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2017年,中共十九大会议首次提出“乡村振兴”,以此来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均衡、可持续的社会发展,实现产业繁荣、环境优美、文化繁荣、治理有效、人们富裕的共同目标,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繁荣昌盛 [1] [2] 。为了促进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大力推动“乡村振兴”计划的落地,并确保城市和农村的经济更加平等和协调。
审计是指由专设机关依照法律对国家各级政府及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的重大项目和财务收支进行事前和事后的审查的历史悠久的独立性经济监督活动 [3] 。审计赋能乡村振兴实施是国家审计机关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监督权力,对被审计单位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政策执行情况、乡村振兴财政、财务收支资金活动和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的合法性、真实性和效益性进行独立鉴证、评价和问责的一种监督活动,本质是确保政府的公共受托乡村振兴责任能够得到充分履行,目标能够充分实现 [4] 。因此,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乡村振兴战略执行中监督和保障的治理功能有利于国家审计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落实,以确保乡村振兴成为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的重要力量 [5] 。
2. 审计服务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意义
一是通过加强审计工作,赋能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落实。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就指出,国家现代化依赖于农业农村现代化。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中国经济社会增长最大的不平衡是城市发展不均衡,最大的不完善是农业经济增长不完善。农民繁荣可以提升市场质量与效率,可以缓解乡镇区域经济发展不充分,可以推动农民地区城乡经济均衡化,可以提高农民生活收入水平,可以解决全体乡镇地区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可以激活全体乡镇地区经济活力,扩大国内外市场,带来强大国民成长动能,促使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可以维护全体乡镇地区民众的切身利益,促使经济社会福祉惠及全体乡镇地区民众,这既是我们党中央的基本施政理念,也是我们的根本需要。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第七十二条,明确县以上的审计机关要根据职能对国有农业农村投资优先保障机制的实施状况、农业农村活化资金运用状况和绩效情况进行监察。通过对国家审计机构的全面考察,可以为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提供重要支撑,同时,它还可以唤醒审计机构的积极性,促进他们的专业技术、专注精神、专注实践,以及对党的建设的认真负责,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6] 。
二是通过精确定位乡村振兴审计重点,可以显著提升审计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始终以农业经济快速发展为第一,以主导产业兴旺、生态化建设宜居、乡风文明、行政效率、人民富足为总体目标,建立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系统,深入推行农业乡村现代化发展,落实该村复苏的伟大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式农民复兴路线,全面推进新式农民振兴战略,加强工业与农业的协同发展,促进城乡融合,建立新式工农城市伙伴关系,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达成新式农民复兴的伟大理想。随着“三农”问题解决方案的不断完善,新式农民振兴战略和十四五规划的出台,使得我国形成了一个更加全面、系统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策略。因此,涉农审计也受到了重视,其重视和系统化获得了极大的提高,但同样也面对着怎样更加精确地集中,不断提高审计监督质量的巨大挑战。通过进行国家审计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帮助审计机构及其从业者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方针,以及如何更好地满足各级政府的需求,从而更好地推动乡村振兴的发展 [6] 。
三是通过改进审计方式和方法,我们可以创新乡村振兴审计组织和技术方法,以促进其发展。
随着“三农”的推行,乡村振兴的政策得到了有效的执行,这一政策的推行为农民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审计服务,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的审计模式,使得审核的范围更加宽泛,审核的方法更加科学,审核的结果更加准确,审核的产品质量更加可靠,审核的效果更加显著。通过对国家审计机构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指导审核机构的发挥,推动审计组织模式的创新,改善审核的服务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审核的效率 [6] 。
3. 审计服务乡村振兴的对象
刘舒宁对当下的乡村振兴审计探析认为乡村振兴审计监督主要面临着审计范围局限和工作机制体制不健全这两个问题,认为乡村振兴审计监督的重点是规划实施情况、政策落实情况、投入保障情况和资金安全与绩效评价,并可以通过管理审计计划、实施审计组织、建立健全审计情况报告制度、统筹审计资源和创新审计方式方法等路径来强化乡村振兴审计监督 [7] 。近年来,涉及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政策,如高标准农田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等。审计重点就涉及到核查资金拨付、专款专用、项目建设、运营收益四个方面情况,通过审计了解专项资金在分配使用、产业项目运营效益方面存在的难点和堵点,在进一步整合产业扶持资金、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上发挥审计监督职能作用。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的电商产业日益壮大。农村的电商产业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还有利于精准脱贫的落实。李娜娜的研究发现现在的农村电商产业发展与审计之间存在农村电商产业与审计工作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产业链建设不健全、应用人才缺乏、知名度落后以及覆盖率低等问题,并提出要通过加强农村电商与审计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产业链建设、培养相关的专业性人才、加快品牌建设及提高审计系统覆盖率等一系列方法解决这一问题 [8] 。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旨在通过增加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收入增长,改善农村居住环境,从2004年开始,国家及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纷纷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以期实现农民获得更多实惠、更好的经济发展 [9] 。陈旦粒的研究聚焦于审计和农业专项资金,探讨审计效能如何影响乡村振兴。他指出,由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权力分配存在漏洞,导致审计效能低于预期,审计效能也受到影响。因此,他建议,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善审计效能,增强审计的公开性,完善审计的问责机制,增进审计的公正性,扩大审计的覆盖面,以期达到更好的审计效能,促进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充分利用审计手段,深入了解并有效控制农业特别基金的使用 [10] 。谷小庆认为可以使用筛选审计重点并对其实施全过程跟踪审计、以5E理论为指导、依托大数据和信息共享技术建立信息化的审计平台及提升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审计结果的公告力度来强化乡村振兴专项资金审计工作 [11] 。
王琳等总结了通过审计助力乡村振兴在电力企业内部发展的影响,并认为乡村振兴战略下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发展趋势包括内部审计的职责扩大化、内部审计的组织多样化、内部审计的内容务实化和内部审计监督整改与成果运用 [12] 。该趋势不仅对电力企业内部推广有借鉴作用,也值得其他中央企业内部审计管理人员研究思考。容荻风从区块链的视角出发,认为当下乡村振兴背景下精准扶贫的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包括信息数据交流共享程度低、审计信息数据存在失真、审计信息公开程度有限、审计模式具有滞后性、绩效评估机制不完善等,总结归纳了三个解决措施:优化信息共享机制,提高数据安全,促进信息公开;促进实时审计,实现精准扶贫审计全流程覆盖;开展绩效审计,促进脱贫绩效精准考核 [13] 。
4. 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
乡村治理是“最关键的小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施必须以现代化为前提,以此来推动国家治理的进步。利用审计服务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需要审计鉴证、需要审计监督、需要审计评价、需要实现审计全覆盖 [14] 。推动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聚焦惠农政策落实和涉农资金安全,积极运用数字化审计方法,扎实开展农业农村审计,保障“三农”政策落地见效,打通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审计赋能乡村振兴的路径多见报道,总体上分为以下四个步骤。
一是加强审计谋划与方案制定。做到科学谋划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精心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在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策跟踪等审计项目上提前谋划,制定详细方案。将农业农村相关政策落实、资金管理使用以及项目建设等情况作为审计重点内容进行关注,拓展审计覆盖面,最大限度利用审计资源,不断推进农业农村审计全覆盖。
二是加强审计监督,提升效能。牢记国家重点发展方向,聚焦主责主业,持续加大对相关政策措施落实和涉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力度,提升审计效能。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专项扶贫资金、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专项资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以及乡村振兴项目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审计监督。
三是加强数据思维,推进数字化审计。树立大数据审计理念,在农业农村审计中不断探索和运用大数据审计方法,跨部门采集各类基础数据,与涉农数据进行整合比对,对各类涉农资金开展全面高效分析,同时注重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开展分散核查,不断提高审计现场效率和审计发现问题精准度。
为了落实乡村振兴的成果,消灭乡村振兴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潘梓颖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一套高效的乡村振兴审计问责机制。该方法能够推进审计监督的全面覆盖、实现审计问责的动态追踪和促进审计整改的规范运行,并主要通过完善软硬件设施,充实审计问责内容、加强数据管控,建立问责信息共享平台和引培结合,完善审计问责沟通协调机制的手段解决乡村振兴审计问责机制应用过程中面临的乡村振兴审计问责内容不全面、乡村振兴审计问责数据收集与处理受限和乡村振兴审计问责过程中缺乏复合型人才的问题 [15] 。
四是加强审计整改,夯实审计成果。积极推进审计整改工作,持续跟踪督办整改情况,压实整改责任主体,确保整改见底见效,同时针对乡村振兴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召开项目建设管理培训会,不断提高各项目建设的质量水平,推动乡村建设提质增效。
5. 结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审计作为国家监督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实现我国战略发展目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乡村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部署和要求,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和加强审计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以此来解决乡村振兴战略中审计服务存在的不足:拓展审计服务研究方法,丰富乡村振兴领域的研究成果;完善乡村振兴评价标准建立相关的指标体系,为乡村振兴全覆盖提供理论支撑;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督治理效果审计提供理论指导;积极研究国家审计赋予乡村振兴的动力体系,建立健全我国乡村振兴长效机制。