 洪洞县:妇联“链条式”帮扶助力
决战脱贫攻坚近些年来,洪洞县妇联精准扶贫,巩固脱贫成果,创建了“洪洞女子”工作品牌,充分发挥妇女特色产业的引领,通过妇联培育创业基地和女企业家、女能人的带动作用,建立手工制作协会、扶持品牌手工企业、开展手工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产品展示展销等措施,形成“妇联 + 协会 + 企业 + 贫困妇女”的“链条式”帮扶模式。
洪洞县妇联这么多年来,坚持“施肥施到根上,帮扶帮到点上。”的理念,呼吁妇女参与“洪洞女子”,使每个妇女上各个环节都有人管,有政策帮,环环相扣,引领贫困妇女走上致富路。洪洞县妇联实地走访了大量的贫困妇女,精准发展,在和企业共同联合下,带领女性创立了泽盛编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洪洞县剪纸学会、手工编织协会等,充分带动了女性的创业与就业,带动贫困妇女的经济,对于完胜脱贫攻坚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多年下来,已有上千名妇女姐妹参与进来,并且成功就业,贫困妇女的收入从零收入到月入1500元左右,并且仍处在发展壮大的趋势。洪洞县妇联把手工劳作做成妇女做事创业的富民产业,带领广大贫困妇女探索出一条致富小康路。
3. 基层妇联组织助力脱贫减贫的经验总结
3.1.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妇联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是此次妇联助力脱贫减贫建设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3]。党的领导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障。全国妇联强调了妇联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解放与发展道路的首要特征,是妇联组织发挥桥梁纽带功能与社会支柱作用的根本遵循。山西各级妇联在实施脱贫减贫过程中,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妇联工作的全过程。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山西省妇联党组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领导,为推动妇女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在此基础上,山西省妇联召开了党员大会、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执委示范培训等,促进了党建带妇建,推动新时代妇联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有助于山西省各地巩固脱贫攻坚结果,衔接乡村振兴工作,为广大妇女带来更美好的生活。
3.2. 脱贫攻坚积极衔接乡村振兴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是“十四五”期间农村工作特别是脱贫地区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全国妇联也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巩固脱贫攻坚结果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4]。
山西省妇联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并且调动各地阶层妇联开展相关工作。衔接立足山西各地不同的情况,顺势而为,加强妇联组织政策的改进与创新,工作重点从扶贫七个方面逐步向乡村振兴五方面转变,山西各地基层妇联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已经在产业、农业、手工业等方面开始有效衔接,并取得显著的成果,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对巩固脱贫攻坚结果,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大意义。
3.3. 精准扶贫,特色扶贫
近年来,山西省妇联充分发挥“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优势和“联系、服务、引领”妇女的工作优势,引导各级妇联组织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丰富工作内容,打造出具有妇联特色的扶贫模式,充分发挥了妇联组织在服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大局中的独特作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山西各地基层妇联也积极响应打造独具特色的扶贫模式,其中在实施脱贫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引领服务联系妇女群众职能,抓住当地的特色,走入群众,深入群众,在精准扶贫的方针下,实现特色扶贫,为当地具有特色的产业打造新模式,例如天镇县的“培训 + 基地 + 公司”模式,洪洞县的“妇联 + 协会 + 企业 + 贫困妇女”链条帮扶模式。多种创新的脱贫攻坚方法不断推出,进一步加强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战略,帮助贫困妇女最终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4. 基层妇联组织在脱贫减贫中存在的问题
4.1. 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待提高
在巩固脱贫攻坚结果的道路上,山西省基层妇联在产业扶贫和产业振兴方面表现出来的模式相对单一,主要还是依靠农业、手工业等,只有个别案例有产业链的创新,以此来积极调动广大妇女的参与。在农业的表现上是生产效率较低,多部分还是通过劳动力来进行,生产技术相对落后,生产过程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程度不高。在手工业上,虽然洪洞县的“洪洞女子”在手工业扶贫上焕然一新,但是很多县城的手工业的生产合作模式单一,销售渠道有限,主要还是“农户 + 企业”模式,没有形成产业链条,在疫情定的背景下,风险也表现的特别突出。
4.2. 现代化女性人才薄弱
山西省多地基层妇联组织都普遍反映了农村现代化女性人才需求与供给不匹配,即妇女现代化人才薄弱。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山西各县的人才外流严重,很多青年劳动力外出工作,导致本土人才队伍不足,而大部分留在当地的妇女大部分都是低教育水平。关于基层妇联对于返乡创业及工作政策支持力度不够,表现为青年人才返乡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虽然以平定县妇联电商人才培训为代表,有些县妇联开始陆陆续续开展培训,但是山西大部分基层妇联还未积极贯彻落实妇女人才培训,还不能满足人才需求。
5. 基层妇联组织在脱贫减贫中的政策及建议
5.1.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山西各地妇联可以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可以结合“互联网+”的特色,在各地脱贫减贫及乡村振兴领域进行重要尝试。当地妇联应该思考“关于精准扶贫,本地可以做什么?而且,为什么是只有本地能做?”才有机会挖掘到创新的落地点,从而找准当地的特色发展产业。摆脱“产业 + 企业”的单一模式,向其他地方的妇联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例如,各个地的基层妇联可以结合自己的当地的特色,创建现代农业科技基地、巾帼“农家乐”、直播带货农产品等产业链,让更多的妇女得到就业机会,从而走向致富道路。
5.2. 加强人才培养和培训
女性人才队伍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要发展人才,更要挖掘人才。山西省各地基层妇联要走入千家万户中,去发现妇女的优点和特长,挖掘更多的人才,从而更好的发展乡村振兴,带动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 [5]。例如洪洞的“洪洞女子”项目就是县妇联走入妇女生活,挖掘出了部分热爱手工并且愿意去参与扶贫项目的女子。其次,对于人才的培养也要加大力度,要贯彻落实每一次的人才培训会,要符合高效、精准、持久力的理念,让更多的妇女学有所用,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上。妇联也应该大力出台和支持青年返乡创业及工作的政策,以年轻的力量来带动家乡的发展。
基金项目
中华女子学院2022年度大学生本科科研项目(编号:2KY20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