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高校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战略举措。高校教育与教学中的课程思政成为实践领域和学术界关注的重点 [1] 。全国高校自2016年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来,关于此方面的研究热度大幅攀升,已取得了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2万余篇研究论文在逐步探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索以四全育人为中心环节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用计量分析法对2017~2022年发表医学课程思政类论文进行科学知识图谱分析。对纳入的1534篇论文从高校医学课程思政研究的发文趋势、此研究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发展现状,以及发文的期刊、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并依据关键词对医学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类论文的发文量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阐述了医学课程思政领域研究动态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未来科学发展课程思政提供参考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分析方法
2.1.1. CNKI数据库的可视化分析
对CNKI数据库中有关医学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与下载,分别对发文趋势、发文机构和发文期刊的特点、嬗变进行分析总结。
2.1.2. 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
CiteSpace是一款实用的可视化计量分析软件,应用于科学文献中识别并显示科学发展新趋势和新动态的软件。借助CiteSpace的知识可视化功能,可以让研究者清晰了解特定领域的研究前沿,研究者之间协作关系,与特定领域的相关领域等信息。本研究使用CiteSpace5.6R 2,对医学思政研究领域的作者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
2.2. 数据收集
本研究的文献数据选自具有一定权威性的中国学术期刊出版总库(CNKI),由于CNKI收录期刊众多,期刊水平参差不齐,为了保证文献质量,本文的数据选取自2017年至2020年,以CNKI为检索数据库,以“课程思政”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文献1.57万篇,学科类别中选取“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作为筛选条件,剔除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成果、专利等无关文献,最终得到可供分析的文献1534篇。
2.3. CiteSpace数据分析过程演绎
首先从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获取的1534篇文献,运用CiteSpace中CNKI Refworks格式转换功能进行数据格式转换后以Refworks格式导出存放在input文件夹中。完成格式转换运用软件自动生成作者关键词的共现知识图谱。图中圆形节点表示关键词,其大小与关键词出现频次相关。
3. 结果
3.1. 发文趋势分析
发文量的时间分析 文献计量学的基本观点是,某一领域研究论文的时间分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发展速度。衡量一个研究体系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是否运用这一研究领域的话语体系产出了大量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2] 。CNKI的可视化计量分析显示,自2017年至今课程思政研究论文有1.57万篇,医学领域在课程思政方面的研究论文占有1/10,近年来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从发文数量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2017~2018年,属于探索期:2017年1月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上的《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是第一篇关于课程思政的高质量论文,目前这篇论文是被引量最高的课程思政类论文,已达2427次。7个月之后,第一篇将课程思政与航空医学融合探索的研究论文《基于OBE理念的航空医学课程思政教育改革探讨》发表在《科技视界》。可见,医学与思政的融合探索起步较早,2018年涉及免疫学、护理学、中医学等8个不同专业的20篇高质量的研究论文相继出炉,其中发表在《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育改革与探索》是目前被引次数最多的医学思政类论文 [3] 。这些较早期的探索性论文为后来的研究者们提供了思路和方法。以下图1(a)是自2017年~2022年期间发表的医学类课程思政的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图1(b)则是这五年期间总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数量变化,可以看出发展趋势相似,都是在快速增长。
第二阶段 从2018~2020年,是快速发展期,从2018年的20篇发展到2020年的454篇,增加了20倍(见图1(a))。生理学、内科学、药理学、护理学等不同专业的老师开始思考和尝试专业课程与思政融合育人的探索。2019年《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颁布,以及“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中央财政与教育部对于高校思政课建设投入高达6.3亿元 [4] ,政策与资金的双重保障,加快推进了课程思政的快速发展,使得相关成果不断涌现。从发表的专业来看,这一阶段的研究论文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药学相关专业的论文数量最多,但护理专业的思政类高质量论文较多,发表在中华护理教育、护理学杂志、护理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上的论文量占到总发文量的30%。护理工作不仅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操作技能,更需要的是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因此将思政融入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操守至关重要,这是护理专业与思政的融合研究在各个学校受到重视的原因 [5] 。
(a)
(b)
Figure 1. (a) Number of published paper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of medical courses in 2017~2022; (b) Total numb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papers in the course from 2017 to 2022
图1. (a) 2017~2022年医学类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发表数量;(b) 2017~2022年总的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数量
第三阶段 从2020年至今,逐渐成熟期,通过前期研究的积累,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探索逐渐引起越来越多医学教育者的关注。2022年仅半年的发文量已超过2021年的全年发文量。2020年5月28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颁布,再次明确思政课堂对于人才培养的意义,将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的显性课程深度融合,发挥专业课的优势,构建“四全”育人的思政教育体系,进一步推动了医学思政融合的研究。
这一阶段的发文内容,从前期的主要以思政案例与专业内容融合的经验积累逐渐过渡到理论建构。柯政在《课程理论视角下课程思政及其实施框架》一文中提出:所有课程本身都蕴含着价值观念,每一门课程都在给学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即所有课程都必然带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并梳理出了课程思政实施框架 [6] 。发表在《中国高等教育》由韩宪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进路探析》,指出要坚持以深化认识为前提基础,学思践悟,以完善课程思政工作体系、教学体系和内容体系为核心支撑;以探索评价为重要保障。从经验深化到理论,需要持久的不断积累,理论源于实践,实践又检验理论,这样才能使这一研究领域发展壮大 [7] 。
3.2. 医学课程思政研究在不同层次高校的发展现状
知网自带可视化计量分析显示80多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发表了1534篇,如图2所示,发文量排前6名的学校分别是:上海健康医学院(43篇),长春中医药大学(34篇),南京医科大学(29篇),河南中医药大学(28篇)、北京中医药大学(26篇)、湖南中医药大学(22篇)。从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前6名中医药大学占了4所。中医博大精深,自古以来认为“医乃仁术,无德不立”,医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医学知识,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精神。《内经》云:“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 体现出了中医以人为本、济世活人的价值趋向,与思政教育的很多思想相契合,中医药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在精神层面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使“仁”与“德”成为医之灵魂。

Figure 2. Ranking of paper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of medical courses published by institutions from 2017 to 2022
图2. 2017~2022年机构发表医学类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排名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篇)作为进入前十的唯一一所专科学校引人注目,发表的20篇论文涵盖了基础医学、药学、检验等18个不同医学专业,从侧面反应了学院在政策导向上对课程思政探索的鼓励和支持,院党委书记曾武祈发表《医学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与思考》一文中阐述了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从加强课程思政改革的顶层方案设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探索之路,为高职院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 [8] 。
3.3. 2017~2022年发表医学课程思政类论文的期刊分析
《卫生职业教育》、《教育教学论坛》、《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医学思政专业类论文发文量占到总发文量的50%,其中《卫生职业教育》上一共刊发了227篇遥遥领先,《卫生职业教育》杂志是由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的国家级期刊,半月刊,发表周期短,发行量也大,是发表医学思政类论文的较好选择。《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发文量33篇,排在第6位。目前课程思政类他引量最高的论文是兰州大学马兴铭等发表在《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和探索》。此外,核心期刊的发文量占比较低,仅57篇,占3.71%,主要发表在《护理学杂志》《时珍国医国药》 《微生物学通报》等核心期刊上。与其他教育研究领域相比,医学思政领域的高水平的研究论文偏少,可见医学思政融合的系统化建设有待提高。
3.4. 2017~2022年发表医学课程思政类论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通过CiteSpace转码处理后的1534条样本数据再次导入,设置操作:Node Types选择“Author”,Pruning选择“无”,Selection Criteria设置Top 100 Per Slice,时间跨度为1年,Visualization设置为Cluster View-static和Show Merged Network,运行CiteSpace,得到如图3所示的作者共现图。图中作者姓名大小表示发文量的多少,作者之间连线的越粗表示合作强度的高低,连线颜色的差别则代表着发文年份的不同。图中显示大多数都是孤立的点或 者一根连线将其连接,呈现小集中、大分散的合作特点,发现了多个2至3人的小规模合作群体,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罗自强、冯丹丹等作者的合作关系最为紧密,发表了4篇医学思政论文,研究的主题为“生理学”“课程思政”“基础医学”等,发文影响力高,目前是单篇下载量和引用量最高的合作群体 [9] [10] [11] ;董雅洁、卢锴峰、李玉红等人在教育教学论坛上发表了三篇医学思政研究论文,菏泽医学专科学校的赵文星、刘瑞婷、卜美婷等人集中于临床医学的思政融合探索,并发表了7篇相关论文。南方医科大学的黄泳、曲姗姗、张继苹等人致力于研究中医针灸和推拿与课程思政的体系建立以及路径探寻,这几名作者在2021年一共发表了6篇论文。从下图还可以看出 刘芳和李静的发文量比较大,但仔细分析后发现主要是由重名较多所致。

Figure 3. Cluster analysis of authors who published paper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search in medical courses from 2017 to 2022
图3. 2017~2022年发表医学类课程思政研究论文的作者聚类分析
李静发表10篇课程思政类论文,来自于6个不同专业和学校,显然这是因为重名引起的分析错误。与此相似的是刘芳相关的13篇医学课程思政论文来自10所不同的学校,其中来自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刘芳有2篇中药思政的教育探索论文。
3.5. 依据关键词对医学不同学科的课程思政类论文的发文量分析
关键词是指从论文的题目、正文和摘要中抽选出来,能提示(或表达)论文主题内容特征,是文献中的主要信息点,通过对关键词的分析,可以获得学科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 [12] 。在1534篇论文中,共有关键词336个,对学科名称进行过滤后,得到了不同的学科名称作为关键词出现的频次,从这一数据可以判断出不同学科在课程思政研究的情况。中医药领域(将中医和中药合并分析)关键词频次最多,达到134次,药学及其相关关键词:药理学、药物分析、临床药学、药物制剂等共出现了118次,其中药理学十分突出,共出现68次,在二级学科中遥遥领先。护理专业及其相关关键词包括:护理、护理学、护理教育、儿科护理等共出现96次,基础医学中出现频次最多的是生物化学、病理学等二级学科出现次数较多,各有18次。这些结果与前面依据CNKI数据库的分析相吻合。
3.6. 结论与讨论
1) 从以上可视化分析中可以看出,医学课程思政领域的发文量呈现上升趋势,目前正处于该领域的高速发展期,预计未来几年该领域的发文量会进一步提升。在对医学中部分专业的课程思政研究文献进行泛读之后发现,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课程思政的界限模糊。具体来说,就是不同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研究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缺乏个性,缺乏在整体性意识下对具体课程的深入研究。
2) 医学专业是一个大类专业,有11个一级学科,而下属的二级学科就有55个。从目前的研究论文来看,中医药领域的发文量总数最多,其次基础医学的思政类研究论文较多,如生理学、免疫学、组胚学、解剖学、航天与航海医学等二级学科都有相关的高水平论文发表。临床医学中护理学专业的发文量领先于其他临床学科,且发文质量较高。
3) 医学专业在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内容时多采用医史挖掘法和案例整合法,通过挖掘医学史中对所学内容做出贡献的人和事,感受科研工作者的严谨、不断进取、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 [11] ,例如对加碘盐做出贡献的“中国碘缺乏病之父”朱宪彝教授 [13] ,抗疫英雄与呼吸系统的疾病 [14] ,在机能实验学中开展动物伦理教育 [15] ,生物化学中引入生命教育 [16] ,在解剖学中开展对“大体老师”的致敬教育 [17] ;通过对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梳理,将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
利益冲突
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
魏媛媛、王丽凤、朱江:提出论文构思;魏媛媛、曹瑞撰写论文;王丽凤、朱江、胡樱凡:总体把关;胡樱凡、李自淇、赵琪:审订论文。
基金项目
四川省2021~2023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改革项目(JG2021-1092);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102145004);成都大学第一届“思政课程”示范课程项目。
NOTES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