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发展路上的一大优点在于懂得学习历史,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总结历史,了解自己的不足,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善于总结历史,纵观党在百年发展的历程当中,不管是在革命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之后的发展时期,党始终牢记学习历史的优秀品格。在新中国成立以后更是推动了一股学习党史的热潮,推进党史学习不断向前发展,逐渐形成了不论是在全党还是在各个高校之中学习党史的良好氛围。党在这三个历史演进过程当中既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也呈现出党史学习教育的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只注重形式,而不注重内容。或者是,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只持续了一段时间,好像是一阵风,吹完就走了。还有只是去学习成功的方面,反而是更加有利于我们汲取经验的错误却不闻不问。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在全党开展学习教育,结合当今中国的实际情况、国情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进行党史学习教育,对于坚定全党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党对于党史学习教育给予了热切的期望。
2. 长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必要性
2.1. 从党自身建设等方面来看
中国共产党是我们国家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党派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始终保持勇于自我革命和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的优秀品格。正是这种优秀的品格让我们党能够始终保持着自身的纯洁性和先进性。目前,西方力量仍对我们虎视眈眈,党自身的建设更需要不断地加强,坚决抵抗外部力量对我们党内部的破坏,不断加强党自身的凝聚力,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改正问题。在党内部开展党史教育学习,能够让全党始终牢记我们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进程中的关键时期,始终清醒的认识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目标,不断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带领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能够有效的巩固执政党的地位,不断提高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的过程当中,通过对于党的发展史、奋斗史的学习,更能够了解和明确党正确的前进方向,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之上,不断提高党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办事效率。党员自身相比群众,更加要明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性,回顾党百年来所经历的各种考验和困难,以及那时的党在面对困难是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的,从而能够激起党员们从中学习到对于今天可能会出现的危机和困难应该如何正确的去面对和解决。推动全党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的风潮,并最终为提升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水平奠定良好的基础。
2.2. 从弘扬时代精神、推进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来看
党在百年历程奋斗中,涌现了太多可以让后人所学习的楷模以及优秀的精神品格,党也始终以此作为榜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坚持全心全意为为人民服务,长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让党员和更多的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作风,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救灾精神以及在新冠疫情中我们党高度的执行力和抗击疫情坚韧不拔的顽强精神。在时代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是要以这些优秀的品格作为榜样,驱使着我们不断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进军,进一步完善我们的精神世界,党史学习教育在其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走过一百多个风风雨雨。在党百年奋斗史中,有着党为了国家的未来,探索着国家真正的出路的光辉历史,也有着党为了国家的未来,与腐朽落后的封建主义和残暴的帝国主义斗争的斗争史,还有着党为了国家的未来和人民的幸福,找寻一条真正适合国家发展道路的发展史。如今,中华民族离着目标越来越近了,在这关键的时候,更要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以史为镜,以史为诫,以史明志。此时,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导全党以史为镜、以史明志了解党团结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和根本成就。
2.3. 从如今网络媒体所出现的虚无主义言论来看
如今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还是其中有部分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和自己入党时表达的初心渐行渐远。他们也对于党史提出了质疑甚至是否定的行为,这些党员的认知错误和网络上弥漫的历史虚无主义离不开关系。网络上有些媒体或者是为了博取眼球的营销号肆意的歪曲历史事实,否定社会主义制度,批判社会主义道路等等行为,极大地抹黑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心中的公信力和形象。习总书记对于这些历史虚无主义言论曾表示:“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 [1] 。大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可以强有力的打击网络媒体上这些违背历史事实的历史虚无主义言论,让人们了解真正的历史事实和我们党在当时表明的态度是怎样的,所以需要长期推进党史学习教育。
3. 高校思政理论课与党史学习教育
不要使用空格、制表符设置段落缩进,不要通过连续的回车符(换行符)调整段间距。高效思政理论课和党史学习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高校中,让更多的高校学生系统的学习到党史,直接途径便是高校思政理论课。而高校思政课老师也想方设法的去让高校学生系统、完整的去接受学习。高校思政理论课对于党史学习教育是可能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的,这种可能性可以从目的、课程性质、内容、以及师资几个方面去分析。
在高校思政课中,高校思政课老师教授引导高校学生去了解党的奋斗史、斗争史以及党在一些历史事件中所获得的经验或者是教训,还有党所取得的光辉成就,从而从历史维度上,让高校学生真正了解到为什么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为什么要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高校思政课中教师的引导以及学习,会极大的增强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对于未来社会的美好憧憬。
毛泽东曾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的更好。” [2] 。从内容上来看,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内容主要可以分为学习历史史实、学习历史中党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精神、以及最后学习历史经验。首先从客观的去理解整个历史事件发生的始末,从而也能够具备了明辨历史虚无主义的能力。其次在学习历史史实的同时学习史实所带给我能够学习的东西,例如优秀的品质或者是优秀的精神。最后就是对于历史事件所带来的启示的学习,以及对于当今有何借鉴经验或者教训。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具备以上三种内容的完整系统的理论课程,通过高校思政教师系统的引导和学习以及所具备的专业知识,都能够很好的推动广大高校学生或者是人民群众的接受和学习,从而更好的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进行。
最后从师资方面来看,高校思政教师都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专业完备的学习,对于党的历史是有自己完整的认识理解。
4. 高校思政课长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的机制
强化党史学习教育,高校思政课便是最有利的工具 [3] 。高校思政课应该如何长期有效的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这种有效机制可以分为保障机制、动力机制、协调机制、实施机制、考核机制、社会服务机制。
4.1. 保障机制
高校思政理论课在经过长时间的完善和发展之后,在课程设置方面、师资力量方面以及时间保障和经费保障方面都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完善、管理科学的保障制度,使得高校思政理论课在进行党史学习教育以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更加长期有效的进行。在师资方面,高校思政教师都是经过对于党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知识专业学习的人,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的引导和教学在长时期的教学工作中也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系统的教学方式。随着国家对于思政理论教学的逐步重视,在经费和时间方面国家和政府以及学校对于相关课程的开展也给予了最大的保障。
4.2. 动力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高校中,提高教师自身的思想认识以及教学水平能够有效的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除此之外,高校中设立教改项目引导,塑造学史明理的校园文化也能够有效起到激励的作用。打造浓厚积极学习党史校园文化,从而能够充分调动大学生去学习党史的兴趣。
4.3. 协调机制
在高校中,建立统筹平台,统筹学校相关部门(如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工部、团委、院党委等),统筹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几门课程,集中课程内容,进行教学。高校思政课内容往往以系统理论课程表现出来,以马克思主义学院内部几门课程为例,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以及“形式与政策”几门课程。统筹这几门课程相辅相成、相互支撑,从而能有效推进党史的学习教育。
4.4. 实施机制
4.4.1. 党史学习教育长期有效推进的形式,构建多层次的党史教学内容
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形式,例如在课程当中可以多层次表现党史内容,在原本党史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进以学生为主体,改善提高教学形式,构建多层次的党史学习内容。在高校思政理论课当中,可以选择将党史教学内容和热点问题相互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不仅能够更加清楚深刻的学习党史内容,从而也能够引起学生们对于如今现实的思考。避免简单的课堂“灌输”。从开始到结尾都是将理论灌输给学生的机械教学,针对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教学形式,如探究式和情境体验式。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产生枯燥的教学环境而且更能够使同学们印象深刻。同样的,针对不同的环境、地点与教学对象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2. 党史学习教育长期有效推进的形态
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可以采取不同的教学形态,如课程、讲座、知识竞赛、征文、调研、主题班会等。教学的形态同时也需要进行创新,传统的教学形态经过实践的发展越来越难以达到教学目的,学生们也和各别教学环节不相适应。要想把党史学习教育有效长期的融入高校思政理论课堂,要适时的进行创新,创新新的教学形态,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开设不同的课程或者教学形态。但是最根本的主场还是课堂,可以以课堂为主体,衍生出一系列其他的教学形态,但是不能脱离课堂,牢牢的以高校学生对教学对象,把握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进行教学。
4.4.3. 党史学习教育长期有效推进的范围
既要注重校园内部的教学,同时也要兼顾校外的实践教学项目。联系党史学习教育的内容,适当的进行一些校外实践教学项目,例如可以结合党史学习内容领导学生们去参观一些红色旅游景点,或者是博物馆和纪念馆,通过参观这些红色旅游景点能够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党史学习的热情 [4] 。同时学校内部也可以成立一些党史学习社团,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社团负责人可以举行社团宣讲会,让更多的同学们了解到党史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提升他们自身的兴趣。除了线下的党史学习之外,范围也可以扩大到网络上,在网络上建立完整系统的授课体系,包括线上网课、线上互动和课后答疑等网络学习体系。在网络上,思政课老师可以加上更多丰富精彩的内容,也能够让学生自身的主体性更高,不受时间地点的约束,随时随地的去学习党史的丰富内容。
4.5. 考核机制
要对于高校思政理论课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设立多角度的教学考核机制,分为学生、部门、教师三个角度进行考核。而教学上课上的好不好,教的好不好,学生是最有发言权的,所以考核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要始终确保学生的高质量教学发展,并且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准。学校应该当设立考察监督部门,制定完整系统的考察监督体系,并且严格执行实施。不能让制定出来的考察监督机制变成形式工作,要明确落实严格执行。教师应该明确自身的教学态度与方向,严格要求自身,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态度。
4.6. 社区服务机制
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去为社区、县级街道办、企业、事业单位做党史学习宣讲,宣讲的主题可以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范围。除了在各个单位、部门举行线下宣讲会,还可以利用微信公众号或者小程序每日推送与党史相关内容,张贴一些党史时间点或者时间宣传画等,进一步扩大党史学习教育的影响范围。
5. 高校思政课长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应注意的事项
5.1. 加强体制机制设计
要发挥体制机制建设对于高校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大力加强体制机制设计,充分发挥党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政课中能够更加有效推进的优势,做好顶层设计工作,不断推进教学制度创新,勇于创新,挣脱高校思政教学的体制机制的传统束缚,让党史学习教育更好的融入高校思政课中。不同高校根据自身的独特优势和办学特色,大力加强体制机制创新。
5.2.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
各个高校应该要注意对教学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包括学校历史、地区史等资源,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去,这样能够使得高校课堂中的党史学习教育更加生动和有趣。而同时学校历史和地区史和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也是教学范围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学校内扩展到学校外的重要途径,由于学习内容和自己息息相关,就是自己平常所接触所了解的内容,这样可以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们学习党史的积极性 [5] 。利用好、整理好校内校外的可用资源,如教学基地、红色旅游博物馆等,引导学生多去接触、了解这些内容,能够不断提高学生对于党史的敏感度以及对于党史的自信心。
5.3. 创新推进实施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要发扬马克思主义优良学风,坚持分类指导,推进内容、形式、方法的创新,坚持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 [6] 。将党的历史融入进高校思政课堂中,应该从受众对象的角度出发,在高校中,教学的主体就是学生,要时刻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如何进行教学才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但也要注意,要时刻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场,以课堂教学为主场,以学生为主体,扩大教学范围,创新实施形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