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大肠癌又称为“结直肠癌”,是指来源于大肠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1] 。据全球癌症统计报告 [2] ,2020年全球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位居全球第三,死亡率更是高居全球第二。目前,根治性手术治疗是结直肠癌的首选方法,术后进行适当的辅助化疗是结直肠癌的主要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复发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3] [4] 。而便秘是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约15%~70% [5] [6] 。化疗期间便秘的发生多数与5-HT3受体拮抗剂的使用有关,有研究显示 [7] 此类药物可阻断胃肠受体,抑制胃肠蠕动及消化液分泌,引起胃肠动力障碍,导致或加重便秘,该药物引起术后化疗后便秘的几率为90%以上 [8] [9] 。不但会影响化疗进程,还可能诱发其他疾病,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可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10] [11] 。目前,西医治疗术后化疗便秘以泻剂及促胃肠动力药为主,短时间内能够缓解便秘,但疗效欠佳,一旦停药,患者便秘症状仍然存在,容易造成因过分依赖药物而出现顽固性便秘 [12] 。因此,从中医学角度出发,本文主要探讨中药脐敷对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气虚血瘀型便秘的疗效,以期缓解术后化疗后排便困难,寻求一种更为便捷有效,副作用小的中医疗法。现报告如下。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选取60例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气虚血瘀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80岁,平均(57.25 ± 5.90)岁;其中结肠癌患者13例,直肠癌患者17例。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3~76岁,平均(58.41 ± 6.30)岁;其中结肠癌患者8例,直肠癌患者2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查批准,患者及其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2.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国慢性便秘专家共识意见》 [13] 中相关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恶性肿瘤中医诊疗指南》 [14] 及《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5] 中相关诊断标准。
2.3. 中医辩证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肿瘤专科肠癌诊疗方案 [16] 中气虚血瘀型的辩证标准:腹胀腹痛,痛有定处,拒按,便下化血,排便急迫,溏便,里急后重,便后不尽感,纳呆,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2.4. 纳入标准
(1) 年龄 ≥ 18周岁 [17] ,性别不限;
(2) 原发肿瘤病理明确诊断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后便秘的患者;
(3) 中医辩证分型为气虚血瘀型;
(4) 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5) 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5. 排除标准
(1) 化疗前已出现便秘情况;
(2) 口服泻剂、皮质类激素、促胃肠动力药物者;
(3) 结直肠癌术后行造瘘的患者;
(4) 合并肝肾、心脑血管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5) 有认知及精神障碍者。
2.6. 治疗方法
2.6.1. 对照组
患者行肿瘤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常规治疗:除常规的一线化疗方案(FOLFOX/FOLFIRI ± 贝伐单抗)外,给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内蒙古双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5 g/次,口服,3次/d,连续用药14天 [18] ;常规护理:入院按肿瘤科常规护理,24小时留陪病人,血氧饱和度检测,间断吸氧。① 病情观察: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若有不适及时处理;② 饮食护理:合理搭配饮食,每天适当饮水;③ 运动:每天适当锻炼,促进胃肠蠕动;④ 规律排便: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指导患者每日进行规律排便;⑤ 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交流,消除患者紧张和焦虑心理;⑥ 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护理工作。
2.6.2. 观察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药脐敷治疗,药物准备:脐敷药膏(大黄15 g、薄荷15 g、金银花10 g、枳实10 g、厚朴10 g)由本院中药房药剂师制成专用膏剂待备用。具体操作:每日上午9时,嘱患者取仰卧位,使脐部充分暴露在外,先用温水擦洗患者肚脐及其周围皮肤,待干后用药局部用75%乙醇或0.5%~l%碘伏消毒,将制备好的药物用压舌板均匀平铺在脐敷贴上,敷于患者脐部的凹陷处,每日一次,药物停留脐部时间4~6小时(最长不超过8小时) [19] ,每两次用药间歇6小时以上,共计14天 [20] 。药贴固定后注意观察局部皮肤情况,询问患者感受,再次核对无误后交代注意事项。
2.7. 临床观察指标
2.7.1. 中医证候积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及《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15] 制定,主证候(排便时间、排便次数、排便形状)、次证候(腹部隐痛、口干口苦、心烦不寐)依次分为无、轻、中、重四个程度。分别对应0、1、2、3分。
2.7.2. 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C-SYM)
该量表主要包括腹部症状、直肠症状和粪便性状3大类,按照严重程度分别对应“无”、“轻微”、“中等程度”、“严重”、“非常严重”5个级别,分数越高表示便秘程度越严重。
2.7.3. 便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PAC-QOL)
该量表主要包括躯体不适、心理社会不适、担心和焦虑、满意度4大类,按照对日常生活影响程度分别对于5个级别,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质量越差。
2.7.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2.8. 疗效评估
见表1。

Table 1. According to the “Diagnostic Efficacy Standard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1] the standards are as follows
表1.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21] 标准如下
评价公式(尼莫地平法):疗效指数 = [(治疗前积分 − 治疗后积分) ÷ 治疗前积分] × 100%。
2.9.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 ± 标准差(
)进行描述,计数资料用x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 < 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 中医证候积分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主证候(排便时间、排便性状、排便次数)、次证候(腹部胀痛、口干口苦、心烦不寐)各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 < 0.01);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主证候(排便时间、排便性状、排便次数)、次证候(腹部胀痛、口干口苦、心烦不寐)各症状积分较低(P < 0.01),见表2、表3。

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 scores of main syndrom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two groups (
)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主证候各症状评分比较(
)

Table 3. The scores of symptoms of TCM secondary syndr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
)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次证候各症状评分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P < 0.01,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P < 0.05,△△P < 0.01,同上表。
3.2. 便秘便秘症状自评量表(PAC-SYM)、便秘生活质量评价量表(PAC-QOL)
治疗前两组患者PAC-SYM评分、PAC-QO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SYM评分、PAC-QOL评分显著降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观察组PAC-SYM评分、PAC-QOL评分更低;表明中药脐敷不仅有效改善患者便秘严重程度,还能够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见表4、表5。

Table 4. Comparison of PAC-SYM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表4. 两组PAC-SYM得分情况比较(
)

Table 5. Comparison of PAC-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
)
表5. 两组PAC-QOL得分情况比较(
)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 < 0.05,与对照组同一时段比较**P < 0.05。
3.3. 临床疗效评定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6。表明中药脐敷能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气虚血瘀型便秘。
注:总有效率 = (治愈 + 显效 + 有效)/例数*100%
3.4.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4. 讨论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结直肠癌发病率也日益增加,化疗作为结直肠癌术后的主要治疗手段,在对抗癌细胞的同时,也会引起相应并发症的发生 [7] [9] ;便秘作为结直肠癌术后化疗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排便困难,每周排便次数不超过三次 [22] ;该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例如药物因素、化疗后不良反应以及情绪方面等;其中药物因素中5-HT3受体拮抗剂的使用与便秘的发生密切相关。
古代并无“手术”“化疗”等概念,手术可对应于不同内外因中“金创伤”范畴,化疗可被认为是一种药毒,能损伤气血阴阳。《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提到:“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说明大肠传导功能的下降可导致便秘,《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大多数肿瘤患者为中老年人,机体因病虚弱,脏腑功能也逐渐减退,正气不足,因病而虚,病久愈虚,加之化疗用药累及机体致中气不足,脾不健运而大肠传导无力,且由于化疗期间大量液体的补给,导致湿邪内生,阻滞中焦,从而引起人体气机不畅,津液不得散布全身,机体失水,津液不足,肠道失于濡养,进而导致大便干结。研究表明肠癌术后便秘患者以虚证居多,主以气虚血瘀、脾虚气滞、脾肾阳虚、肝肾阴虚等证候多见 [23] ,本研究中气虚血瘀型多以正虚邪实为要,故治疗应虚则固护脾胃,实则化湿清热 [24] 。
中药脐敷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法 [25] ,是将配好的中药按照比例制成膏剂,均匀平铺在脐敷贴上,敷于脐部的凹陷处,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26] 。本脐敷药物中的大黄、薄荷、金银花、枳实、厚朴合用可达泻下通便、透热达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且研究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本次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中医主、次证候各症状积分、PAC-SYM评分、PAC-QOL评分较低,说明中药脐敷可有效缓解结直肠癌术后化疗气虚血瘀型便秘,改善排便困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中药脐敷副作用小、见效快,操作简单易行,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NOTES
*第一作者。
#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