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研究缘起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中深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1] 。由此可见,关键能力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在英语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关注“教”仍然多于关注“学”,课堂教学模式化、表层化,程式化,教学内容呈碎片化状态,缺乏整合 [2] 。这些显现暴露痛点的存在阻碍了现阶段我国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关键能力的培养。基于此,笔者结合具体的案例,尝试以单元整合为总抓手,采用“主题探究–目标设定–活动设计”的路径为主线,以发展学生关键能力为暗线的整合性教学实践体系,帮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内化语言和文化知识,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以此推动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目标。
2. 概念的界定
2.1. 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滕斯(Mertens)于1974年为了解决德国的职业教育中只注重单一领域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而忽视综合能力的现状而提出来的 [3]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能力”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逐步从职业教育领域向基础教育领域发展。北京师范大学以王蔷教授为首的英语学科教育团队以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的学科能力及其表现的模型为基础,扎根英语学科的自身特色,并结合国内外课程标准及重要考试评价的能力测评要素,构建了3 × 3英语学科能力要素框架:学习理解能力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检索和提取概括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包括描述阐释、分析论证和整合运用能力;迁移创新能力包括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和批判评价能力 [4] 。
2.2. 单元整合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主要应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凸显出学生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单元整合教学的关键是“整”和“合”,以单元为单位建立体系,以单元话题为核心探究主题,以整合视角解读教材内容,整体制订教学目标,统筹规划各个课时,整体设计教学活动。实施素养立意的单元整合教学,有效突破传统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走出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设计浅层化、教学内容碎片化、考试内容应试化的教学模式,强化语言知识的理解、内化、运用和迁移,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助推学生关键能力的发展,形成统整的高阶认知能力。
3. 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教学
单元整合教学的关键是“整”和“合”,以单元为单位建立体系,以单元话题为核心探究主题,以整合视角解读教材内容,整体制订教学目标,统筹规划各个课时,整体设计教学活动。下面我们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为例,从主题探究、目标设定和活动设计三个方面探讨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的思路与方法。
3.1. “单元整合教学”的主题探究
3.1.1. 基于教材,挖掘单元话题主线
教材主情境图是单元内容的开篇,提纲挈领地囊括了整个单元的知识,上承单元整体语境,下启各个课时话题,以主题为线索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从而为单元整合教学奠定了主旋律。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该单元的主题属于“人与自我”和“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生活与学习”和“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其语境主要围绕着个人、家庭、学校与社区生活等。在主题群的引领下,笔者立足于主情景图,剖析教材内容编排,详细梳理语篇信息,发现本单元主情景图内容围绕两个话题展开,即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和Can you play ping-pong?讨论和询问个人能力。这两部分的重点知识平行分布,具有相对独立性,导致学生对单元主题的探索浅尝辄止。因此,笔者纵观单元整体内容,分析两部分的重叠之处,将主题聚焦于个人能力的施展,最终挖掘单元话题主线everyone is capable。
3.1.2. 深入教材,构建单元主题体系
在单元语境的统领下,教师可梳理分课时语篇脉络,多层次、多维度解构单元内容,进行有效整合与分类,提炼分课时子主题,创设链式情境,串成系列话题链,搭建富有逻辑的单元主题体系,使散乱的教学内容具有系统性、整体性,使孤立的课时主题具有连贯性、梯度性,使单元整合教学具有关联性和层次性,从而帮助学生循序渐进、卓有成效地探索单元主题意义。
PEP五年级上册Unit4 What can you do?主要由A和B两大板块构成。其中A部分Let’s talk与主情景图语篇内容高度重合且语境保持一致,始终围绕What can you do for the party?这一核心问题展开,侧重于你能为派对筹备做什么。而Let’s learn承接前课的情境话题,可聚焦于你能在派对上展示什么?B部分Let’s talk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能力的差异,落脚点于同伴互助、团结协作。Let’s learn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身的能力所长及短板。Read and Write以邮件形式交友、会友。笔者以单元主题为线索,整合各课时子话题,并联接构建了层次分明、紧密相连的话题体系,从而使每个语境自然过渡、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既指向单元主题,又凸显各自特性。如图1所示。
3.1.3. 统领主题,搭建单元内容框架
教材各版块的内容以主题为引领,以单元形式呈现,涵盖语音、词汇、句型、对话、语篇等知识。教师要考虑学生对主题信息的梳理和整合情况,帮助学生形成结构化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逻辑,以及知识与语言之间的有机关联,从而为学生内化知识和实现连贯表达奠定基础 [5] 。统领主题,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信息结构图等可视化工具将零散的语言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搭建逻辑清晰的、紧密联系的知识框架,从而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概括语言的能力,助推学生学科关键能力的发展。如图2所示。

Figure 1. Unit topic system framework diagram of Unit 4 What can you do?
图1. Unit 4 What can you do?单元话题体系框架图

Figure 2. Unit knowledge structure diagram of Unit 4 What can you do?
图2. Unit 4 What can you do?单元知识结构图
3.2. “单元整合教学”的目标设定
教师在精选和整合单元学习内容时,要充分挖掘单元主题的育人价值,将预设的核心素养综合表现融入单元和分课时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中 [6] ,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整体感知单元主题意义,促进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
3.2.1. 整体解读文本,构建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题统领下的单元目标能帮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通过联系、组织、整合,实现知识的串联与构建,能全面关注目标中学生知识、能力与态度的系统规划与有机整合,使知识真正转为素养 [7] 。教师在制定单元目标时,从整体解读文本这一视角入手,多层次、多方面、多维度研读、分析和比较单元内各版块的内容,构建有机整合、关联有逻辑的单元目标体系。纵观PEP五年级上册Unit 4 What can you do ?整个单元,可觉察出散落于各版块的知识点具有相对独立性,缺乏明显的关联性。而语篇内容前后的不连贯易促使学生在语言知识习得、内化和实践中产生断层。本单元的单元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学习完本单元后,学生能够:
① 能在主题语境中听、说、读、写单元核心词汇,理解语篇内容;
② 能在具体情境中灵活运用本单元核心句型“What can you do ? I can....”,“Can you...? Yes, I can./ No, I can’t.”等谈论个人能力的发挥,完成真实交际任务;
③ 能从才艺展示、学习、运动和生活技能等方面描述自己与同伴的能力,并善于发现自己与他人能力的差异,总结自身能力所长及短板;
④ 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会认同自我、认同他人、互帮互助、团结协作,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⑤ 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关注中外文化差异,体会多元文化融合。
3.2.2. 规划单元板块,整合课时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学生现有水平的基础上为学生设置的最近发展区,而课时目标是在该区域内搭建的脚手架 [8] 。在制定各课时目标时,教师应深入研读与分析教材内容,在单元主题的统领下有效重组与整合分板块内容,将单元目标一一落实到课时目标,以子话题为线索串联课时目标,从而使各课时目标围绕单元主题逐层推进,相互渗透,实现单元话题的有效聚合和单元主题的整体探究。基于此,笔者制定了本单元部分课时知识目标,将语言知识学习的目标实现嵌入在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如下表1所示:

Table 1. Comparison of language knowledge objectives before and after lesson integration of Unit 4 What can you do?
表1. Unit 4 What can you do?课时整合前后语言知识目标对比
3.3. “单元整合教学”的活动设计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地学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进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策略,围绕主题表达个人观点和态度,解决真实问题,达到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1] 。笔者以Read and write课时为例,进行基于主题意义的单元整合教学的活动设计。该篇内容的标题是Who can be my friend?主要讲述了Robin以邮件形式交友会友的内容,通过梳理语篇信息,挖掘子主题Let’s be friends。
3.3.1. 学习理解类活动——主题意义的梳理
Activity 1: Do a survey (朋友知多少) (如表2所示)

Table 2. Friend abilities questionnaire
表2. 朋友能力情况调查表
在填写调查前,教师整合本单元核心句型设计以下对话框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
S1: What can you do?
S2: I can.....
S1: Can you....?
S2: No, I can’t. But I can...
Activity 2: Fill in blanks (如图3所示)
【设计意图】
基于语篇,导入主题,聚焦主题词friend。通过调查活动热身,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运用本单元核心句型及词汇对话,能够激活和复现旧知,为后续的语言知识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提炼语篇框架进行填空,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语篇内容,构建结构化知识,提取与主题意义密切联系的词块进行学习,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捕捉、梳理、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学习理解能力:感知注意、记忆检索和提取概括能力)
3.3.2. 应用实践类活动——主题意义的内化
Activity 3: Tick or cross (如图4所示)

Figure 4. The judgment of discourse task practice is correct and wrong
图4. 语篇任务练习之判断正误
Activity 4: Answer the questions
Q1: Why Robin needs friends?
Q2: Can you be Robin’s friend? Why or why not?
Q3: If Robin becomes your friend, what can you do?
【设计意图】
深入语篇,引导学生基于语篇表层框架内容,处理信息,评析句子正误,描述其缘由。并根据主线探究,设计问题链,挖掘隐层内涵,启发深度思考,通过理解、内化、整合和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表达自己的交友观,意识到朋友的重要性以及同伴间应互相了解、团结合作。由此助推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应用实践能力:描述阐释、分析论证和整合运用能力)。
3.3.3. 迁移创新类活动——主题意义的外化
Activity 5: Complete the sentences
I c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n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n’t______________________. I can’t______________________.
Activity 6: Reply the email (如图5所示)

Figure 5. Email replies for discourse task exercises
图5. 语篇任务练习之邮件回复
【设计意图】
超越语篇,以读促说,以读促写,升华和深化主题意义。在创造性输出中任务一(句子写作)为任务二(邮件回复)有效搭建语言支架,形成梯度任务链,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整合运用所学语言和文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以致用,促进能力向素养的转化,凸显学科育人的价值。(迁移创新能力:推理判断、创造想象和批判评价能力)
4. 结语
关键能力是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而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必然选择。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英语单元整合教学设计突破了传统以孤立记忆和操练语言点为主的知识导向教学,走出课程教学程式化、教学设计浅层化、教学内容碎片化、考试内容应试化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单元主题为统领的整合化、整体化和结构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教师应立足单元教学,强化素养立意,整合单元内容,挖掘单元话题主线,挖掘单元育人价值,整体设定教学目标,将学生关键能力发展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具体化细化为单元和课时目标中,将语言知识教学融入到主题意义的探究中,在体验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在迁移中创新,增强对知识的理解与内化,促进知识的运用与迁移,引导学生主动构建单元主题体系,搭建单元内容框架,培养学生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形成必备的关键能力。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创新科研项目“指向关键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单元整合教学实践研究”(20210161)主要成果、湖北省黄石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黄石市高中与高校基于新课程标准的英语教育衔接策略研究与实践”(2022y193)的阶段性成果、湖北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项研究重点项目“师范院校英美文学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创新与实践”(2022SZA02)和2021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高中英语诗歌价值引领、四维驱动”思政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110513025)的阶段性成果、湖北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美两国MTESOL课程体系对我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英语)课程设置的启示——以湖北师范大学为例”(项目编号:2018108)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